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D—PA模型及其拓展的就业政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模型论文,就业政策论文,AD论文,PA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0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730(2014)09-0025-07 2013年,我国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310万人,其中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566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人数180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05%,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为926万人。2014年,我国高校毕业生达到727万人,加上职高、技校、中专等学校毕业生以及大量从农村转移出来的农民工需要在城镇就业,所以2014年的就业形势依然严峻。 我国当前就业矛盾十分突出,难以解决,经济学家给出了如下几种主要的解释:一是经济增速下滑说。按照新古典增长理论,经济增长由资本增加、劳动增加和技术进步所驱动,所以有些经济学家倾向于认为随着经济增速下降,就业人数也将减少。2012年,我国经济增速出现拐点,GDP同比增加7.8%,进入中速增长阶段。在201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国务院将2014年的GDP增速调减为7.5%左右。二是经济发展阶段说。经济发展到“重化工业化”阶段,工业部门和全社会提供的就业机会减少。重工业部门每亿元投资提供5000个就业机会,只有轻工业部门的三分之一。在以轻工业为主的阶段,GDP每增长一个百分点能安置300万人就业,而在“重化工业化”阶段,只有70万人。三是技术进步说。技术进步需要大量地使用资本来推动,过多地使用资本会导致“挤出”劳动。如钱纳里认为,发展中国家越来越多地选择节约劳动的先进工业技术,致使现代工业部门创造产值的能力大大高于创造就业的机会,就业结构的转移必然相当迟缓。 在宏观经济学的理论分析中,就业上追求的是充分就业的目标。IS-LM模型就是用来说明采取什么样的经济政策,使经济体达到充分就业均衡的一个分析工具。然而,由于IS-LM模型存在着根本性缺陷与不合理之处,对它的批评持续不断导致该模型在宏观经济学中的中心地位发生了动摇。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对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批评使得IS-LM模型分析越来越被边缘化。AD-PA模型颇有后来居上、取而代之之势,是新的用来分析如何扩大就业的宏观经济模型。 二、AD-PA模型:世纪之交的崛起 巴罗、金和泰勒等人对IS-LM模型的批评最为严厉,认为该模型不仅存在致命的理论缺陷,而且在形式上也无法适应现代宏观经济运行的特点和实证分析的要求,应当将该模型赶出宏观经济学。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在世纪之交,新凯恩斯主义者罗默(David Romer)与泰勒(John B.Taylor)提出没有LM曲线的AD-PA模型(即总需求-价格调整模型,或称为AD-IA模型,即总需求-通货膨胀调整模型,泰勒称之为新规范宏观经济学),该模型坚持理性预期假设和价格粘性假设,结合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反通胀的实际,重构了微观经济基础,试图用通货膨胀-产出分析范式代替利率-产出分析范式,是21世纪以来影响日盛的宏观经济分析模型。 AD-PA模型包括如下一组方程: 式(1)表示IS曲线,反映了实际国民收入y与实际利率r之间的反向关系,u是需求冲击调整项,这类冲击是由非货币政策引起的,包括财政政策、出口等。对于式(1),新凯恩斯主义者通过在方程右边引入下一期预期国民收入,引入下一期预期通货膨胀率,说明当前国民收入不仅受实际利率的影响,还受预期国民收入的影响,使得新凯恩斯主义的IS曲线与凯恩斯主义的IS曲线含义相差甚远。新凯恩斯主义的IS曲线反映的是跨期优化,具有微观基础。 式(2)是货币政策曲线,式中π表示通货膨胀率,v是调整项,表示政策扰动,反映了实际利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正方向关系。这种关系是基于对央行行为的观察。需要注意的是,央行能够直接控制的只是名义利率,而不是实际利率。凯恩斯主义的IS-LM模型难以区分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新凯恩斯主义者认为,如果预期的通货膨胀率一定,则央行政策制定者能够通过控制名义利率得到一个特定的实际利率水平。基于此,央行政策制定者就能够做到“逆经济风向行事”,当通货膨胀率升高且到一定程度时提高实际利率,当通货膨胀率降低且到一定程度时降低实际利率。 图1 总需求曲线 将式(2)代入式(1),就得到了总需求(AD)曲线,表示实际国民收入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反方向关系,如图1所示。AD曲线的经济含义是:当通货膨胀率升高时,央行会提高名义利率,按照某种经验规则从而提高实际利率,实际利率提高会降低各种支出,从而使实际国民收入下降。所以,通货膨胀率升高会减少实际国民收入。这一点与传统的总需求曲线不同。如在IS-LM曲线中,在给定产出条件下,更高的价格水平会减少货币供应量,提高均衡利率水平。反之,当通货膨胀率降低时,央行会降低名义利率,按照某种经验规则从而降低实际利率,实际利率降低会提高各种支出,从而使实际国民收入上升。因此,通货膨胀率降低会提高实际国民收入。 式(3)是菲利普斯曲线,也称为价格调整(PA)曲线,通货膨胀调整(IA)曲线。为了便于理解式(3),可以将式(3)改写为以下形式,即一条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 由于滞后一期的实际国民收入、潜在国民收入都是固定的,所以在短期,如果没有供给或需求冲击,通货膨胀率将是固定不变的,因此在二维平面上,PA线就是一条水平线,其与纵轴的交点就是当前的通货膨胀水平。见图2。 图2 价格调整线 新凯恩斯主义的AD-PA模型有如下几个优点:中央银行按照利率规则行事的假设比它盯着货币供应量行事的假设更现实。利率规则是实际利率规则,绝大部分银行使用银行间名义利率作为它们的短期工具。新的分析框架根据实际利率来描述货币政策。因为一个实际利率规则能够阻止通胀无限制地上升或下降,所以这个目标实际利率必须依赖通货膨胀。如果固定的利率不等于使产出等于自然产出的利率,那么固定实际利率将产生爆炸性的通货膨胀或通缩。最简单的实际利率规则是,实际利率仅是通货膨胀的函数,这个函数被假定是单调递增的。使用LM方法,合适货币的测度是不清楚的。相反,在MP方法里,合适货币的概念毫不含糊地是高能货币。这里,M不是中央银行盯住的一个变量,而是一个中央银行能够操纵使得利率按照它希望的路径变化的变量,中央银行盯住的只是实际利率。另外,与更广泛的货币存量测度相比,中央银行能够控制的货币存量更近似于高能货币。 三、AD-PA模型:标准形式及其曲线的移动 AD-PA模型是一个简单且直观的模型。第一,AD-PA模型假定短期通货膨胀率不变,IS-LM模型假定价格不变,前者的假定更符合学生的直观。第二,在IS-LM模型中,经济繁荣是与通货膨胀相伴而生的,经济衰退是与通货紧缩相伴而生的。但在实际经济生活中,通货紧缩是与经济大萧条联系在一起的。所以学生在直觉上更愿意相信:繁荣是与高通货膨胀率联系在一起的,衰退是与低通货膨胀率联系在一起的。有了这个模型,就可以在一个二维坐标图中描述通货膨胀率与实际国民收入的决定及其变化,见图3。在图3中,PA曲线与AD曲线的交点E决定了经济体的均衡通货膨胀率与均衡实际国民收入。 首先,我们来分析在通货膨胀率固定不变的前提下,如何使AD曲线右移。 如图4所示,假定初始时经济体没有达到充分就业水平,充分就业时的潜在国民收入为,PA曲线与AD曲线相交于E点,E点对应的实际国民收入为,在的左边。这时,如果采取经济政策,使总支出增加,从而使总产出增加,导致AD曲线右移,使均衡国民收入向靠近。为什么AD曲线会向右移动呢?因为在IS-MP图中,总支出增加,使得IS曲线向右移动。由于通货膨胀来不及反应,故MP曲线不移动。这样,在短期产出升高时,实际利率不变。这个分析意味着,在给定的通货膨胀率水平下,短期产出比以前的产出增加了。 其次,我们分析在短期,如何使PA曲线下移。 如图5所示,假定初始时经济体没有达到充分就业水平,充分就业时的潜在国民收入为,PA曲线与AD曲线相交于E点,E点对应的实际国民收入为,在的左边。这时,如果采取经济政策,形成供给或需求冲击,使通货膨胀下降,导致PA曲线下移,可使均衡国民收入向靠近,增加就业。 图3 AD-PA模型 图4 AD曲线右移 图5 PA曲线下移 四、AD-PA模型:拓展形式及其曲线的移动 AD-PA模型标准形式是由泰勒给出的,当然也有其他新凯恩斯主义学者基于其他假设给出其他形式的AD-PA模型。对AD-PA模型也有很多批评性意见,甚至是根本否定性意见。从泰勒给出的标准形式的AD-PA模型中可以看出,如果三个方程中有一个方程与泰勒方程不同,即可视为AD-PA模型的变形或拓展形式。下面将着重讨论一类AD-PA模型的拓展形式,即IS、MP曲线与标准形式相同,而菲利普斯曲线与标准形式不同。菲利普斯曲线自1958年问世以来,虽然一直饱受争议,但由于其在宏观经济学中解释经济运行与经济波动、阐述宏观经济政策的独特作用与关键地位,所以20世纪80年代以来各个不同的宏观经济学流派几乎都参与了对菲利普斯曲线的修改,使其描述的经济关系不断地被修正。为了使AD-PA模型方程组包含的菲利普斯曲线更加符合我国经济运行现实,我们将在方程组中引入几种经实证检验较为符合我国国情的菲利普斯曲线,这样做的目的是希望在我国情境下,基于PA曲线在短期供给或需求的冲击下下移,进一步讨论增加就业的政府政策与企业行为措施。 (一)货币工资向下刚性的菲利普斯曲线 20世纪80年代的效率工资模型中,提出了名义工资向下刚性的说法。阿吉尔等人(Agell et al)利用宏观统计资料和大规模调查数据,证实了名义工资刚性的存在。福廷等人(Fortin et al)考察了不同通货膨胀率条件下名义工资向下刚性对经济的影响,并利用“通货膨胀率=工资上涨率-劳动生产率上涨率”这一条件得出了具有工资向下刚性的菲利普斯曲线。短期的菲利普斯曲线方程为: 式(6)中,c为待求的正参数,q为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率。式(6)的价值在于确定了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自然失业率、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率之间的关系。从AD-PA二维坐标图中可以看出,在AD曲线固定的前提下,要使PA曲线下移,即要使货币工资向下刚性的菲利普斯曲线下移,也就是要给该菲利普斯曲线向下的短期供给冲击,使通货膨胀率变小。从式(6)可以看出,在政府中长期经济发展规划与产业政策的引导下,通过加大政府基础研发投入和企业应用研发投入、引进FDI吸收其技术与管理经验溢出、改善企业经营管理等手段,促进重大技术进步,或在技术效率、规模效率、资源配置效率方面有质的飞跃,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率是很好的政策与行为选择。因为这些政策与企业行为可以对PA曲线造成一个向下的短期供给冲击。 (二)近似理性的工资和价格制定条件下的菲利普斯曲线 阿克洛夫等人(Akerlof et al)指出,在菲利普斯曲线中关于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关系的研究中,最大的问题不应是人们如何形成预期,而应是人们如何使用预期。很多自然失业率模型总是假设通货膨胀预期完全地并入了工资和价格决策,这一假设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怀疑。完全理性厂商会将通货膨胀预期全部并入参考工资,而那些其工人低估通货膨胀的完全理性厂商和近似理性厂商,只将一部分通货膨胀预期并入参考工资。基于近似理性的工资和价格制定条件下的短期菲利普斯曲线方程为: 式(7)中,表示工资变化率,d和e是正常数,u表示失业率。f=(1-θ)(1-a),其中,θ为理性厂商的比例,a为理性厂商将预期的通货膨胀并入参考工资的比例。实际上,近似理性行为是存在的。因为,多数人基于收益成本比较,不愿意耗费过多的时间与精力来收集信息并进行经济计算。式(7)的意义在于表示了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预期通货膨胀率以及如何运用预期通货膨胀率之间的关系。为了使PA曲线下移,即在AD曲线固定的前提下,使近似理性的工资和价格制定条件下的菲利普斯曲线下移,政府必须采取经济政策给该菲利普斯曲线向下的短期供给或需求冲击。从式(7)中可以看出,政府可以在如下方面采取政策措施:一是降低预期通货膨胀率;二是使相关经济信息的搜寻难度加大,使a降低,从而提高f的值;三是政府尽可能地维持一个低通货膨胀水平。而且在低通货膨胀时期,通货膨胀预期的系数比高通货膨胀时期要低。 (三)戈登的菲利普斯曲线 戈登(Gordon)三角模型侧重于从宏观上研究外生冲击与通胀惯性对价格的影响。戈登三角模型认为,影响通货膨胀的因素来自于三方面:一是需求推动,用产出缺口、资本利用率或失业率对自然失业率的偏离来表示;二是供给冲击,用汇率波动、能源冲击、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波动来表示;三是通胀惯性,用价格变化率的滞后指标表示。戈登三角模型为: 其中,p和z分别表示价格和供给冲击,取相应指标对数的一阶差分,D表示产出缺口,取指标的对数形式,a(L)、b(L)和c(L)表示滞后多项式。 为了使PA曲线下移,即在AD曲线固定的前提下,使戈登的菲利普斯曲线下移,政府必须采取一些经济政策给PA曲线一个向下的短期供给冲击。根据式(8),政府可以采取的政策措施有:一是政府降低能源供给冲击的影响,如采取财政补贴措施,应对国际油价上涨等,从而降低通货膨胀率;二是由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中所涉及的食品、工业消费品、服务等三大类商品对产出缺口冲击的敏感性以及自身价格惯性存在较大差异,政府可通过大幅度地提高价格惯性较大部门的比重,或者重点大幅度调控对产出缺口敏感性较强部门的价格,从而降低通货膨胀率等。这两种政府经济政策类似于给PA曲线一个向下的“反冲击”。 五、扩大就业的政策含义 AD-PA模型是当前一段时间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者在宏观经济学中分析扩大就业的基本工具。在我国当前一段时间就业矛盾十分突出,就业压力十分巨大的情境下,基于以上对AD-PA模型标准形式与拓展形式曲线移动的分析,发现AD-PA模型及其拓展形式具有丰富的扩大就业的政策含义。 第一,使AD曲线向右移动,从而使均衡点趋近于充分就业均衡点,增加就业。 要使AD曲线右移,也就是要给AD曲线一个短期的向右冲击。也即在一国经济中,要突发性地使总支出增加,从而使总产出增长。为达此目的,可以采取如下经济政策:一是,在通货膨胀率不变时,中央银行出于对未来国内生产总值波动的担忧,降低利息率。在AD-PA模型的IS曲线中,国内生产总值与利率呈负相关关系,表明利率越低,国内生产总值越高。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与我国长期不断调低利率的政策从而扩大居民投资和政府投资不无关系。二是,提振居民消费信心,提升居民消费能力,使得居民消费支出增加。当前一段时间,我国居民可支配收入占GDP的比重不高。更为堪忧的是,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长落后于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更落后于我国财政收入的增长,导致居民可支配收入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占比下降。为大幅提高我国居民消费能力,一要增加工薪阶层工资;二要增加农民收入;三要依法依规为各类人群取得财产性收入、经营性收入创造条件,保证转移性收入到达转移对象手中。三是,扩大出口,增加外国居民对本国消费品与投资品的购买。扩大出口是增加国民收入的重要手段。2013年我国出口总额达到13.7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24.1%。当前一段时间世界经济不景气,政治气候趋紧多变,国际市场对我国产品与服务的需求萎缩,尽管如此,仍然要千方百计地全方位、多渠道大幅度增加出口。 第二,使PA曲线向下移动,从而使均衡点趋近于充分就业均衡点,扩大就业。 要使PA曲线下移,也即在一国经济中使通货膨胀率下降,基于标准的与拓展的菲利普斯曲线,政府与企业必须采取措施给PA曲线向下的供给或需求冲击。可以采取的经济政策与企业行为通常有:一是,调整人们的通货膨胀预期,降低预期通货膨胀率。降低人们的通货膨胀预期,可以通过信息诱导、政府承诺等方法。基于标准的、近似理性的工资和价格制定条件下的菲利普斯曲线,最好的办法莫过于尽可能地维持一个低通货膨胀水平。而且在低通货膨胀时期,通货膨胀预期前面的系数比高通货膨胀时期要低,更有利于降低通货膨胀水平。二是,政府可以采取财政政策降低能源供给冲击的影响,降低通货膨胀率。基于戈登的菲利普斯曲线,当我国价格体系中的基础性产品,如能源等的价格遇到外部强有力的上升冲击时,政府采取财政补贴、税收减免等方式,可以有效降低基础性产品(如农产品、交通运输等)的价格,从而使通货膨胀率降低。三是,通过较大幅度调控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所涉及的食品、工业消费品、服务等部门的比重以及重点大幅度调控食品部门的价格变化率,降低通货膨胀率。因为实证研究表明,无论是短期还是长期,食品季度环比相对价格对产出缺口的变化最为敏感,工业品和服务的季度环比相对价格对产出缺口的敏感度都较小,与食品部门相比,工业消费品和服务部门的价格惯性更大,且以工业品部门为最。所以,基于戈登的菲利普斯曲线,政府可较大幅度地加大对工业消费品部门和服务业部门的支持力度,提高这两者的比重,或者重点大幅度调控食品部门的价格,以通过食品价格的下降拉下居民消费整体价格,从而降低通货膨胀率。四是,通过促进技术进步与提高技术效率等手段,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率。基于货币工资向下刚性的菲利普斯曲线,政府和企业可以通过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提高研发资金使用效率,利用FDI技术溢出与强化竞争等手段,促进重大技术进步。企业可以通过改善经营管理方式,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优化生产与管理流程,向产业链、价值链两端延伸等手段提高技术效率、规模效率与资源配置效率等,使效率获得重大提升。通过这些手段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由于通货膨胀率等于工资上涨率减去劳动生产率增长率,提高劳动生产率显然有利于降低通货膨胀率。五是,加大相关经济信息的搜寻难度,使将预期的通货膨胀并入参考工资的理性厂商占总理性厂商的比例与理性厂商的比例降低。从近似理性的工资和价格制定条件下的菲利普斯曲线可以看出,这样做也可以降低通货膨胀率。因为如果不将预期的通货膨胀因素纳入工资考虑的厂商占比与近似理性厂商占比陡增,工资增加变难、变慢,从而会降低通货膨胀率。标签:通货膨胀率论文; 菲利普斯曲线论文; 实际利率论文; 国民收入论文; 成本推动通货膨胀论文; 经济模型论文; 宏观经济学论文; 均衡生产论文; 凯恩斯主义论文; 经济学论文; 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