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达拉奉与血塞通联合治疗脑梗塞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_潘伟

新汶矿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心医院 神经内二科, 山东 新泰 ,271200

摘要:目的:探讨脑梗塞采用依达拉奉联合血塞通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某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脑梗塞患者100例,在常规脱水减轻脑水肿、改善脑循环等治疗基础上随机分组,分别采取单用血塞通治疗(对照组。n=50)与联用依达拉奉治疗(观察组,n=50),对两组治疗效果及对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清hs-CRP水平的展开对比。结果:两组治疗前hs-CRP水平无差异(P〉0.05),治疗后均有降低,观察组的降低幅度更为显著(P〈0.05)。观察组脑梗塞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临床收治的脑梗塞患者,采用依达拉奉联合血塞通治疗,可显著提高临床效果,消除症状,对保障患者预后意义显著。

关键词:依达拉奉; 血塞通脑;梗塞

脑梗塞为临床神经内科领域常见疾病类型,由脑部细胞供氧供血受阻,促使脑组织发生缺血性坏死所致。起病急骤,病情进展迅速,致残和致死率均居较高水平。高敏C反应蛋白(hs- CRP)参与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为炎症敏感性指标,其浓度增高是一项独立引发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子。本次研究选取相关病例,采用依达拉奉与血塞通联合治疗,观察临床效果及对hs-CRP的影响,现回顾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神经内科确诊的脑梗塞患者100例,并经MRI或CT检查证实。随机分组,观察组50例,男28例,女22例,年龄32-77岁,平均(62.9±5.6)岁, 平均发病时间( 24.2± 17.6) h,其中多发性梗死3例,脑叶梗死20例,基底节梗死24例,小脑梗死3例;伴糖尿病15例,伴高血压24例。对照组50例,男29例,女21例,年龄31~78岁,平均(62.5±5.4 )岁,平均发病时间(24.1±17.5) h,其中多发性梗死4例,脑叶梗死21例,基底节梗死22例,小脑梗死3例;伴糖尿病14例,伴高血压23例。排除有出血性疾病者及心、肝、肾衰竭者.组间脑梗塞部位、伴发疾病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行保护脑细胞、改善脑循环、减轻脑水肿、控制血压水平等常规治疗,并依据病情对并发症进行防控。

1.2.1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在常规基础上,取0.9%氯化钠溶液或5%葡萄糖液250mL+血塞通0.4g静脉滴注,每日1次,1个疗程为14d。

1.2.2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在应用血塞通的同时,滴注,每日1次,1个疗程为14d。

1.2.2 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在应用血塞通的同时,联合依达拉奉治疗,采用0.9%氯化钠溶液100mL+依达拉奉30mg静脉滴注,每日2次,1个疗程为14d。

1.3 观察指标在患者入院时以及治疗2周以后,在清晨空腹时抽取3mL静脉血,采用免疫荧光干式定量法检测hs-CRP。

1.4 疗效评定标准 基本痊愈:病残程度0级,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91%~100%,可操持家务和恢复工作;显著进步:病残程度1~3级,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46%-90%,生活可以部分自理;进步:评估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18%~45%;无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18%以下。

1.5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8.0软件处理, 组间计量行t检验,采用(x±s )表示,计数资料采用x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疗前后hs--CRP评分对比两组治疗前hs-CRP水平经检测无差异( P> 0.05) ,治疗后均有降低,观察组的降低幅度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2.2临床疗效对比观察组脑梗塞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2。

3讨 论

脑梗塞为临床神经内科一种急性脑功能损伤性疾病,由颅内外血管阻塞引发,在灌注后和缺血期间增加的自由基和有害活性氧所诱导的血管内皮损伤、蛋白质氧化、细胞膜脂质过氧化损伤为主要导致脑缺血障碍的原因之一,而通过减少脑组织缺血、保护神经元、促神经元兴奋性及死亡降低,是对脑梗塞治疗的关键。

血塞通具通脉、活血化瘀作用,自中药三七提取,可改善缺血、促血栓溶解,减轻缺血引起的病理损害。其作用机制考虑为与ADP引起的血小板聚集抑制,使脑血管痉挛减轻,进而使脑血流量改善,并扩张收缩状态的脑血管,使脑血管正常功能恢复,脑细胞耐受缺氧的能力提高相关叫依达拉奉为新型抗氧化剂和自由基清除剂,可更好通过血脑屏障,是安全且有效治疗脑梗塞的药物。其机制如下:可清除自由基,通过抑制血管内皮细胞、脑细胞,减轻细胞膜完整性的破坏和血脑屏障的损害,进而减轻脑水肿和组织损伤;减少白三烯生成,使羟自由基浓度有效降低,梗塞部位周围低血流灌注区血流量增加,并对迟发性神经元坏死抑制,通过使神经细胞对缺血的耐受增加,对细胞死亡起到防范效果,进而促患者存活率提高。因依达拉奉具较强亲脂性,分子量呈偏小显示,可高达60%血脑屏障渗透性,经静滴给药,可保障颅脑内药物达到有效治疗浓度,且对凝固血液、聚集血小板、溶解纤维蛋白等无影响,不具出血风险。

本次研究中,无论血塞通单用治疗或血塞通联用依达拉奉治疗,均可起到明显效果,促患者hs-CRP降低,但经进一步观察显示,观察组hs-CRP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更显明显,总有效率居更高水平。即两组治疗前hs- 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均有降低,观察组幅度更为显著(P<0.05)。观察组脑梗塞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上述两种药物联用,临床作用更为显著。hs-CRP属炎症反应的一种时相蛋白,作为血管炎性标志物,已证实是独立预报缺血性脑卒中的因素,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CRP浓度明显高于参考值,体内有炎症反应存在,而血清hs-CRP水平越高,越易引发血栓形成,本次研究观察组降低hs-CRP作用更为明显,对保障预后价值显著。

综上所述,针对临床收治的脑梗塞患者,采用依达拉奉联合血塞通治疗,可显著提高临床效果、消除症状、对保障患者预后意义显著,值得临床采纳应用。

参考文献

[1] 雷华,张明.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神经功能的影响[J].河北医学,2015,21(5):752~754.

[2]田中旺.血塞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塞30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11(6):20.

[3] 黄鹏鸣,纪春江,刘建新,依达拉奉与血塞通联合治疗脑梗塞疗效分析[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3,24(9): 1088~ 1089.

[4] 吴小波,李斌,王圣.依达拉奉对急诊PCI术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J].海南医学,2011,22(3):53~55.

论文作者:潘伟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9年第0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6

标签:;  ;  ;  ;  ;  ;  ;  ;  

依达拉奉与血塞通联合治疗脑梗塞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_潘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