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建筑给排水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要保证建筑给排水系统的正常运行。然而目前,我国给排水系统中存在众多漏洞。我们需要寻求新的建筑给排水技术,以及施工技术,为人们提供更优质的给排水系统,保障生活、工作等社会活动正常进行。本文分析了当前建筑给排水的现状,也阐明了未来建筑给排水技术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建筑给排水;范围;现状;发展趋势
一、建筑给排水的范围
2004年“‘公用设备注册工作中水、暖专业交叉问题’会议纪要”对建筑给排水涵盖的内容作了详细的描述如下:
从建筑物内来说,水的系统有生活给水系统、直饮水系统、中水给水系统、热水系统、生活污水系统、生活废水系统、雨水排水系统、雨水利用系统、冷却循环水系统、游泳池循环水系统、水景、水上游乐设施水循环系统、人防工程特殊给排水系统等。这些系统中包括了水质处理,水质、水温、水压保证及供水、配水、排水、通气等众多技术内涵。消防系统有消火栓系统,湿式、干式、预作用、重复启闭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水喷雾、细水雾灭火系统,泡沫一水喷淋联用灭火系统,泡沫灭火系统,水炮灭火系统,大空间智能型主动喷水灭火系统,CO2灭火系统,各种洁净气灭火系统(烟烙烬、七氟丙烷、三氟甲烷、隋性气体??)等以及手提灭火器的计算及设置。
从建筑小区来说,大的建筑小区其建筑面积超过100万㎡,数万人居住,其给水、排水、中水、热水、直饮水及消防供水等的工程内容已涵盖了小城镇从水源、取水、输水、给水处理、中水处理、污水处理等。
二、建筑给排水的现状
1、建筑给排水发展现状
随着科学技术在建筑施工领域的应用和成熟,建筑给排水技术也得到了同步提高。对于建筑来说,给排水系统是十分重要的一部分,有助于推动建筑的可持续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诸多资源和人类之间的矛盾暴露,对建筑给排水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明显的是,在我国建筑给排水技术中存在着一些不足,需要我们理智的分析,谨慎的对待,以下笔者结合有关建筑给排水技术发展现状的学术报告,重点从建筑给水技术、建筑排水技术、热水供应和建筑消防四个方面剖析现阶段我国给排水技术的应用现状。
2、建筑给水技术的现状
我国不同地区水资源的缺乏程度不同,水资源的短缺和水质的恶化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用水,水资源的供应状况反过来也阻碍了建筑行业的发展。要想改善建筑给水动力不足的情况,实现建筑给水技术的提升,我们要倾向于解决以下问题:建筑给水管道使用寿命不长,在周边环境的影响下,会过早的老化和腐蚀;建筑给水设备存在不具备节能的功能,建筑给水过程中存在浪费水资源的现象;建筑给水系统由于忽视了安装加压设备,致使很多高层楼房的给水都抽不上去,另外也忽视了给水水质的问题等。
3、建筑排水技术的现状
建筑排水系统排水口的大小和角度设计的不够标准,造成排水口的堵塞,影响了整个排水系统的运行;由于排水管的质量或者是受周边环境温度和湿度的影响较大,发生了多起建筑排水管爆裂和断裂的事件,极大的威胁了建筑居民的生命安全;在设计安装排水管时,没有将渗漏隐患、流水角度、防火设施等有关因素考虑在内,致使排水管排水滞后甚至是不排水。
4、建筑热水供应的现状
建筑物内热水的供应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现阶段普遍使用的是太阳能加热方式,但这种加热方式受太阳辐射影响很大,在南北方各个地区不同季节在加热所需要消耗的能源不同。加热方式和使用的设备所消耗的能源较多,达不到节能减排的标准,加热使用的设备逐渐老化,迫切需要更新升级。但是我国建筑行业在不断研究热水供应系统节能方案的设计,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我国建筑热水供应能够形成能源消耗低,节能安全的系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5、建筑消防的现状
建筑消防大多数情况下还是要依靠以水灭火的消费手段,表明将建筑消防环节纳入建筑给排水技术中是合理的。自动喷水灭火消防方式的使用,大大缩短了消防灭火的时间。但是人们往往对消防设计不够重视,尤其是对于建筑布局、防火分区、消防疏散、节能防火等方面把握不够精确,最终严重的影响着建筑物后期使用的消防安全。
三、建筑给排水的发展趋势
对建筑给排水发展趋势的判断基于下述几点认识:
(1)水问题的日趋严重性,使得水问题经常占据媒体的头版头条。
(2)能源问题对建筑给排水的影响。
(3)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要求建筑给排水同步发展。
(4)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带来的社会变化对建筑给排水各层面的影响。
(5)市场经济对建筑给排水的影响。
鉴于上述理由,不妨展望一下建筑给排水的发展趋势――
建筑给排水将随同国民经济同步发展,由于本行业技术发展和信息的沟通,其行业增长幅度将大大高于GDP增长百分点;城市中水及雨水利用、节水系统及设备的利用率将大大提高;热水系统中,太阳能和热泵热水系统随着节能的诉求将快速发展。
建筑给排水的发展将呈多元化态势:
(1)高精尖和平面化。随着城市大体量、多功能、超高层建筑的出现,将出现越来越多的系统及功能要求,建筑给排水界将面临越来越多的问题需要解决。另一方面,中国的小城镇及新农村建设使得建筑给排水活动空间更为广阔、深入、普及。
(2)技术发展的多元化,包括高校相应专业的设置。教育部专业设置考虑和国际接轨,水暖合并,培养的是通才,毕业生适合做房地产技术总监、政府建设部门管理官员等。而市场(比如建筑设计院)需要的是更加专业的人才,国内将会有一部分高校为应对市场需求设置建筑给排水专业或在给排水专业课程中早期将建筑给排水分设。国内给排水研究机构(高校、研究所或研究中心)将向产、学、研一体化发展。建筑给排水专业的研究课题及成果将会越来越多。建筑给排水课程的设置将越来越贴近实际,生产和教学之间的脱节情况将大幅度改善。建筑给排水的教授和工程师之间的差异会越来越小。
(3)设计机构的多元化。国际上通行的是机电事务所,国内某些大院也在并轨,但这不是建筑给排水的唯一方向。目前格局的建筑综合设计院将继续存在(由它存在的理由及空间)。同时,注册工程师的私人事务所及咨询公司也将出现,有些甚至会整合在大的工程公司、房地产公司里面。
(4)标准的多元。国家规范将发展,分化和组合。将有越来越多的地方规范推出,作为国家规范的完善及补充。
(5)学会、协会组织的多元。行业协会在欧美被称为社会的第三方(第三极、第三方势力等)力量,全球化及政府职能的转变,使协会在中国的发展空间逐渐增大。协会、学会的职能正逐步扩散,它们将填补某些政府退出的职能领域,将对社会有越来越大的影响。另一方面,传统的金字塔组织结构正逐步消解。任何协会、学会及行业组织,其存在价值和其发挥的作用有关。由于我国现行的学会组织大多是业余的,所以,其职能将大打折扣,很难行使政府般的由上而下的职能,因此造成协会、学会组织的平面化、多元化,这对地方学会、协会是个好消息,建筑给排水也不例外。
(6)建筑给排水各子系统,设备及材料的多元化,新技术及市场需要催生新系统、新设备、新材料的诞生,高端及低端产品将同时存在,高端产品的市场份额将越来越大。
(7)文化对工程影响的多元化。西方逻辑实证、以实验为主、先理论后实践对工程的影响,造成系统的繁复而严谨。东方文化的整体感悟使工程的整合度较好但欠缺严谨,这些也会在建筑给排水行业各自显现出来。
四、结语
在21世纪这个科技迅速发展的时代,建筑给排水将担负新的历史重任,同时也面临新的挑战。建筑给排水工程是益民工程。随着知识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GDP 的不断增长,国民生活环境质量与水平越来越高,对建筑给排水技术提出更高要求。我们作为新生主力军要认真分析当前国民对建筑给排水系统的需求,坚持建筑给排水的健康、稳定、创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卢胜如. 建筑给排水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向[J].门窗,2015,05:149+152.
[2]张卫民. 探究建筑给水排水现状及发展趋势[A].太原市中小企业工程技术人才发展促进会.工程技术发展论文集[C].太原市中小企业工程技术人才发展促进会:,2015:1.
[3]郑庆业. 建筑给排水技术现状及其发展探索[J]. 四川泥,2014,09:155
论文作者:马昀皓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6
标签:建筑论文; 给排水论文; 系统论文; 技术论文; 的是论文; 现状论文; 热水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2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