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国建筑事业的飞速发展得益于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当前,人们对于建筑商品的需求除了基本的使用功能、审美功能、科技功能外,对建筑细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可以说,细部是决定建筑工程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准。本文重点研究建筑工程细部质量管理,分析建筑工程细部质量管理的重要意义,明确细部质量管理要点。旨在加强建筑工程细节质量管理,进一步提升我国建筑水平。
关键词:建筑工程;细部;质量管理
引言:建筑工程细部与框架共同构成建筑整体,近年来,工程建筑的技术水平显著提高,很多大型、高难度、高复杂性的工程被成功建设,标志着我国建筑行业的又一步提升。在行业获取更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人们也开始关注建筑工程细节的处理。屋面抹灰、塑钢门窗的安装、楼梯棱角的处理等,这些施工细节恰恰是人们判断建筑整体质量的核心参考,为此需要对建筑工程细部质量管理进行研究。
1建筑工程细部质量管理的问题
建筑工程好比一件艺术品,在评定其艺术价值时,往往看重细节的处理情况。当代社会中,建筑工程不再是满足人们居住、工作、休闲娱乐的场地,更是人们对于高水平生活空间的追求,其中细部质量非常重要。但建筑工程以获取经济效益为第一目标,在建设过程中,管理者更加看重建筑整体质量目标的达成,时常忽略细节问题的处理,殊不知,这些细节才是真正评定工程质量高低的标准[1]。随着人们对建筑质量要求的不断提升,细部质量得到更大的关注,为更好满足社会建筑需求,进一步推动我国建筑行业的稳定发展,专门针对建筑细部开展质量管理活动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在建筑工程管理工作当中,质量、成本和施工进度是三大控制对象,三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其中质量控制是基础。将建筑工程设计图纸作为质量管理的标准,控制施工过程中的各项资源,确保施工人员、施工材料、机械设备、施工工艺间相互协调、充分配合,营造有秩序、高标准的施工环境,通过质量管理力度的提高确保建筑工程达标完成。而细部质量管理正能将质量控制的目标细化,将质量管理融入到每一个施工细节当中。简化质量控制工作,在实现每一细节质量控制目标的基础上,完成整体质量控制任务。
2建筑工程细部质量管理的要点
2.1建筑工程主体细部质量控制
2.1.1混凝土细部控制
在现代建筑工程当中,混凝土工程一般采用现场浇筑的方式,现浇混凝土的细部质量管理主要针对防裂缝进行。导致混凝土内部开裂的主要原因包括主体变形、外部荷载、养护不当、化学反应等。当混凝土出现裂缝时,需要判断为何种形式、何种原因导致的裂缝,采取针对性的手段进行处理。混凝土防裂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作,在材料配比阶段就应考虑到开裂的问题。优化材料配合、提高主体材料质量、加强浇筑过程中的温度控制、严格选取保护层的厚度和质量、提高模板支护效果、确保混凝土内部振捣及搅拌达标等,保证每一项与混凝土工程相关作业的实施质量,才能避免存在引发混凝土开裂的风险因素。以下为在施工实践中总结出的防止混凝土开裂细部质量管理措施,可供相关单位参考:混凝土重复振捣应在初凝前1h内进行,避免出现收缩缝;对混凝土进行二次振捣和三次抹面,防止出现不规则裂缝。其中,第一次振捣应与混凝土入模同时进行,即一边浇筑一边振捣。待混凝土基本不出现塌落现象后,开始第二次振捣,确保在2h内完成振捣作业。二次振捣完成好,即可进行混凝土抹面。
2.1.2钢筋细部控制
采用工程塑料材质的定位架和水泥砂浆材质的垫块,确保钢筋工程的保护层尺寸、位置、厚度合理。其中,水泥砂浆垫块的强度要优于混凝土本身,要求其配料的水灰比≤0.4[2]。墙、板等结构的垫块尺寸在300*300mm,梁、柱等结构的垫块在500*500。每一构件侧向及底部的垫块排布密度均不应小于4个/m2,在进行搭建时,用于固定的钢丝不应深入到保护层当中。使用“铁马凳”将板负弯矩筋垫高到设计要求,之间间隔500mm,防止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钢筋被破坏。若为双层钢筋网,应架设钢筋撑角将上层钢筋网垫起,架设的密度为1个/m。安装柱定位箍筋时,若为框架柱,则需使用φ15左右的圆钢,并使用φ10左右的圆钢做纵向钢筋挡点。挡点的长度以30mm为宜,在混凝土上500mm左右处设置定位箍筋,确保各箍筋之间间距均匀。
2.1.3模板细部控制
在搭建梁、柱等结构阴阳角处的模板时,将模板搭建成企口形式。模板的切割边缘应均匀涂刷树枝进行保护,以免模板使用过程中因进水而出现损坏。在梁和柱的交接部分,采用梁模顶柱头形式的模板。若模板在现场进行浇筑,应使用钢筋槽进行加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钢筋槽放置在大小为100*100的木方上,在钢筋槽上铺设模板。
2.1.4防水细部控制
防水工程是建筑工程的重点工作,漏水、渗水等也是建筑物中最常出现的质量问题,防水细部控制重点工作主要有三。一是建筑外窗收口部位的防水。建筑外墙在建设时一般会加入保温材料,但这种处理的效果并不十分良好,外墙也不具备较优的防水性能。当出现自然降水时,雨水就容易从外墙渗入到保温层当中,进而导致建筑内部出现漏水问题。因此需要在外墙浇筑混凝土边框,确保混凝土的厚度,形成外墙保护层,以免雨水从外窗收口处进入保温层。二是室内卫生间门口处的防水。卫生间用水频繁、空间湿度大,是最容易出现漏水问题的位置。施工时,重点检查马桶、上下水管道处是否安装严密,并对门口处的防水性进行检查。卫生间门框与地面间应严丝合缝,安装完毕后,确保固定充分再投入使用。若门框与墙体间出现缝隙,应使用水泥砂浆进行填充。在门框与墙体接缝处涂刷防水试剂,确保卫生间门口位置的防水性能。三是各类预埋件与管线预留位置的防水。若管线需要从混凝土结构中穿出途经地下室,需在管线外设置防水保护层,确保止水环焊接质量。一般使用钢管做保护层,其长度应与墙的厚度相同,在防水的同时提供一定支护。将止水环充分焊接在套管上,安装模板时,使用对拉螺栓进行固定。
2.2建筑工程内部细部质量控制
(1)塑钢窗防水、防损:适当提高塑钢窗的安装位置,在窗台、窗框部分涂抹水泥砂浆确保窗台坡顶与下框之间留有6~8mm左右的距离,将窗框的缝隙填实。使用分层填充的方式进行窗框与墙壁缝隙的填充,涂刷防水油膏。通常而言,使用聚氨酯发泡进行填充。确保安装前塑钢窗完好无损,尽量避免出现刮痕等外部损伤。(2)楼梯细部的质量控制:施工前,重新检查楼梯阶高度、宽度等数据,标记清晰,严格依照标记安装模板。模板安装牢固后,再进行振捣夯实作业。楼梯浇筑完毕,及时检查尺寸信息,发现问题第一时间调整。楼梯保养在1周以上,养护期间禁止通行。楼梯砂浆涂抹完毕后,禁止人员行走,以免破坏楼梯棱角。选择φ6.5的钢筋,在楼梯踢面与踏面之间的阳角处设置护角。(3)卫生间、厨房等位置的质量控制:地面排水坡度设置在1%~1.5%,保证排水顺畅。给上水管和暖气管的立管部分加设管套,上口应高于地面600mm左右。地面首先涂刷水泥,进行混凝土浇筑。初凝后再刷一层水泥,浇筑第二层。充分凝结后刷第三道水泥。使用C20的细石制作垫层,强度达70%时,刷水泥铺设彩釉地砖,拼接缝应在3mm[3]。
3建筑工程细部质量管理案例分析
3.1案例背景简介
本项目为浦东看守所维修工程。施工对象为看守所2号行政办公楼、3号食堂及锅炉房、浴室和4号武警综合楼。主要施工内容包括地面防滑地砖、强化复合地板、成品铁栅门、架空防静电树脂类活动地板、墙面抹灰、塑钢门窗、铝扣板吊顶、外墙保温、PP-R水管、硬塑管铺设、普通开关、插座及灯具、动力和照明配电箱、空调配电箱、洁具、灯具、给排水系统的安装和施工。该项目开工于2017年7月,在2019年3月竣工交付使用。共涉及工程造价6493.5万元。
3.2细部质量控制方案分析
以3号楼浴室部分的细部质量管理为例。浴室容易出现漏水、渗水的问题,该工程业主方想要重点解决的也是浴室漏水的问题,遂决定使用如下方案,对浴室上下水管道系统进行处理。选用硬聚氯乙烯材质的水管,在水管需要穿过墙壁、楼板的部分进行标记,打毛处于标记部位的水管管体,其宽度和楼板、墙壁的厚度相同。在打毛部位涂刷粘合剂,粘合层形成后,均匀粘满中砂,构成粗糙面。水管放置完毕后,使用混凝土将管体与墙壁、楼板的结合处密封完全。
该方案的亮点就在于将水管磨毛并滚粘中砂,堵缝时,混凝土就能与中砂层紧密结合,提高浴室的防水性能。
结论: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过程中,应重点关注工程细部,强化建筑细部的质量管理。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发现,细部质量管理的操作比较简单,使用很少的精力便能大大提高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防止出现建筑细微问题和漏洞。因此建筑细部质量管理有必要作为一项单独的工作融入到工程质量管理工作当中,不断优化建筑工程细节,提高业主方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张辉.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控制探讨[J].居舍,2019(15):165.
[2]宇庆安.建筑工程质量管理重点探寻[J].绿色环保建材,2019(06):234.
[3]齐一玮.建构视野下的建筑细部研究[D].沈阳建筑大学,2018.
论文作者:纪秀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27
标签:细部论文; 混凝土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建筑论文; 钢筋论文; 质量控制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