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高校招生制度研究_大学论文

韩国高校招生制度研究_大学论文

韩国大学招生制度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韩国论文,大学招生论文,制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本文从研究韩国各个时期大学招生制度入手,着重分析现行的招生制度,从而探索其科学性与不足,力图对我国的大学招生制度改革有所借鉴。

一、1994学年度大学招生制度

针对大学招生制度中存在的问题,韩国政府一直力图制定一个更加合理的方案。从1985年4月起,韩国有关方面就开始研究招生制度的进一步改革问题。1985年4月至1987年12月,韩国教育改革审议会对教育改革方案进行了审议。1988年5月至1989年10月韩国大学教育协议会组织了两次公听会、四次讨论会,征求大学、教育厅、高中等各方面的意见。1989年12月至1991年2月,中央教育审议会又对改革方案进行了审议。1990年12月至1992年11月进行了大学修学能力考试实验评价共七次,参加实验的学生达160万人次。1991年3月在光州、大邱、汉城的公听会上达成了共识。1992年3月,132所大学发表了“1994学年入学考试要纲主要框架”。1992年5月至1993年2月,研究制定了新招生制度的具体实施方案,大学教育审议会对此方案进行了审议。1993年2月12日,韩国教育部正式向社会公布新的大学招生制度实行计划,宣布新制度从1994年新生招生时实行。

1.韩国1994学年度招生制度的基本内容

1)制定该制度的目的:

改变高中那种死记硬背,以应付高考为主的教育方式,使高中教育正常化;追求大学的自律性和多样性选拔方式。

2)制度的基本构造:

A:选拔学生的基本资料(根据):

a、高中内申成绩(必须事项);

b、大学修学能力考试成绩(选择事项);

c、大学单独考试成绩(选择事项)。

B:必须体现的事项:

各大学在选拔学生时,高中内申成绩是必须考虑的因素,而且规定高中内申成绩要占到入学总成绩的40%以上。

C:大学自行决定的事项:

大学修学能力考试成绩的采用与否、在总分中体现的比例、体现方法以及是否采取大学单独考试、考试成绩在总分中所占比例由各大学自主决定。

D:考生选择事项:

考生可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是参加一次修学能力考试还是两次。学生在填报志愿时,可选择两次修学能力考试中最好的成绩向大学提出。

3)选拔学生方法:

大学可用下列方法选拔学生:

第一种方法:只依据高中的内申成绩来选拔;

第二种方法:依据高中内申成绩+大学修学能力考试成绩来选拔;

第三种方法:高中内申成绩+大学单独考试成绩的方式;

第四种方法:高中内申成绩+大学修学能力考试成绩+学单独考试成绩的方式。

二、韩国现行招生制度中的几个概念

概念:是一种对教科书掌握程度的综合测试以及对脱课本的分析能力的考查。主要测定大学教育所需的修学能力。通过考试改变高中那种死记硬背的教育方式,减少大学入学考试对高中教育的影响,提供选拔学生的公共性及客观性材料。

考试领域:

修学能力考试分语言领域、数理探求领域、外语领域进行。除外语之外,每个领域都包括了好几个科目,考题内容基本上涉及了高中的全部课程。在考试时分四个阶段进行。表一为1994学年度韩国修学能力考试的具体时间表及各类考题的分数分配、题目数。

1、大学修学能力考试

表一 各领域分数分配、考题数及考试时间(1994学年)

时间

考试领域分数分配 考题数

09:00~10:30 语言领域 60

60

11:00~12:10 数理探求(1) 40

20

13:20~15:00 数理探求(2) 60

60

15:30~16:50 外语(英语) 40

50

计 200 190

出题及考试管理:

出题及评卷:国立教育评价院。

考试管理:市、道教育厅。

出题形式:客观式出题。

考年实施次数:

在94学年度修学能力考试制度中为两次。分别为1993年8月20日及1993年11月16日。考生可在高中三年级中选择一次或两次考试,报考大学时选其中较好的成绩。

2、大学单独考试

在韩国有时也称之为“大学本考试”。

主要是由于各大学的特性不同,不同的学科对学生的要求也不同,这样就有必要各个大学实行单独考试(本考试);大学单独考试的意义还在于扩大大学对学生的选拔权。以上两点是韩国实行大学单独考试的主要出发点。

考试科目及出题内容:

考虑不同系列学科的特点,考试科目在三门以内,具体由各大学自行决定。

在出题内容上要考虑对高中教育的影响,以高中教育课程的内容及水平为基准,测定考生的思考力、判断力。主要以主观式方式出题。

3、内申成绩

内申成绩是反映学生在高中阶段学习、出勤、活动等情况的综合评定成绩。其主要目的是促使高中教育正常化,向大学提供合适的选拔材料,使大学入学合格者在选拔上合理化。

在内申成绩中,学习成绩占80%,出勤成绩为10%。行动、特别活动及校内外服务活动成绩占10%。学习成绩分为十五等,每等级间差2.5分。比如:内申成绩在入学总分中占40%。假设入学总分为500分,那么一等的学生在学习成绩中的所得分为:500×40%×80%=160分,按每等级差计,二等学生得分为157.5分,依此类推。出勤成绩分为五个等级,每等级间分数差为10%,行动、特别活动、校内外活动成绩也分为五个等级,每个等级间的分数差为10%。内申成绩的具体计算方法根据教育部的有关规定进行,有一套比较完整和系统的计算方法。

4、前期、后期招生,特次招生及追加招生

韩国大学新生入校日期为每年的3月初。在招生的具体操作过程中分前期、后期、特次及追加招生。主要目的为:使考生有更多的选择大学的机会,招生日期分期使得招生工作便于进行。

特次招生在前期招生开始之前进行,对象为大学修学能力考试的优胜者。特次招生数由国家规定,1994学年度国家规定为计划招生数的30%,1995学年度招生时将扩大至40%。

前、后期招生主要是指选拔时间上的不同。被前期大学录取的学生,不能再报考后期大学。有的大学仅为前期招生或为后期招生,有的大学则兼具。

追加招生在后期招生结束后进行。主要补选在前几次招生作业中个别学科所招学生与计划招生数的差额,在后期招生中被录取的学生,不能参加追加招生。

5、大学入学定员制

所谓大学入学定员制就是在每年招生前国家下达给学校招生指标的制度。主要目的是防止某些大学不顾自身条件盲目招生,造成量的膨胀,降低教育质量。为了扩大就学机会,发挥大学本身的积极性,韩国曾一度实行过将入学定员制转为毕业定员制度。毕业定员制的主要内容为各大学在招生时,可多招收毕业定员人数的30%(专科大学为15%)。该制度自1981年至1987学年度实施,从1987学年度又重新实施大学入学定员制。各大学的定员不论是国立大学还是私立大学一律由教育部决定。

三、1995学年度新的招生制度

1995年招生制度是在1994年招生制度基础上进行修改的,基本结构没有发生变化。与1994学年度的招生制度所不同的主要为:

1.修学能力考试的次数由1994学年的两次改为一次。

2.修学能力考试出题由1994年的共同范围内出题改为文科、理工科、艺术教育类三种类型。

3.特次招生许可人数由原来的招生定员数的30%提高到40%。

四、韩国大学招生制度评价

1.国家、大学、高中都参与了招生过程

韩国现行的大学招生是基于以下三项原则而制定的。即:连续性原则——内申成绩(高中);公共性原则——大学修学能力考试(国家);自律性(多样性)原则——大学单独考试(大学)。其目的是为了使高中教育正常化,并赋于大学更多的自主权。从这一点上讲,韩国现行的招生制度是比较合理的制度。

2.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由于内申成绩是高中学生的综合评价,在招生录取总分中又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这样就要求学生不仅仅重视文化课的学习,而且要重视日常的各种活动。另外,由于修学能力考试是对高中学习课程的综合考核,所以也使得学生重视各科目的学习,而防止偏科现象的产生。

3.有利于城市中学、农村中学的均衡发展

由于内申成绩的评价是由学校为单位评定等级,这样无论中学的教育水平高低起码在大学招生总成绩中都有一部分学生因内申成绩高而不至于新生过于集中在城市中学生或教育水平好的中学学生上。

4.大学可根据本校学科特点选拔学生

各大学的学科不同,对新生的要求也不同。由于采用了大学单独考试,自主决定考试科目,从而能选拔到不同学科所需要的学生,而利于学生入学后的发展。

5.增加了学生选择大学的机会

由于分特次招生、前、后期招生、追加招生,以及复数志愿制的实施,就给考试造成了较多的选择大学的机会。

在存在以上优点的同时,韩国大学招生制度也存在着问题:

1.学生负担加重

从考生的立场出发,由于既要准备大学修学能力考试,又要准备大学单独考试,而且两种考试的侧重点和出题方式又不一样,这样就加重了学生的负担。

2.内申成绩的问题

内申成绩由于由各个高中负责,有的高中出现了作弊行为。1994年3月所查出的尚文中学作弊事件给内申成绩的真实性带来了疑问。另外,即使在同一城市中各高中之间评定的基准不同,有的学生A中学为一等到B中学就不一定为一等,这样各中学之间缺乏平等性。

3.招生制度过于复杂

由于采用内申成绩+修学能力考试+大学单独考试等四种方式选拔学生,各个学校采取的方式不同,这样就使得招生体系过于复杂,投入的人力、物力过多(大学和国家各准备一套考试班子)。

4.各大学单独考试的难易度不易掌握

各大学的考试主要以主观式、论述式题目为主,测定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这样就给各大学在出题的难易度上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5.诱发了新的课外学习过热的问题

为了应付各大学的单独考试,学生除高中正常教育外,还得到社会上各种学院(非学历教育的补习学校)去补习,以便有目的地为考取某一所大学做准备。在汉城街道上可以看到许多这种以高考补习为目的的各种学院,去的学生也非常多。这就对高中的正常教学带来了副作用,也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和经济负担。

以上只是对韩国目前的招生制度的简单评析。

五、韩国今后大学招生制度发展方向分析

1.在制度的基本结构上在一定期间内不会发生根本变化

由于目前所实行的大学招生制度是经过近十年的研究、试验、修改而制定的,所以预计该制度的基本结构将在一定时间内保持不变,只是有可能从某一局部、某些具体实施方法等方面加以修正完善。另外,经常变化的招生制度也容易给考生带来混乱,使考生无可适从,所以从这一点上也要求韩国大学招生制度保持其稳定性。

2.各大学将采取灵活多样的招生方式

为了能争取到优秀的高中毕业生,各大学将以更加灵活多样的方式来录取新生。目前一部分大学所透露出的信息已表明了这一点。如:韩国一流大学之一的延世大学将计划为农、渔村的学生实行优惠政策,有计划地实行推荐入学制,并计划在五年内废止大学本考试(大学单独考试),只依据学生的内申成绩来录取学生。又如:被称为韩国工科大学最高的浦项工科大学计划从96学年度招生时将实行推荐入学制。

3.高中内申成绩制将有某些变化

这个变化估计不会是本质性的变化,也就是说内申制将继续存在。但现在的迹象表明韩国将对这一制度做适当的修改。一是今年3月被公布于世的尚文中学内申成绩作假事件引起了对这一制度的讨论,正反意见均有,大多数人认为内申制是有必要的。但估计在高中内申制度具体实施办法上有所变动。二是在大学录取学生总成绩中的反映比例问题将会有所变化。据韩国教育部金淑喜长官(部长)4月13日透露,今后内申成绩反映率将由大学自行决定。即,由现行制度中所规定的必须反映40%而改变为由各大学自行决定其反映比例。

4.大学入学定员将向自律化发展

据报道,韩国教育部将在今年年内制定关于大学定员政策方面的改善方案,其中一个主要的思想就是赋予大学自主权,据称此方案将从96年实施。根据这个计划,届时教育部将允许大学在教授及设施的确保率、实验实习条件、图书馆、财团转入金等七个教育条件指标设定的条件下,在满足有关基准的范围内由大学自行策定。

以上只是根据韩国目前各方面的信息而做出的一些预测,今后在具体发展过程中如何变化将和其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

标签:;  ;  ;  ;  

韩国高校招生制度研究_大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