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作业有效性的研究》的结题报告论文_周黔

《小学数学课堂作业有效性的研究》的结题报告论文_周黔

周黔 贵州省福泉市马场坪黄丝小学

中图分类号:G65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03-027-02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作为“课堂教学延伸和补充”的作业,仍停留在以“练”为主的机械操作式的模式中,数学作业设计客观性太强,忽视学生的主体性,过多注重知识的反复练习,忽视学生能力的发展,过多的考虑作业量大小,忽视作业的优劣,过多的单一化、机械化作业,忽视作业的多样性。这种作业形式不但深深的扼杀了学习积极性,而且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不利于学生数学素养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此同时,农村学校的家长文化素质相对较低,在外打工的较多,平时不能很好地督促子女认真完成课外作业。于是出现学生不完成或不能完成课外作业的问题,甚至出现抄袭作业的情况,这种不良的学习严重影响着学生的有效学习,阻碍着学生的发展。

二、课题的研究背景。

长期以来,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作业拘泥于课堂知识,拘泥于教材,作业陷入机械抄记、单调封闭的误区,那些限于室内,拘于书本的静态作业使学生埋头于重复的书面练习而苦不堪言。新课程提出:“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从课改精神出发,改革作业设计已成为摆在面前的亟待解决的问题,作业的内容应体现个性化、生活化和社会化,作业的形式应强调开放、探究和合作,作业手段应追求多感官、多角度,让学生动起来,使作业活起来,促进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实践中运用在开放中创新。基于以上考虑,我们提出了“小学数学课堂作业有效性的研究”的课题研究。

三、课题的界定。

1、作业:《教育大辞典》把完成学习任务的作业分为课堂作业和课外作业两大类,课堂作业是教师在上课时布置学生当堂进行操练的各种练习,课外作业是学生在课外时间独立进行的学习活动。

2、有效性:一方面是指依据“因材施教”的原则实施的“因材而练”、尽量适合学生个性特征的最利于学生发展的作业设计,另一方面作业设计再好没有相匹配的评价方式也不行,因此有效性还应包含促进学生发展的作业评价方式。

四、研究主要目的。

1、通过研究实践,探索出优化课堂作业设计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方法,达到运用知识、发展思维、提高能力的目的,并创造一种减负增效的氛围。

2、通过课题研究,探索减轻学生作业负担的一条路径,对课堂教学有效作业设计的内容与方法进行挖掘,分析与归类。

3、查阅学生作业,从学生的作业当中发现有价值的信息,总结哪些作业形式对学生有利,作业量具体应该控制在多长的时间内,及时对中途的具体做法进行总结,发现不利于学习的做法,对好的做法进行总结作好大面积推广工作。

五、研究内容和方法。

(一)研究内容。

1、课内练习设计体现多样化、兴趣化、层次化。

2、课内作业形式为调查性作业、操作性作业、探究性作业、应用性作业。

3、探索课内练习设计体现多样化、兴趣化、层次化的有效策略。

(二)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

1、研究方法。

(1)对比实验法:主要用于课堂教学环节;

(2)文献法:主要用于资料的查找;

(3)调查法:主要用于研究过程中收集反馈信息;

(4)经验总结法:用于研究成果的总结提炼。

2、研究对象:农村小学一至六年级学生。

六、研究步骤

本课题研究的实施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设计申报阶段(2017年5月至2018年9月)

制订方案、明确分工、上交课题申请评审书。

第二阶段:实施研究阶段(2018年10月至2019年3月)

确定实验班级和任教老师及对比班级和任教老师,上交开题报告和实施方案。

第三阶段:中期论证阶段(2019年4月至2019年8月)

归纳整理,分析撰写论文,做好结题准备工作。

第四阶段:结题鉴定阶段(2019年月2019年12月)

撰写实验报告,撰写结题报告,收集资料以及实验成果汇总。

七、课题研究现状调查情况。

(一)调查情况分析。

1、学生对作业的有的是被动的,缺乏兴趣的,不是自主性的,是在家长和教师的要求下被动的完成。20%的学生认为数学作业的形式要多一些实践操作作业,有15%的学生认为数学作业的内容无趣,跟生活没有联系,缺乏生活趣味。

2、统一和单一的练习形式,学生感觉作业成为了一种呆板的机械训练,扼杀了学生的灵性和思维,没有注重个人的兴趣、水平,忽视了个体的差异。

3、作业的内容没有新意可言,数学跟生活没有太大的联系,没有真正实现有价值的数学,有20%的学生认为教师对全班学生布置同样的作业,只注意统一性忽略了差异性,缺乏层次性。

(二)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数学作业量相对较大。

如今在小学教学中存在着作业量大的现象,教师单纯的认为量化是达到质化的关键,运用题海战术能让学生见识到不同类型的题目,出现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教育理念滞后性,未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布置数学作业时存在不合理的现象。

2、作业设计缺乏实践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一般情况下小学作业的设计都以课本为中心,形成了课本内容的依赖,在作业设置上缺乏实践性,素质教育的提出注重发展基础,重在培养小学生的综合素质,若作业内容只局限于课本之中,学生只是钻研书面题目,未体现数学知识的实用性,是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不合理的重要体现。

3、作业复杂作业简单化。

不少教师常常布置机械重复的作业,试图在多次的强化练习中让学生掌握知识,这样不仅达不到巩固知识的目的,相反还会扼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性,往往把学生训练成僵硬的作业机器。因此学生的数学作业不能单纯地从数量的多少、时间的长短来衡量,而必须考虑作业的质量。

(三)调查后对教学反思。

1、营造颇具学习欲望的作业情境,让学生学得快乐。

数学课上不能缺乏师生之间爱的联动,它只是生活的一个浓缩,学生是一个有自尊的人,同时他们又是一个孩子,老师必须对学生给予人性关怀。当学生回答错误时、当学生学习积极性不足时、当学生有为难情绪时,老师必须给予他们信心,必须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欲望,想办法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爱,从而焕发信心和学习欲望,从而保持及生发浓厚的学习欲望。

2、打造充满思辨的作业细节,让学生学得精明。

老师必须设计能够促发学生深刻思维的作业问题,让学生在问题中讨论,唯有入得了题目中去,才能让学生议与论有深度,有活力,有意味。要设计学生参与的环节,设计一些让学生激烈争辩的问题情境,能让学生在充满挑战性的问题争辩中,明辨问题是非,探寻问题本质所在,全方位调动学生学习的学欲,会让学生成为一名真正的数学人。

3、布设蕴含“探讨”的问题,让学生学得渴望。

问题设计要考虑挑战欲望,在数学课上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问题设计的前提就是要有探究价值,要有思考难度,有给学生以挑战,这样才能让学生学得更有意义,更有价值。作业问题设计要考虑灵活,问题设计要有变化性,不能一成不变,多变化形式,会对学生感官有一定刺激,让学生探究过程虽不容易,但心不累,有价值的探索,他们会感到更有趣,而有乐趣。

4、构建饱含合作过程的作业,让学生学得饱。

课堂不是教师一个人的世界,教师的角色早已不是课堂的主宰,教师可以引导和协助学生,可以与学生合作,但不能一言堂全堂灌。倡导师生联动,学生互动,使得学生的学习充满着生活的激情味和谐味,教师要把学习过程设计成一部“戏”,让课堂上充满着跌宕起伏的“情节,让每位学生成为主角。

八、课题组认为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改进的有效策略。   

1、注重作业的趣味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了提高数学作业设计的价值,应充分考虑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兴趣爱好,实现数学作业设计的生活化,通过设定有趣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参与情境的过程中实现对数学知识的训练,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参与作业完成的兴趣。实现数学作业设计的生活化,应注重作业设计的趣味性,采用创设情境的作业设计模式,可有效锻炼小学生的探究能力、表现能力和创新能力,增强数学知识的应用性

2、从生活化入手开展作业设计。

生活化的作业设计,可以使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和谐的整体,让学生们能根据自身情况来选择作业,可以从日常生活中学习到知识,从而真正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在培养学生们独立行动能力的同时,体验到学习加减法的乐趣,进而巩固在课堂中学习到的理论知识。

3、从层次化入手开展作业设计。

在进行作业设计的时候,一定要综合考虑,不可以将作业设计太难,也不可以将作业设计的太简单,而是应当从学生们整体的情况出发,将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都考虑进去,按照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设计出具有层次的作业,这样可以让全班同学都有锻炼的机会。

4、从多样化入手开展作业设计。

小学数学和其他学科不同,因为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更加广泛,老师们应该尽最大努力把将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更加趣味化多样化。将书本或者练习册上的题目与生活中常见的事情联系起来,将口头作业和书面作业融合到一起等等,这样学生们在做作业的时候不会只感受到学习的枯燥,还会有获得知识时的喜悦。

5、转变传统作业形式从生活中获取数学资源。

应转变传统的作业设计形式,提倡数学作业的生活化,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在生活中获得训练,应抓住生活中的重要元素,获取有效的数学资源,借助生活情境和生活实际实现对小学生数学知识的丰富,数学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处处可见,实现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生活化,将数学题目设置在生活当中,可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提高数学作业的完成质量。

九、课题研究反思与设想。

1、收获:经过两年多时间的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

(1)促进了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更新了教师教学观念,巩固并加深了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解,拓宽了教师对教学方式改变的思路,促进了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

(2)促进了教学相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密不可分,同样教师的督导和学生督促缺一不可。良好的习惯在相互监督和相互学习中逐步养成,在作业检查过程中教师养成了良好的教学习惯,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3)培养了教师的科研意识。在本次课题研究中,我们牢固树立校本研究的思想,本着从教学工作的实际问题出发,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宗旨,让教师们从行动研究中尝到了甜头,利于今后真正做到教与研的有机结合。

(4)今后仍要坚持本课题研究内容,要在教学工作中把研究的成果和好的做法加以巩固与推广,并准备往下延伸。

2、主要问题和今后设想。

纵观整个操作过程,应该说要求明确、措施得力、反馈及时、教师和学生均反映良好,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分层教学的落实较为困难,针对不同层次的班级,从标准的制定、练习的难度、数量和要求上,均体现了分层教学的要求,效果良好。但是,在一个班级内,好学生和差学生的学习能力相差仍很明显,对这种情况的分层却体现不够,所以我们还需努力,并且要学中研,研中学,做中研,研中做,写中研,研中写,不断改进,对此,我们充满信心。

总之:我们知道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在于课堂教学,促进教育质量提高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于是否是有效地布置作业,因为作业质量的高低是课堂教学结果的真实写照。然而当前很多教师却把提高教育质量的希望寄托在大量布置作业,实行题海战术上,久而久知导致了学生的厌学情绪,弃学现象也随之而发生,还严重地损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为此,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同时又要大力提高教育质量,从作业布置上是一个突破口,一方面教师要精心适量地布置作业,让学生觉得完成作业有趣,另一方面又能使学生快捷,深刻地巩固知识,熟练技能,同时还要能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基金项目:贵州省福泉市教育科学规划2017033课题组阶段性成果

论文作者:周黔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20年3月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16

标签:;  ;  ;  ;  ;  ;  ;  ;  

《小学数学课堂作业有效性的研究》的结题报告论文_周黔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