焕发文言活力,激发学习兴趣论文_王业清

焕发文言活力,激发学习兴趣论文_王业清

江西省赣州市寻乌县澄江中学

摘要: 文言文教学,既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既是考试中学生最容易失分的部分,也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薄弱环节。大多数学生深感痛苦,认为文言文晦涩难懂、枯燥无味,在现实生活中应用又不广泛,因此一些同学错误地认为学文言文无用,反正考试不会再写文言文,知道一点词句就可以了,故而采取消极的态度对待文言文的学习。从教师这个角度讲,花了那么多课时,下了那么多功夫,却没有达到预期目标。那么如何提高中学语文文言文教学的效率就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下面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谈谈自己的一些思考和看法。

关键词:高中 文言文 技巧

 一、探寻积弊的主要原因

长期以来,“理解词句含义、梳理文章内容”几乎成为文言教学的全部。基于这样的目标定位,讲究字词的落实、注重词句的用法、追求词句的翻译也就必然成为课堂教学的核心。于是,为了寻求意义的精确理解,讲课时一字一对、一句一讲、字必求其训、句必索其旨,如此,富有情趣和灵性的整篇文章被肢解为零碎的文字,美感全无,雅致全无。教学方法的失当严重挫伤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目标的偏差则直接把文言文教学拉入了死胡同。这样的教学定位完全背离了学习文言文的初衷,学生捡到的只是芝麻,丢弃的却是西瓜;教师讲得不厌其烦,学生听得昏昏欲睡,原本索然寡味的串讲再加上机械繁复的解析,这样的课堂还有多少趣味可言?这样的学习又有多少实用可言? 更为糟糕的是,除去串讲课文消耗的大量时间,我们又把所剩不多的宝贵时间浪费在大而无当的架空分析上。在文言文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常常陷入一个认识上的误区,认为教材所选的作品都是经典,无论是内容和主题,还是语言和写法,都只能以欣赏的态度去面对,以膜拜的心理去解读,发掘词句的微言大义,鉴赏手法的精妙卓绝;文章呈现的也只是静态的、历史的信息,其中的人和事全都与今天毫不相干、与自己没有关联,于是,我们的课堂也就像祥林嫂不断地向鲁镇的人们唠叨“我真傻,真的”,以至于学生“一听到就厌得头痛”。这种长期以来简单化、庸俗化的理解和实践对文言文教学的危害极大,它不但削减了学生的兴趣,隔离了文言文与当下的关系,更疏远了学生与语文的情感。

二、焕发文言文的生命活力

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科学定位文言文教学的目标。既然不少学生认为文言文不实用,一些专家也认为“文言文在现代社会已经失去了生命力”,我们何不从“文言文的实用性”这一关键着手,让文言文充分焕发出“实用”的生命活力呢?

要让学生对学习文言文有兴趣,就要让学生明确学习文言文的作用。学习文言文,一是中考高考要考,中考高考关系到我们的前途和命运,为此我们必须学好文言文。二是可以提高我们的修养和道德境界,对我们的生活,以后的工作、事业大有禆益。中国第一位获得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的科学家屠呦呦的医学研究成果取得突破性进展就是得益于中国古代医学文献。它体现在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指向现实的、功利的,即在理解文意的过程中学习古人的经验,吸取曾经的教训,有的甚至可以跨越时空的界限直接拿来、全盘化用,用于管家理财、济世治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譬如,《孙子兵法》《三国演义》等古典名著广为日本人喜爱和推崇,成为他们经商和管理的必读书目。第二个层面是指向内心的、精神的,即通过学习提高自身的修养,提升道德的境界。譬如,读了《论语》中的“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你懂得了一条基本的做人准则;读了《易经》中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我们不仅认识了这几个汉字,也不仅理解了这句话的意义,而且深入地明白了它的内涵,并能铭记于心,督促自己的行动,这就是精神的致用。这些东西,也许我们每个人都能悟出来,而并非只有作家才能悟出来,也更非只有古人才能悟出来。但是,这都需要以时间和经历为代价,很多时候,这种代价可能是非常巨大和惨痛的,它甚至包孕着无数前人的血和泪。从文言文中领会先贤的精神世界,正是站在巨人的肩上。

三、激起兴趣的源头活水

学习文言文的目的就是被文言文的精华所化,而不只是孤立地停留在意义理解的层面,这样,我们的教学就会上升到以理解意义为手段,以汲取文化养料为旨归的理想境界。那么,我们该如何通过有效的路径来达到这种理想的境界呢?

“学生不喜欢”是导致困局的主要因素。通过近些年的教学实践,笔者在吸收优秀教研成果的基础上,突破了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先给学生通译全文,然后学生背诵的传统模式,摸索出了一套新的中学文言文教学方法,其具体操作步骤是:

首先是教师点到为止。指出文言文与现代文有什么不同地方:实词虚词的用法,古今词义的差异,通假字,词类活用,文言句式等内容,让学生明白文言文究竟学什么。接着教师示范讲解,目的让学生摸索出规律。

其次是学生积极参与。小先生教学法有效地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在讲授新课前两天,我把全班学生按照四个人一个小组分配任务,先是每小组承担一个自然段的任务,后来就是每个小组承担一篇课文的任务,每个小组有一个学习组长,尝试自己当老师,实行师生角色互换,还要求每个组员必须都有任务,避免遗漏一个。开始学生讲得很快,也出现了诸多漏洞,但是我不急于指出他们得失,而是组织各个小组进行评议,最后我对他们各自的闪光点进行表扬,并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就这样学生们的积极性马上就调动起来了,以后的讲课水平越来越高。采用的方式也越来越灵活。而且各个小组相互竞争,取长补短,不断超越,不断创新。

最后是师生共同归纳。在学习了一定数量的文言篇目后,教师和学生一起对字词和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识点以及写作特点进行总结归纳。在总结归纳的过程中,要给学生总结一些有规律性的东西。如“而”这个虚词的后面如果是一个动词,那么它的前面一般也有一个动词,如果这个词表面看起来不是一个动词,这个词一般也活用作了一个动词。“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满井游记》)“罍”“红装”分别转化为动词“端酒杯”、“穿着艳装”。又如在疑问句和否定句中,如果是代词作动词的宾语,一般都把这个代词前置了。“三岁贯女,莫我肯顾。”(《诗经·硕鼠》)“莫我肯顾”即“莫肯顾我”;“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吾与谁归?”。规律性的总结,往往能对学生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 实践证明,文言文分步教学效果是显而易见的,每个同学都积极地参与到本组或自己的课题中来,学习的主动性有了,课堂的气氛活跃了,更难能可贵的是这种学习方式唤起了他们强烈的学习热情,由原先对文言文的厌学到乐学,由被动地学变为主动地学,一扫平时上课时的枯燥沉闷,取而代之的是踊跃参与的学习热情,完全颠覆了学生原来对文言文教学的感受。

论文作者:王业清

论文发表刊物:《成长读本》2017年6月总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18

标签:;  ;  ;  ;  ;  ;  ;  ;  

焕发文言活力,激发学习兴趣论文_王业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