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网络、馆藏与功能拓展--上海档案馆概况_上海市档案馆论文

图书馆网络、馆藏与功能拓展--上海档案馆概况_上海市档案馆论文

馆网、馆藏与功能拓展——上海地区档案馆概况,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档案馆论文,上海地区论文,概况论文,功能论文,馆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上海地区自1958年11月第一个档案馆——青浦县档案馆建立至今已相继建立了各级各类档案馆51个,其中除了国家极地档案馆外,其他50个档案馆都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和《上海市档案条例》的规定,遵循统一领导、分级管理、便于利用和重点发展综合档案馆的原则设置的。档案馆主要类别有综合性档案馆、专门档案馆、部门档案馆和企事业档案馆。

综合档案馆,按照市和区县行政区划分级设置,现有综合档案馆21个,其中包括上海市档案馆和杨浦、黄浦、徐汇、卢湾、长宁、南市、静安、普陀、虹口、闸北、宝山、闵行、浦东新区、嘉定、青浦、崇明、南汇、奉贤、松江、金山等20个区、县档案馆;专门档案馆,按照特定领域或者特殊载体档案管理的需要设置,现有市级专门档案馆1个, 即上海市城市建设档案馆;部门档案馆,按照市级行政部门专业档案管理的需要设置,现有市级部门档案馆10个,其中包括上海市邮电管理局档案馆、上海市房屋土地管理局档案馆、上海市科技成果档案资料馆、上海市地质矿产局地质资料馆、上海市文化艺术档案馆、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档案馆、上海市音像资料馆(节目中心)、上海铁路局档案馆、上海市气象档案馆、上海市港务局档案馆;企业事业单位档案馆,按照市属大型企业、科学技术研究机构和高等院校业务档案管理的需要设置,现有市级企业档案馆8个,其中包括上海高桥石油化工公司档案馆、 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档案馆、上海第一钢铁集团公司档案馆、上海飞机制造厂档案馆、上海电机厂档案馆、上海耀华玻璃厂档案馆、上海浦东钢铁集团公司档案馆、上海氯碱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档案馆;现有市级事业单位档案馆10个,其中包括上海交通大学档案馆、华东理工大学档案馆、中国纺织大学档案馆、同济大学档案馆、复旦大学档案馆、华东师范大学档案馆、上海医科大学档案馆、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档案馆、上海师范大学档案馆、上海大学档案馆。根据规定,综合档案馆是国家永久保存档案的基地和社会各方面利用档案的中心,专门、部门和企业事业单位档案馆集中收藏各规定范围内的档案材料,主要为本专业、本部门、本单位服务。

上海地区各级各类档案馆在设置的同时,明确规定了各自的档案进馆范围。市档案馆接收档案的范围为:中国共产党上海市委员会及其直属单位需要永久和长期保存的档案;上海市人民政府及其直属单位需要永久和长期保存的档案;市总工会、青年团市委、市妇联等市一级群众团体需要永久和长期保存的档案;原华东大行政区级机关的档案;市级撤销机关档案;上海地区的历史档案及具有永久和长期保存价值的刊物和参考资料。区、县档案馆的接收范围为:区、县级党、政、群机关需要永久和长期保存的档案;区、县级撤销机关及撤销的区、县属企事业单位的档案;本区、县的历史档案。市城建档案馆收集管理有关城市规划、建设的档案及城市建设管理方面具有永久保存价值的档案或复制件及有关资料。部门档案馆收集管理本部门及直属单位形成的有关档案和资料。企事业单位档案馆收集管理本单位形成的档案。根据规定,部分政府部门档案馆保存的重要档案满50年后应向上海市档案馆移交。

上海地区档案馆网的形成及其档案馆接收范围的确定,解决了上海地区国有档案信息资源的流向问题,同时形成了各自的馆藏特色。截至1998年底,上海地区各级各类档案馆馆藏总量达到4458 个全宗5570257卷,排架长度为177796米,资料724626册。

上海市档案馆现有馆藏档案1837全宗,1916278 卷, 排架长度为24148米,资料18943册,档案的数量和排架长度分别占上海地区档案馆总馆藏的34.4%和13.58%,并位居全国省、 直辖市级综合档案馆馆藏量之首。上海市档案馆被海内外学者称为“了解近代中国历史的一把钥匙”。馆藏中最早的档案产生于1583年。馆藏的革命历史档案(1922~1949),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上海地方组织及其领导下的群众组织有关活动情况,其中有上海地区国共合作和统战工作情况、1925年五卅上海各界的反帝斗争、1926~1927年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1932年“一·二八”和1937 年“八·一三”上海军民奋起抗战的情况等。 租界档案(1849~1943),有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上海法租界公董局的档案。内有工部局、公董局的董事会会议记录,及其颁发的法规、章程、条例,警务处的警务日报、年报等。还有1864~1941年的《字林西报》,1850~1941年的《华北捷报》及各种年鉴、行名录等。国民政府机构档案(1927~1937;1944~1949),有上海市政府及其所属各局的档案、各专门委员会(如上海市中心区域建设委员会、上海市劳资争议仲裁委员会、上海市救济委员会等)的档案、各专业机构(如上海工矿检查所、菜场管理所、上海职业介绍所等)的档案。 日伪政府机构档案(1937 ~1945),有上海大道市政府档案、督办上海市政公署档案、上海特别市政府档案等。工商企业档案(1905~1966),有银行、信托公司、钱庄、保险公司、交易所等金融企业档案,工业公司、商业公司及会计事务所的档案等。社会团体档案(1921~1955),有上海市总商会、银行学会、上海工业会、上海慈善团体联合会、中国福利会等几十个社团的档案。同业公会档案(19世纪末到20世纪50年代),其中有土布商业同业公会等440个同业公会的档案。高等学校档案(1878~1956), 有圣约翰大学、暨南大学、震旦大学、沪江大学、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民治新闻专科学校、诚明文学院等20余所学校的档案。1949年以后的上海市级党政群机关的档案(1949~1966)。还有1917~1929年宝山塘工局档案、淞沪商埠督办公署工务处档案、上海市董事会档案、上海市公所档案等。

各区县档案馆馆藏数量多在5~10万卷左右, 内容上也各有一定的地方特色。如黄浦区档案馆馆藏的商业档案,内有反映“中华第一街”南京路上的百年老店培罗蒙西服店、亨达利、亨得利钟表店、邵万生南货店、三阳糕店等调查档案及商业户开业、歇业登记、商业普查、公私合营清产核资、增产节约委员会的“五反”档案、商业网点调整档案等;文化档案中,有国光影业公司档案,以王雅琴、王盘声、杨飞飞为台柱的艺华沪剧团档案,以俞韵仙为主要台柱的长征评弹团档案及上海魔术团、黄浦京剧团、红旗锡剧团、海燕滑稽剧团、江南杂技团、星艺歌舞团等档案。松江县档案馆馆藏档案最早的有清乾隆十五年(1715)松江府华亭县所发的“遵宪给业方单”,有清同治、光绪年间的“执业田单”、“漕粮版串”、“下忙执照”、“塘工捐照”等。

专门、部门档案馆馆藏的特色也较明显。如上海市城建档案馆馆藏档案约18万卷(1855~1995), 其中的城市规划地图档案, 包括自1855年起上海各个时期的规划地图、地形图、行政区域图等;城市设施档案中,有1911~1946年城市照明设施图、1941~1956年电车轨道铺设地段示意图、1931~1949年全市卫生设施示意图等;建筑工程管理档案中,有原法租界建筑的档案、原公共租界建筑的档案、华界建筑的档案、抗战胜利后一些私人建筑的档案及本世纪50年代的华侨公寓、90年代的高层办公楼等著名建筑的档案;市政工程管理档案中,有从20世纪初至70年代的上海主要道路、桥涵、驳岸的档案;管线档案中,有记载上海地区主要马路下水、电煤各类管线走向的平面图;工程竣工档案中,有工业建筑、民用建筑、市政工程、公用事业工程、交通运输设施工程等项目的竣工档案。上海市气象档案馆馆藏档案资料约7 万卷(册)(1872~1995),其中包括气象记录档案、气象业务技术和服务档案、气象科学研究档案、气象科技管理档案、气象仪器设备档案、气象基建档案及气象科技资料。馆藏珍品有中国连续时间最长的地面气象记录档案(从1872年12月徐家汇观象台建台至1956年1 月迁至龙华站连续观察至今已有123年的记录历史);中国第一幅东亚地面天气图(1895年12 月31日,由徐家汇观象台用无线电通讯将收集到的东亚地区东至东京、南至马尼拉、西至重庆、北至海参威10多个主要城市的气压、气温、风向、风速气象实时要素绘制成我国第一幅东亚地区地面天气图,并延续至今达百年历史);中国第一个气象雷达站档案(1959年6月1日20点13分,设在上海市气象局大院内的我国第一个气象雷达探测站,首次开机进行探测,在0~400km范围内记录了我国第一幅气象雷达探测素描图和照片,对提高短时预报准确率起了很大的作用,成为我国气象发展史上气象探测工作的一个转折点)。

企事业单位档案馆馆藏也很有特色。上海的企业档案馆馆藏档案在一定程度上记录了上海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发展历程。如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档案馆馆藏档案(1972~1995 )3 万多卷, 另有照片档案20000张,音像档案54盘。有石油化工厂筹建过程的全部档案, 有石油化工化纤生产装置的设备技术档案和石化地区厂房、铁路、内河、公路交通、医院、学校、文体设施等基建档案。上海交通大学档案馆在上海地区已建立的众多大学档案馆中是颇具代表性的,该馆1986年4 月成立,1994年7月与校史博物馆合署办公。馆藏档案(1896~1995)5.5万卷,另有照片档案5316张、音像档案157盘,资料1060册。 其中包括国立交通大学档案(1896~1949)2052卷、上海造船学院档案(1954~1959)111卷、南洋工学院档案(1956~1957)30卷、 上海交通大学档案(1949~1995)52388卷, 内有盛宣怀创办南洋公学(国立交大前身)呈清政府的折片、清政府有关机关或官员与学校的往来文函,有国立交通大学行政管理、人事管理、教学管理、学术研究、对外交往和学生参加反帝反封建运动的档案,有上海交通大学的党政管理、科学技术、教学和人物档案,还有“中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辅助解剖分析系统”等重大科研成果的档案。

1987年,全市各级综合档案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的规定,陆续向社会开放自形成之日起满30年的档案。根据国际通行规则,凡涉及国家机密、公民隐私和商业性秘密的档案仍控制使用。档案馆对开放的档案,专门编制检索工具,供利用者自行检索。从1987年12月30日起,上海市档案馆首批向社会开放馆藏档案93个全宗共10万卷(册),至1995年12月,全市各综合档案馆已向社会开放档案近90万卷。档案开放后,便利了广大公民查阅利用,同时亦有大量香港、澳门、台湾学者和外国学者来本市综合档案馆查阅档案。仅1988~1995年,上海市和各区县综合档案馆接待国内利用者近50万人次,其中来自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德国、法国、日本、加拿大、荷兰、意大利、菲律宾、西班牙、奥地利、丹麦、以色列、韩国、瑞士等外国学者1011人,接待香港、澳门、台湾学者655人。档案的开放利用工作, 使档案馆业务建设日益贴近市民的需求,档案馆服务社会的功能得到了不断的拓展。

1、档案保管基地的功能。

上海地区各级政府部门十分重视档案工作,有计划地分批新建、扩建、改建了各级档案馆,充分保证典藏档案的库房面积,不断改善软硬件设施,使档案馆成为真正的保管基地,如上海市档案馆新馆舍于1991年10月落成,库房的温湿度控制、消防报警、防盗监视,均由总控制室实行电脑自动监控。电子计算机辅助档案管理取得一定进展。目前,多媒体档案计算机辅助管理系统已经建立。在档案保管工作中,相继用上了自己研制开发成功的“多路温湿度自动测控仪”、“档案库房空气净化装置”、“气压喷雾增湿机”、“真空充氮杀虫灭菌消毒容器”等。全市各级档案馆都很重视馆藏档案信息的计算机数据库建设。上海市档案馆的馆藏档案数据库系统拥有近160万条目录, 已部分提供公众检索。静安、黄浦、徐汇、浦东新区等区县档案馆和市工商行政管理档案馆等还将部分馆藏档案进行缩微处理和光盘刻录,配置了相应设备,逐步实现了馆藏档案利用从直接查阅原件到间接查阅原件的转变。

2、档案利用中心的功能。

档案的价值在于利用。上海地区各级各类档案馆以向社会提供档案利用作为中心工作。利用的基本方式是接待来馆查档,接受信函和电话委托代为查阅等,此外还通过编纂出版档案史料、编史修志、举办档案展览和史料介绍会、拍摄电视等形式,多种途径地介绍档案史料和编研资料,不仅满足了机关单位工作查考和专家学者学术科研的需要,而且比以往更多地满足了普通市民对档案信息的需要。如上海市档案馆近几年中就先后编纂出版了《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五卅运动》、《吴蕴初企业史料·天原化工厂》、《旧上海的证券交易所》、《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上海罪行史料汇编》、《颜惠庆日记》、《清末民初的禁烟运动与万国禁烟会》等23种近2000万字的专题档案史料(《上海档案史料丛书》)。崇明等区县档案馆多年承担了本区县年鉴的编纂工作。黄浦区档案馆先后编辑出版了《福州路文化街》、《黄浦之最》、《百年黄浦》等有特色的专题史料。浦东新区档案馆已着手编写《浦东开发十年大事记》。上海各级档案馆还重视举办档案展览和史料介绍,如上海市档案馆曾联合其他一些单位举办了《纪念孙中山诞辰100 周年文物文献展》、《旧上海掠影》、《抗日战争与上海》、《上海城乡面貌变迁图片展》等馆藏图片史料展和纪念“五四”运动80周年等馆藏档案史料介绍会,受到市民的欢迎。近年来上海市档案馆还根据馆藏档案史料有计划地拍摄电视专题片《档案里的故事》、《回忆与永恒——上海历史上的第一》和电视连续剧《一号机密》。

3、爱国主义教育阵地的功能。

多年来,上海各级档案馆为了发挥馆藏档案史料的资政、教化的作用,坚持运用办展览、拍电视、出版图册史料等生动形象的方式,向广大市民特别是青少年进行“热爱上海,振兴中华”的爱国主义教育。馆库场地较大的市区县综合档案馆都设有专用的展示室,不定期地更换展示馆藏档案资料,介绍重大历史事件、本地区的历史变迁和风土人情。成为沪上一道文化风景线。上海市档案馆除了经常举办短期的一次性展览外,还在馆内外建立几个相对稳定的、具有一定规模的展览阵地。如《外滩历史纪念馆》自1996年底与黄浦区区政府联合建成以来已接待了近200万观众。上海市档案馆还和上海市历史博物馆一起, 与本市一批中小学校签订协议,免费接待参观展览,为中小学生提供了一个获取知识、陶冶情操的场所。

4、学术研究场所的功能。

以上海市档案馆为例,随着专业人员频繁参与地方史志的编纂、地方档案与历史研究和对外学术交流的发展,该馆作为一个学术研究场所的功能日益显现。据该馆1996年查档接待情况的统计,为学术研究利用档案的人次、卷次分别占总人次、总卷次的30.49%和34.51%。其中,海外学者占36.03%,国内学者占63.97%。海外学者把上海市档案馆称为“了解近代中国历史的一把钥匙”,他们对该馆馆藏相关的历史研究的关注十分广泛、深入。同时,该馆专业人员参与国内外有关档案与历史的学术研究活动,取得的研究成果,对于发挥档案馆的学术研究场所功能也产生了一定影响。如该馆和上海有关单位与日本横滨开港资料馆之间开展了为期五年的“上海·横滨都市形成史比较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该馆还举办过“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等学术研讨会,在学术界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该馆还多次参与中美档案与历史研讨活动,与韩国国史馆合作编纂韩国独立运动史料等学术活动。此外,该馆长期开展有关档案保护技术课题的研究,并取得一批成果,有的还获得全国科技发明奖和国家档案局、上海市档案局的科技进步奖,推广应用到有关省市档案馆(室)。

5、文明服务窗口的功能。

多年来,上海各级档案馆为适应开发档案信息资源,为建设上海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服务的需要,先后开展了“创优美环境、优良管理、优质服务”活动,以不断提高档案人员的素质,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准,充分展示档案馆服务社会的文明窗口形象。根据这一要求,各级档案馆比较注重各项软硬件设施的逐步改善。以计算机辅助管理为核心的档案现代化管理工作初见成效,一些档案馆还为查档者查询提供了触摸式多媒体信息档案馆指南系统。不少档案馆馆区环境有了改观,增添了历史文化色彩,以馆藏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为中心的业务建设的规范化水平逐步提高。上海市档案馆等还相继安排年轻专业人员参加研究生班深造或赴美国、法国、加拿大等国接受专业培训。这些都为上海地区各级档案馆日益贴近市民,成为服务社会的文明窗口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标签:;  ;  ;  ;  

图书馆网络、馆藏与功能拓展--上海档案馆概况_上海市档案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