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萧卡回忆看上海改革开放初期的探索历程论文

从萧卡回忆看上海改革开放初期的探索历程论文

从萧卡回忆看上海改革开放初期的探索历程

● 陈正卿

[摘 要] 20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初,萧卡作为上海市委秘书长和市顾问委员会常委,对上海的改革开放有着自己的思考,并为上海经济和工业方面的发展做了很多工作。萧卡的回忆史料对此有不少记录,梳理相关忆述,可见上海在那一时期突破束缚、克服困难,以实事求是的精神走上改革开放之路的探索历程。

[关键词] 萧卡;上海;改革开放

上海自1978年11月贯彻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执行“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逐步落实党的各项政策以后,全市的工作积极性都开始调动起来,出现了一个较好的发展局面。然而,“文革”的破坏和长期的经济体制束缚,给上海造成的经济困难也很多。诸如知识青年回城安置,大、小三线人员要求返沪等各类历史遗留问题急需解决,涉及人数多且时间紧,情况复杂而政策性强,处理不好都会成为不稳定因素。

萧卡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于1980年4月任上海市委秘书长的。1984年12月,他参加筹备市顾委,任市顾委常委至1992年12月离休。对那段历史,萧卡作了认真回顾,并谈了他所关注的问题。上海的改革开放已走过了四十年,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从萧卡的回忆中,可以看出改革开放初期,上海的每一步成功,都是坚持实事求是,克服困难取得的。

一、解决就业等历史重负

在萧卡记忆中,他到任后筹备的第一个重要会议,就是1980年9月市委、市政府召开的全市劳动就业会议。萧卡说:“由市委市府直接开会来解决这个问题,这在建国后是不多的。”[1]的确,转入全面的改革开放,没有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是难以实现的。此前,在全国劳动就业会议上,中央就要求各省市制订新的劳动就业方案。上海制定劳动就业方案这个工作的工作量巨大而繁杂,但还是完成了这一任务。

据事后统计,上海当年以各种形式在较短时间里,解决了100多万人的安置就业问题。尤其是解决了几十万知青的返沪安排,既使得社会安定,又调动了全社会的积极性。在这个劳动就业方案中,已具有改革开放的思路。例如强调大力发展容纳劳动力多的行业,即后来所称的第三产业;放宽政策,发展集体经济;另外还提出了“适当发展不剥削他人”的个体经济。[2]

1980年10月,经市政府批准,市工商局下发了关于适当发展个体经济的文件。[3]由此铺下了上海私营经济发展的第一块垫脚石。上海原来国营、集体经济比重高,私营经济成分很小,认识上也有歧视,市委会议上也有争论,但总算跨出了这一步。萧卡认为,适当发展个体经济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局面困难,个体经济可减轻国家负担,创造社会财富,提高就业率和收入额。为研究发展个体经济,激活市场,包括萧卡在内的市领导班子连轴调研开会讨论,“那时工作忙啊,几乎是日夜不停地干!”

二、为上海改革开放争取中央支持

1982年9月,中共十二大召开,邓小平在开幕词中正式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上海代表团团长为陈国栋,副团长为胡立教、汪道涵。无论是十二大会议,还是上海代表团的讨论,都把加速开发、发展经济作为中心话题。萧卡作为上海代表团秘书长,对会议的上情下达做了很多具体工作。

“在医学院的解剖学课上,有很多东西要学,”斯普金斯解释说,“我们医生需要了解很多重要的血管,但不是全部。这些血管隐蔽,但在解剖学上并非完全不为人所知,因为它们可能是头部损伤后细菌引发脑膜炎的通道。”斯普金斯困惑了好几年才了解些端倪,找到了正确的方向。

另一个大的动作,是于1986年获批为国家级开发区的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闵行的西南部,邻近上海电站工业基地,面积大一些,有3.5平方公里。1987年10月,中国第一家外商独资企业格雷斯(中国)公司在区内落户。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内最早设立了海关、商检、银行、保险等机构。引进的国外先进的通用机械、电气机械等行业企业达到区引资总额的65%以上。中央领导和市领导多次前来视察或开会。[14]

(一)漕河泾和闵行两开发区的建设。在中央的支持关心下,上海为实行发展战略,采取了一些比较大的动作。萧卡回忆,当年的第一个动作是漕河泾开发区的建立。[12]漕河泾开发区在上海西南角,邻靠徐家汇。此前,上海在1983年开始建设虹桥开发区,占地很小,在长宁延安西路地段内,为商贸开发区,对全市发展和影响有限。1984年上海市八届二次人代会做出建设漕河泾开发区的决定,确定的发展方针是:“以发展工业为主,以利用外资为主,以出口创汇为主,致力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13]在科学规划、集约开发,致力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等方面,它是上海打开国外市场的第一个窗口。

会议结束,中共上海市委就根据会议上代表们的呼声,立即取消了刚宣布一年的上海郊区不搞包产到户的规定,决定推行家庭联产责任制。[4]事实上,这一问题在上海代表团的会议上争论激烈,一种意见认为上海集体经济稳固,已没有温饱问题,依托城乡合作发展更快;一种认为随着全国农村经济改革,坚持原有经济模式,很快就会被广东等地反超,有必要改革。

1984年5月,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开放上海等14个沿海城市的决定,进一步推动了上海的改革开放。上海市委研究讨论上海怎样贯彻执行的问题。会上多数人认为,自改革开放开始以来,上海动作慢,步子不大,只在吸收外资等方面有一些尝试,比较广东及深圳等特区更觉得反差大。萧卡为了反映上海老百姓的呼声,曾当面向陈国栋说了“国栋不动”等社会上流传的话。他回忆,其实当年上海的发展,上海人民包括陈国栋、汪道涵等老领导都不满意,但市委领导也确实有难处。胡耀邦、姚依林等中央领导来上海,市领导也当面提过意见,并当面争论。萧卡说,他也曾向姚依林提过,开放上海,可取得经验,影响全国。但是,当时上海财政一年上缴156个亿,占全国的16%,广东不到上海的十分之一。中央领导曾明确说,广东改革开放如果出了毛病,中央可以去救火,但上海万一改革开放出了乱子,就会影响全国,乃至全世界。面对上海的处境,市委书记们压力更大,有常委在会上提出了“上海向何处去”的疑问。

党的十二大后,上海报经国务院批准,设立了上海经济区规划办公室,由上海、江苏、浙江三省组成,设想打破原有经济体制,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但由于各种原因,这一举措落实起来有难度,意见分歧也不断发生。萧卡回忆,这一时期,邓小平、陈云等都对上海很关心,直接过问上海的事情,还抓得很紧。邓小平连续两年春节期间在上海宝钢等处视察,对工作有直接推动。[5]

借这次中央决定开放上海的东风,上海市委召开了一次常委扩大会议,研究报中央的规划、项目和投资预算。会议由市长汪道涵主持。萧卡在会前就想好要率先发言。因为他回顾了上海20世纪60年代的经验教训,发现当时在贯彻中央“八字”方针和《工业七十条》时,上海没有简单的处理下马下放,而是着眼于城市发展的战略方向,提出了“高、精、尖”和确立“新材料、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的口号,使上海成为了国家的先进工业和科研基地。[6]因此,他发言建议先改变会议议题,将讨论中心转为城市的发展、建设和怎样发挥优势等战略问题,然后,再向中央要方针,要政策,而不是局限于要几个投资,要多少亿万预算。[7]

进行全面的改革开放,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干部和人才的培养和储备。中共十二大就提出了干部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要求。[9]会议期间,上海代表团在讨论时,许多老领导包括萧卡本人,都表示积极拥护。回上海后,陈国栋亲自抓这项工作,经过研究,决定在中央规定的条件内,采取具有改革性的做法,不再由原领导班子成员提名新班子人员,而是自下而上,由基层组织、党员群众直接提名、推荐,推选产生各级领导候选人。上海这一做法当时在各兄弟省市是有独创性的。陈国栋也向萧卡征求了意见,告诉他,搞新市委,由下而上,民主提名,逐步考察,中央已批准。萧卡表示支持赞成,并协助市委组织部等做了许多具体的工作。

中央很重视上海的困境。1984年7月,中央下达了关于上海、辽宁两个老工业基地振兴、改造的决定。8月,中央派国家计委和上海市联合组成的国务院调研小组,由副总理姚依林带队,前来制定改造、振兴上海的战略方案。萧卡参加了由姚依林召集的座谈会。

9月下旬,上海市政府举办上海经济发展战略研讨会,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参加。会后,向中央提交了《关于上海经济发展战略的汇报提纲》,并得到批准,中央确定:“力争在本世纪末把上海建设成为开放型、多功能、产业结构合理、科学技术先进、具有高度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8]这就为上海的改革开放指明了方向。

英语无灵主语被分成时间和地点、具体事物、心理状态、情感态度、动词化名词、形式上有非人称代词it与there。(王雪莹,2014)基于此,商务英语的无灵主语句总结为三类。

三、选拔领导干部和全市经济工作调研

对于萧卡的建议,会议上有同志表示,赞同向中央要政策。汪道涵感到有道理,和坐一旁的陈国栋商量。他们表现出了择善而从的民主作风,也决定集中讨论上海的城市发展方向,向中央汇报。

据萧卡回忆,1984年3月间,市委先后两次召开落实知识分子政策和“第三梯队建设工作”会议。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市政协和市纪委五套领导班子候选人的提名,从基层报上来达到上千人,经过一级级组织的筛选,确定到市这一级是18人。[10]事实证明,这次干部选拔基本上是成功的,它为上海长期坚持改革开放的方向打下了基础。

为执行好中央批准的上海改造、振兴战略,1984年10月,萧卡向市委第一书记陈国栋建议,以市委名义出面组织一次全市经济工作的调查研究,作为今后改革开放和发展的参考。陈国栋同意了,批示由萧卡具体负责。随后,以市委办公厅牵头,动员市计委、经委等各部门,组织几百人队伍,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在形成的汇总报告中不仅有行业、企业的现状,还对今后的改革发展提供了参考意见,留下了100多卷档案案卷。[11]

四、对上海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几个大动作

假设1 对于给定的初值及控制输入u(x,t), 系统(1)的解Q(x,t),y(x,t)在(-∞,+∞)×(0,T]内存在唯一.

“帮我弄一些桑料吧!”天葬师重复了一句,“用最虔诚的心,收集最干净的石蜕,做成最圣洁的桑料,燃出最神圣的桑烟。”

上海首开漕河泾和闵行这两个工业开发区,除上海原工业技术较先进、有实力,市里有一批萧卡那样的“老工业”的基础外,主要是当年的城市“转型”战略设想发挥了指导作用,它们为上海的“多功能”和“产业结构合理”的城市发展方向,以及浦东开发都积累了经验。

(二)谋划浦东开发。1984年底,萧卡进入市顾问委员会任常委。由于他长期在工业经济战线工作,在新任市长江泽民听取意见时,他建议上海应主动走出去,开展省际横向经济联合。1986年4月,由江泽民任团长、萧卡任副团长,率上海经济、技术、贸易代表团访问了内蒙古自治区,达成若干项目。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比较不同组孕妇血清Cys-C、Hcy、尿mALB水平的差异,并计算血清Cys-C、Hcy与尿mALB单独检测及联合检测早期肾功能损伤的阳性率。

1986年,陈国栋曾和萧卡等市顾委成员表示,上海开放得不够,上海再不开放,经济都要萎缩,他很有自责内疚感。萧卡感同身受地表示,连外地都说“上海落后了”,并建议陈去向正在上海的邓小平谈谈,要求把上海放开。1987年,中央开始把浦东开发摆上了日程。后来陈国栋对萧卡说,他先去找了杨尚昆,杨和他一同去找邓小平汇报了,邓小平表示上海开放晚了五年,他要负责,并说,当时还不是从经济上考虑,只考虑广东靠近香港、澳门,华侨多,开放条件好,但影响就限于广东地区。上海开放,就可影响华东、长江流域和全国。邓小平同意回北京,和其他中央领导谈。[15]

1990年4月,时任国务院副秘书长马祖鹏受副总理姚依林委托,到上海来听取各方面对浦东开发的意见。4日,萧卡参加了在市顾委召开的座谈会。4月18日,国务院正式宣布开发开放浦东。4月25日,市委书记朱镕基到市顾委,同老同志座谈这一大计。萧卡参加并发了言。座谈后,市顾委还向市委提交了建议书,就浦东开发的方向、政策和措施等出谋划策。[16]萧卡说,他对建议书中关于浦东要搞技术密集型、高水平新兴工业等问题都发表了意见,后来的浦东金桥工业园区建设的规划中都吸收了。1992年10月,国务院批复设立上海市浦东新区,浦东开发一天天红火起来。

(三)促进工业抓技术进步。浦东开发已拉开大幕,按照中央的指示,上海市委、市政府又于1991年1月动员全市共同研究制订上海的“八五计划”和“十年规划”。这次计划和规划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标志着上海改革开放进入转折点,尤其是国有企业改革成为重头戏;二是浦东开发进入了实质性启动。

[1][5][7][10][12][13][15][17]陈正卿.雨洗风磨八十年——萧卡忆述[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14:262.263.263.266.265.265.268.269.

同时,萧卡参与了市顾委提交的《落实上海“七五”计划建议书》的调研、起草工作,在回忆中,他对其中第四项强调的“要注意和重视抓高、新技术,看到差距,有紧迫感”,反复提了多次。萧卡曾多年负责研制导弹和大飞机,去美国考察道格拉斯航空公司后,进一步感觉中国和发达国家差距已很大,不能再拉大了。此后,上海市政府确实加紧了一批工业科技重点项目立项,萧卡发挥多年抓工业大项目的经验,于1988年后还担任了市科委S-1240程控交换机项目领导小组顾问。[18]

该系统为了让用户体验更好,采用了Ajax技术,即通过在后台与服务器进行少量数据交换,可以使网页实现异步更新[8]。这意味着可以在不重新加载整个网页的情况下,对网页的一部分进行更新。

注释

市顾委召开全体委员会议讨论后,提出要顾及六个方面因素的意见。其中一条是关于工业和制造产业发展的,就是要处理好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创新问题,尤其对国企改革中的“关(门)、停(产)、并(合并)、转(产)”问题,要注意稳定。[17]萧卡和市工业系统的顾委成员们当时反复强调,一定要在“这方面总结经验教训”。

[2][3]上海市档案馆藏档案.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适当发展个体劳动指导性意见[A].1980(10).

2017年5月,《交通运输部关于修订〈京杭运河通航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1]发布实施,旨在改善京杭运河各航段的航道及船闸条件,提升管理能力,契合船舶大型化发展趋势,优化水运供需关系,修订了《京杭运河通航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中的船舶通航尺度。鉴于此,研究结合京杭大运河通航实际情况[2],针对尺度条款的修订内容,分析政策背景及修订必要性、理论层的尺度限值、实践层的尺度修订等方面内容,进一步诠释《办法》修订的内涵。

[4][8][16]中共上海党志编纂委员会.中共上海党志[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70-71.77-78.585.

Q陈老师你好,我儿子4岁8个月,大班。这个学期一个多月了,每天说很多遍不想上幼儿园,想放假,说午睡时间太长等等,还说幼儿园老师说“闭嘴”,这些我们都跟老师交流过。换学校他也不肯,孩子也有些执拗,放假,就会数时间;平时玩的时候,睡着了中间突然醒了会问“我可以玩××吗?”

[6]上海市档案馆藏档案.B1全宗一1号目录(科技类案卷)[A].1960.

建立ESP师资团队还可以从教师入口和鼓励团队合作入手。在引进新教师时有侧重地倾向选择专业背景多元的外语人才,有助于实现外语教师的专业多元化。二是鼓励专业教师与英语教师合作教学,与专业教师一起共同探索某一个领域的语篇结构和修辞手法,共同构建一门专业英语课程。

[9]李学昌.中华人民共和国事典(1949-1999)[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606.

[11]上海市档案馆藏档案.上海市经济委员会全宗:上海工业企业调查案卷[A].1984(12).

[14][18]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仪表电子工业[C]//上海通志编纂委员会.上海通志:第3册.

[中图分类号] D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928X(2019)01-0026-04

作者系上海市档案馆研究馆员

责任编辑:周奕韵

标签:;  ;  ;  ;  

从萧卡回忆看上海改革开放初期的探索历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