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领导经济责任审计综合评价模型的构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综合评价论文,经济责任审计论文,模型论文,领导论文,地方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相关理论概述与回顾 (一)经济责任审计 经济责任审计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监督制度,是现代审计制度在中国的一种创新。我国经济责任审计始于20世纪80年代。2006年6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的第二十五条新增了对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规定:审计机关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国家机关和依法属于审计机关审计监督对象的其他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在任职期间对本地区、本部门或者本单位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以及有关经济活动应负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进行审计监督。 2010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以下简称两办规定),从多个方面对经济责任审计作了更加全面、系统和具体的规定,标志着我国经济责任审计制度正逐步走向规范和成熟。审计署“十二五”审计工作发展规划提出了应该认真贯彻落实两办规定,坚持“全面推进、突出重点、健全制度、规范管理、提高质量、深化发展”的审计思路,以促进领导干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本地区、本部门(系统)、本单位科学发展为目标,以领导干部守法、守纪、守规、尽责情况为重点,进一步推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科学发展,发挥经济责任审计在加强干部管理监督、推动党风廉政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中国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在2011年1月18日召开的全国审计工作会议上提出“十二五”期间审计工作四大目标和八项主要任务。其中,将加大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的审计力度,推进责任制、问责制和责任追究制度建设。刘家义审计长表示,将严肃查处重大违法违规问题和经济犯罪案件,注重从体制、机制、制度及政策措施层面分析问题、提出建议,充分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全力服务经济社会科学发展。 近些年来,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性同时得到了国内相关机构和学者的积极关注。巫昌国和程庆(1997)、姜彦秋(1999)、柏继民(2000)、周云平、陈通(2006)等学者对经济责任审计的动因、概念、内容、主体、定位、作用和意义等基础理论方面进行了研究,获得了较为丰富的经济责任审计基本理论研究成果,为经济责任审计的其他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基础;廖洪(2001)、贾震和王新华(2001)、张建国和沈潞嵘(2001)、吕文基(2002)、河南省审计科研所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科学化课题组等研究机构和学者关注经济责任审计的评价问题,提出了实现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科学化应坚持的相关原则、研究了构建经济责任审计的评价方法和评价指标。许百军(2005)、刘颖斐和余玉苗(2007)等学者关注利用交叉学科的理论比如寻租理论对经济责任审计的问题进行探讨,提供了经济责任审计理论研究的方法论依据。纵观国内学者的研究,理论界对经济责任审计的动因、概念等基本理论进行了广泛地研究,但是还存在一定的不足,比如对经济责任审计的审计风险防范、审计质量控制以及评价模型的研究滞后于对经济责任审计基本理论的研究。 (二)灰色评估方法 灰色系统理论是由中国学者邓聚龙教授1982年3月首先提出来的,是研究灰色系统分析、建模、预测、决策和控制的理论。该理论诞生以来受到国内外学术界和实务界的积极关注,得到了迅速地发展,在不同领域的评估、预测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并得到了国际学术界的关注和肯定。1993年,刘思峰教授根据邓聚龙教授灰色系统理论构造的基本思想,首次提出了基于三角白化权函数的灰色评估方法,该方法十多年来在各类评估实践中得到了大量地运用,解决了生产、科研中的大量实际问题。比如:蔡雪峰等(2004)将灰色聚类评估方法运用于评价地铁暗挖施工技术,段金利、张岐山等(2006)将其与AHP方法联合使用用于信息系统风险评估。经过长期的实践,刘思峰教授等(2011)针对原三角白化权函数的模型进行改进,构建了新的白化权函数即中心点三角白化权函数,并以高校学科建设综合实力评估为例对新旧两类方法进一步对比分析,说明了新方法的有效性。 (三)AHP方法 在工业工程、生产规划、效益评估、决策以及经济管理等领域存在着大量的多属性综合评价问题,即根据评价目的,建立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通过一定的评价方法,对被评价对象进行评价的过程。由于客观事物的复杂性,比如评价目标涉及范围的不同,各目标之间通常存在着一定的冲突,评价的问题往往存在定性和定量的信息,使得多属性评价问题变得复杂,决策者难以很简单地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 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记AHP法)是美国运筹学家Saaty教授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一种多方案或多目标的决策方法,是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系统化的、层次化的分析方法。AHP法与其他决策方法的综合使用在理论和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比如Masood A(2001)将AHP方法和单目标规划结合,来分别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并选择最佳质量控制系统。Ghodsypour S,BrienC(1998)将AHP方法和线性规划方法相结合,来确定最佳供应商及采购数量。 本文将运用AHP法和中心点三角白化权函数的灰色评估方法,研究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综合评价模型的构建。 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经济责任审计的对象,包括地方党政领导干部、部门党政领导干部、国有企业领导人员。他们各自因为不同的岗位而履行不同的职责,所以,应该要分类别建立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评价指标体系。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评价与一般的财务审计评价相比较,有着更高的要求,与部门党政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的评价相比较有其不同的特点。因此,要对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做出客观、综合和全面地评价,就必须有适应其审计环境的审计评价技术和评价方法,必须构建一套能够反映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本质特征的指标体系,并利用科学、规范、易操作的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方法对这些指标体系进行定量分析,以提高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的履责情况。因此,构建合理、有效的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评价指标体系对了解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的履责情况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本部分首先构建涵盖全面、层次结构清晰的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指标体系。 (一)把握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基本原则 1.依法评价和客观性相结合的原则 地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应该依法评价,审计机关应当在广泛收集适当、充分的审计证据的基础上,结合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的任期目标,坚持以地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相关法律法规为准绳、以审计事实为根据,对所查实的审计事项进行分析,科学、合理地评价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履责情况。 同时地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应坚持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原则,防止审计人员因主观因素而影响对领导干部的评价。应建立在事实的基础上,围绕审计的内容、所取得的直接数据与审计结果为依据,剔除不相关因素,按照事实的本来面貌做出客观评价。 2.相关性和系统性相结合的原则 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置应与审计目标紧密相关,应围绕被审计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进行。只有从审计目标出发,围绕审计目标来选择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才能准确地对被审计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的相关经济责任做出客观评价。同时为了全面地认识评价的对象,应选择能反映评价对象整体特征的信息,选择全面、系统的指标,才能从整体、全面地反映评价对象。 3.重要性和谨慎性相结合的原则 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评价应突出重点并持有稳健、谨慎的态度,应按照经济事项的重要程度开展评价,围绕领导干部应履行的经济责任和审计重点,突出对重要经济决策的过程和效果、重大风险领域的管理与控制以及应由领导干部承担直接责任经济事项的评价。同时评价应保持谨慎、稳健的态度,根据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在审计职能和审计手段所涵盖的范围内进行评价,应依据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发表审计意见。与被审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不相关的事项不评价,不在审计范围内的事项不评价,审计无法取证的事项不评价,没有评价依据的事项不评价。 4.可操作性与可理解性相结合的原则 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不仅要客观、科学,能够得到被审计单位和专家的认可,而且应该简明扼要、清晰明了,并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便于考核和操作,要清晰地表达,易于理解、判断和接受。 5.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相结合的原则 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的确定要坚持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的原则,既要分析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履行情况“量”的指标,又要在“量”的分析上得出“质”的判断。 (二)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江苏省审计厅制定的《江苏省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指南》和《江苏省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要点》认为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应紧紧围绕领导干部的经济决策权、执行权和资源分配权等权力的行使,从工作实绩分析和经济责任评价两个方面,评价领导干部履行职责的情况。本文根据上述指南和要点构建了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基于AHP法和灰评估方法的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综合评价模型构建 (一)运用AHP方法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 本部分运用层次分析法来确定政府绩效审计评价指标的权重,具体步骤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根据第二部分构建的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设置相应的调查问卷,具体为三个一级指标相互的比较,以及一级指标下相关二级指标相互的比较。 2.通过组织专家对问卷进行评价和回答,并根据回收的调查结果进行赋值,最终根据问卷的分数,求其平均值。 (二)评价等级和评分标准 本文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有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要能综合地对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履行职责情况进行评价,必须统一进行定量化,可以将评分标准划分为“极好、很好、较好、一般、较差”5大等级,并确定其分别对应的评分值范围,(90,100),(80-90],(70-80],(60-70],(50-60]。 (三)专家评分与评判矩阵的构建 假设请p名专家组成评价小组,对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履行职责情况进行考评,请每位专家分别独立考评该经济责任履行职责情况,对每二级指标进行评价,并按照标准打分,构建出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评判矩阵M。 (四)确定评价灰类 选择实施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某地方党政领导为研究对象,本部分利用本文构建的综合评价模型,对其经济责任履行职责情况进行系统性评估。 如表1所示本文对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设立3个一级指标,下共设16个二级指标。将各指标得分转化为百分制,分为“极好、很好、较好、一般、较差”五大灰类,分别请8位专家对指标权重进行调查、打分,得到三个一级指标的权重为φ=(0.3201,0.2182,0.4617),三个一级指标下二级指标的权重集分别为=(0.2415,0.1892,0.157 3,0.1254,0.2866),=(0.2123,0.1765,0.1583,0.1648,0.2881),(0.2564,0.1698,0.1846,0.1765,0.0584,0.1543)。这样可以通过权重系数的合成,计算出所有评价二级指标相对于目标层指标的权重集=(0.0773,0.0606,0.0504,0.0401,0.0917,0.0463,0.0385,0.0345,0.0360,0.0629,0.1184,0.0784,0.0852,0.0815,0.0270,0.0712) 对某地方党政领导履责情况进行评估,其16个二级指标的实现值分别为85,83,88,86,92,91,78,74,84,82,86,85,89,93,68,71 根据上述某领导履责情况的实现值以及权重数据,利用三角白化函数和综合聚类系数公式可以计算出指标聚类系数和综合指标聚类系数,如表2所示。 ,并通过表2的结果可以分析得出,该领导经济责任履责情况,大部分都属于“很好”类,说明该领导经济责任履责情况还是能达到很高的水平,从具体指标来看,“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教育事业发展”、“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情况”、“遵守廉政规定情况”分别属于灰类“一般”、“一般”、“较差”、“一般”,说明该领导在这些方面履责情况还存在一定的不足,需要以后进一步加强。标签:经济责任审计论文; 评价指标体系论文; 综合评价模型论文; 地方领导论文; 审计质量论文; 党政领导干部论文; 领导责任论文; 经济模型论文; 审计目标论文; 审计方法论文; 综合评价论文; 时政论文; 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