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工腐竹的工艺流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腐竹论文,工艺流程论文,加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原料:大豆。以黄皮白脐大豆最佳。
二、加工方法:
1.浸泡。大豆经过筛选,剔除杂质及腐烂变质的坏豆,用粗钢磨剥去豆衣,再将豆子浸泡。浸豆时,豆与水的比例为1∶3(1千克豆用3千克水)。泡豆时间的长短要根据季节而定,以豆胚膨胀、泡透、无干心为宜。冬天一般浸泡10~14小时,夏天为3~4小时。特别是水温高于20℃时,长时间浸泡后会产生气泡,必须留意察看。待豆胚细胞内的蛋白质吸收水分膨胀后,进行磨浆。浸泡用水最好用纯水和软水,硬水中的钙盐和镁盐会使豆中的蛋白质疑固而阻碍溶出。
2.磨浆和过滤。将浸好的豆胚放入钢磨的加料斗中,边淋水边磨。水要淋得均匀适当,1千克豆胚得浆2℃2.5千克。磨好的豆浆放入缸内加温水(水温60℃左右),水量和豆浆的比例为1∶1,搅拌均匀后进行过滤。可用人工过滤(使用吊包晃动和挤压)或半机械过滤(把浆装入吊包内,用机械摇包),过滤次数在3次以上。
3.加热。有直接加热和蒸汽加热两种。第一种是将过滤好的浆装入大锅内用火烧煮。先将最后一道浆加入锅内,再将二道浆加入,最后加入头道浆。因为后道浆水分大,不易糊锅。如用蒸汽加热,可将各道浆混合。加热时,在浆沸腾后出现水泡时要适当搅拌,水泡基本消失后再加热3~5分钟即可。从起水泡到水泡捎失,一般需要3~5分钟。因豆浆质量不同,起泡时间也不一样。
4.提皮。把浆液加热至结皮,再将皮挑出,叫做提皮。常用的有蒸汽加热和水加热两种方法。蒸汽加热调温迅速,但成品色泽不鲜。水加热调温缓慢,但温度均衡,成品色泽好。用水加热时,先要做一个封闭箱。平底锅在封闭箱的操作面上,封闭箱内有一根开着小孔的蒸汽管(或用火直接加热)。将加热后的蒸液放入平底锅内,由于浆液表面水分蒸发,蛋白质逐渐凝结成一层薄膜,用割皮刀从中间割开,用刀尖挑起,卷好,挂在竹竿上,即为成形腐竹。亦有整张掀起,挂在竹竿上,俗称油皮。结皮时温度要适宜,温度高易结锅巴,温度低易结块。操作时要注意掌握,一般液温控制在75℃~85℃。取数层皮以后,浆液不能定皮时,可舀出余浆,刮净锅底,再将余浆加糖少许倒入锅内,结成一层褐黄色甜皮。
5.干燥和包装。最好是设干燥室进行干燥。自然干燥设备简单,但不卫生,产品色泽不鲜。腐竹可在九成干时进行包装,过干易碎,过湿易发霉。
三、质量要求:腐竹应为浅黄色,有光泽,味正,支条均匀,有空心,无杂质。
联系电话:0531-82629816
标签:腐竹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