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复在口语教学中的必要性,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必要性论文,口语论文,教学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我国的英语教学自改革开放以来几十年间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这是有目共睹的。然而,英语口语教学的效果并不令人满意。许多学生经历了小学、初中和高中十余年的英语学习,毕业后仍不能用英语流利地表达自己。如果回顾英语教学历史我们就会了解到,在国内确实不乏没有英语环境的情形下的成功者。他们的传统经验值得总结。笔者通过教学调研发现,口语优秀的学生大多勤学苦练,利用一切机会增加语言的重复(repetition)。孟颖(2002:4,49,54)总结了很多成功者的做法,例如,许国璋认为学外语要眼尖、耳明、嘴勤、手快,只要多读、多记、多讲、多写,自有水到渠成之日;吴古华认为口语提高的关键在于“练”,天天练,时时用,多练才能熟练,熟练才能生巧,先张口,不怕错,与人对练,“自说自话”;薄冰则提出一个假设:如果我是一个初学英语的中学生,我将把好的课文念得正确、流利、烂熟,睡梦中会说出来,作文中会用出来。英语学习者口语成功的案例不胜枚举。他们共同的特点是注重“重复”。重复被认为是一种方法,一种练习。Richards等(2005:219-220)将重复当作一种操练(drill)类型,认为操练是听说法中练习语音或句型时的一种常用方法,以领读和练习为基础,练习语法或造句的操练常被叫做句型练习,分为跟读操练(substitution drill)、替换操练(repetition drill)和转换操练(transformation drill)。重复的本意指相同的事物又一次出现或者一个人又一次做相同的事情。本文中的重复,其含义有所不同,如果没有特殊说明,通常指教师或学生针对英语多次做的相同行为,包括语音、词汇、语法三大要素。因此,口语中的重复就是话语的重复,内容包含语音、词汇、短语、句型、语篇等。 我国口语教学一直效率不高,这一问题已经困扰多年。究其原因,内在和外在的制约因素有很多,如教学法、学习者动机、教学资源和环境等。Tickoo(2003:145-146)认为口语教学的困难似乎源自于两个方面:(1)学生每天只能使用30至40分钟的英语;(2)课堂教学受教材和考试制约,学生很难关注到日常英语的基础知识部分。Pawlak等(2011:XⅢ)认为,无论学习者的学能和动机如何,发展用外语说话的能力是极其艰辛的任务,这是因为学会说话就意味着学习者不仅要掌握一门不同的语言体系,而且还要掌握到自然交流并同时做到理解和产出的程度,但是学习者很难达到这样的程度,因为学习资源有限,很多社会制约因素存在,加之课堂内外他们很少有接触目的语的机会。因此,为了增加学生接触英语的机会,重复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教学实践中重复为什么那么重要?现阶段忽视重复的原因是什么?怎样重复才能促进口语教学?关于重复,还有很多疑问和误区,我们有必要深入研究并实施这一方法。本文将着重探讨有关重复的悖论,对口语的重复特性、间隔时间、任务重复等进行分析,旨在利用重复的方法来提高口语教学的效率。 二、口语教学中关于重复的悖论 口语教学在实践中存在四种悖论:(1)口语表现出行为主义特征而被否定;(2)口语缺乏交际性;(3)口语要在语境中进行;(4)口语等同于语言使用。口语当中的重复如今没有得到重视,原因可能有很多,最主要的原因是重复被当作过于机械的行为主义(behaviorism)的产物,还有人指责重复缺乏交际性、不重视语境、忽视语言使用。围绕着重复,这些悖论直接阻挠了正常的口语教学。悖论指在逻辑上可以推导出互相矛盾之结论,但表面上又能自圆其说的命题或理论体系。这些悖论不仅经不起推敲,还违背了基本常识,已经严重阻碍了口语教学。首先我们探讨行为主义的基本概念。 口语的重复特征不应等同于行为主义特征。行为主义一直深刻地影响英语教学。张斌贤和王保星(2007:425,429)认为,行为主义是美国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其基本特点是排斥意识,主张以行为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早期行为主义者大多是从机械唯物论的观点出发,使人们对心理学的对象及方法等基本问题的看法发生了根本性转变,特别是在方法论方面的影响广泛而深远。重复被当作行为主义的表现形式,大概是人们只从重复的表象来判断的。其实在行为主义的标签下,有很多流派都称自己是行为主义者,包括后期发展的新行为主义者也是如此。他们都将人的行为作为判断的标准。行为是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在外的活动,而重复有类似特征,容易混为一谈,但是我们不能把行为特征作为判断重复的唯一标准。口语中的重复看似机械,然而在重复过程中学习者在记忆和认知方面一直发生着变化,记忆过程和认知过程怎么能用“机械”二字来概括?机械特征是表象,重复已经不是简单的重现。吴式颖等(1999:704)认为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否定了传统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意识,认为心理学是一门行为科学;人的心理活动可以在行为上被揭示出来;人类行为的基本公式是受因果规律支配的“刺激——反应”,通过它可以预测和控制人的行为的发生与变化。由此可见,仅用行为主义来描述重复就等于忽视了一个人的内在因素,是以偏概全的错误做法。“行为主义有明显的局限性”(刘润清,2013:181)。行为主义所关注的“刺激——反应”原理仍然有积极的现实意义。桂诗春(2000:175)指出,从语义的角度观察,词义存在于一个刺激和反应的语义网络之间,可以互相激活。我们必须承认,重复的行为对于人类来说是时刻存在的,不仅在衣食住行方面,而且在语言教学和语言使用方面更是如此。即使这样,口语的重复并不等于行为主义。 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也给了我们一定的启示。一种主义是一种理念,还是一项主张,但是我们不应被各种主义牵着鼻子走,而要借鉴其优点并付诸实践。在英语口语实践中,由于错误的认识,重复被从多种教学法中剔除。特别是听说法、情景法等备受质疑,教师很少强调重复。结果导致极少重复的做法使得口语教学效率低下。崔刚和罗立胜(2006:341)认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反复实践;在学习的过程中,重视间隔性原则,有计划地、间隔性地为学习者提供语言实践的机会,掌握语言需要有间隔的、不断的重复的规律。Nation(2001:77)认为,间隔有助于保持长期记忆,因为长期记忆需要大脑产生某些神经或化学变化,间隔促进了这些变化。不仅如此,教学内容完成后的重复活动有助于学习者将这些内容长久保持在记忆里(Woollard,2010:27)。虽然“重复”具备行为主义的某些特点,但是这些特点不足以成为口语教学舍弃重复的正当理由。 口语教学要求自始至终具备交际性的观点值得商榷。重复被质疑的一大理由是它缺乏交际性。英语教学必须有交际性的观点是一个误区。本文所谈及的口语交际性更多地指交互性,即说话者与参与者自由会话的能力。Bygate(2009:417)认为会话必须具备临场(presence)条件,即至少有一位倾听者在说话者的旁边。这样的条件更多地考虑到了语言使用中的问题,并非针对口语学习。外语教学情形里,很多条件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口语教学中,教师单纯地教授交际策略的做法可能事倍功半。王立非(2012:575)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口语的流利度、准确性二参数与外语水平始终相关,但与其他策略参数无关;问卷调查还显示,学生对课堂交际策略教学的做法及产生的教学效果普遍持认同态度,而口语能力的提高不能完全依赖交际策略训练。口语训练,尤其是重复,都不能以活动是否具有交际特点为标准,默写、听写、朗读、陈述、复述、独白、报告类的活动都不具备交际性,也不需要倾听者,但对口语能力的提高十分有益。 没有目的语环境是我国外语教学的基本特点,口语教学强行贯彻“语言使用”的做法,欲速则不达。口语教学缺乏语境这一基本条件就等于增加了教学困难。虽然一些学者提出口语教学可以创造语境,但是这种建议不可取。语境可以模拟,但不可能创造。所谓创造出来的语境都不是真实的。社会实践中,说话有多种目的;教学实践中,说话也可以有多种目的,但是学会语言才是最主要目的。Thornbury(2005:13)认为一个人说话要实现两大功能,事务功能(transactional function)和人际功能(interpersonal function),前者要实现交流信息的任务,后者主要为建立和保持某种社会关系。这些功能主要用来描述语言使用,但用来界定口语教学则不恰当。英语教师需要认清语言学习和语言使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换言之,学习者不同于使用者。语言重复不仅是一种练习,也是一种学习。重复是为了更好地使用语言,这符合学以致用的基本原则。 三、重复是必要的练习手段 口语练习是一种重复,没有重复的语言教学,其效率是低下的,学生就不可能学会语言,更谈不上语言使用。学校体制下的课堂教学尤其如此。Littlewood(1992:53-54)倾向于课堂中的自然学习,提倡三个禁止条件,以利于生成自然学习环境:(1)禁止系统呈现语言以便让学习者接触到自然的语言例子;(2)学习者禁止练习语言点,他们听到并加工内化的语言,并借此发展语言能力;(3)教师禁止改错,学习者的语法系统会自然朝着母语者的方向发展。笔者反对这类倡议,因为第一个条件完全否定教师的作用,违背了课堂教学的基本规律,与“循序渐进”的原则相悖;第二个条件否定了练习的作用,因为语言能力的发展离不开练习,离不开重复,并且学习者第一语言学习也需要大量的练习;第三个条件不仅否定改错的作用,依靠学习者自发地发展语法系统的做法值得怀疑,而且还再次否定了教师的作用。须知,学校体制下的课堂教学环境不可能是自然环境。口语教学无论怎样改革,重复的特性不可否定,正所谓“天不变其常,地不易其则”。否定练习就等于否定重复,无形中等于完全否定了口语教学。 重复和语言学习的关系如此紧密,任何类型的语言教学都不可忽视重复的作用。我们仅从口语教学的词汇部分就可推断重复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Nation(2001:74-76)认为,重复是必不可少的手段,因为学习者一次接触并不能获得所有相关语言信息,只有全面掌握这些信息才能流利使用,重复不仅增加知识的质量和数量,而且增加知识的力度。口语的内容涉及语言、词汇和语法等要素,这些要素都要经过重复加以强化,这些信息才能熟练运用。关于重复的间隔和次数,Nation(2001:76-77)总结到:(1)重复需要间隔,这样有助于长期记忆;(2)重复的间隔可以越来越长;(3)重复至少7次或更多才有效果。英语口语教学中重复的必要性_英语论文
英语口语教学中重复的必要性_英语论文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