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北京奥运会人文奥运概念初探_奥林匹克论文

2008年北京奥运会人文奥运概念初探_奥林匹克论文

北京2008年奥运会“人文奥运”理念初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北京论文,奥运会论文,理念论文,人文奥运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811.21/20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612(2001)04-0436-03

“人文奥运”是北京2008年奥运会三个理念中最重要、也是最难以把握的一个概念。由于“人文奥运”涉及到了精神、文化层面,不像“科技奥运”、“绿色奥运”易于操作,因而,人们对它的认识不清,对其内涵难以界定。但“人文奥运”却是北京2008年奥运会最为核心的理念。北京奥运会成功与否,在相当意义上取决于对“人文奥运”理念的认识和在这种认识指导下的具体操作。因此,对“人文奥运”理念渊源和内涵的研究是当前体育科学领域亟待解决的课题。

1 “人文奥运”理念的渊源

1.1 古希腊奥运会“以人为本”的思想 以人为本思想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古代希腊。随着奴隶制民主城邦的出现和政治、经济的繁荣,古希腊人创造了与古代东方风格迥异的灿烂文化,它强调那些属于人和人性品质的领域,并在人类历史上首先明确提出了人的全面发展的主张。古希腊教育的根本目标就是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人才,体育是其教育体系中使受教育者精神健全、道德完善和体魄强健的主要手段。古代奥运会崇高的理想和丰富多彩的竞赛方式都贯穿着“以人为本”的精神,奥运会的优胜者被视为善与美的典范而受到人们的崇拜。

1.2 文艺复兴运动中的“人文主义”精神 以人为本的古希腊人文精神在欧洲黑暗的中世纪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在以“神”为中心的基督教封建文化的主宰下,人在现实生活中成了卑微渺小,毫无意义的躯壳。14世纪,代表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的人文主义者发起了文艺复兴运动。文艺复兴的指导思想是“人文主义”,它以人为中心,同以“神”为中心的封建教会思想相对立。人文主义者以各种形式赞扬人的伟大和尊严,重视人精神和肉体的全面发展。反映了资产阶级处于生机勃勃时期的思想。

文艺复兴运动的结果之一便是人再次被人自身所认识和重视,为近代体育的兴起奠定了基础。同时,人文主义者在发掘和整理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同时,发现了古希腊体育的丰富遗产,古代竞技体育文化中所蕴含的思想内涵和具体形式,因符合人文主义的“人性”、“个人幸福”、“个人自由”的观点,而被大力宣传和倡导,并赋予了新的思想内容和创造了新的体育形式,这种极富人文色彩的体育成了后来兴起的奥林匹克运动的重要源泉。

1.3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人文主义理想 奥林匹克运动是在恢复古代奥运会最美好的文化精神和文化活动,并赋予时代感的基础上创立的。人文思想和承袭了人文思想精华的新的体育形式对奥林匹克运动的创始人顾拜旦产生了深刻影响。他和奥林匹克运动的先驱者们竭力主张奥林匹克运动应教导人们通过心理、身体及精神的锻炼达到个人的最佳境界,正如《奥林匹克宪章》所指出的:“奥林匹克主义的宗旨是使体育运动为人的和谐发展服务”。奥林匹克运动的创始者们深信,这一伟大的社会文化运动能够促进个体的人的和谐发展,能够促进国家与国家、民族与民族、人与人的沟通与协作,进而为建立一个和平的更美好的世界服务。顾拜旦所提倡的奥林匹克理想是人类真、善、美的体现,是人文思想的折射,因此,奥林匹克运动从一开始就奠定了人文精神的基础与内核。

2 北京2008年奥运会“人文奥运”理念的内涵

2.1 以人为本的奥运会 奥林匹克运动对当今世界的一大贡献就是提出了奥林匹克主义的概念。《奥林匹克宪章》指出:“奥林匹克主义是将身、心和精神方面的各种品质均衡地结合起来,并使之得到提高的一种人生哲学。它将体育运动与文化和教育融为一体。奥林匹克主义所要建立的生活方式是以奋斗中所体验到的乐趣,优秀榜样的教育价值和对一般伦理基本原则的推崇为基础的。”由此可见,奥林匹克主义给竞技运动设置了一个理想主义的目标和方向,尽管其本身具有浓厚的乌托邦色彩,但它对当代体育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它强调体育的人文价值,强调体育的真、善、美,强调体育应为人的和谐发展服务,进而促进一个维护人的尊严的、和平的社会建立。

然而,在过去的一个世纪中,奥林匹克运动也留下了许多困惑,国际争端、商业利益、兴奋剂丑闻、球场暴力,使奥运会出现了背离其高尚目标的倾向。此外,受时代的局限,近代体育的创始人虽然提倡灵肉一致,身心两健,但在实施过程中却过多地注重了体育对人生物功能的作用,而忽视了其它方面的重要作用,再次造成了“灵”与“肉”的分离。尽管奥林匹克运动希望通过体育运动促进人的身心和谐发展,但奥林匹克体育在现阶段却未能做到这一点,它重视肌肉强化,忽略了人体精神与外形的和谐。奥林匹克体育在发展中出现的这些问题对顾拜旦所倡导的充满人文精神的理想构成了威胁。新的世纪里,曾经在文艺复兴运动促进下诞生的奥林匹克运动需要从人文的视角重新审视自己的发展。人文奥运会将是北京奉献给全世界的“新奥运”。

因此,充分利用奥林匹克运动丰富的人文内容,发挥奥林匹克运动的文化内涵,宣传奥林匹克主义将是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主题,目的是使2008年奥运会成为促进世界和谐发展的力量,成为歌颂人、尊重人、塑造和谐发展人的舞台。

以人为本的思想也应体现在2008年奥运会的实际运行中。在选择新建场馆、奥运村、新闻中心和交通、通讯、住宿等基础设施及径赛日程安排、体育场馆的赛后使用等方面考虑如何更有利于运动员、裁判员、官员、新闻记者、赞助商、游客和当地人民群众。应为运动员创造一个理想的生活、训练和比赛环境,使他们欢乐相聚并创造最好的成绩。为新闻记者提供最良好的工作条件,最先进的通讯设施和手段,使他们能够最快捷、准确地把奥运会盛况传遍世界。还应同所有的合作伙伴和赞助商密切协作、互相支持。使数0万旅游、观光者满意。一切举办奥运会的设施,应造福于广大市民。

2.2 东西方文化大交融的奥运会 奥林匹克运动是一个动态发展的、开放的世界性文化体系,它需要大量地、不断地从世界各个民族的文化中汲取有益的养分,丰富自己的内容。在北京举办2008年奥运会将有助于中国传统文化和世界文化进行广泛深入的交流,推动奥林匹克运动中东、西方文化的互补和互动,使奥林匹克运动真正成为跨文化、跨民族、跨国度的世界性文化体系。同时,北京2008年奥运会也将为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接轨提供重要契机。

初创于欧洲,产生于工业文明背景下的奥林匹克运动,在其发展过程中,虽然十分强调世界性,但仍未摆脱根深蒂固的“欧美中心主义”的影响,至今仍深深地带有西方文化的烙印。

西方文化是人类文明史中独具特色的文化形态,民主、自由、竞争、拼搏、开拓、进取、重视个体、尊重科学,构成了西方文化的灵魂与核心。近代以来,具有这些优秀特质的西方文化,凭借其先进的生产力,主导着世界潮流。兴起于欧洲的奥林匹克运动,其价值观念和活动方式大多与西方文化一脉相承,它是人类文明进一步发展,人对自身和社会有了科学认识后的产物,体现了进入工业文明以后的西方民族勇于开拓,敢于进取,注重人的自立和身体能力的特征。其具有崇高理想的价值体系、多元多层的体育文化结构和以竞争性的运动项目为主导的体育形式,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个人身心发展的需要,它逐渐超越了政治、宗教、肤色、种族和语言的限制,成为世界性的体育文化,并为人类的文明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与任何事物一样,西方文化有其辉煌的一面,但也有其固有的缺陷。其主要问题是它将物质利益置于高于一切的位置,将物质享乐置于精神之上,这种价值观对体育的直接影响就是导致了竞技的异化。当前奥林匹克运动中出现的过度商业化、兴奋剂滥用等危及奥林匹克理想的问题,都可以在它所赖以生存的西方文化中找到根源。因此,奥林匹克运动中出现的问题无法仅靠西方文化去解决,需要从其它文化形态,特别是东方文化中寻求有益的成份。

令人欣喜的是,奥林匹克运动中的部分决策者已经认识到了奥林匹克文化多元性和东方文化对奥林匹克运动的重要意义。国际奥委会2000年委员会提交的改革方案中明确提出:奥林匹克运动推崇的普遍性不是强求一种标准的现代化或文化的单一化,更非欧洲化或西方化,未来的奥林匹克运动须是多文化的又是跨文化的。国际奥委会如此明确地表述了奥林匹克文化的发展方向,为新世纪的奥林匹克运动注入新的生命力。

在这样的背景下,北京2008年奥运会将给奥林匹克运动的世界化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有三千余年建城史的北京,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奥运会在这里举行,将使东西方文化在中国大地上碰撞与交融。千百年来流传至今的中国传统体育将以其充满着个性魅力的价值观念、文化观念、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对奥林匹克运动产生深刻的影响。中国偏重于人体的康寿、保健、疗治的养生体系,有完整的结构功能和理论基础,并具有普遍的适应性,对于奥林匹克运动中出现的注重高水平竞技运动能力的培养、追求肌肉强化,而忽视人体精神与外形的和谐,忽视人体与自然和谐的状况,无疑是一种完善和补充。具有儒家色彩的传统体育伦理思想中所表现出的公正、诚实、仁爱、友善等观念,对当今世界体育竞赛中出现的兴奋剂浊流和球场暴力的阴影无疑具有净化作用。这使得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与奥林匹克运动的互补成为一种发展趋势。中国传统体育与奥林匹克运动是各自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但它们的关系绝非互相否定或仅是单方面的吸收,而应是各取所长。工业文明需要更高层次的和谐,中国传统文化必然造福于人类的未来,中国传统体育也将对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2.3 体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奥运会 教育是奥林匹克主义的出发点和归宿,顾拜旦创立奥林匹克运动的真正目的就是通过体育运动教育青年。他认为:在现代人生活中最重要的是教育。从这一思想出发,他的基本目的不是用奥林匹克运动去推行竞技运动,而是要把竞技运动纳入教育,进而把教育纳入人类文化和生活过程之中。于是,奥林匹克主义将教育作为核心内容,正如奥林匹克运动的宗旨所指出的:通过没有任何歧视、具有奥林匹克精神——以友谊、团结和公平精神互相了解的体育活动来教育青年,从而为建立一个和平的更美好的世界做出贡献。奥林匹克教育是沿着由个体到社会、由微观到宏观的逻辑顺序构建的。首先是使个人得到全面发展,进而扩展到社会,实现其改造社会,建立美好世界的目标。

在奥林匹克运动一个多世纪的发展过程中,人们早已认识到离开了教育,奥林匹克主义就不可能达到其崇高的目标。离开了教育,现代体育就会出现异化。在经济与科技迅猛发展的世界中,奥林匹克主义正面临着竞技运动价值观异化的严峻挑战,因此,举办体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奥运会将使人们重新认识奥林匹克运动的宗旨,使奥林匹克运动真正实现它的神圣目标。

因此,北京2008年奥运会应采取各种措施将体育运动与教育相结合。北京奥申委已向国际奥委会提供了面向全世界和全中国传播奥林匹克主义、弘扬奥林匹克精神的教育计划。该项计划将把青少年作为教育的主要对象。教育计划还将用对人类理想的追求、对其它国家的尊敬和对自己祖国的热爱来净化运动员的心灵,使他们视参加奥运会为一项崇高和神圣的活动。体育与教育相结合的理念将贯穿在2008年奥运会筹备和组织的一切实际活动中。

3 结论

在恢复古希腊奥运会美好的文化精神和文化活动,并赋予时代感基础上创立的奥林匹克运动,从一开始就强调体育的人文价值,强调体育与教育、文化的结合,以培养和谐发展的人,进而实现建立美好世界的宗旨。但奥林匹克运动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却对奥林匹克理想构成了威胁。北京2008年奥运会“人文奥运”理念将从人文的视角重新审视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以人为本的奥运会、东西方文化融合的奥运会、体育与教育结合的奥运会将是新北京奉献给新世纪的新奥运。北京2008年奥运会“人文奥运”理念将为新世纪里的奥林匹克运动注入新的活力,使奥林匹克运动在不断发展变化的世界中树立起更加崇高的形象,从而使北京奥运会为中国和世界留下独一无二的伟大遗产。

收稿日期:2001-10-30

标签:;  ;  ;  ;  ;  ;  ;  ;  

2008年北京奥运会人文奥运概念初探_奥林匹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