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发达地区工业化水平探析——江苏工业化发展水平的个案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水平论文,探析论文,江苏论文,个案论文,中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0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674(2002)03-21-05
工业化水平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及其所处阶段的重要标志。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国民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工业化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与此同时,工业结构也不断演进。新世纪伊始,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工业化究竟推进到哪个阶段?工业结构是否合理?应采取哪些对策,以促使工业化向更高层次推进?本文将以经济发达的江苏为例,探讨上述问题,旨在为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工业化水平研究及产业结构升级优化决策提供有益的参考。
*以1999年为限额的工业总产值。
一、工业结构分析
(一)产值结构。江苏工业生产总产值在全国各省市中名列前茅,1999年全省工业总产值为14621.82亿元, 限额以上工业总产值为8915.44亿元,仅次于广东,位居全国第二。由表1可知,在产值结构中,轻工业比重呈下降趋势,重工业比重呈上升趋势,1999年重工业产值比1990年增长了9.5个百分点,同期轻工业产值下降了9.5个百分点,且1999年重工业产值比重超过轻工业9.2个百分点。这说明传统的以轻工业为主的工业结构迅速向重工业化方向发展。在轻工业中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工业部门占有一定优势。在重工业中,制造工业所占比重较大,1999年主要工业行业的产值排序前十位的是:(1)纺织业1104.23亿元;(2)化学原料及制品制造业862.81亿元;(3)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696.77亿元;(4)普通机械制造业615.19亿元;(5)电子机械及器材制造业599.81亿元;(6)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466.57亿元;(7)服装及纤维制品制造业374.10亿元;(8)金属制品业362.97亿元;(9)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349.03亿元;(10)非金属矿物制品业342.03亿元,从上述工业产值排列分布不难看出,工业结构已显露出高加工度化的端倪。电子、通信设备、机械等高加工度行业产值比重增长较快,1999年比1998年增长28.09%,但比重偏小,不具支柱产业的特征,而传统的纺织、化学工业产值较高,仍具支柱产业的特征。
(二)规模结构。首先,江苏工业企业规模结构不合理,企业数量多且以中小型企业为主。江苏1999年拥有大型企业610个, 约占企业总数的3.4%,中型企业1596个,约占企业总数的8.9%,小型企业(限额以上)15795个;就企业数目而言,小型企业约占企业总数的87.7%, 小型企业居绝对优势。 从同年产值结构来看, 江苏大型工业企业产值2754.97亿元,约占工业总产值(限额以上,以下同)30.9%, 中型工业企业产值1357.03亿元,约占工业总产值的15.2%, 小型工业企业产值4803.44亿元,约占工业企业总产值的53.9%, 占据了江苏工业总产值的半壁江山强。其次,江苏产业集中度低,普遍达不到规模经济。全省36个主要行业中,60%的行业集中度低于20%,再加上企业还多是“小而全”、“小而弱”、“小而散”型,专业化分工水平低,规模不经济。没有能全面参与国际竞争的大型企业集团,如国际机械汽车行业进入100强的企业年销售收入都在100亿美元以上,而全省最大的企业集团年销售收入仅100亿元人民币左右。这同江苏工业结构主体特点, 即依靠农业原始积累创建和发展起来的乡镇企业比重高密切相关。
(三)结构效益。江苏工业经济效益的总体水平不够理想,一些主要经济效益指标低于广东、山东、浙江(见表2)。表2显示:江苏工业总产值和工业增加值均高于山东和浙江,仅次于广东,工业增加值率仅高于浙江0.65个百分点,却分别低于山东5.5个百分点、广东1.39 个百分点;利润总额和总资产贡献率以及工业成本费用利润率均位居四省之末。江苏工业总产值和工业增加值均分别高于浙江3723.48亿元和966.83亿元,高于山东1970.52亿元和135.78亿元,而利润总额、总资产贡献率、工业成本费用利润率均分别低于浙江16.87亿元、2.03个百分点和2.32个百分点,低于山东46.64亿元、1.31个百分点和1.6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仅高于山东却低于广东和浙江。上述情况说明,江苏工业经济效益明显低于浙江和山东,且工业经济的增长主要靠大量资源投入支撑的。这种情况与江苏工业结构关系密切(见表3和表4)。
表3显示:国有企业和集体所有制企业, 其中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益比不上股份制企业的资金利税率、百元固定资产实现利税、百元销售收入实现利润和成本费用利润率均最低。这说明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转换经营机制非常重要。
统计资料显示,江苏企业的规模较小,企业平均规模,只相当于上海的1/5,山东、广东也高出江苏的10%以上。江苏企业规模不足与国有、集体经济规模不足相关,同时企业的平均规模不足主要是大型企业的比重不足,规模也小,不同规模的企业,其效益存在很大的差别(见表4)。从表4可看出,大型企业效益最好,小型企业次之,中型企业最差。大型企业由于可以取得规模经济,从而大幅度降低单位成本,小型企业的市场适应性较好,固定资本投入小,因而企业运营成本也不高。中型企业既难以取得规模经济,其固定费用投入也较高,因此,效益往往不佳。
二、工业化阶段及水平分析
(一)霍夫曼定理与工业结构重工业化。霍夫曼定理即霍夫曼比率或霍夫曼系数。它是指消费资料工业净产值与资本资料工业净产值之比。德国著名经济学家霍夫曼将全部产业分为消费资料产业、资本资料产业与其它产业三种类型,他认为凡某类产品有75%以上消费资料就归入消费资料产业,75%以上是资本资料则归入资本资料产业,不能归入上述两类的就归入其他产业。霍夫曼依据他对20多个工业内部结构时序划分和计算分析,把工业发展划分为4个阶段(见表5)。霍夫曼比率适用于衡量一定时期的工业化水平和工业化阶段的划分。霍夫曼比率越小,重工业化程度越高,工业化水平也越高,它表明随着工业化程度的提高,加工程度的产业份额比例将增长。在工业化早期,工业结构以轻工业化为主,加工程度低,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加工程度高的重化工业和机械加工业必定优先发展,从而在总产出中的份额会增长。
注:表中括号的数字,表示以前面数字为基准允许浮动的幅度。
霍夫曼定理中工业分类标准,使用消费资料工业和资本资料工业的划分近似于我国理论研究和实践中所使用的轻重工业的划分,因此,笔者将运用轻重工业产值之比,来近似地判断和衡量江苏的工业化水平及其所处阶段(见表6)。
表6显示江苏工业结构,70年代霍夫曼系数在1.58~1.10间波动; 80年代霍夫曼系数在1.56~1.09间波动,平均为1.32;90年代霍夫曼系数在1.21~0.94间波动,平均为1.04。这说明江苏工业结构霍夫曼系数演变趋势基本与霍夫曼定理所描述的趋势一致,即随着工业化程度的提高,消费资料工业的规模与资本资料工业规模相比,逐渐减少,而资本资料工业规模在扩大,已基本进入了霍夫曼工业阶段的第三阶段的中、后期。
(二)钱纳里多国模型与工业化水平判断。著名经济学家H ·钱纳里等人,把经济增长理解为经济结构的全面转变,并借助多国模型提出了标准模式,即根据人均GDP收入水平, 将不发达经济到成熟的工业经济整个变化过程分为三个阶段6个等级(见表7)。
借助钱纳里标准模式来分析江苏工业化水平及所处阶段,主要考察人均GDP收入水平,江苏1999年人均GDP为10665元人民币,约合1284 美元。据此,可以认为江苏工业化刚刚进入H ·钱纳里多国模型中的工业化加速阶段的初期。
(三)配第——克拉克定理与工业化水平判断。克拉克根据配第的观点,依据若干国家一定时期劳动力在三次产业之间转移的统计资料,得出以下结论: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劳动力首先是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当人均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时,劳动力便由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见表8)。这就是配第——克拉克定理, 又称这为配第——克拉克趋势。
从江苏的实际情况看,第一、二、三产业就业人数构成,从1978年的69.7:19.6:10.7,转变为1999年的43.1:30.4:26.5。这种变化趋势大致符合以大量统计分析为依据的配第——克拉克定理。根据这一变化趋势,江苏工业化大致处于配第——克拉克趋势第3阶段, 而按人均GDP来判断则尚未达到这一阶段。这种差异说明, 与同类国家(地区)相比,第三产业就业人数比重相对不足,同时说明劳动效率偏低。
综上所述,如果将工业化进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即工业化开始阶段、工业化加速阶段和工业化成熟阶段。江苏工业化已处于工业化加速阶段的初期,这一阶段,霍夫曼系数徘徊于1左右, 工业结构呈重型化,主导产业从轻化工业向重化工业快速转换,从而加速了整个工业化的进程。
三、工业化发展的政策取向分析
(一)准确定位工业化目标。根据钱纳里标准模式,类似于江苏的经济发达地区应以目前为起点,近期努力完成全部工业化阶段的第四期即加速阶段,使现在人均GDP的1248美元增长近1倍,达到2100美元以上。中期奋力向工业化的成熟阶段迈进,人均GDP达到3360美元。 远期进入后工业化阶段,人均GDP达到5040美元。
(二)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为了实现上述工业化目标,首先应努力调整产业结构。在第一、二产业发展,尤其是高技术产业化的第一、二产业发展的基础上,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提高第三产业在产值结构和就业结构中的比重,提高工农业劳动生产率,推动劳动力向第三产业,尤其是向高档次的第三产业转移,调整工业内部结构,提高加工度,提高高技术产业的比重,提高组织程度,鼓励一些产业和技术比较成熟而又适合当地条件的产业向落后地区转移。就江苏而言,目前应重点抓好机电、机械、冶金、石油化工、纺织丝绸、食品、建筑等传统产业的发展和改造,它不仅涉及到江苏向高加工度化阶段过渡的发展基础,也涉及到江苏第三产业(含乡镇企业)占全省劳动力50%左右的人员就业问题,这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发展的大局,在加快传统产业改造的同时,积极扶持汽车、电子、通信、生物医药业的发展,为工业化进入高加速阶段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积极扩大企业规模,发展规模经济。为了提升工业化水平,提高经济效益,必须采取切实措施扩大企业规模,发展规模经济。就江苏而论,目前达到规模经济的企业不多,现有的企业集团规模偏小,数量偏少,全省统计的145家重点企业集团平均资产规模为19.82亿元,而总资产超过100亿元的仅有春兰集团、南钢集团、熊猫集团、 扬子石化集团四家。销售收入在50亿元以上的也仅有春兰集团、南钢集团、金陵石化集团、扬子石化集团、熊猫集团、华东电子集团、常柴集团、小天鹅集团、沙钢集团和跃进集团10家,还没有一家企业进入世界500强,也没有一家企业年销售收入在100亿美元以上。因此,目前当务之急是优化产业组织结构,推动企业跨地区、跨部门、跨所有制兼并、联合,组建一批特大型企业集团。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一些大的跨国集团纷纷调整战略,精简业务内容,由多元化向以核心业务为主的专业化经营回归,它们纷纷把热衷于多元化经营时购并的非技术相关子公司转让出去,放弃过度膨胀且效益不佳的产品,集中力量进行核心业务经营。所以,经济发达地区的企业既要从“大”处考虑,也应从“小”处着眼,根据自己的优势,着力在某一方面把企业做大做强。
(四)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提高工业化水平。(1 )抢占高新技术产业制高点。为了实现工业化发展目标,必须抢占高新技术产业制高点。跟其他经济发达省市一样,江苏高新技术产业起步较晚,还没有形成规模,发展水平不高,与发达国家相距甚远,不具竞争优势。譬如,江苏1998年生产微机总数为38.2万台,而国外较大规模的微机制造企业,年销量可达400-500万台,是江苏企业生产总量的10倍以上,其差距之大可想而知。同时,高新技术产品的外国品牌在本地区市场的占有率也较高。如程控交换机和移动通讯市场几乎为外国品牌独占。但我们也应考虑到现在高新技术方兴未艾,发展很快,在发达国家也没有发展成熟,因此我们应紧紧抓住发展高新技术的机会,加速高新技术的发展。首先借鉴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经验,走引进、消化、吸收、创新之路,即先承接发达国家转移出来的高新技术产业中的劳动密集型生产环节,从高技术产品生产链的末端做起,技术提高后,再进入零部件和核心部件的生产,掌握核心部件后,就可以进行新的研制和开发。其次,利用高校和科研机构实力较强的优势,自主开发高新技术。许多高新技术是引不进来的,尤其是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外商从自身经济利益考虑,不可能培养自己的竞争对手,而且“入世”后,还将取消外资高科技企业为获取我国国内市场份额而必须向我方转让技术和出口配额的做法,高新技术的引进无疑将更加困难。因此,我们不能完全依赖“引进”的方法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支持和资助高校科研机构的科学研究,促进高校、科研机构同地方企业进行各种形式的联合和合作,方便企业从高校和产研机构就近取得高新技术,特别是物化为载体的高新技术,形成高新技术产业化的良性循环。(2)加大高新技术向传统产业的渗透力度。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与改造传统产业紧密结合起来,不能因某产业被称之为所谓“夕阳工业”而加以偏废,关键在于加大高新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力度,如信息技术、纳米材料在传统产业改造中的应用等,使传统产业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为工业化的推进发挥更大的作用。
(五)加快城市化建设步伐,为工业化发展创造有利的空间环境。根据我国国情,工业化发展过程中,农业人口向非农产业转移,任务艰巨,我们必须以发展中小城市(镇)的思路来冲破“离土不离乡”观念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制约,并且以大中城市为龙头,发展包括大、中、小城市和集镇、乡村在内的城乡经济网络化、一体化,加速农业人口向非农产业的转移。
(六)充分发挥政府在工业化中的作用。政府在工业化中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其中在城市化发展、工业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以及资金保证、技术推广和提高国民素质等方面的引导、发动、扶持、管理和服务的作用尤为重要,应充分发挥,并保持其产业政策以及宏观社会经济政策的协调性和持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