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实施:压力而不是减轻负担_思维障碍论文

新课程实施:压力而不是减轻负担_思维障碍论文

新课程实施:加压而非减负,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而非论文,新课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新课程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尤其加强了探究式学习,增加了学生的探究活动,提供了许多学生分析和思考的范例或教材,从而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探索。作为教师应引导学生亲历探究过程,给学生自主活动提供机会和空间,不要越俎代庖,代为探究,更不要以“讲授探究”代替“亲历探究”。

教学过程中,有的教师惟恐学生听不明白,不厌其烦、费尽心思将知识重点、难点、疑点、关键处详细讲解,甚至包括课后的问题及习题亦给学生详尽、足够的解释,以使学生能够顺利地、快速地、轻松地“掌握”所学内容。这种教学实践行为是错误的,违背了青少年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造成了学生学习强烈的依赖性,抑制、甚至阻碍了儿童认识能力的发展和学习水平的提高。事实上,儿童只有在面对困难并不断克服困难的过程中才能进步,认识能力、思维水平只有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才能得到训练和促进。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应为学生提供思维机会和空间,要让其面对适度的困难和障碍,要敢于并容许学生的错误和失败,要学会给学生的认识活动、思维过程“加压”而不是“减负”。

一、面对适度的困难和障碍

上海青浦经验对于教师如何组织和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才能使他们学习数学的热情保持在最佳状态,这一问题的回答必须考虑的三个因素之一即是让学生“面对适度的困难”。只有当面对问题、遇到困难并在思考问题和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儿童的思维才是积极的、活跃的,也只有在这种情境中其思维能力和水平才能得到提升。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儿童学习愿望的源泉,就在于进行紧张的智力活动和体验到取得胜利的欢乐,”“教学的技巧并不在于使学习、掌握知识变得很轻松、毫无困难。恰恰相反,当学生遇到困难并独立地克服困难的时候,他的智力才会得到发展。”否则,毫无困难、毫无阻碍,长此以往大脑思维得不到适度紧张和训练,思维力就会出现疲软现象。

新课程、新教材强调面向全体,减轻负担,虽删减了超出多数学生接受能力的过于深难的内容,但这绝不意味着追求容易简单或无原则的删减,因为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学习必须具有适度的困难和挑战性,既不能太难,亦不能太易。要遵循“跳一跳,摘桃子”的原则,当学生遇到思维障碍且难以克服时,教师要进行相应的引导,以使学生独立地、逐步地排除思维障碍。值得注意的是,排除思维障碍的教学指导过程,并不是教师在课前能够完全设计好的,教师所应做的是选择相应问题,并依据自己对思维障碍排除的科学认识和对学生知识水平和思维特点的认识,尽可能地预测学生可能出现的思维障碍,设计好相应的指导方案进行相机诱导。

二、提供思维机会和空间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的发展是以发展主体的自我调节为机制的建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儿童主体的活动是儿童发展的根本原因,是第一性的。为此我们要在一切可能的时间和范围内,为学生创造思维的机会和空间。课堂教学中,要调动、启发、引导学生的思维,以问题为中心开展教学活动,以学生对问题的最终解决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结束。以学生的学习来考虑教学内容的组织和教学活动的设计,以活动情境的创设来保证增加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空间。课外作业的布置亦应贯彻这一原则,要让学生进行一番思考后才能完成。现在学生作业的完成仅仅是时间问题,而无须进行艰苦的,适度紧张的脑力劳动。

现在的中小学生在问题解决及作业练习中,一遇到困难就不愿再继续探讨,没有养成努力克服困难和解决问题的顽强毅力和良好习惯,这与我们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没有注意或剥夺了学生的思维机会和空间是密切相关的。值得注意的是我们一定要防止出现教师的帮助在某种程度上助长了学生的依赖现象,尤其在学生遇到困难并需要教师帮助时,教师在此时切忌将解决问题的关键、疑点直接指出或将障碍直接排除,教师的帮助或订正应达到这样一种结果或目的:激起学生解决问题的兴奋点以及发现解决问题的思路、矛盾,激励、鼓励学生循着这条思路继续思考下去,直至获得满意的答案和预期的结果。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而不是代替学生思考,教师要放手让学生参与并解决而不是代替学生解决。

三、容许错误和失败

“前人的错误给我们的教益不亚于他们的积极的成就给我们的教益。”

一方面我们提倡和追求让学生有成功的体验,并以此提高学生的自信和鼓励其进步。另一方面,我们应正确地分析、看待学习中的错误和失败。现在的教学视学生的错误和失败如猛兽,在教学过程中极力反对和避免错误的产生和失败的出现。“有的教师就像有的父母一样,过分地保护孩子,企图使他们免除可能带来消极不安情绪的体验,有时他们这样来安排孩子的作业:即在任何功课上都不使任何一个孩子遭到失败。”有些教师在课堂上惟恐学生在练习和思考中犯错误,总是不断地提醒学生避免错误,甚至帮助学生避免错误,尤其在把握知识本质的关键处,特别地、反复地强调易出错的地方,总是希望学生一帆风顺地、毫无障碍地、轻松地获得正确答案,并以为这种教学是成功的。实际的效果恰恰相反,学生对这一部分知识掌握得如此顺利,大脑中没有留下深刻印象,遗忘的速度是很快的,诚如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的,“常有这样的情况:教师的课是讲得准确易懂的,可是学生却什么也没有得到,你问问他,他就像未上过一样。”学生的头脑需要深思和研究问题的时候,我们却让他摆脱思考,我们的目的是让脑力劳动变得轻松,实际上却使它变得更艰难了,就如给聪明伶俐的头脑做了催眠术,使其变得迟钝起来。

应容许学生的错误和失败,并且要以积极的、正确的态度对待错误和失败。要看到错误和失败积极的一面所具有的启发、激励、教育的功能。我们应通过研究错误而利用错误,发挥错误的独特功能,尤其对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所犯错误,通过对错误的深刻剖析,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本质的把握,促进和加速智力水平的提高和发展,“学生犯错误,经常会鼓励他重申他原来认为正确的某种东西,让学生按自己的方式做某种事情,经历其后果,并看到自己的错误,这比把‘正确的方法’告诉他们,让他们或多或少盲目地进行,更有教育意义。”拉弗·泰勒(Ralphw·Tyler,1998):在回顾了六个方面智力发展的研究后得出结论:智力发展事实上是通过含有某些冲突或挫败的因素在内的情境而得到助长的。

教育要促进学生的发展,促使其认识能力和思维水平的不断提高,必须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特点,为他们提供充分的思维机会和广阔的思维空间,充分发挥其主体的积极性、能动性,从挫折和失败中分析、获取深刻的、有益的信息,不断地克服各种苦难和排除种种思维障碍,从而逐步提高分析、研究和解决问题能力。我们的教学决不能造成学生对问题解决的依赖,教师的服务和帮助决不能导致学生学习能力的下降。

标签:;  

新课程实施:压力而不是减轻负担_思维障碍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