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大学生高效阅读能力的培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高效论文,能力论文,大学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青年期是社会化的重要时期,个体在社会的影响下,通过社会知识的学习和社会经验的获得,形成一定的社会所认可的心理—行为模式,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大学时期更是个体社会化的关键时期,大学生通过价值观念、行为规范与社会技能的社会化为进入社会做好准备,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或途径就是阅读,通过阅读,理解、接受社会态度与习俗,并由此塑造自己的个性。这是因为语言是一种文化最为集中的反映,其所蕴含的观念、思想与各种知识,会在阅读中发生深刻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说,阅读是大学生完善自身的重要实践活动,阅读的过程就是社会化的过程。
一、大学生高效阅读能力的培养
大学学习是由低年级到高年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过程,每一阶段都有较稳定的阅读特点。低年级学生主要表现为学习型阅读和消遣型阅读的特点。由于知识结构还未完全定型,专业思想不够稳定,他们对于专业书刊的阅读很有局限。而强烈的探究欲使他们涉猎书刊范围较广,希望能够通过阅读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使个人的文化及修养达到较高的水准。所以低年级大学生的阅读往往与社会畅销书的流行同步[1]。高年级的大学生思维逐渐复杂,阅读能力日趋提高,专业思想稳定,专业性阅读兴趣较浓厚,多元化阅读大量的专业书刊。有些学生还会协助教师完成一些研究课题,或为完成年度论文和毕业论文阅读许多专业以及相关专业的文献资料等。同时,面临就业的压力,为了增加自身的竞争优势,他们还要有计划地阅读各种考试类书籍,所以,高年级大学生的阅读特点多为研究型阅读和实用型阅读。
应试教育制度下的大学生,高考的压力使他们更加重视课本知识的学习和理解,而真正意义上的阅读则较少,对一些学生来说甚至可以说根本不存在,很多学生不具有科学高效的阅读方法,限制了阅读的速度和质量,这无论对其知识结构的建立,还是社会化水平的提高都是一个很大的限制。就大学生活本身来讲,阅读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首先,阅读是获取知识的手段。大学生处在一个多信息渠道的时代,一个多媒体的时代,每个人都变得迫切地需要汲取知识,高效的阅读能力对于大学生接受信息、获取知识尤为重要。其次,阅读是写作和研究的基础。在大学阶段,论文写作是大学生需要面对的一个新课题,尤其是毕业论文的写作,要求大学生大量阅读各种资料和书籍。相当多的大学生由于自身低效的阅读能力,往往只能在学校借阅5-10本相关书籍就开始写作毕业论文,并且由于不能有效提取参考书的信息,往往采用直接引用原书的文字、观点,或者直接从互联网上搜寻相关资料,通过复制、粘贴等简单粗糙方式完成论文写作。如果大学生注重高效阅读训练,就能在参考书籍中迅速准确地捕捉信息,并将其纳入自己的思考体系作为参考,避免毕业论文抄袭、雷同等问题。发达国,家很早就普及高效阅读教育,从小学生到大学生都具有极强的快速阅读能力,因为他们的论文写作必须参考大量的书籍,一般至少会参考30-50本,如果不能快速高效阅读并准确获得所需知识,那么根本无法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自己的作业。最后,阅读是培养大学生提高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把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摆到了并列位置。我国高等教育通过几年的院校合并、专业调整和课程体系的改革,增加了人文社科课程,目的在于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但是,单靠开设几门人文社科课程是远远不够的,大学生必须阅读人文、历史、社会科学书籍,博览群书,长期熏陶,如春风化雨,潜移默化,才能逐渐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2]。
二、网络时代的高效阅读
网络的开放性与互动性,使阅读的广度无限扩大,让阅读变得更加丰富和多元化。人们的阅读习惯正在被改变,浏览网页本身就是一种“阅读”,参与信息社会是以阅读的方式进行的[3]。传统的阅读教育目标是培养读、写、算的能力,网络时代的阅读需要我们具备更高的阅读素养。目前网络阅读能力的培养核心是“引导人们持续、有效地获取新知识”。
网络阅读是把双刃剑,既能给大学生带来“学习的革命”,又使大学生面临是否能够有效地搜寻、评估、筛选信息的问题,面临着一个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和形成终生学习能力的问题。因此,面对网络阅读,高效阅读能力培养中的重点之一就是注意力的控制与分配能力,即信息判断力。读者要根据阅读的目标,合理分配阅读时间,抑制与阅读主题无关的信息干扰,积极利用网络或文本提供的导航辅助功能,在网络中进行定位和阅读。要学会在有限的时间内接收到更多、更新、更有用的信息。网络是一个无边无际的知识海洋,网络结点间的关系十分复杂,每一结点上均存在多个并行选择,不同岔路指向不同目标,频繁跳转容易使读者丧失自己在网络中的位置,“迷途”难返,造成阅读效率低下,如果不具备敏捷的信息判断力,就有可能被垃圾信息所淹没。在网络阅读中,高效阅读能力培养的重点之二是网络阅读素养。网络阅读素养是指读者具备一定的网络知识,并利用这些知识去检索、获取、评估、组织信息的能力,通过自身不断学习逐步养成的能力综合体。为了提高网络阅读素养,读者应学习网络基础知识,采取必要的网络安全防范措施,加强网络阅读意识的培养,多方提高网络阅读能力。高效阅读能力培养的重点之三是信息查询和搜集能力。通过选用适当的检索工具和语言,能迅速地在浩瀚无涯、丰富多样的海量信息中过滤出适用内容,提高阅读效率。此外,网络信息综合分析评价能力也是高效阅读能力培养的重点之一。在挑选出有用信息后,再将有用的信息进行分类综合,从中提取主要观点和思想,经过合成、重组、创新,形成新的观点,得出新的结论[4]。
三、培养高效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
法国大科学家贝纳尔说过:“良好的方法能使我们更好地发挥运用天赋的才能,而拙劣的方法则可能阻碍才能的发挥。”掌握正确的方法对提高阅读效率具有直接的重要意义。提高阅读能力有多种途径和方法,根据大学生的阅读特点,以下几种阅读方法有助于培养大学生高效阅读能力。
1.快速阅读
如果说阅读是人类学习的主要途径,那么,快速阅读则是人们快速获取知识信息的一种极为重要的信息筛选能力,它是知识激增时代的产物。快速阅读要求阅读者在阅读过程中精力高度集中,保证有活跃的思维,以便从大量的语言文字中筛选出最有价值的东西。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凡是没有学会流利地、有理解地阅读的人,他是不可能顺利地掌握知识的。”流利地阅读与快速阅读都注重阅读的速度和效率,这也与现代社会对阅读者提出的要求相符。
快速阅读的方法多种多样,其中无声视读法是快速阅读最根本、最重要的一种读书方法。这是一种“眼脑直映”的读书活动,不同于传统的有声阅读法,它不用口耳作中介,变读书为看书,文字符号直接通过视觉反映给大脑,化为思维活动;并且视读野大,采用线式或面式阅读法筛选主要信息。读者可以通过有意识地训练自己的眼力与脑力来掌握这种读书方法。
如果说快速阅读最根本、最重要的方法是无声视读法,那么,使用频率最高、范围最广的方法便是一目十行法。它追求的目标是“三快”,即快速阅读、快速理解、快速记忆。它除了要求“眼脑直映”外,注意力还必须保持高度的专注,做到全身心投入。努力扩大视读野,坚持整体认读,对于掌握该读书方法是非常关键的。人们平时看画,看屏幕上的影视作品,都是整体认知。假若我们用看图画的原理去读书看报,一目了然,那么,阅读效率必然陡增。
2.五步阅读法
五步阅读法是分步骤阅读中适合现代人运用的一种方法,适合于阅读需要记忆的材料,如语法、逻辑和数理化方面的专业书籍。该方法为美国衣阿华大学首创,在美英各国的心理学教科书中几乎都有介绍。这种方法是将阅读的过程分为“浏览、发问、阅读、复述、复习”有机联系的五个阶段,整个阅读过程按照五个步骤依次进行。[5]
第一步,浏览,即在阅读一本书之初,先概括地审察一遍。这一阶段,读者应着重于看书的序、目录、正文中的大标题等,以便对全书有一个总体的印象,同时可以对书中的重点做到心中有数。第二步,发问,即在阅读过程中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这些问题的提出可以使随后的阅读更有目的。第三步,阅读,即带着问题进行深入的阅读。这一阶段是整个阅读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环。第四步,复述,即合上书本对其主要内容进行回忆和复述。这种主动的、及时的回忆,可以使读者发现尚未掌握好的难点从而突破之,并随之提高自己的记忆效率。第五步,复习,即在复述的基础上,根据问题解答的程度和能够回忆出来的内容,进行全面而有重点的复习。在此阶段如果读者善于分析归纳,就有助于建立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实现阅读求知的最终目的。
3.表达阅读法
表达阅读法,也称“档案”阅读法,精读时用得最多、最有效。它是指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将自己认为有价值的东西以做笔记的形式表达出来,以促进阅读、深化阅读、提高阅读效率。这是历代学者非常重视的读书经验,他们把读、记、写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是具体运用表达阅读法的实践者和受益者,时至今日,这种阅读法仍然有着极强的生命力。阅读心得的表达方式多种多样,完全可以不拘一格。每位读者可以根据个人的喜好,从阅读实际效果出发,选用自己认为最得体、最方便的方式去进行阅读的表达[6]。
4.搜寻猎读法
搜寻猎读法是指如猎人搜寻猎物般在茫茫书海中检索所需重要信息或资料的一种阅读法。这种阅读法对于治学是非常必要的,因为研究任何学问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搜集信息资料和加工处理信息资料的过程,尤其是在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
掌握搜寻猎读法,必须把握好以下几点:(1)扩大视野。即从尽可能多的渠道中去搜寻信息,要少作限制。这种信息搜寻术叫做信息开源。(2)目标专一。即所谓“有所取有所不取”,绝不能“捡到篮子里都是菜”。(3)善于搜寻。比如拿到一本书,不要忙着从头至尾看,而要首先看看该书的目录和标题,从中大体判定哪些章节可能有你要找的信息。(4)准确快捷。即搜寻的信息资料要准确无误,出处完整。只有准确的信息才是有用的,只有出处完整的资料才是可用的。
良好的阅读方法的第一个要素是适合本专业的阅读方法,必须在对于自己专业知识逐步深入了解的过程中才能确定和形成,所以,读书和学习能力的提高既不单纯取决于知识的积累,也不单纯取决于学会某些好方法。关于阅读方法的科学方法应当是:读者要想迅速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必须从一开始起就自觉地关注和改进自己的方法,但是不能抽象地、孤立地去“学会”若干“好方法”,而要在阅读的过程中,在有关知识的积累中,在有关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实践地形成自己的最佳阅读方法。因此,正在摸索自己良好阅读方法的大学生们,应该在学习开始之初就从两个方面着手学习如何阅读的问题。第一,尽可能多地了解以各种形式归纳起来的前人读书方法,通过分析和使用,体会出其中的阅读方法原理来,而不是以单纯借用模仿为宗旨。第二,尽可能早一些接触关于学习方法和阅读方法原理的材料,使自己有法度可依,然后有能力来分析和使用前人的读书好方法[7]。
许多读者在阅读时有一些不良习惯,这些习惯或影响阅读速度,或妨碍阅读理解,或降低阅读效率。这些不良阅读习惯包括:(1)移动手指。阅读时用手指着字句,这个习惯会降低阅读速度。因为手指的移动不及眼睛敏捷。(2)逐字阅读。逐字阅读并不能增加对文章的了解程度,它只会妨碍对全句或全段的理解。这就好似某人看不见一片森林,只是因为他过于着意每一棵树。(3)不当返读。这是许多人阅读效率低下的原因,其潜在心理是怀疑自己的理解能力。如有这个习惯,尝试一口气阅读一篇文章。
有人认为,在未来的信息社会和知识社会中,每一个人都应该起码具备四种能力,即阅读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能力和预见能力。由此可见,培养和提高阅读能力,不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还具有深远的未来意义,对大学生尤其如此。
收稿日期:2008-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