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经济的问题及出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出路论文,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国老工业基地的困境或衰落有三大原因。第一,改革开放,南方工业区的兴起,新产品在一定程度上替代和冲击了老工业区的老产品,原有市场被蚕食。第二,两种经济模型调整的巨大代价,计划经济不可能迅速地扭转为市场经济。第三,计划经济观念仍然有强大的主导作用,在从官办经济向民营经济转轨的过程中步履蹒跚。
1.东北的特征——计划经济的大本营
东北三省是计划经济时期中国工业经济的大本营,是中国工业资源最雄厚的地区,所有的重化工业几乎都集中于东北三省,从黑龙江的大庆油田、吉林化工,到长春的第一汽车和鞍钢以及各大矿山,东北几乎代表了中国工业。要讲工业基础,东北地区无论从重化工还是交通运输,其硬件都是第一流的。要讲人力资源,东北地区的技术人员比例在全国数一数二。
要讲农业条件,东北也是得天独厚,黑龙江是粮仓,吉林也是国家粮食生产基地。而从人口上说,东北三个省力口起来也就1亿人口,与山东或河南一个省的人口差不多,资源条件可以说在全国属于一流,与南方地区比起来,东北在改革开放初期,属于全国实力雄厚的先进地区。
2.规模越大,转轨代价越高
为什么这样一个拥有如此多资源的老工业基地在改革开放之后日渐衰败,为什么某些地区居然被誉为“生锈地带”?主要是在经济转轨时期轨道没接好。事实证明,在经济体制转轨的历史时期,越是工业发达的地区,转轨的成本越高,代价越大。相反,那些工业基础薄弱的地区,反而船小好掉头,可以描画最新最美的图画。象浙江的温洲、义乌、永康等都是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从技术层面上看调整的代价,计划经济象一架运转正常的大机器,一旦计划发生失调,这架设计精密的机器便要停滞或运行失调。事实证明,设计越精密的机器,调整的代价越大;规模越大的企业,调整代价越大。并且,一旦调整不及时,带来的损失也越大。一个工厂的规模越大,产量越大,其调整的难度越大,代价也越大。因此,从技术层面上看,东北经济的转型有着与其他地区的经济转型不同的特点。但是,在这一点上,东北地区从来就没有得到中央或本地区研究部门明确的理论指导。
由于东北地区没有很好地进行这场历史性的经济转型,所以其付出的经济代价是巨大的,损失也是巨大的。事实也证明,这些年来,中央一级的研究部门从来也没有好好地对东北经济转型进行过系统地、认真地研究,而是摸着石头走路,付出的代价是惨重的。
回过头来总结看,我们的第一个失误是没有兼顾好沿海与内地的双重发展,在一定历史时期,只顾了一头,忽视了另一头,导致老工业地区的企业一下子失去了市场,原有的工业资源被闲置直至报废。这一点可归结到改革开放的代价上。
3.老工业地区国有企业自身的缺陷
第二点值得注意的是,老工业地区国有企业自身的缺陷。与南方地区比较起采就可以看到,让那些身在市场中的人闯市场,他们会如鱼得水,而让那些身在计划中的人闯市场,就会困难重重,接连受损。并且,越是大企业,失误之后带来的损失越大,国家投入得越多。
东北的问题第一是大国有企业的问题。以黑龙江的上市公司桦林集团为例,这家企业最早花上亿元资金从国外引进了“子午胎项目’,但设备引进后,不是安装不上就是缺少零配件,一批批的人出国学习,回来后还是弄不明白,一批批的外国专家来厂,走后问题又出现。每年几百上千万元地进行技术改造投资,但设备总是出问题,亏损几亿元。这些年里,各项优惠政策桦林都摊上了,但始终未能挽救这个企业向外资拍卖股权的命运。前不久,新加坡独资企业佳通轮胎(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以9789万元的价格竞购了ST桦林44.3%的股权,这是首例外资竞购上市公司国有法人股。
一个国家先后投入十几亿元的大企业最后以9000多万的价格拍卖给外国人,这种国有资产的巨大流失和损失真是耸人听闻!据有关专家估计,桦林公司的生产线至少还值4亿多元。象桦林公司这样的例子在东北地区多如牛毛,因此,新华社有文章说,东北地区的国有资产就象冰棍一样在冰消融化。
改革开放20年来,中央方面并没有停止向东北地区投入,但结果是,这一地区象一个无底洞,投入再多也化为乌有。一个个投资几十亿元的大项目打水漂经常发生。吉林化工投资数十亿元的阿尔法-高碳醇装置以及吉林省投资几十亿元的“一号”工程“大液晶”都亏损累累。
4.市场经验的缺乏
对此,我们不能不追究“东北现象”——大投入,大亏损,捧着金饭碗到处讨饭吃,到底东北经济的病根在哪里?为什么一开会,地方政府官员的要求总是与中央政府的意愿出入甚大?我的感觉是,几十年搞惯了计划经济的人们是很难适应市场经济的。计划经济的最大遗产是“等、靠、要”。
浙江的永康县在计划经济时期唯一的工业力量就是一个拥有3000人的农用运输机械厂,也就是一个生产拖拉机的工厂,这也是中央在浙中地区唯一的工业资源,但20年过去,永康成了中国的“小五金工业城’,每年一度“中国小五金交易会”招徕了海内外大量顾客。
在东北地区,随便抓出一个县城或城市,其工业力量都不知比永康强多少,大多少。但东北地区的国有企业却在成批地垮台,大批技术人员南流他乡。是什么原因造成中国截然不同的“南北现象”?说到底是制度和观念。
5.官本经济与民本经济的差别
中国20多年来的改革开放,其本质意义是一场民本经济与官本经济的冲突。南方许多地区代表的是民本经济,象浙江省整个地区就是民本经济的典型。这个省份在计划经济时期基本没有多少工业配置,工业基础薄弱,工业力量几乎谈不上。但近20年来,中国的工业化却在这一地区蓬勃发展,这些赤脚上田的农民一不向中央要资金,二不向政府要政策,埋头苦干,硬硬地干出了一个浙江新经济。对比之下,我们能做何感想!
对此我们要找原因,最后一个原因就是南北地方政府的思想观念和做事方法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南方的地方政府现在基本上转变成了服务型的政府,基本上是为市场服务的,为企业服务。而北方地区的政府大多数还是管理型政府,很多还是官僚政府。很多北方政府仍在大量地参与经济活动,而不注意本地区市场经济的发育。这种状态既不利于当地经济发展,更不利于政府廉洁。因为权力参与越多,腐败的机会越多,寻租现象越严重。
因此,振兴东北经济,最根本的举措就是政府观念和行为转型。中央不妨从南方调一批官员到北方去,改造北方政府的思想观念和工作作风。同时也调一批北方干部到南方去,学习和借鉴南方的经验。在政府间来一场大交流。南风北渐。
干部的问题解决之后,就是国有企业的职工思想问题。东北国企职工的超国民待遇是在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60年代,全国人民勒着裤腰带,也要供我们东北的产业工人吃好穿好。因此,东北的国企产业工人要能上能下,适应时代变化,向浙江的赤脚农民学习,不要当工人贵族。当然,现在很多东北国企的职工都走上了市场,有的还下乡当起了农民。东北的产业工人要充分利用自己的产业知识,在变化了的形势中寻找市场。只要思想转变和体制理顺,东北的日子就会慢慢好起来。
6.区一盘棋——协调发展的问题
我们还要进一步分析东北地区利与弊。譬如,大型国有企业多,对一个地区来说,既有利也有弊。利是可以增加当地政府的税收,譬如鞍山市每年从鞍钢可以得到相当可观的一笔税收,市政府不用费什么劲,日子就过得去。弊在于中央企业与地方政府的不协调,各唱各的调,各吹各的号,整个地区缺乏统一发展和协调发展。鞍山最典型的一个例子就是,鞍钢要与德国合资上马一个投资18亿元的新轧钢厂,但鞍山市政府就是不支持,不批地,逼着鞍钢只好将这一项目转移到大连市,大连市政府象迎接贵宾似的为这一项目服务。试想,这一项目可以给鞍山带来多少就业和收入?为什么却让这样的项目外流?由此可以看出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协调。
中央企业多了,客大欺主,整个地区发展形不成一盘棋,这是官僚体制的弊端,要想办法解决这方面的问题。以鞍山为例,既然有鞍钢这么一个大型钢铁企业,就要以鞍钢为中心大做文章。有人说了,营口市冒出了一个盼盼防盗门企业,用的全是鞍山的钢材。那么为什么鞍山没有人去发展这类产品,去开拓这一市场呢?围绕着钢铁经济,鞍山可以做多少文章?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当代的城市经济讲集约效应,鞍山要以钢铁为中心,大力发展制造业,制造加工业。即使将来鞍钢因铁矿问题不存在了,但制造业资源还会存在,技术和人力资源还会存在,钢仍然是一个特色城市。
当今的地区发展和城市发展越来越专业化和特色化,没有优势的产品很难产生也很难持久,现在全国范围内,各个城市都在寻找自己的产业优势,打造自己的优势产品,鞍山要找好自己的位置。
7.脱计划经济遗产—企业改革新探讨
东北经济取决于大型国有企业的改观。这些年里,也不是说东北的国有企业全都搞遭了,象鞍钢集团的新轧钢公司就是一个改制成功的典型,这个企业通过股票上市融得大批资金,一举改变了资金匮乏的局面,上市几年间,新轧钢一步一个台阶,效益和规模都在节节上升,特别是企业的机制和观念发生了很大转变。但尽管如此,新轧钢仍然存在着继续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例如它与集团的关系,就很难调整。如果鞍钢集团能让新轧钢放手发展,这棵老树身上分蘖出的树叉完全可以兼并整个集团本身,从而根本改造鞍钢集团这个老国有企业。但在今天这种国企体制和行政等级下,纯市场的兼并却不能发生。
所以,东北地区仍然要呼唤大胆改革,东北仍然需要制度和观念上的突破。这一突破的核心,仍然是摆脱计划经济留下的“丰富”遗产,将计划经济的大本营变为市场经济的大本营。
标签:计划经济论文; 东北经济论文; 经济论文; 东北发展论文; 东北历史论文; 经济学论文; 国企论文; 鞍钢集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