温州民资海外疾进,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温州论文,海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未来两个月里,30多位温州企业老板将开始他们的东南亚之行。他们将先后考察3个获商务部中标的境外工业园区——越南龙江工业园区、柬埔寨罗勇经济贸易合作区、巴基斯坦海尔-鲁巴经济区。这些老板是温州市外经贸局组织企业前往境外考察的第一批。
“现在企业希望政府多组织去境外考察。”温州市外经贸局外经处叶毅说,这次“东南亚之行”报名要去考察的企业家达70多人,基本都来自鞋革、纺织、服装、家具等劳动密集型企业。
在国内生产成本上升、宏观调控力度加大等多重不利因素驱使下,近两年温州资本开始“移师”海外——在境外建立加工企业、工业园区,以及进行能源资源、房地产开发。
据温州市外经贸局统计,2006年至2007年,温州共153家企业在海外设立公司,约占自1986年以来20年总量的1/3。
“温州资本又一次走在全国最前面”,温州市委政策研究室调研员、温州大学教授马津龙认为,温州资本的国际化,延续了温州民营经济的先发优势,“温州模式”考量标准正由GDP向GNP转变。
商品城断臂求生
“杀价太厉害,市场已经做烂了”
“相差太大了”,谈起10年前后的生意,喀麦隆华侨华人工商总会创始人之一、喀麦隆“中国商城”董事长吴建海感叹说。
1994年,温州人吴建海来到喀麦隆销售中国的商品,5年后在喀麦隆最大城市杜阿拉商业中心创建“中国商品城”,开辟店铺专供中国商人租用出售商品。“那个时候,我们是发一个集装箱商品,就能赚回一个集装箱,钱是翻倍赚。”他说。
但好梦已不再。吴建海说现在鞋子、服装这一块,海外销售的利润只有20%左右,有人发货不对口,甚至还亏本。
利润急剧下降的原因主要是产品过于饱和,这些产品大部分来自中国。“杀价非常惨烈,提价也非常艰难。”吴说,他的一些亲戚在西班牙等国做买卖,也面临同样的情况。
这的确是普遍现象。南非温州同乡会会长黄建文说,目前“中国制造”的廉价服装、皮鞋、百货遍布南非超市,其利润率已不足8年前的1/10。
吴建海、黄建文都认为,中国出口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不再吃香”。“再卖这些产品,就没什么名堂了,仅仅只比打工好那么一点。”黄健文说。
为寻求成本更低的商品,黄健文的南非的合作伙伴纷纷放弃与中国商人合作,转向越南、泰国等东南亚国家。
在此背景下,温州出口增幅也出现少有的下降。据统计,今年2月温州市出口额6.9亿美元,同比减少17.91%。其中,鞋类、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同比分别下降了24.54%和35.95%。从数据分析看,海外温州人拉动出口效应在明显减弱。
中国商品失去竞争力的同时,也让温州商人此前崇尚的境外商品城,遭遇了前所未遇的打击。
自1998年温州人建立了首个境外中国商城——巴西圣保罗中国商城至今,温州商人先后在喀麦隆、俄罗斯、荷兰等众多国家建立了15个境外“中国商品城”,共有400多家温州企业进场经营,截至2006年共带动国内商品出口25亿美元。
“杀价太厉害,市场已经做烂了。”吴建海表示,他们现在的主要精力不是想把商品城做的有多大,而是向上游相关产业转移。
卖不如建
“如果不走出去,我们早就死掉了”
靠卖商品看来是难以为继。吴建海在几年前就写了一份“中国企业境外建厂”的应对报告,递交给了中国驻喀麦隆大使馆。
在这份报告中,吴建海认为在中东、非洲、南美等发展中国家,轻工业基础比较薄弱,中国中小企业大有可为。“中国企业技术是成熟的,机器设备是现有的,而在国内他们则没有多少伸展的余地。”吴建海说。
这一点得到了温州一家鞋革企业老板的认同。“如果不走出去,我们早就死掉了。”这位老板说。事实上,在境外建厂潮流中,在外温州人“经营升级”和国内温州企业“走出去”同时出现,这两股力量交织在一起,由此出现温州资本突击海外的“集群式”爆发。
目前在众多发展中国家,温州人至少拥有上百家企业,产品主要分布在鞋革、机电、汽摩配等轻工业领域。在欧美发达国家,温州企业主要通过并购进入当地市场,如哈杉鞋业并购意大利WILSON(威尔逊)制鞋公司等。
温州资本不仅仅在鞋服等传统产业上用力,同时也瞄上了高科技和文化产业。如温州正泰集团将在西班牙加利西亚投资1.2亿欧元,建设一座欧洲最大的太阳能发电厂,温商王伟胜也购得阿联酋国有电视台阿拉迪尔卫视等。
吴建海也不再满足开个商店、办个厂,正考虑在非洲建立工业园。他透露正和非洲某国谈一个占地约100公顷的工业园项目。“这样企业才能甩掉税收、劳动力、土地等成本上涨压力,同时也可解决当地税收和就业问题。”
事实上,目前温州企业在俄罗斯、美国、越南已有3个境外工业园区。
在目前商务部19家中标的境外合作区中,温州企业就占据两席,分别为温州的浙江协力皮革公司、四川乾盛矿业公司和海亮集团共同投资1.05亿美元的越南龙江工业园区,温州康奈集团与黑龙江东宁吉信工贸集团共同斥资20亿元的俄罗斯乌苏里斯克经济贸易合作区。
除此之外,温州乐清通领科技集团在美国亚特兰大独资建立的工业园区,一期工程占地约1300亩,总投资1亿美元,是一个高科技工业园区。通领科技集团办公室蔡昌信表示,目前项目用地“三通一平”已结束,将进入施工建设和招商阶段。
“从原先个人、单个企业到境外摆摊设点,到如今一家企业、多个企业联合在境外建厂、投资工业园,说明温州企业的水平在不断升级。”温州市外经贸局外经处处长夏红林说。
开矿建房
“别墅还在图纸上,想买就要交30%的钱,盖房子过程中又要交30%,房子一修好就全部交完。你说不比中国好做吗?”
2003年,南非温州同乡会会长黄建文经过打拼,在南非的外贸额已增至1亿元。但他并没有就此停步,开始了新的计划:开矿。
就在当年,黄建文与两个同乡合资投入2000万美元,获得南非一块10平方公里土地的铜矿开采权。到目前,铜矿已经为黄健文带来了丰厚的利润。他现在的主要精力花在开矿和房地产开发上。
黄建文说,虽然境外温州人大部分还在从事传统贸易,但最近两年来,已有温州人开始转变经营思路,进入原木采伐、矿产开发、房地产投资等资金密集型产业。
事实上,之前备受关注的“炒煤团”,只是温州资本在国内矿产开发的领域之一。反观全球,众多温州人在境外资源开发正进入加速期。
在非洲津巴布韦,由温州商人控股的中非能源公司,拿到了达文代尔地区25000公顷铬铁矿99年的开采权。目前已经探明品位在45%以上的铬铁矿石有7000多万吨,而总的储藏量估计在2万亿吨以上。
在东南亚地区,越南浙江商会会长邹青海与越南政府也达成协议,获得了青化省一座铬矿20年的开采权,3期投资总额在5000万元左右,据悉这是中国民间资本在当地最大的一个矿产项目。
即使在朝鲜,也不乏温州人的身影。温州广寿集团已跨过鸭绿江,投资605万美元和朝鲜对外经济协力推进委员会合资设立“大广合营会社”,从事钼矿开采、选矿和生产销售工作。该项目负责人张先生说,由于缺电,钼矿开发断断续续进行,今后公司能源开发重心将向东南亚转移。
墨西哥的一处正在开发的铜矿,是温州目前最大的境外矿产投资项目。该项目投资者是温州敢博投资有限公司,该办公室章丽平介绍说,计划将铜矿石运到中国内地进行深加工,成品主要投放中国市场。
此外,温州资本在境外原木采伐、房地产投资和发电项目上均有建树。当年温州“八大王”之一的“电机大王”胡金林,如今在柬埔寨不仅拥有一个月利润6万多美元的水电站,还拥有15万亩的森林开发权。
吴建海熟悉的一位温州瑞安商人在尼日利亚从事搞别墅开发,获利颇丰。“这个国家穷,但有钱人出奇的多。别墅还在图纸上,想买就要交30%的钱,盖房子过程中又要交30%,房子一修好就全部交完。你说不比中国好做吗?”吴说。
温州市外经贸局副局长潘平平说,境外资源开发已经纳入温州市政府的重要工作,政府正着手“境外投资项目库”建设,尤其是资源开发的项目库。潘认为,通过项目库平台,可以让温州4000亿左右的民资发挥作用,随企业到境外“淘金”。
抱团掘金 量贩专卖
“一旦在国内外有什么好项目,‘财团’就可以调动几十亿元资金”
中瑞财团、中驰财团的出现,是温州新一轮经济整合的重要信号,而境外温商群体中出现的一些松散型“财团”,则更具有全球投资视野。
黄健文透露,在南非温州同乡会上千人中,很多人团结在一起组成“财团”,“一旦在国内外有什么好项目,‘财团’就可以调动几十亿元资金。”他说。
据了解,类似的“财团”在境外温州人协会中比较普遍,且在国内各领域多有投资,“在同乡会里,人员之间都比较熟悉,资金拆借也相对比较容易。”黄健文说。
被誉为“温州本土经济学家”的马津龙认为,温州人抱团、投资的整体意识比较强,这是其他地方所没有的。
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温州市委书记、市长邵占维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目前温州有170多万人分布在全国各地,在159个城市成立有温州商会,有60万温州人分布在93个国家和地区。
在温州商人境外投资过程中,建立温州跨国企业的呼声开始升温。温州哈杉鞋业董事长王建平将在不久后召开的温州市“两会”上,提交一份关于“打造温州跨国企业”的提案。
温州企业正在向这个方面转变。自2001年在巴黎开出首家境外专卖店后,7年间,温州康奈集团先后在纽约、米兰、威尼斯、巴塞罗那、柏林等城市开出300多家境外专卖店,并预备在未来五年内,在境外开设1000到2000家专卖店。
另一大“鞋王”温州奥康集团,去年6月也在印度、美国、香港地区设立公司。今年3月,奥康印度新德里第一家专卖店开业。据透露,到2010年,奥康在境外的专卖店总量预计会达到1000家以上。
但是政府官员和企业家都承认,以轻工业起家的温州企业虽然正在进行“跨国经营”,然而建立“跨国企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