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栖霞市庄园中学 265300
实验教学是物理教育本质的自然回归,符合素质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的要求。课内的演示实验,是建立物理概念和规律、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不可缺少的环节,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探索精神以及良好的学习方法;课外的家庭实验生动有趣,是对物理学习的有力辅助。它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在学习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追根求源探索知识上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更新实验教学的思路
演示实验作为一种教学手段,是教师备课的重要内容,需要教师认真研究和准备。有的教师轻视课前演示实验的准备工作,结果造成演示失败或出现意想不到的情况,以致在课堂上手忙脚乱,“强行”让学生接受结论,教学效果很不理想。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是思想认识存在问题,对实验教学不重视或持怀疑态度;有的是疏忽大意,以为实验内容简单,以前做过或曾看见别人做过;还有的是怕麻烦。这些都是演示实验教学的大忌。
教师在课前首先要准备好与实验有关的全部仪器、材料。
其次是在课前反复操作,直到熟练的地步,对于在实验中可能出现的故障做到心中有数并能及时排除。
第三是掌握演示时间,注意与教学进度紧密配合。
第四是教师要考虑除大纲和教材中规定的演示实验外,还可以适当补充一些小实验,或对现有的实验作必要的改进,以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大气压强这一节时,教师可用玻璃杯和硬纸片,用它来演示大气压的存在形象、清晰、直观。
第五是要考虑在演示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启发学生思维,最大限度地发挥演示实验的作用。
人们的许多物理知识是通过观察和实验,认真地加以思索和总结得到的。如对于彩虹,自然界在特定的雨天后才能看到,平时看不到。在课堂上用三棱镜做光的色散实验让彩虹出现在教室里,使学生感到新奇,再引导让学生去讨论解开雨后彩虹形成的谜。实验就是在人工控制条件下使物理现象重复出现供人们观察的工作。在这里学习的就不仅是色散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了这种探索事实的根本方法──实验。
物理就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的定义、定理、规律、定律都建立在大量的实验和实践活动中。所以我认为,实验教学不能局限在课上,也可以在课下;可以使用实验室所配备的器材,也可以自备自制教具,甚至可以使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现有物品。经常用学生身边的物品做实验,如用水和玻璃做光的色散实验等,这些器材学生更熟悉,更有利于使学生明白物理就在身边、物理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而且通过这些课本上没有出现的器材启发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如矿泉水瓶,用手挤压使其发生形变,演示力使物体发生形变;用力将其扔出去,瓶继续飞行,说明一切物体具有惯性;在瓶身同一水平线上,用锥子扎三个深度不同的小孔,然后灌满水,观察到水流的射程不同,说明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大家一起来想一想,还可以用什么来说明我们要知道的内容,或者这种类似的方法我们可以用来解决其他什么问题等等,调动学生刚刚起步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二、认清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目前,我们的学生普遍感到物理“难学”,究其原因就是学生都是按照老师规定的步骤一步步去做。通过调查得出,学生觉得若只为考出好成绩,还不如背一下实验步骤。物理实验教学还很缺乏,尤其是农村由于经费不足实验器材还不到位。而在一些经济发达的国家,他们非常重视物理实验教学和研究问题的方法,如日本初中物理的课时数只有75课时,但安排的学生实验却有20个,演示实验有130个,并且绝大多数都是研究性实验,基本形成了以实验为中心的课堂体系。可见,他们的学生在实验方面得到的训练和能力培养比我国的学生多得多,他们学生的实验心理素质比我国中学生强。可喜的是我国相关教育部门已经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所以在当前我国中学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过程中,再次强调了实验教学的重要位置并且落到了实处。如国家花大力气为农村学校免费完成了实验室建设和“班班通工程”等。国家的重视程度我们有目共睹,那作为教师我们更应该与时俱进,除了完成书本上的指定实验以外还必须研究教材中哪些地方学生感到抽象、容易混淆、接受困难,并结合教学实际,研究解决的方法,努力开发一些直观的演示,同时在教学中引进近代物理学的某些思想方法和现代科学的新成就。这样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使学生的眼界更加开阔,更容易接受。
例如“声音是如何产生的”的演示,可在一只乒乓球上悬挂一根细线,靠近发声的音叉,可以观察到乒乓球被弹起。这样将音叉的振动放大,将肉眼不容易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转换为直接观察的现象,不仅培养了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更多地丰富了他们的想象,而且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我们不是为做实验而做实验,我们做实验是学习这种研究事物内在联系,研究问题的方法,所以,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重视物理实验。
论文作者:秦明翠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6年9月总第2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28
标签:学生论文; 演示论文; 物理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教师论文; 的是论文; 色散论文; 《素质教育》2016年9月总第2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