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波传》:一部关于孔子及其弟子故事的志怪小说,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孔子论文,弟子论文,故事论文,小说论文,冲波传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I207.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039(2010)05-0064-05
一、《冲波传》考论
《冲波传》不见史志和书目著录,历代引述不录撰人。其佚失条目散见于梁代《殷芸小说》、唐初《艺文类聚》、宋初《太平御览》等书,多记有关孔子及其弟子的怪异故事,特色鲜明,不妨看作一部关于孔子及其弟子的志怪小说,然今人侯忠义、袁行霈、宁稼雨等人编著小说书目不加著录,学者也极少关注它。
余嘉锡论《冲波传》云:“章宗源《隋书经籍志考证》卷十三杂传类曰:‘……冲波二字未详其义。’① 嘉锡案:《初学记》卷二十九引《冲波传》曰:‘鹿生三年,其角自堕’《北户录》注卷二引《冲波传》云:‘虾蟆无肠,龙蛇属也。’合之《类聚》、《御览》所引观之,其书盖杂记众事,略如应劭《风俗通》、张华《博物志》之体,当属之子部杂家,或小说家,章氏以为杂传之类,非也。”[1]615以今天的观念,将《冲波传》归入志怪小说是可以接受的。但将其准拟应劭《风俗通义》、张华《博物志》则值得商榷。后二者博记众事,而《冲波传》则主要(甚至是专门)记述孔子及其弟子的怪异传说,因此应该说这是一部关于孔子及其弟子的专门志怪小说,其初衷乃是别传作法。《冲波传》开启了孔子接受史上崭新的一页,为我们塑造了迥别于正史传统形象的孔子及其弟子形象。
那么,如何解释《冲波传》佚文中不及孔子的志怪片段呢?古籍引述他书往往并非篇章全文,而是各取所需,甚至断章取义。《冲波传》在被引述的过程中当然也不能例外。比如颜回论三年之丧条,《太平御览》两引之,卷五四五引述全面,而卷九○六则断章取义,仅引述云:“《冲波传》曰:‘鹿生三年,其角自堕。’”明冯复京撰《六家诗名物疏》卷八也以同样的方式引述了“鹿生三年,其角自堕”。如果不是《太平御览》卷五四五等引述全面,历史留给我们的就只有这句类似于《博物志》志怪性质的话了。又如明杨慎撰《异鱼图赞》卷一赞鳀云:“鱼有名鳔,亦号为鳀,化而为人,曾谒仲尼,鬣戟鳞甲,由也仆之。陈蔡之厄,天际圣饥。”如果不是注解提醒我们其所赞之鳀出自《冲波传》,而《搜神记》还保存了此条的面目,那么我们也无由知道鳀这种能够“化而为人”的怪鱼与孔子及其弟子是什么关系。以此推测,像《太平御览》卷九四六所引“蜣蜋无鼻而闻香”等零星志怪之语当也是与孔子及其弟子相关的佚文。
魏晋时期,与官方相对的民间,杂传与志怪创作之风盛行。杂传往往为一类人作传或专人立传:为一类人立传的,如《高士传》、《文士传》和一些家族、地方圣贤传等;别传往往为专人立传,如《曹瞒传》、《孟嘉传》等。《冲波传》之“冲波”二字虽然难详其义,从其产生的历史背景来看,它应当属于杂传中的类传,所以章宗源《隋书经籍志考证》卷十三将其归入“杂传类”还是有道理的;但它又是一部特殊的杂传:一,它是孔子及其弟子的专门类传;二,它所记述的基本是怪异、奇异之事。质言之,这是一种志怪性质的专门性杂传,而从其真实性和文学性着眼,它又是一部具有民间传说性和杂传性质的志怪小说。
关于《冲波传》的成书年代,主要有两种推测。一种是汉初说,以周楞伽说为代表:据清人马骕《绎史》卷八六载,“孔子遇采桑女”条出自《冲波传》,但注云“问我采桑娘”以下据《韩诗内传》。周氏《殷芸小说》在辑录后称“《冲波传》未知何人于何时所作,若果为《韩诗》所引,则汉初已有”。[2]49按,《冲波传》“孔子使子贡”条据《北堂书钞》卷一三七又出自《韩诗外传》,似为汉初说再作一例证。第二种认为是六朝人所作。王利器云:“况所谓圣人者,六朝人演为《冲波传》。”[3]518详此二说,当以王说近之。此申论如下。
(一)《冲波传》佚文“孔子使子贡”条《北堂书钞》卷一三七又引作汉代《韩诗外传》,但据此无法推论《韩诗外传》引自《冲波传》,也不能排除《冲波传》转引他书或者采访近说。
(二)《冲波传》梁代已见引录。余嘉锡于《殷芸小说辑证》“子路捉虎尾事”条注云:“《金楼子·杂记篇上》所载略同,梁元帝著书在殷芸之后,知亦取之《冲波传》也。”又论《冲波传》云:“梁《殷芸小说》亦引《冲波传》,凡四条……子路捉虎尾事亦见《金楼子·杂记》上篇,疑即本之《冲波传》。……殷芸乃梁武帝时人。则此书当为梁以前人手笔,而《隋书·经籍志》不著录,盖恶其鄙俚耳。序云:‘其旧录所收,(旧录谓武德五年所得隋炀帝目录也。)又义浅俗,无益教理者,并删去之。’《冲波传》或即在所删之列也。”[1]276,616J则《冲波传》出现必在南朝梁代之前。
(三)《冲波传》“孔子遇采桑女”事当产生在两晋之际。此故事原型最早出现在汉代。东方朔《七谏·沉江》:“路室女之方桑兮,孔子过之以自侍。”王逸注:“言孔子出游,过于客舍,其女方采桑,一心不视,喜其贞信,故以自侍。”[4]卷一三有学者指出汉代孔子遇采桑女的故事“还没有后来这么复杂的情节,所说的也不全然是一回事。汉代的孔子遇采桑女的故事,可能更接近于孔子遇阿谷处女的故事(见《韩诗外传》卷一、《列女传·辩通》等记载),原是表现女子的坚贞守礼。但在《殷芸小说》(剑锋按,“孔子遇采桑女”条亦为《殷芸小说》引录)中表现的则是女子的聪慧,孔子这位圣人尚需向普通采桑女求教学习,也是民间俗众对圣人的一种看法。这个故事在民间流传极广,至边陲之敦煌亦见其影响。伯3821号卷子《十二时》云:‘食时辰,夫子东行厄在陈,九曲明珠南可任,悔不桑间问女人。’阿斯塔那出土的《唐写本孔子与子羽对语杂钞》、敦煌本《孔子项讬相问书》等,也具有某些相似的性质。”[5]据学者考论,“孔子遇采桑女”条蜜涂珠丝、诱蚁穿珠的情节本于佛本生经故事,[6]而佛教的传入在东汉明帝以后,盛行在东晋之后,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佛教盛行的敦煌地区会有孔子问采桑女穿珠方法的故事流传。
(四)疑为《冲波传》所录公冶长能鸟语事也可能产生在两晋。汉代以前不见公冶长解鸟语的传说和记载。《论语·公冶长》云:“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7]42《孔子家语》所记几同。南朝梁代皇侃《论语义疏》在此基础上演绎为小说,并首次述及公冶长解鸟语一事。学者指出:“这是我们可见到的有关公冶长识鸟语传说的最早记载,其间‘公冶长因识鸟语入狱,又因识鸟语出狱’的叙事中心已经形成,《论语义疏》存晋人注《论语》十三家之说,由此可知,‘公冶长识鸟语’传说最迟在晋代已经产生。”[8]宋邢昺疏《论语·公冶长》云:“旧说冶长解禽语,故系之缧绁。以其不经,今不取也。”[9]3473可见公冶长解鸟语之传说由来已久。明谢肇淛《五杂俎》卷六人部二云:“世又传公冶长雀绕舍呼曰:‘公冶长,南山虎驮羊,汝得其肉,我食其肠。’又云:‘唶唶啧啧,白莲水边,有车覆粟。车脚沦泥,犊牛折角,收之不尽,相呼共啄。’余谓雀作人言固可怪,而春秋之雀知用沈约之韵,又可怪也。”[10]114谢肇淛从音韵学角度的怀疑启示我们,公冶长解鸟语之事不可能产生在他生活的时代,只能是属于后世传说性质的小说,而且极可能是人们晓畅中古音韵的时代。
(五)子路烹大鳀鱼事既为《搜神记》所录,又传为《冲波传》所录,则其流传当在两晋时期。
二、《冲波传》汇辑
清人王仁俊辑《玉函山房辑佚书补编》辑录阙名撰《冲波传》二条,[11]307余嘉锡《读已见书斋随笔》“冲波传”条述及八条,此外不见专门辑本。今依鲁迅《古小说钩沉》之例辑录《冲波传》十二条,并粗加按语。辑录所据诸书之版本罗列如下:1.《殷芸小说辑证》,余嘉锡辑证,见其《余嘉锡文史论集》,岳麓书社1997年版;2.《殷芸小说》,周楞伽辑注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3.《论语集解义疏》,梁皇侃撰,《知不足斋丛书》七集本;4.《艺文类聚》,唐欧阳询等撰,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5.《北堂书钞》,隋虞世南撰,天津古籍出版社1988年影印孔氏三十三万卷楼影钞本;6.《北户录》,唐段公路撰,《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②;7.《太平御览》,中华书局1960年影宋本;8.《太平广记》,宋李昉等撰,《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9.《续谈助》,宋晁载之撰,《丛书集成初编》本;10.《事类赋注》,宋吴淑撰,中华书局1989年版;11.《海录碎事》,宋叶廷珪撰,中华书局2002年版;12.《埤雅》,宋陆佃撰,《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13.《路史》,宋罗泌撰,嘉庆六年新镌重校宋本;14.《说郛》,元陶宗仪撰,《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15.《骈志》,明陈禹谟撰,《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16.《天中记》,明陈耀文撰、屠隆校,光绪戊寅听雨山房重镌本;17.《绎史》,清马骕撰,《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③。
(一)宰我谓:“三年之丧,日月既周,星辰既更,衣裳既造,百鸟既变,万物既易,黍稷既生,朽者既枯,于期可矣。”颜渊曰:“人知其一,莫知其他。俱知暴虎,不知凭河。鹿生三年,其角乃堕;子生三年,而离父母之怀。子虽美辩(《路史》作:“子虽辨”),岂能破尧舜之法,改禹汤之典,更圣人之文,除周公之礼(《路史》无此句)?改三年之丧,不亦难哉!(上二句,《路史》、《绎史》作“改三年之丧哉”)父母者天地(《路史》、《绎史》多“也”),天崩地坏,(此处《路史》、《绎史》多“为之”)三年,不亦宜乎?”(《太平御览》卷五四五、《路史·后纪》卷一一、《绎史》卷九五之二。按,余嘉锡《殷芸小说辑证》、周楞伽辑注《殷芸小说》辑录)
(二)子路、颜渊浴于洙(洙,《骈志》作“珠”,误)水,见五色鸟,颜渊问,“由识此鸟否?”(据《骈志》补)子路曰:“荧荧之鸟。”后日,颜回与子路又浴于泗水,更见前鸟,复问由:“识此鸟否?”子路曰:“同同之鸟。”颜回曰:“何一鸟而二名?”子路曰:“譬如丝绡,煮之则为帛,染之则为皂。一鸟二名,不亦宜乎?”(《骈志》卷一八、《绎史》卷九五之三。按,余嘉锡《殷芸小说辑证》、周楞伽辑注《殷芸小说》辑录)④
(三)孔子尝游于山,使子路取水。逢虎于水所,与共战,揽尾得之,内(内,《绎史》作“纳”)怀中;取水还。问孔子曰:“上士杀虎如之何?”(如之何,《绎史》作“如何”,下面二“如之何”同)子曰:“上士杀虎持虎头。”又问曰:“中士杀虎如之何?”子曰:“中士杀虎持虎耳。”(持虎耳,《绎史》作“捉耳”)又问:“下士杀虎如之何?”子曰:“下士杀虎(《绎史》无以上四字)捉虎尾。”子路出尾弃之,因恚孔子曰:“夫子知水所有虎,使我取水,是欲死我。”乃怀石盘欲中孔子,又问:“上士杀人如之何?”子曰:“上士杀人使(使,《绎史》作“用”)笔端。”又问曰:“中士杀人如之何?”子曰:“中士杀人用舌端。”又问“下士杀人如之何?”子曰:“下士杀人怀石盘。”子路出而弃之,于是心服。(原本《说郛》卷二五、《绎史》卷九五之二。按,余嘉锡《殷芸小说辑证》、周楞伽辑注《殷芸小说》辑录)
(四)孔子去卫适陈,涂中见二女采桑。子曰:“南枝窈窕北枝长。”答曰:“夫子游陈必绝粮。九曲明珠穿不得,著来问我采桑娘。”夫子至陈,大夫发兵围之,令穿九曲珠,乃释其厄。夫子不能,使回、赐返问之。其家谬言女出外,以一瓜献二子。子贡曰:“瓜,子在内也。”女乃出,语曰:“用蜜涂珠,丝将系蚁,蚁将系丝,如不肯过,以烟熏之。”子依其言,乃能穿之。于是绝粮七日。(《绎史》卷八六引《冲波传》。按,周楞伽辑注《殷芸小说》辑录)
(五)孔子使子贡,久而不来,孔子谓弟子占之,遇鼎。皆言无足不来,颜回掩口而笑。子曰:“回也哂,谓赐来也。”曰:“无足者,乘舟而来,至矣,清旦朝。”子贡朝至,验如颜回之言。(《艺文类聚》卷七一)⑤
(六)颜渊(《续谈助》作“颜泉”,原注:“唐神尧讳渊。”《太平广记》作“颜回”)、子路共坐于门(门,《广记》作“夫子之门”),有鬼魅求见孔子,其目若日,其形甚伟,(以上二句,《广记》作“其目若合日,其状甚伟”)子路失魄口噤,(《广记》作“其目若合日,其状甚伟,口噤不得言”。《续谈助》作“子路甚惧”)颜渊纳履拔剑而前,卷握其腰,(握,《说郛》作“挃”,从《广记》改。《续谈助》无此四字。)于是化为蛇,(《广记》化上有“形”字)遂斩之。孔子出观,(《续谈助》无此二字)叹曰:“勇者不惧,智者不惑,(《续谈助》无此二句)仁者必有勇,(《续谈助》引至此止,《说郛》无“必”字,《广记》作“智者不勇”)勇者不必有仁。”(仁,《广记》作“智”)(本条据《说郛》、《续谈助》卷四、《太平广记》卷四五六)⑥
(七)博学笃志,通于神明。(《北堂书钞》卷一二、《御定渊鉴类函》卷五二引作《冲波》)
(八)蜣蜋(《埤雅》、《天中记》作“蛣蜣”)无鼻而闻香。(《太平御览》卷九四六、《埤雅》卷一○、《天中记》卷五七)
(九)足履万钱之舄,漂如日光,宛如游龙。(《太平御览》卷六九七)
(十)虾蟇无肠,龙蛇属也。(《北户录》卷二)
(十一)孔子相鲁,齐人惧而欲败其政。选齐国好女八十人,皆衣文衣而舞容玑。季桓子语鲁君为周道游馆,孔子乃行,睹雉之飞鸣,叹曰:“山梁雌雉,时哉时哉,色斯举矣,翔而后集。”因为雉噫之歌曰:“彼妇之叩,可以出奏;彼妇之谒,可以死北;优哉游哉,聊以卒岁。”(杨慎撰《丹铅总录》卷一二、杨慎《丹铅摘录》卷六、明梅鼎祚编《古乐苑》卷首、明顾起元撰《说略》卷一四、《骈志》卷二○,皆《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
(十二)有鸟九尾,孔子与子夏见之,人以问,孔子曰:“鸧也。”子夏曰:“何以知之?”孔子曰:“河上之歌云:‘鸧兮鸹兮,逆毛衰兮,一身九尾长兮。’”(冯惟讷《古诗纪》卷一、梅鼎祚《古乐苑》卷首、《绎史》卷八六之四)⑦
以上第十一、十二条最晚出,是否出《冲波传》有待深究。此外再录两条备考。其一,《论语集解义疏》卷三引《论释》云:
公冶长从卫还鲁,行至二堺上,闻鸟相呼:“往清溪食死人肉。”须臾,见一老妪当道而哭。冶长问之,妪曰:“儿前日出行,于今不反,当是已死亡,不知所在。”冶长曰:“向闻鸟相呼:往清溪食肉,恐是妪儿也。”妪往看,即得其儿也,已死。即妪告村司,村司问妪:“从何得知之?”妪曰:“见冶长道如此。”村官曰:“冶长不杀人,何缘知之。”囚录冶长付狱主。问冶长:“何以杀人?”冶长曰:“解鸟语,不杀人。”主曰:“当试之。若必解鸟语,便相放也;若不解,当令偿死。”住冶长在狱六十日。卒日,有雀子缘狱栅上,相呼“啧啧 ”。冶长含笑。吏启主:“冶长笑雀语,是似解鸟语。”主教问冶长:“雀何所道而笑之?”冶长曰:“雀鸣:‘啧啧,白莲水边,有车翻覆黍栗,牡牛折角,收敛不尽,相呼往啄。’”狱主未信。遣人往看,果如其言,后又解猪及燕语,屡验,于是得放。
此条原出《论释》,皇侃《论语集解义疏》卷三云:“此语乃出杂书,未必可信。而亦古旧相传云:冶长解鸟语,故聊记之也。”《巵林》卷五引王世贞《宛委余编》曰:“解鸟语者公冶长,见《冲波传》。”王世贞撰《弁州四部稿》卷一五八云:“世传公冶长能通鸟语,不见于书。但唐沈佺期诗:‘不如黄雀语,能免冶长灾。’白乐天《鸟鹤赠答诗序》云:‘余非冶长,不能通其意。’似实有其事。或在亡逸书中,如《冲波传》。”年辈略晚的顾起元撰《说略》卷三○、徐应秋《玉芝堂谈荟》卷八等皆辗转云公冶长解鸟语事见《冲波传》,如后者云:“考古解鸟语者,公冶长辨雀语:‘白莲水边,有车覆粟,……收之不尽,相呼共啄。’见《冲波传》。”明陈耀文撰《正杨》卷二、明周婴撰《巵林》卷五等辨正质疑,如后者云:“《海录碎事》载《论语疏》:公冶长辨鸟雀语,云:‘唶唶啧啧,白莲水边,有车覆粟,车脚沦泥,犊牛折角,收之不尽,相呼共啄。’遣人(二字据《海录碎事》卷二二上补)验之果然。王氏(王世贞)以为见《冲波传》,未得其据也。”录此备考。
其二,明杨慎撰、清胡世安笺《异鱼图赞》卷一赞鳀云:“鱼有名鳔,亦号为鳀,化而为人,曾谒仲尼,鬣戟鳞甲,由也仆之。陈蔡之厄,天际圣饥。”注云出《冲波传》。按,孔子遇大鳀鱼怪事,《法苑珠林》卷三二、《太平御览》卷八八六、《太平广记》卷四六八等皆引作《搜神记》,全文如下:
孔子厄于陈,弦歌于馆中。夜有一人,长九尺余,着皂衣高冠,大咤,声动左右。子贡进,问:“何人耶?”便提子贡而挟之。子路引出,与战于庭。有顷,未胜。孔子察之,见其甲车间时时开如掌。孔子曰:“何不探其甲车,引而奋之?”子路如之,没手仆于地,乃是大鳀鱼也,长九尺余。孔子叹曰:“此物也,何为来哉?吾闻:物老则群精依之,因衰而至。此其来也,岂以吾遇厄绝粮,从者病乎?夫六畜之物,及龟、蛇、鱼、鳖、草、木,久者神皆依凭,能为妖怪,故谓之‘五酉’。五酉者,五行之方,皆有其物。酉者老也,物老则为怪矣。杀之则已,夫何患焉。或者天之未丧斯文,以是系予之命乎?不然,何为至于斯也?”弦歌不辍。子路烹(烹,原作“享”,据四库本改)之,其味滋,病者兴(兴,原作“与”,据四库本改)。明日遂行。(《法苑珠林》卷三二,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影印大藏经本)
此条殊类《冲波传》事,录以备考。
又,明陈耀文撰《正杨》卷一云:“今谓蜚鸿为马。岂出《修文御览》与《冲波传》耶?”陈耀文所怀疑条目不知是否关涉孔子及其弟子,却启发我们放开思路做一大胆推测。那些关于孔子及其弟子的奇异故事虽然无从确证出于《冲波传》,但若从其特点、产生年代等方面推测,难以排除与《冲波传》的关系,如《列子》与《博物志》所记“两小儿辩日”、“子路与子贡过郑神社”,敦煌变文所记“项托”故事的原型等极可能曾是其中条目。如《丛书集成初编》影印《古逸丛书》本《琱玉集·聪慧篇》引“古传”云:
路妇,不知何处人也。孔子游行见之,头戴象牙栉,谓诸子弟曰:“谁能得之?”颜渊曰:“回能得之。”即往妇人前,跪而曰:“吾有俳佪之山,百草生其上,有枝而无叶,万兽集其里,有饮而无食。故从夫人借罗网而捕之。”妇人即取栉与之。颜渊曰:“夫人不问由委,乃取栉与回,何也?”妇人答曰:“俳佪之山者,是君头也。百草生其上,有枝而无叶者,是君发也。万兽集其里者,是君虱也。借网捕之者,是吾栉也。以故取栉与君,何怪之有?”颜渊嘿然而退。孔子闻之,曰:“妇人之智尚尔,况于学士者乎?”
《琱玉集》乃六朝刘宋以后或唐人笔记,此“古传”,或者亦为《冲波传》之类,录以备考。
收稿日期:2010-06-25
注释:
① 古人卜筮有“冲破课”:“冲者冲动意,亦反复意;破者解散意,亦破损意。”(《六壬大全》卷六)《太平御览》卷七二六“虎卜”引《博物志》云:“虎知冲破,又能画地卜。今人有画物上下者,推其奇偶,谓虎卜。”知晋时借虎擅长奋击突破(“冲破”)来卜筮人事。或者《冲波传》之“冲波”乃“冲破”之误?
② 本文引书如不特别注明,皆据台湾商务印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③ 同时参考刘晓东等点校《绎史》,齐鲁书社2001年版。
④ 《太平御览》卷九一四引《冲波传》:“颜渊、子路于洙泗见五鸟色,由荧荧之鸟也。见色分明,故曰荧荧。”
⑤ 此条又见于《初学记》卷二○、宋王十朋撰《东坡诗集注》卷九引赵次公语、宋吴淑撰《事类赋注》卷一六、宋潘自牧撰《记纂渊海》卷八七、宋祝穆撰《古今事文类聚前集》卷三八和卷五五、《太平御览》卷七二八等,文字皆略简:“孔子使子贡往外而未来(往外而未来,《事类赋注》作:‘孔子使子贡于吴,久而不来’),谓弟子占之。遇鼎,皆言无下足不来。颜子掩口而笑,曰:‘无足者,乘舟而来,(此下《事类赋》作’矣,子贡朝至如回言。‘)赐至矣,清朝也。’子贡果朝至。”(《初学记》卷二○、《事类赋注》卷一六)
⑥ 本条据余嘉锡《〈殷芸小说〉辑证》辑录,见《余嘉锡文史论集》第275页。余嘉锡案语云:“此条不注书名,以下条及子路取水条推之,必《冲波传》也。盖此四条皆引《冲波传》,而总注于末条之下耳。其事颇与《搜神记》十九记子路杀大鳀鱼事相类,疑即一事,传闻异词,要之荒谬不可据……孙星衍《孔子集语》载入诸书所引《冲波传》数条,此条失收。”周楞伽辑注《殷芸小说》辑录亦云当出《冲波传》。
⑦ 此条又见明杨慎原本、清胡世安笺《异鱼图赞笺》卷三,文字略异:“有鸟九尾,孔子与子夏渡江,见而异之,人莫能名。孔子曰:‘鸧也。尝闻河上之歌曰:鸧兮鸹兮,逆毛衰兮,一身九尾长兮。’”《正杨》卷二辨正云出《韩诗内传》。皆据台湾商务印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标签:孔子论文; 志怪小说论文; 文渊阁四库全书论文; 论语集解义疏论文; 国学论文; 公冶长论文; 博物志论文; 读书论文; 太平广记论文; 太平御览论文; 儒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