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首都基层应急管理体系的实践_应急管理体制论文

构建首都基层应急管理体系的实践_应急管理体制论文

构建首都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实践,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基层论文,首都论文,管理体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北京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十六届六中全会和全国应急管理工作会议精神,始终将基层应急管理工作摆在突出重要位置。近年来,按照“重心下移、面向基层,预防为主、平战融合,加强指导、动员群众,依靠科技、完善手段”的工作思路,因地制宜、整合资源,努力构建具有首都特点的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切实提高基层应急管理能力,取得了明显工作成效。具体的做法和体会是:

重心下移、面向基层,着力强化基层应急管理“一案三制”建设

夯实应急管理基层基础工作、保障党的“个七大”顺利召开和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安全举办,是北京市首要的政治任务。刘淇同志多次指出,要把增强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作为提高执政能力的重要内容。王岐山同志反复强调,公共安全工作的重点在基层,应急体系建设最重要的是抓好基层应急管理工作。在基本构建覆盖全市应急管理体系的基础上,北京市积极推进应急管理工作重心下移,一方面,以“一案三制”建设为核心,不断增强基层应急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安全社区”和“平安社区”创建等活动,积极探索应急管理进基层的有效途径。

(一)强化责任,加快编制基层应急预案。为规范和推进基层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市应急办制发了《北京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管理暂行办法》,将由社区、乡村、学校、企事业单位等编制的社会单元应急预案作为全市应急预案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北京市314个街道(乡镇)基本完成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社区(乡村)编制完成3683个简洁易行的应急预案,确保了基层应急工作责有人负、事有人管。

(二)健全组织,形成基层应急工作网络。在建立健全市、区县应急管理组织体系的同时,北京市着手推进基层应急管理体制建设。各街道(乡镇)从落实责任主体入手,组建了本辖区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委员会或指挥部,明确领导职责、人员组成及责任分工等。部分社区(乡村)还成立了应急工作组,下设联络协调、信息反馈和道路引导等小组,初步形成社区应急工作网络。

(三)建立机制,提高基层应急工作水平。为实现全市应急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制发了《北京市突发公共事件信息管理工作暂行办法》等文件,初步建立起较为顺畅有效的工作机制,提高了预防和处置的成效。例如,地质灾害易发区基层单位为农户发放安全避险转移明白卡,灾害来临时通过手机、喇叭广播、敲锣打鼓等方式及时通知群众,形成了有效的社会动员能力。一些街道依托基层站所、居委会和重要部位观察点,建立信息员队伍,构建起“条块点”相结合、覆盖整个辖区的信息报告网络。

预防为主、平战融合,构筑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第一道坚实防线

基层是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第一道防线,基层的常态管理工作是积极预防、妥善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前提和基础。在基层资源有限的条件下,北京市始终坚持常态与非常态管理的有机融合,尤其把加强风险管理工作作为基层应急管理的重要方面。

(一)加强隐患管理,强化排查监控。目前,北京正在开展奥运期间突发公共事件风险评估和隐患整改工作。按照全市统一部署,基层单位积极探索建立隐患排查和监控工作制度,及时发现和化解各类安全隐患,努力将事故消除在基层,消灭在萌芽状态。例如,朝阳区望京街道建立了风险隐患排查三级管理制度,一是各社区每月对辖区单位进行安全检查,二是街道定期或不定期实施排查,一旦发现隐患即限期整改,三是对不能按时整改的隐患进行综合执法或上报区政府。

(二)紧密结合实际,开展监测预警。部分基层单位认真总结实践经验,结合自身实际,构建监测预警网络,摸索出了一些简单且行之有效的方法。例如,为泥石流易发区、采空区的村庄及病险水库下游的险村安装了简易雨量监测桶,并指派专人负责,做到及时预警、及时组织群众转移。

加强指导、动员群众,提高市民参与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2004年2月密云观灯踩踏等事件使我们深刻认识到,应急工作“主责在政府,主体是市民”,市民的应急能力往往决定了事态的发展和处置水平。做好基层应急管理工作,要充分调动广大市民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市民的主体作用。因此,北京市把加强市民安全知识和技能普及,提高市民参与程度和自救互救能力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

(一)加强指导,将市民公共安全宣教工作摆在重要位置。按照国务院统一部署,北京市制定并组织实施了《北京市应急管理科普宣教实施总体方案》,全面启动应急管理“进社区、进乡村、进学校、进企业”工程。为抓好此项工作,北京市充实了管理机构,在市应急办增设“宣教动员处”,新增15名行政编制,加大对基层应急工作的指导力度;将市人防办改组为市民防局,调整职责,强化其在公共安全知识宣传教育方面的职能。

(二)营造环境,广泛开展市民防灾应急宣教活动。为大力普及应急知识,北京市组织编写了《首都市民防灾应急手册》,免费发放600万册到千家万户,并以此为契机,深入开展防灾减灾知识宣传。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社区减灾平安行”、“综治宣传月”等系列活动,积极组织和引导市民学习防灾知识。在首都高校和全市初中全面推进安全知识教育进课堂工作,并经常性地开展“中小学生安全宣传日”等多种形式教育活动。

(三)建设阵地,不断健全市民应急宣教培训基础设施。区县党委和政府大力加强应急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了应急管理工作向基层深入。例如,海淀区投资两千多万,建成了全市第一个公共安全馆,涵盖了消防安全等八大类内容,并免费向社会开放,作为学生和市民的防灾应急宣传教育基地。石景山区与广告公司合作,利用街面户外广告栏开展应急知识普及工作。

(四)依靠群众,充分发挥应急志愿者队伍的作用。基层单位组建了义务消防队、义务巡防队、生态林管护队、防震减灾队等各级各类的应急志愿者队伍,积极引导、组织和带动市民参与到应急管理工作中。例如,北京以“红袖标”为主体的治安巡逻志愿者队伍达20余万人;昌平区实现每个乡村(社区)有一支防震减灾志愿者队伍。在多起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工作中,广大市民主动参与应急工作的积极性明显增强,几十万应急志愿者队伍充分发挥了应急工作主体和群防群控作用。

依靠科技、完善手段,提升基层应急技术保障能力

配备必要的应急指挥技术手段,是及时快速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需要。北京市在建设基层应急技术支撑体系时,充分利用现有的信息化资源,提升了基层应急指挥技术含量,为预防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提供了有力的科技保障。

(一)加强硬件建设,搭建基层应急指挥平台。北京城区基层单位将应急管理与城市管理工作相结合,通过资源整合和信息共享,建立了容纳治安、市政、应急等多项功能的城市综合管理指挥平台和应急指挥联动系统。例如,朝阳麦子店等街道通过整合辖区电子监控、城市基础信息和通信等资源,搭建了城市管理应急指挥平台。海淀等区县为基层单位配发800兆电台500多部,保证了市、区县、基层单位之间应急通信联络畅通和信息及时上报。

(二)强化软件应用,提高基层应急工作信息化水平。为实现突发公共事件信息报告的准确与高效,北京市开发了市-区(县)-街道(乡镇)-社区(乡村)四级值守应急软件应用系统,已在所有区县开始运行,并在部分街道(乡镇)、社区(乡村)试点。此外,还推行了城区万米网格信息管理模式,将城市主要区域划分为11063个管理网格,把涉及城市安全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纳入管理系统,并与应急指挥系统实现对接,保证了突发公共事件信息报告的实时、准确。

总体来看,北京市基层应急管理工作仍处于起步探索阶段,社会动员体系尚未全面整合建设起来,应急工作缺乏专职岗位,培训制度还不健全。北京市将以此次全国基层应急管理工作座谈会为新的起点,按照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学习借鉴兄弟省区市的好做法、好经验,进一步全面加强北京基层应急管理工作,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首善之区、确保2008年北京奥运会安全举办而努力!

标签:;  ;  ;  ;  ;  ;  ;  

构建首都基层应急管理体系的实践_应急管理体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