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海绵城市”建设的城市湿地景观设计论文_周思远,杨治胜

基于“海绵城市”建设的城市湿地景观设计论文_周思远,杨治胜

山东圣博华康城市规划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恒大园林集团有限公司 山东省济南市 250000

摘要:主要论述了在海绵城市建设中,运用科学、合理地景观设计,充分发挥其作用。为促进海绵城市建设从而提供的参考和建议。

关键词:湿地景观;设计原则;海绵城市;设计措施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城市生态系统越来越脆弱,尤其是大城市附近的小城市。由于这类城市的地理位置、基础设施等条件,在暴雨季节易出现城市内涝现象。为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城市湿地景观的生态设计,使城市成为“海绵城市”。

湿地是蓄水和防洪的天然屏障,在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湿地景观是城市景观的组成部分。而如何进行生态设计,保护环境,已成为沿海城市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海绵城市”的提出为城市湿地景观的生态设计提供了思路。“海绵城市”是一种新的城市概念,它在城市湿地景观生态设计中的应用,适合当前低碳经济和生态环境建设的需要。

1【海绵城市】的概述

海绵是一个城市的形象和综合的概念,让城市变得像海绵一样有弹性,这是我们对国外先进理念的雨水管理的基础上,提出的适合中国与自然,自然与和谐城市建设和土地开发、管理和保护的方法。其实质是改变传统的城市建设理念,解决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和自然灾害造成的生态优先,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的生活环境的建设,让城市与自然,尊重自然,实现城市与环境的和谐发展。通过合理的布局、科学的技术手段,城市水生态基础设施的改进和优化,实现“自然积累、自然渗透、自然净化”三大功能,降低城市雨水,节约用水的压力,土壤和水,雨水和污水净化改变城市微气候、城市景观优化。

2.“海绵城市”的核心思想

在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建设的速度非常快。沥青和混凝土硬材料覆盖城市表面,使城市的水循环系统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地表径流不能受到自然力的控制。人工排水设施不能承受暴雨带来的特大洪峰,造成城市内涝,危及人民财产和人身安全。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海绵城市”的理念,凸显城市排水系统的优先性的设计,和雨水资源有限的存储,建立一个完善的水循环系统,城市与自然渗透,建立一个新的城市自然储存,自然净化功能,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具有良好的海绵状弹性,在吸收、渗透、储存、过滤、净化地下水、天然雨水和地表径流等方面起到很好的作用,从而保护城市水环境,缓解城市生态危机。湿地具有蓄水防洪功能,保护水资源,控制地表径流,其景观设计应纳入城市水循环系统中。因此,南京湿地景观设计可以融入“海绵城市”的核心理念,将城市湿地景观与城市水循环系统相结合,积极建设“海绵城市”。

3.“海绵城市”在城市湿地景观设计中的优势

在城市湿地景观设计中,“海绵城市”的概念将有助于实现城市建设与自然生态的和谐,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1)渗排水:通过渗透措施如透水路面,低洼绿地、渗渠,一些雨水可以渗入地下,补充地下水资源在城市地区,有效地缓解城市地下水位下降和改善城市地下水问题。

(2)储存和停滞:在城市缺水的情况下,雨水可以通过雨水箱和储罐的储存来清除。同时,通过修建调蓄池和雨水花园,还可以保留部分雨水,降低洪峰流量,缓解排水管道压力,减少城市内涝问题,控制溢水污染。

(3)网络和用途:雨水储存可用于城市绿化和道路洒水,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城市缺水问题。通过合理的净化措施对雨水进行净化处理后,还可以利用雨水冲洗厕所、洗车等,以减少自来水的消耗,进一步缓解城市缺水问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1设计原则

3.1.1防洪原理

湿地景观设计:一方面具有景观功能,满足人们休闲娱乐的需要;另一方面具有一定的防洪能力。夏季强降雨后,有效地吸收雨水和洪水,避免暴雨和洪水危及城市安全。

3.1.2空间层次性原则。

空间层次设计是否合理,对景观效果有很大影响。在城市湿地景观设计中,应特别注意景观设计的垂直方向,如根据地形变化设计植物高度,使垂直景观更立体、丰富。

3.1.3生态原则

在湿地景观设计中,应充分利用生态理念,尽可能保护自然环境,不破坏自然景观,利用自然资源建设湿地景观。

3.1.4完整性原则

为了营造良好的景观效果,应注重重点、面、线的合理配置,将城市湿地与城市水环境相结合,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城市水循环系统。

3.2设计的措施

3.2.1水陆消落区域景观设计

城市湿地的水面与陆地之间的边界属于水和土地,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在许多城市湿地景观设计中,为了防止水的侵蚀,该地区往往采用混凝土护坡、砖石式,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湿地的渗透、过滤、净化效果,影响了湿地景观的一致性。湿地景观设计应该用避免干预的设计方法,尽可能的原始湿地土壤保水和土地作为一种自然的过渡区域,根据原来的形状,该地区生物形态、滨水景观的生物分布设计,充分保留原自然生态护岸形式不硬化、复垦。对被侵蚀和疏松的土质路堤,不破坏原有形式,碎石、石料等硬材料作加固,形成天然护坡,防止水土流失护坡。

3.2.2水循环系统的设计。

水循环系统是城市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吸收和储存水的重要功能。在建立湿地水循环系统时,应将湿地景观与城市自然河流和自然水道相结合,使湿地建设成为具有水资源调控和运输能力的“绿色海绵”。

3.2.3湿地植物配置

植物在城市湿地景观中是一种视觉元素,不仅可以美化环境,而且可以防止水土流失和净化水质。为体现“海绵城市”的优势,提高湿地景观的视觉效果,应科学合理地配置湿地植物。使用“保护和补充补充”的概念,城市湿地植物配置,这是保留当地的乡土植物原有的质量,并根据在植物新品种适当增加一些审美的需求,各种植物的优化配置完美的融为一体,形成丰富的植物景观效果。水生植物是城市湿地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配置直接影响湿地景观效果。水生植物的配置是以水生植物的形态、功能、位置、水位和特征为基础的。

在城市湿地公园中,除水生植物外,还应重视陆生植物的配置。

应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植被的土壤,生物物种,创造一种植物景观空间层次,提高湿地公园的景观效果。为了创造“海绵城市”,我们应该种植一些灌木树种来加固土壤,防止地表径流穿过许多土壤,造成水土流失。

4.结束语

在中国的城市建设飞速发展的今天,城市建设必须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政策,加强建设规划和设计人员的培训,有一个更加全面的认识和理解的海绵城市建设使全社会,通过设计与景观紧密结合,使城市建设更成熟。功能更加人性化,充分发挥生态功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总之,城市湿地景观承担着蓄水、防洪、美化城市、控制径流污染、保护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等各项职责。它是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低碳经济的时候,你可以选择在适当的地方作为城市湿地公园建设,以“海绵城市湿地景观的设计优化,使湿地公园与周边环境的联系,雨水管理的自然力的有效利用,实现雨水资源化,使城市形成一个良好的吸收和渗透、储存、过滤、净化等功能,打造“海绵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赵慧芳.城市道路雨水就地利用技术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8.

[2]李强,贾博,权海源,苏月,赵萌.绿色街道理论与设计[J].建筑学报,2013(9):147.

[3]胡楠,李雄,戈晓宇.因水而变――从城市绿地系统视角谈对海绵城市体系的理性认知[J].中国园林,2015,31(6):22.

[4]刘安琪.基于海绵城市背景下绿色街道景观设计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15.

论文作者:周思远,杨治胜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16

标签:;  ;  ;  ;  ;  ;  ;  ;  

基于“海绵城市”建设的城市湿地景观设计论文_周思远,杨治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