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武隆区后坪乡鱼子小学校 408500
摘要:在素质教育的推行下,学生不仅要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还要培养自己的阅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以便促进其自身的全面发展。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阅读教学是一个重点教学内容也是难点,教师除了传授基本的阅读技巧,还应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低段语文;阅读能力;方法
在小学教育中,语文教学备受关注,特别是阅读教学。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可以说,提高教师的阅读教学效率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育中,教师没有完全放手,依旧手把手地教学,学生虽然学到的知识很多,但是都是被动式学习。长期下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不复存在,思想个性也得到束缚,自身的潜力无法发挥出来。
一、引导学生主动进行阅读
学生在主动阅读的情况下,才会产生思考的可能性,如果学生被动式地学习,就不会主动探索阅读中的问题,何谈阅读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让学生展开主动阅读。而学生主动开展阅读,就应该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只要学生有兴趣,就会产生思考的内在动力。这也是学生积极的认知心理倾向,是其学习的动力源泉。特别是在阅读教学中,学生的兴趣直接关系阅读活动的顺利开展,也关系到教学效率的提升。为此,教师在阅读教学环节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将这一先导引入到阅读教学的环节中,为学生创设出轻松阅读的课堂氛围,调动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致。由于小学生在心智上还处在发展的初期阶段,他们年龄小,对事物充满着好奇心。教师可以抓住这一特性,将故事、游戏、多媒体等元素融入到阅读教学中,这样可以大大地丰富课堂内容,提高趣味性【1】。
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其在阅读中思考
思维意识是在语言、阅读的基础上进行上,没有语言和阅读,学生就不能很好地思维。学生是教师教学的主要对象,也是课堂中的主体。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应该围绕学生这一中心进行设计。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够凸显主体作用,教师在这基础上再引导学生主动地思考阅读中的问题,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地挖掘教材中潜在的智能因素,并且传授学生思维的方法,引导学生利用思维的方式独立阅读、思考、品味【2】。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尊重学生的思想自由
学生敢想是阅读能力培养的基础,只有敢想,学生才会不断地发散自己的思维。教师要使得学生敢想,就应该热情地鼓励学生并且尊重学生的思想自由,也要保护他们的思想不受迫害。这种思想的自由体现在在回答问题中,教师不限制他们的思维,不应该提供标准式的答案。在传统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很少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抛出一个问题之后,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就将答案说出,这样过早的反馈答案没有形成学生思维的意识。长久下去,学生就会对教师提供的答案产生依赖,自身就缺乏一定的思想。由此可见,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思想自由,逐步引导学生做深入的思考。
2.传授学生思考的方法
学生拥有思想自由,敢想,可以为培养自己的阅读能力奠定基础。而良好的思考方法,才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之处。具备好的思考方法,能够帮助学生在阅读少走弯路,也能够帮助学生树立独特的个性。阅读是一项个性化的行为,学生在阅读中不应该受到其他人主观意愿的干扰。阅读中思考的方法是学生在阅读中逐渐积累出的、真正属于自己的方法,这不是教师仅仅传授自己的经验就足够的,需要教师不断地在旁指导。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有计划、有意识地传授学生思考的方法,比如分析法、综合法、抽象法、比较法。学生掌握这些方法之后,教师再引导学生逐渐提出自己的见解。最重要的是,教师要在阅读中创设有利于学生开拓思路的情境,引导学生从多方面进行探讨、思考、交流。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会有不同思想的碰撞,无形之中就能够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
三、重视学生对课文感情的培养
教师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还包括对文章的体会,只有真正地领会文章的主旨,才能够进一步地提升阅读的解题能力,从而提高阅读能力。学生对文章的体会,不仅包括思考,还包括朗诵【3】。也就是说,教师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多读,并且读好,指导学生多形式的朗读,从而逐渐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比如,在教学《一株紫丁香》的过程中,就可以指导学生分四个阶段读此篇文章。第一,自读,学生自由默读课文,在大脑中有文章大致印象即可。第二,轮读,就是教师在上课中指定不同程度的学生朗读课文的段落。第三,试读,这一阶段中,教师要求学生用最饱满的感情朗读这一篇文章,并且指导学生在不同段落语气、语调、语速的变化。第四,议读,这是朗读的最后一阶段,也是学生升华感情的阶段。学生通过对文章的朗读,展开对人物描写的议论,并且分析人物性格特点以及文章主旨。
四、总结
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是教师阅读教学的主要目标,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应该以学生的阅读兴趣为先导,创设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阅读的情境。其次,教师也应该重视学生主体地位,将课堂的时间交给学生,指导他们在阅读中进行有效的思考。最后,教师应该提高学生在阅读中理解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总之,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既需要教师不断地指导、引导学生,也需要学生积极配合教师的工作。
参考文献:
【1】林燕枝:《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学术期刊《作文成功之路(上旬)》,2016年8期
【2】王英姿:《阅读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与有效引导》,学术期刊《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14年4期
【3】胡艳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朗读训练》,学术期刊《新作文(小学作文创新教学)》,2014年4期
论文作者:邓立琼
论文发表刊物:《创新人才教育》2018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8
标签: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能力论文; 自己的论文; 思想论文; 这一论文; 方法论文; 《创新人才教育》2018年第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