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兖州市围绕“三和”做文明 “三美”勾画乡村好风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兖州市论文,山东论文,三和论文,乡村论文,风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山东省兖州市坚持以人为本,注重从基层抓起,大力加强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着力促进家庭和美、邻里和睦、人际和谐,努力建设美丽家园、美满家庭、美好生活。
以和美家庭、和睦邻里创建基础,促进人际和谐。家庭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没有家庭的和谐以及家庭新风的倡扬,就谈不上整个社会的和谐。为充分打牢这一基础,倡树文明新风,兖州市文明办、市妇联立足基层、立足家庭,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主线,以提高家庭成员思想道德素质,满足家庭成员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明需求为目标,在全市开展“和谐家庭”、“好媳妇”、“好婆婆”评选活动,通过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和实践活动,教育和引导广大家庭成员树立现代家庭理念,崇尚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建设稳定和谐的幸福家庭,以家庭和谐促进社会和谐。全市已有90%以上的村开展了评选活动,一万多户农民参与评选,三千多人(户)受到表彰。同时,在全市开展了月度新事评选、“短信送文明”和文明戏曲下乡演出等活动,倡树文明新风。
以群众性创建活动为抓手,丰富和谐创建内涵。突出主题实践活动,充实创建活动内容,围绕全市文明小康村、文明生态村创建,深化“美德在农家”活动,组织家庭成员绿化、美化、净化村居环境,引导家庭成员树立新理念,倡导新风尚,建设新环境,创造新生活;围绕提高家庭成员素质,促进家庭和谐,深化学习型家庭创建活动,提倡每个家庭每年至少订一份报,每个家庭成员每月至少读一本书、每天至少看一小时电视新闻,营造浓厚的家庭学习氛围,形成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风气;围绕建设廉洁家风,促进家庭和谐,与有关部门配合开展家庭助廉教育活动,教育引导领导干部家属当好“廉内助”,营造以德治家、以廉养家的家庭廉政氛围;围绕优化未成年人成长环境,促进家庭和谐,开展“小手拉大手,共建文明家”活动;围绕建设节俭家风,促进家庭与自然和谐,开展绿色家庭资源节约行动,强化家庭成员环保意识、节约意识、生态意识,倡导健康文明、节约资源的消费模式,推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围绕社会和谐稳定,开展平安家庭创建活动,结合“五五普法”,加强法制宣传教育,以家庭的平安促进社会和谐。
以文明小康村创建为载体,打造美丽村庄。按照“规划先行、适度超前、逐步推进、分类实施”的要求,围绕全市新农村建设的五种发展模式。在全市进行了布点规划、镇驻地规划、中心村编制规划。试点示范工作扎实推进。从全市经济基础好、班子工作能力强的村中,确定了小马青、辛北庄、北湖等40个村作为2006年新农村建设示范村,集中各方面力量进行高标准建设。同时,对列入济宁市“321”试点示范两镇十村,采取“一镇一个督导组、一村一个工作队、一套班子抓到底”的形式,每一个示范镇,都明确了一名市级领导联系协调,抓好综合服务、重点调度等工作;每一个示范村,都有一名市级领导牵头、一个市直部门包保。目前,全市建成文明小康村100多个。
以完善的人文设施为着力点,提升群众素质。兖州市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完善各种文化设施,强化农民培训。为满足广大农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大力加强文化阵地建设。形成市、镇、村、户四级文化网络。利用文化网络常年开展各种文化活动。同时积极提升农民素质,制定了新型农民五大技能培训计划,即:管理技能培训、经营技能培训、种养技能培训、创业技能培训和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进一步健全完善了市镇村三级农民培训网络,确定了市委党校、成人中专、职业中专、农广校、农村远程教育办公室和8处镇属成教中心等21处教育培训基地,有效地提升了群众的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