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报告类”写作教学的策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策略论文,报告论文,信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海量信息弥漫的时代,各行各业面临大量的信息处理事务,因此,信息加工和传递能力是学生作为未来职场人的重要素质之一。这就迫切需要学校的作文教学能积极面对社会生活场景,培养学生基于真实语境的信息加工和传递能力。然而,目前大多数中小学的作文教学仍拘泥于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教学文体”的教学范式,教学重心放在基本的写作知识和技能训练上,不能充分培养学生基于语境的信息加工和传递能力。 鉴于此,这里特意提出“信息报告类”文体写作教学,以培养学生的信息加工和传递能力。所谓“信息报告类”文体是指以满足社会不同行业信息的表达、传播为目的的实用类文体。其基本的写作要求是:基于特定的场合、明确的任务、具体的读者对象和强烈的写作目的,进行清晰、高效、务实的信息加工和传递。 正是基于这种思考和探索,重庆市朝阳中学的吴杰老师,尝试进行基于真实生活情境的“信息报告类”写作实践探索。这次的尝试呈现了“信息报告类”文本写作教学的可能空间,其成败得失带给我们很多启示。 《写“屏”》教学片段 为探索真实生活情境下“信息报告类”文本的写作,在学习完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两个单元的说明文之后,我尝试用“真实写作”的一些理念,领着学生围绕“做屏—写屏—荐屏”展开了系列写作活动。本次写作活动的安排,一方面吸纳了说明文写作的基本知识与技能(说明要有条理,要抓住说明对象的特点);另一方面借助写作语境的创设,培养学生基于语境的加工和传递信息的写作能力。 主要教学环节由两个步骤组成: 第一步:教师明确写“屏”的任务要求。 写作要求:请把你做的屏风描写出来,可以写你制作屏风的过程,也可以向同学介绍你的屏风的特点,任选其一。让同学明白你的屏风的制作方法或了解其特点,能够很好地欣赏、喜欢你的作品。 师:写完后,请带上你的作文和制作的屏风,上台来展示给大家。其他同学认真听介绍,并对所展示的作文进行评价。建议大家从两个方面考评:1.如果写屏风的制作过程,看看是否把制作过程写清楚了,是否有条理;如果是向大家介绍自己的屏风,看看是否写出了所做屏风的特点。2.是否能够让大家记住并喜欢上你的屏风。 第二步:学生展示习作与作品,当堂点评、修改。 下面呈现的是这一过程的教学片段: 生(刘洋瑞):大家好!我制作的这扇屏风取名《彩屏》。 这扇屏的独特性在于色彩鲜艳,富有创新和一丝魔幻主义的色彩。常见的屏风总是用人、景、物等来点缀,而这扇屏则是用大面积的色彩来传意。屏一共有四扇,每一扇用不同的主调色彩代表不同的意义。第一扇,主调为蓝色,屏的上方有一个蓝色的月亮,画中描绘的是宇宙,颜色从左上方慢慢渐变,中间掺杂着一些紫,为画面增加了一丝神秘感。第二扇,主调红色,好像一轮红日慢慢升起,给人一种炽热的活力,画中由深到浅的色彩是用深红和柠檬黄调制而成,深的地方,感觉热血沸腾,但浅的地方不觉得静若止水。红黄并在一起就像一团火焰。第三扇,主调黄色,和前一扇有个过渡,先有些许红色再着些许绿色,这不仅是红转黄也是黄转绿的过程。第四扇是一片绿色:深绿、翠绿、淡绿、浅绿、米兰绿、黄绿,颜色一层层往下变,让你一次就全览了四季的颜色,更让你感受到了生命的活力。 师:刘洋瑞同学给我们开了一个好头。同学们也注意到了,他介绍时,紧紧抓住屏风的特点:颜色鲜艳,有象征意义,体现着他的跳跃思维。我们写的时候就要像他这样紧扣写作对象的特征。好,我们把掌声送给他。 (学生们鼓掌) 师:接下来,我问大家,你们觉得刘洋瑞同学的介绍目的是什么?这个目的达成没有? 生:他在介绍自己屏风的特点。我觉得目的基本上达到了,语言也很生动,能吸引住我。但是有个问题,我坐在后面看不见他做的屏风,所以我还不是很明白那个屏风究竟是什么样的。 师:刘洋瑞,听了同学的感受,你觉得该怎么做呢? 生(刘洋瑞):最好配上幻灯片,方便同学看到实物,但我在下面写作的时候根本没有想这些,还以为自己写得挺好呢。 师:刘洋瑞反应很快。大家看,当你在为别人传递一种信息的时候,不能只是一厢情愿,要想想如何做才能让别人接受自己传达的信息。接下来我们把期待的目光投向下一位同学。 生(陈柏多):我的屏风取名为“雅屏”,它“雅”在何处?请听我细细道来: 一、画面高雅。大家看,我的屏风分为四扇,每扇的正面都画着山水画。有的郁郁葱葱,上面开满桃花;有的云雾缭绕,如幻如真;有的隐隐约约能看到一些人在田间劳作,仿佛就是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所描绘的那种“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的景象;还有的直刺云霄,让人感觉高不可攀。 二、色彩淡雅。整个屏风我只用了黑白两种颜色,远远看去,就像一幅幅水墨画,给人宁静、自然、简约的感觉。 三、制作俊雅。屏风的底座是用经典的木质材料雕刻而成,制作精细,是我花了半天的时间,先把图案画上去,再用圆规的脚(说明一下,我没有刻刀)雕绘上去的,这一笔一顿慢慢雕刻而成的才是最自然的美。在屏风顶部,我还设计了镂空图案做装饰,这样屏风显得不呆板,很有灵气,增加了通透性。当你第一眼看见它时,一种文雅、恬静的感觉油然而生。 师:陈柏多的屏风制作确实很精美,独具匠心。听完他的介绍,谈谈你们的感受。 生:我觉得我们刚学完说明文他就能学以致用,写得很有条理,围绕“雅”的特征分三点来说明,分别写了屏风的内容、颜色和造型。他的语言也很优美,我写的就比较死板,这一点我自愧不如。 师:陈柏多做“屏”认真,写“屏”精彩。你对他的评价很高。但我还是要问:陈柏多同学介绍的目的达成没有? 生:我觉得虽然他在介绍的时候避免了刘洋瑞的问题,他是边介绍边把屏风拿到我们面前展示。但是在介绍“雅”第一部分时,虽然写得很美,可感觉怪怪的,其实他只是画了一些画而已,画得并不是很好,他的描写有些夸大了,还借用了陶渊明的意境,画与文对比,反倒叫我觉得屏风制作得太简陋了。 师:估计陈柏多自己也没有想到,写得美,反倒让实物显得不美。如果现在再让陈柏多介绍会怎么做? 生(陈柏多):我在写作的时候,觉得能说多好就说多好,尽可能用一些好词好句,但是在拿着屏风说的时候,也确实感觉到有点“文不对题”,现在再叫我说,我可能会更写实些,是什么就说什么,免得让人觉得我在说谎话。 师:好!我们再来看下一位同学的作品。 生(叶露):大家好,我这屏风取名为《萤屏》。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忽然忆起杜牧的这首《秋夕》,心里满满的秋意,天虽冷,意甚浓,心中便涌起缕缕向往的情感来。终于,我将青灰色的云朵采下,缝成一把轻罗小扇,在银烛秋光中完成那屏,既有小桥流水般的诗意又有水绿渲染般的情愫。 首先是做屏风的边框。用四根长11.5厘米、宽2.5厘米的小木头拼成一个正方形,将其用固体胶粘牢待用。然后用绿色的棉线将四周缠绕,美化边框。这是一个费时费力的活:木头与棉线总爱缠在一起,剪不断理还乱。过了好一会儿才绕完,屏风的四个边框做成了。 第二步是用细小的铁丝绕成标准的小圆圈,这是装饰屏风用的。也可以借助一些工具,如水管、瓶盖等,这样可以把小圈绕成大小一致。再用有弹性的绿色纱布覆盖在小圆圈上,打结固定好,大概要做三十个小圆圈,待用。 万事俱备后,把胶枪加热。依次把蒙了绿色纱布的小圈粘贴在木框里,不能太随意,需要有条不紊地往上贴,并将打结的地方掩盖在后面。最后用一张绿色纱布覆盖整个屏风,在背后用胶枪把纱布粘牢实,这样,一个朦朦胧胧的绿色屏风便做成了。为了美观,我还用蝴蝶结、水晶钻在边框的右上方做装饰,用流苏挂在下方增添古风之气。我的“萤屏”便大功告成。 师:叶露的这个屏风别具一格,让人眼前一亮! 生:我赞同老师的看法,前面几个同学都是纸质屏风,而叶露是用木条、纱布和小铁圈做的,颜色很美,做工精细。而且她把做的过程说得很清楚,看了她的作品,听了她的介绍,我很喜欢。叶露的作文很有文采,屏风的名字也富有诗意。 师:我还是要问同样一句话:叶露同学的介绍目的是什么? 生:她好像是在介绍制作方法吧。听完我能大概明白是怎么做的。 师:为什么是“大概明白”? 生:因为我只是知道大概几个步骤,一些细节还真不知道,比如棉线怎么绕到木框上,她说很难绕,但究竟是怎么绕的我也不清楚;还有那个制作时用的“胶枪”是个什么东西,我没见过……反正大概清楚了。 师:叶露,你怎么看同学的困惑? 生(叶露):不好意思,经她这么一说,我好像也觉得在介绍的时候更多的是在炫耀自己的制作,并没有当真教同学制作。其实制作过程真的挺复杂,如果要让大家学会,我真得重新整理一下自己的作文。 师:今天这节课几位同学从不同角度给大家介绍并展示了他们做的屏风,我要表扬的是每一位同学都是用了心的,都做出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屏风,并把我们学到的有关说明文的一些知识恰当地运用到作文当中,学以致用。 但是,我们都发现了一个问题:我们自认为已经传递了相关的信息,为什么别人还是会对所接受的信息存在困惑呢?这主要是我们没有考虑自己传递信息的目的。看来以后我们在向别人传递信息的时候,要时刻关注自己传递信息的目的是什么。依据这一原则,同学们课下认真修改自己的作文。下课! (重庆市朝阳中学 630700) 吴杰老师的课例体现了“信息报告类”文体的特点: 首先,努力让写作靠近生活世界,把写作镶嵌在学生的实践活动中,让写作成为系列活动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吴老师在设计这次写作活动时,带领学生围绕“写屏”先进行了真实的“做屏”环节,保证本次写作的动机及内容是真实的。 其次,在“写屏”前吴老师明确布置了“写作任务”,提醒学生关注两点:“1.如果写屏风的制作过程,看看是否把制作过程写清楚了,是否有条理;如果是向大家介绍自己的屏风,看看是否写出了屏风的特点。2.是否能够让大家记住并喜欢上你的屏风。”从而引发学生关注目的和对象,强化学生的信息传递意识。 第三,在学生展示作品的过程中,吴老师不断强化“同学的介绍目的是什么?这个目的达成没有?”,旨在引导学生注意“信息报告类”文本写作的核心是有目的的加工和传递信息,以区别于单纯的文章写作。通过上述的实录对话可以看出,由于吴老师的不断强化,学生真切认识到自己在信息传递过程中的问题——没有关注传递信息的目的。而这正是本次写作教学的意义所在:让学生明白真实生活中的信息加工和传递要基于特定的语境、达成特定的目的。 第四,写作教学目标清晰、具体,有效运用“写作有条理”和“突出事物的特点”这两个说明文的知识点和技能训练点。从学生习作来看,教学目标得到较好的达成。 但是,也正是这个课例集中体现了“信息报告类”文体写作教学所遭遇的典型问题:如对语境要素的理解不够充分、创设不够具体,未能更为充分地借助语境要素动态建构文本内容,信息类文本写作的文本形态不够多元等。针对上述“信息报告类”文本写作教学中存在的典型问题,我们尝试提供以下教学策略,供同行参考。 一、创设“充分而具体”的“语境要素” 真实生活世界的“信息报告类”文体写作,要基于特定的场合、明确的任务、具体的读者对象和强烈的写作目的进行写作,要时刻关注“如何做才能达成预定的目的”。这种特定的场合、任务、读者、目的就是我们所谓的“语境要素”,它深刻制约着写作者“写什么、怎么写”的一系列写作行为。而且一般来说,“语境”越充分具体,对写作行为的制约作用越明显,对选择写作的内容和形式的启示也越大。 因此,实现“信息报告类”文本教学的第一步,就是教师要设计充分而具体的“语境要素”。就《写“屏”》课例来看,教师虽然在学生写作前也有意识地创设了“语境”(即案例中的“写作任务”),但不够充分具体,对此,我们可以依据“语境”要素的内容进一步细化如下: 一是创设“特定场合”。比如规定学生或是在教室环境下用口语形式宣讲5分钟,或是借助幻灯片等多媒体辅助演示半小时,或是制作网络环境下的产品介绍等。二是明确“写作任务”。比如是介绍自己的业余作品,还是设计一次制作过程的展示,还是设计一次招商引资的投标介绍等。三是限定“读者对象”。比如规定读者对象是没有任何手工制作经验的同学,或是针对成熟的手工制作爱好者,或是投资商等。四是对“写作目的”做更为清晰的界定。比如让特定的读者对象明白作品的创新点,或者是让特定的读者对象明白作品的制作流程,或者是让特定的读者对象喜欢你的作品等。上述不同的“语境要素”会搭配出不同的写作“语境”:比如“借助网络为没有任何手工制作经验的同学制作一个网络微视频教程,让观看者学会屏风的制作过程”,或者“在教室里为成熟的手工制作爱好者用5分钟时间宣讲自己屏风的独特风格,以赢得他们的赞赏”,或者“在投资招标会议上,用15分钟的时间介绍屏风的创新性和市场潜力,以赢得投资者的信赖”等。而这三种不同的语境会对写作内容和形式产生重要的制约作用,并最终产生不同的文本。 二、“语境要素”要贯穿写作和点评的始终 在“信息报告类”文体教学伊始设计“语境要素”,意义不仅仅是创设写作情境、激发写作兴趣,关键在于“语境要素”在写作过程中对写作内容和形式选择的推动作用,即教师在写前进行一定程度的“语境”创设后,就要在具体的写作环节紧扣特定的“场合、任务、读者对象”等要素来引导学生从有效“达成目标”的角度选择写作内容和形式,从“语境要素”出发对所要传递的信息的“内容”和“方式”进行自觉甄别、加工;在点评环节借助特定“语境要素”检验作品是否有效“达成目标”,否则就无法对作品进行实质性判断——这篇作品到底写得好不好?为什么好?为什么不好?舍此,再多的活动创设都无法从根本上触及“信息报告类”文本写作的核心和难点。 以《写“屏”》为例,教师在创设写作任务后,在写作环节没有过多的作为,是这节课的一个遗憾。所以从学生的作文展示可以看出,学生的写作依旧是传统写作训练的老路,所赖以的写作知识和技能也基本是沿袭既有的说明文知识和技能,无法触摸到“信息报告类”文体写作中“语境要素”对写作内容和形式的制约作用,也无法体会到借助“语境要素”进行信息加工和传递的特殊思维路径。但在“展示习作与作品,当堂点评、修改”环节中,教师能自觉运用语境要素来推动学生反思文本内容和形式表达的问题,呈现出基于“语境”的信息报告类文本写作教学的精彩:很多看起来有条理、文采飞扬的习作,在语境要素的观照下却暴露出诸多问题:不分场合、不问目的、不管对象一味追求语言“生动优美、有文采”。 三、基于“社会文化约定”进行动态的文本建构 如上所述,“信息报告类”文本的写作旨在借助特定的“语境要素”推动信息传递内容和传递方式的加工,最后形成文本。那么,语境要素如何发挥这种推动作用?关键是“社会文化约定”。所谓“社会文化约定”主要是指特定场合下的行业特点、行业惯例、读者习惯、交际规范等文化背景。如百货公司招聘保洁员,某人准备给招聘经理写自荐信,希望赢得一个职位。在这一场合下,包含了如下“社会文化约定”:应聘者必须是健康、能干并愿意从事保洁职业的人,应聘者应该对招聘经理做必要的了解并保持尊重等。 “社会文化约定”对文本内容和文本形式的产生有着深刻的影响。国际有名的FDA处方药说明书撰写标准①,其特殊的写作格式和内容要求就是由其特定的“社会文化约定”催生的:结构由“要点”“目录”和“详细处方信息”三部分组成,要求“要点”必须使用单倍行距,篇幅不能超过半页;每一个要点下面不能逐句、简单重复“详细处方信息”内容,必须是对重要处方资料的简单扼要的信息摘要——这样的文本内容安排和形式要求紧紧依赖于临床医生工作情境的“社会文化约定”:在紧张的诊疗过程中,临床医生需要即刻获取最重要的信息、需要依托目录快速找到需要的详细信息、需要准确清晰地阅读医药信息等。显然,这些特殊的写作内容和形式是很难从孤立的基本写作知识与技能中提取出来;换句话说,如果脱离了临床医生工作情境的社会文化约定,孤立地从基本写作知识与技能出发杜撰的医药说明书,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可能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信息报告类文本的写作绝不是单纯、机械的课堂技能训练行为,而是带有强烈的社会参与、社会考察的综合实践行为。尽管“社会文化约定”深刻影响着“信息报告类”文本的信息内容和文本形式的选择,但这种影响是隐蔽的,长期以来被我们的写作教学所忽略。 具体到《写“屏”》课例而言,教师之所以在学生写作环节没有给予有效的指导,主要原因是没有意识到“社会文化约定”在学生写作过程中的关键作用。针对这一问题,该课例在写作环节可做出如下设计:先引领学生充分讨论特定写作语境的“社会文化约定”,继而选择相应的写作内容和加工形式。比如引导学生讨论在“借助网络为没有任何手工制作经验的同学制作一个网络微视频教程,让观看者学会屏风的制作”的语境下,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具体事项(即“社会文化约定”):首先展示作品会激发学习者对制作手工的兴趣;古雅优美的介绍词汇不能清晰传递制作步骤,而借助直观形象的图片展示制作步骤则更方便学习者理解;网络学习时间在5~8分钟最佳,过长则容易使学习者中途放弃学习等。经过这些写作前的讨论,学生就能水到渠成地选择恰当的写作内容和表达形式:用通俗易懂、简明扼要的语言,配上适当的图片,分步骤介绍制作过程;而不太可能运用高雅古典的词汇和煽情的句式来介绍屏风的发展历史等冗余信息;也不太适合运用抽象的专业术语和庄重严肃的语言来介绍设计理念。 四、综合运用“多元文本”的写作知识和技能 迈向生活世界的“信息报告类”文本写作要面对各种真实的信息事务处理,这些信息有的是传统纸质信息,有的是电子媒介信息,有的是结合图表的信息;有的需要简要概括,有的需要适度举例阐释,有的需要形象化展示,有的需要抽象汇总……这些多元的信息形态和多元的信息加工需求,必然需要综合运用“多元文本”的多元写作知识和技能。 目前传统作文教学重视的是纸质、文字类文本的写作知识和技能,缺乏表格、图标、插图、字体、颜色、时间表、目录、索引、导航、链接等写作知识和技能。而这类写作知识和技能恰好又是“信息报告类”文本写作知识和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实生活里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有着传统的连续性文本写作知识和技能所无法替代的价值:比如表格在传达琐碎信息方面的优势是连续性文本所无法比拟的,插图在传递复杂抽象信息方面的便利也是连续性文本所不能替代的。因此,在信息报告类文本的写作教学中,教师应基于特定语境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多元文本形式。 仍以《写“屏”》为例,教师在制定本次课的写作教学目标时,可以制定“学会综合利用表格、插图、字体、颜色提高信息传递效果”之类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尝试在不同语境下,综合设计自己的文本表达形式,比如借助标题凸显信息传递的主题、设计表格综合大量琐碎的信息、借助字体和颜色的变化吸引眼球、穿插示意图传递复杂艰涩的操作要领……并指导学生比较不同语境下,多元文本综合运用的差异性。 五、制定“清晰、高效、务实”的“信息报告类”写作评价标准 什么才是好的信息报告类文本?在真实的语境下,最主要的评价标准应该是“清晰(最容易被读者理解)、高效(最方便读者理解)、务实(最小的信息传递成本)”。但是实际上,对大多数语文教师而言,很难彻底摆脱“生动优美”情结:无论初中还是高中,无论记叙、议论还是说明,凡是作文,往往都离不开对“生动优美”语言的追求。这种根深蒂固的“生动优美”情结,同样也体现在《写“屏”》课例中:在“任务介绍”环节,教师的第一句话就是“请把你做的屏风描写出来”。这句话中的“描写”,把以“详细和生动”为特征的“描写”②和旨在叫人“信服和理解”的“说明”③当作一回事,把写屏引向“生动优美”的语言追求。事实上,该课例中呈现的学生作文确实用到很多“描写”的技法,体现出“生动优美”的语言面貌;而且学生在评价同学作文时,除了关注“有条理”和“抓住事物特点”外,也明显流露出对“生动优美”的语言的羡慕和向往,“他的作文语言很优美,我写的就比较死板,这一点我自愧不如”,而没有结合语境要素思考:写得优美就能达到信息传递的目的吗? 事实上,真实生活中对信息报告类文本的评价,更应该关注特定语境下信息类文本的加工和传递是否做到了“清晰、高效、务实”,建议可围绕这三个维度开发出如下评价清单: 内容选择是否有针对性; 内容选择的量是否适度; 重要信息的措辞是否正确; 段落类型是否能有效组织信息; 段落之间的关联是否明晰; 语言风格是否符合读者的接受习惯和认知水平; 是否运用多元文本手段(字体、颜色、表格、图标)帮助表达。 ①萧惠来《FDA处方药说明书要求三则》,《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2年第2期。 ②叶圣陶、夏丏尊《国文百八课》(第二册)第178页,开明书店1935年。 ③叶圣陶、夏丏尊《国文百八课》(第一册)第45页,开明书店1935年。标签:语境文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