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优秀的教师之所以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因为他能够正确地采用因材施教的方法,使各个层次的学生不断地取得突破。初中数学难重点的知识比较多,因此教师要掌握正确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
关键词:初中数学;因材施教
前言
因材施教是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首先提出来的。是课堂教学中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能够有效地调动各层次学生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特长。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差异、自身素质、知识掌握的快慢程度,在教学中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更好的发展,使自己的潜能得到更大的发挥。在数学教学中要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树立他们的自信心,让学生通过课堂练习、小组合作等形式,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寓教于乐。把数学学习当成一件趣事,学会自觉、自主的学习。
1因材施教的重要性
1.1有利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与天分不同,采用因材施教的方法,是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体现。激励成绩好的学生更进一步,鼓励后进生不气馁、不放弃,为营造和谐的教学环境创造了条件,因此采用因材施教的方法不仅有利于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而且还有利于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1.2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学生数学基础不同,存在明显的差异,因此教师有必要根据学生的基础采取因材施教的方法。例如,对于学习差的学生要进行基础补课,温习以前的功课。在公式与概念方面,教师要进行详细的讲解与分析,逐步夯实后进生的数学基础,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对于成绩好的学生,教师可以鼓励他们在完成学校布置的作业后,自学后面的内容,并且可以找一些有难度的题目进行练习,争取更上一层楼。
2实施因材施教的方法
2.1要全面了解学生,减少学生的差异
老师把学生分为三个层次。对于成绩好的,老师要求会高更高一些,做的题的难度、深度会更大一些,老师对这些学生要求会更严格些。对于中等学生要求低一些,会作简单的例题、练习题。对于成绩差的,要求他们只会做书本上的简单的例题、练习题,记住课本上的定义、定理、公式等等。教学内容的教学中要有不同的梯度,在课上充分考虑到各层次学生的需求,让所有学生都有事做,都能得到老师的关注,这样学生才受到公平的教育。真正做到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学习成绩才会显著提高。
2.2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
对于优秀的学生目标要高一些,而对于学习差的学生制定目标要低一些。例如,在提问的时候,遇到较难的题教师可让学习好的学生回答,题目较容易的可让学习差的学生回答,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再比如,在教学“二次函数”相关问题时,我要求学习好的学生一次性解答,学习中等的学生按照步骤解答,让他们熟悉解题的步骤;而对于基础差学生,我要求他们先看例题或者我讲的训练题,在模仿训练题与例题解答新问题,最后才让他们合上书做新题。
2.3设计适合各层次学生的提问的问题
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捷普洛夫说过,“思维,永远是从问题开始的”。所以在课堂上,老师要考虑每个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认知能力,设计的问题,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简单的问题,如定义、公式等,找成绩差的学生回答,复杂的问题,如果拓展题延伸题,找成绩好的学生回答。这样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锻炼的机会,学习好的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会去主动地探求知识,对于后进生也掌握了基础知识,注重了新旧知识的联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另外在课堂教学中还要多为后进生设计基础练习,让他们有成就感,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兴趣,把他们的潜能最大程度的发挥出来,这样做才能全面发展。
2.4设计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练习题
由于各种原因,学生之间在兴趣爱好、学习方法、逻辑思维能力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老师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在教学中练习题的设计中,要有科学性、针对性。在选择例题和练习题师要有典型性,要兼顾所有学生。使成绩好的学生在拓展题的运用中能举一反三,会进行高层次的逻辑分析,边学边探究,边学边总结。成绩差的学生也不能没事干,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练习题,老师并加以个别指导。这样成绩好的学生吃得饱,成绩差的学生够得着,满足了各个层次学生的发展需求。也会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练习题的设计要有基础题,拓展题、延伸题等等。
2.5做到因材施教,还要注意在课堂教学中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的选择必须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由于学生各方面存在差异,这就要求老师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比如同一节内容,有的学生适合让老师多讲解,有的学生适合小组合作探究,有学生自己就能独立解答。所以,无论采用哪种教学方法,都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灵活的选择,追求实效。
(1)师生互动,小组交流,共同探究,因材施教。学生作为班级里的成员,不但可以独立的学习、练习、发表自己的见解,老师还要把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合作探究,互相帮助,共同学习进步。小组合作要集思广益,当出现有争议的、有难度的新知识、新问题时,可以让学生合作探究。
(2)试验操作,因材施教。数学中定义、公理、定理的获得,都是人们经过大量的实验得出的。新课标中要求学生在亲手实践操作中,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进行猜想,经过实验验证结论的正确性,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动手动脑的能力,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对数学学习也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增强了学习的动力。
(3)课下练习,因材施教。课下及时复习练习,有利于学生巩固和加深对新知识的掌握,有利于不同层次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练习题的设计要符合全班学生认知水平,设计不同层次、不同要求的练习题,要面向全体学生。练习的题型要多种多样,有基础题、综合练习题、拓展延伸题等。要求好一点儿的学生全作、差一点儿的学生只做基础题,力求使好、中、差学生都有收获。
2.6重视反馈,给学生不同层次的反馈评价
有效教学最终的呈现就是教学成绩,班级总体成绩的提升需要每一个学生将掌握的知识和能力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相应的提问、练习、和作业时教师要给出及时的、鼓励性评价,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试卷设计时也要分出层次,基础题可占70%,能力题占20%,提高题占10%,当不同层次的学生达标时就给予相应的鼓励和表扬,如果低层次的学生有进步且比较稳定可及时调整到高一层次,让这部分学生向高层次努力,学生达成了自己的目标就会获得成就感,自然就有信心向更高一层次迈进,班级整体学习氛围就会明显改善,总体成绩也会大幅度提高。对于未达到原层次目标的学生及时找出智力与非智力因素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辅导,让所有学生在分层评价中都保持上进心态、拥有自信,体会成功的喜悦。
结语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状态,不能只关注升学率和关注学习优异的学生,而对于学习差的学生不管不问,这是极不负责任的行为。实行统一的教学目标与考试目标不能提高后进生的学习成绩,尤其是在数学教学方面。所以,在初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用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提高后进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全面实行素质教育,有利于每一位学生健康的成长。
参考文献
[1]李燕清,张红霞,任莎莎.基于数学学习风格的因材施教分析[J].教育与职业,2009(8).
[2]王荣.在共性教育中体现个性教育——新课标理念下初中数学因材施教模式探索[J].内蒙古教育,2010(7).
论文作者:宋晓晶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8月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7
标签:学生论文; 因材施教论文; 练习题论文; 成绩论文; 教师论文; 层次论文; 老师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8月2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