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安徽滁州 239001
摘要:目的:对肝衰竭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高危因素进行分析,并探讨其护理对策,以降低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方法:收集2014 年4 月至2015 年 5 月我院收治的肝衰竭患者80 例,其中40 例患者出现导管相关性感染,作为观察组,40 例患者未出现导管相关性感染,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高位因素,并总结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两组患者在导管留置时间、穿刺部位渗血或皮下血肿发生率、护士年资等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导管留置时间过长、穿刺部位存在渗血或出现皮下血肿、护士年资较低是肝衰竭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高位因素,临床上针对此类患者应予以高度重视,并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以最大程度的降低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肝衰竭;导管相关性感染;护理对策
Analysis of risk factors of catheter-related infection in patients with liver failure and nursing strategy
Yang Qian-qian
(Chuzhou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Anhui Chuzhou 239001)
[Abstract]Objective:to analyze the risk factors of catheter-related infection in patients with liver failure and to explore the nursing strategy to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catheter-related infection.Methods:80 patients with liver failure in our hospital from April 2014 to may 2015 were collected.40 patients were treated as observation group and 40 patients without catheter-related infection.the treatment data of two groups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Results: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retention time of catheter,the incidence of hematoma hematoma and the length of nurse in the two groups,p < 0.05.Conclusion:the indwelling time of catheter,the presence of exudation or subcutaneous hematoma and lower seniority of nurses are the high factors of catheter-related infection in patients with liver failure.
[ Keywords ] liver failure;Catheter-related infection;Nursing strategy
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发展,临床上对于肝衰竭的治疗已具有多种治疗手段,对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在临床治疗中也发现,由于肝衰竭患者病情较为危重,自身的免疫功能下降明显,治疗过程中的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操作易引发导管相关性感染,一旦患者出现导管相关性感染,将进一步加重患者的病情[1],并对患者的生命安全产生严重的威胁,因此如何有效的防治导管相关性感染对于提高肝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命安全均具有重要作用。基于此,我院对肝衰竭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高危因素进行分析,并总结了相应的护理对策,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2014 年4 月至2015 年 5 月我院收治的肝衰竭患者80 例,其中40 例患者出现导管相关性感染,作为观察组,40 例患者未出现导管相关性感染,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的穿刺部位均为右侧颈内静脉置管。
1.2 方法
1.2.1 监测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单针双腔导管,完成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后,由2 名专职护理人员填写《中心静脉导管危险因素监测表》,对疑似出现导管相关性感染的患者,护理人员在拔出导管时,在无菌环境中取导管尖部5 cm放入无菌容器中,同时抽取患者对策外周血液标本,两份样本一同送检,通过自动分析仪进行样本微生物培养、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有专职护理人员对患者的所有资料进行收集、汇总、分析,分别从性别、年龄、导管留置时间、穿刺部位渗血或皮下血肿及护理人员年资对两组患者的治疗资料进行比较分析。
1.2.2 导管相关性感染诊断标准 依据卫生部2001 年制定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2],符合下述任何一条即可以确诊:① 患者出现38 ℃以上的发热,局部存在压痛,且无其他原因可对这些症状进行解释;② 患者穿刺部位出现脓液,或存在弥散性红斑;③ 沿导管的皮下走行部位出现疼痛性、弥散性红斑,且排除其他病理因素。病原学诊断标准:① 导管尖端样本在血平板表面往返滚动一次,细菌菌数≥ 15 cfu/平板,可判断为阳性;② 穿此部位抽取血液样本进行定量培养,细菌菌数≥ 100 cfu/ml,或细菌菌数为对侧血液样本的4 倍~10 倍,或对侧血液样本中培养出同种细菌,符合上述任一条可确诊导管相关性感染。
1.2.3 统计学方法 各组患者的评价指标结果均使用SPSS 13.0软件进行χ2检验,α=0.05。
2.结果
两组患者在导管留置时间、穿刺部位渗血或皮下血肿发生率、护理人员年资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见表1。
3.护理对策
3.1 导管留置时间 由于治疗过程中每例患者需要约3000 mL血浆,而目前绝大部分城市的血库血浆资源紧缺,患者在等待血浆过程中,不得不延长导管留置的时间,同时治疗后临床医师需要对患者继续观察一段时间,以确定胆红素水平是否出现反弹,从而确定是否需要继续带管治疗,上述的原因均会延长患者的导管留置时间,因此尽可能缩短患者导管留置时间的护理操作可行性较低,针对此,护理人员应加强对患者住院环境控制[3],保持患者周围环境的干净、整洁,保证定期对病房进行消毒、隔离,加强基础护理,指导患者建立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同时加强对患者各项感染指标的监测,及时与患者的主治医师进行沟通,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通知主治医师,并给予临床处理。
3.2 穿刺部位渗血或皮下血肿 穿刺部位渗血或皮下血肿是静脉置管常见的并发症,其主要是由于患者凝血功能障碍,穿刺部位活动量较大所导致的,针对此,护理人员在患者接受静脉置管治疗前,应对PT等凝血功能指标进行监测,提前输注血浆、维生素K1等补充患者的凝血因素[4],治疗过程中尽可能减少肝素的使用量,提前对患者的血管进行评估,确定最佳的置管部位,并由经验丰富的专职人员进行穿刺操作,避免反复穿刺所致的渗血。
3.3 护理人员年资 肝衰竭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年资较低,则可能造成在置管穿刺和穿刺后护理中工作实施不到位或多次穿刺操作,增加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风险。针对此种情况,科室内应对年资较低的护理人员,尤其是刚毕业的护理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和操作的专业培训,由科室内年资较高、护理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作为讲师,通过理论讲解和操作演示两种方式对科室内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并定期对科室内的护理人员进行理论和操作的考核,考核合格者方可上岗,从而最大程度的降低因护理人员年资较低,护理操作和专业知识不规范所造成的导管相关性感染。
4 小结
导管留置时间过长、穿刺部位存在渗血或出现皮下血肿、护理人员年资较低是肝衰竭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高位因素,临床上针对此类患者应予以高度重视,并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以最大程度的降低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张淑敏,刘香玲,冯丽媛,等.综合重症监护病房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监测与控制效果分析.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8):1568 - 1569.
[2] 黄敏,李铭,乔梁,等.肝衰竭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高危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安徽医学,2012,33(1):99-101.
[3] 王丽,李乐之.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研究现状.护理学杂志,2011,26(2):86 - 89.
[4] Youn SH,Lee JC,Kim Y,et al.Central venous catheter-related infection in severe trauma patients[J].World J Surg,2015,39(10):2400-2406.
论文作者:杨倩倩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4
标签:导管论文; 患者论文; 相关性论文; 年资论文; 护理人员论文; 部位论文; 血肿论文; 《健康世界》2017年第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