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青菜、芹菜高效组合栽培技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组合论文,高效论文,栽培技术论文,芹菜论文,青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采用辣椒、青菜、芹菜适时高效栽培模式,辣椒亩产3500公斤左右,青菜亩产1500~2000公斤,芹菜亩产4000~5000公斤,每亩纯收入可达1.3万元。其主要模式与栽培技术:
一、茬口布局
12月下旬至翌年1月采用辣椒电热线育苗,3月上中旬定植,6~7月采收结束;耐热青菜5~8月均可栽培,一般秧龄20天,辣椒采收后定植,20天左右上市;芹菜6月中旬至7月中旬播种,苗龄60天左右,8月中旬至9月中旬定植,根据不同品种和市场需求,适时分批采收。
二、辣椒栽培
选择“早丰一号”、“开椒6号”等耐寒、早熟丰产的品种。
1.掌握浸种催芽技巧。播前将种子用纱布包扎,置于凉水中浸10分钟,再用50℃温水浸种15分钟,再用木棒搅拌,兑成30℃的温水浸5小时杀菌。再将种子用清水漂洗2~3次,捞出后用2倍洗净的细纱与种子混匀,盖好湿布,前期温度控制在28℃~30℃,后期20℃~25℃,5~6天催齐芽口。播后浇透水,并搭小拱棚覆盖遮阳网保湿、保墒。播前进行苗床消毒,每亩用种量50克。
2.培育壮苗。秧苗二叶一心期栽入营养钵,白天棚温保持25℃以上,晚上棚温控制在16℃以上,相对湿度要求在70%以下。每隔10天喷施1次百菌清800倍液,防治炭疽病和灰霉病,连喷3~4次。每隔7~10天泼浇淡水粪1次,保持钵土湿润。
3.适时整地移栽。定植前7~10天铺膜。深翻整地、深沟高畦,畦面宽60~70厘米,沟距25~30厘米,畦高15~20厘米,每畦种2行,株距25~30厘米,每亩栽苗3000~5000株。
4.抓好田间管理。连作大棚定植前也要进行土壤消毒,每平方米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克加干细土1公斤,拌匀撒于大棚畦面;实行配方施肥,增施磷钾肥;注意大棚通风排湿;坐果前,用稀粪水或45%复合肥随水浇施1次提苗肥。开始采果后,在两株间穴施,亩施尿素或45%复合肥15~20公斤。以后每隔10~15天追施1次肥,复合肥和尿素交替使用,每次亩施10公斤左右。生长前期要及时摘除植株基部生长旺盛的侧枝,中后期摘除植株内侧过密的细弱枝。利用不同的采收时期,可以调节植株的生长发育。无论是采收青果或是红果,门椒都要尽量早摘。产量高峰期1~2天采收1次。生长瘦弱的植株,可提早采收青果,而对生长旺盛甚至有徒长趋势的植株,可延迟采收,控制茎叶生长。
三、青菜栽培
选用“春油2号”、“京绿7号”等当地适用的耐寒、晚抽苔优良品种。
1.培育壮苗。亩用种量700克,秧苗可栽培大田3亩,秧龄20天即可定植。每棚纵向做3条1.8米宽畦,畦高10厘米左右,同时要求畦面中间略高呈微拱形,防止畦面积水烂苗。株行距15厘米×15厘米;也可稀播种留原地菜上市,但品质比定植的差。
2.抓好田间管理。青菜生长期短,需水需肥较大,整地前每亩撒施复合肥50公斤、碳铵25公斤,之后根据苗情结合浇水每亩追施4~5公斤尿素2次,在高温季节要常浇水,以满足肥水需求,及时采收,定植后20天左右上市。青菜的主要害虫是菜青虫、小菜蛾、蚜虫、夜蛾等,可交替选用BT乳剂、5%锐劲特、甲维盐、阿维菌素等农药防治。
四、芹菜栽培
选择抗性强、商品性好的品种。
1.培育壮苗定植。芹菜种子外皮坚厚,播前用清水浸种4~5小时,再冲洗揉搓1~2次,用湿布包好,置于阴凉处,待有80%种子露白后播种。一般每亩苗床播种量1.5~2.5公斤,可供3~4亩地定植之用。出苗后结合浇水亩施尿素10~15公斤。翻耕前每亩施腐熟农家肥2500公斤、45%复合肥50公斤,然后耕地,耕深15厘米,细耙作畦,畦宽连沟1.8~2米,苗龄60天左右。一般芹菜幼苗3~4片真叶时定植,株行距为10~15厘米见方;西芹在3~4叶时间苗1次,在6~7片叶时定植,株行距15~20厘米。定植后随即浇定根水。
2.抓好田间管理。除基肥外还需多次追肥浇水,定植缓苗后追肥1次,以氮肥为主,每亩施尿素10~15公斤,并且要经常保持土壤湿润。芹菜的病害主要有叶斑病等,虫害主要有蚜虫。叶斑病可用50%多菌灵500倍液喷雾防治,蚜虫可用20%吡虫啉2000倍液喷雾防治。根据不同品种和市场需要,适时分批采收。
(联系电话:028-85246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