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我国物流的发展与研究趋势_现代物流业论文

2008年中国物流发展及研究新动向,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年中论文,新动向论文,物流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08年是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国经济产业发展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2008年也正是“物流”这一概念从日本引入我国三十周年,但是我国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却是近十几年的事(丁俊发,8/2008)。从产业发展的整体水平来看,我国物流产业整体规模还比较小,没有形成突出的核心竞争力,尚处于产业发展的导入期(付军立,7/2008)。然而作为国家重点发展的战略性产业,物流业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并且还将在各项政策不断完善的新形势下取得更大的发展。2008年,物流业经历了罕见的雨雪冰冻和汶川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的考验,又面临着国际经济形势恶化的严峻挑战。虽然如此物流业仍然实现了平稳较快的发展,为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基础保障。但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特点,值得关注。

一、2008年物流宏观环境及行业环境变化

1.政策变化及其对物流实践的影响

作为“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明确要求大力发展的产业,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支持。2008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出《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其中多处提出了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具体措施。此后商务部据此出台《关于加快流通领域现代物流发展的指导意见》,更为具体地提出了发展现代物流业的工作目标及政策措施。发改委等其他相关部门也根据国务院上述意见就现代物流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有关税收、土地、融资等问题进行研究,并将陆续有政策措施出台。

(1)对物流业的政策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中明确说明要从金融、税收、土地管理等几个方面加大对现代物流等服务业的支持力度。据此,发改委正在研究提出推动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的政策措施,有关部门也在研究解决物流企业发展中遇到的交通、税收、土地和融资等现实问题,新一批物流企业营业税试点企业也将获批(贺登才,11/2008)。我们可以预见一系列阻碍物流行业发展的政策将有所调整,例如原有税制造成的物流企业税收成本过重的问题正在逐步得到解决,税收成本的下降使物流企业降低经营成本的能力显著增强,税收扶持政策将有效促进物流产业的发展(杨仲夏,4/2008)。

(2)企业物流社会化趋势加速。《关于加快流通领域现代物流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树立现代物流理念,促进流通企业内部物流社会化。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接受供应链管理思想,将企业物流功能剥离出去,使大量潜在的物流需求转化为有效的市场需求。外包的环节也在不断延伸,从销售物流逐步扩展到供应物流与生产物流,从简单的仓储、运输业务向供应链一体化延伸。如上汽集团与安吉天地汽车物流公司的合作,鞍钢集团与中远集团的合作。这种以供应链整合为纽带建立的战略联盟将加速发展并有效推动物流社会化(丁俊发,8/2008)。

(3)城乡一体化物流网络进一步完善。《关于加快流通领域现代物流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大力发展农村现代物流,完善城乡一体化物流网络。2005年,中央曾提出“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就农用生产资料和农村日用品的流通体系建设与以一定的支持,在政策扶持下农村物流体系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周建勤,1/2008)。新的意见要求继续深化“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并支持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建设,促进农产品物流健康发展。目前我国城乡物流二元结构非常严重,城乡物流难以有机结合,落后的农村物流对农村经济造成了很大的损失(洪涛,10/2008)。完善城乡物流一体化网络不仅对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将有效的为我国的粮食安全提供保障(高铁生,9/2008)。

(4)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加大。在经济形势迅速恶化,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的情况下,中央决定通过扩大投资来拉动经济发展。在庞大的政府投资规划中,交通基础设施的投资占据了相当重要的位置。其中2008年新增1000亿元中央投资当中,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就安排了280亿元。其中,铁路投资占150亿,国家高速公路投资占50亿,农村公路投资占50亿,中西部机场投资占30亿。而在今后几年的中央计划的4万亿投资中,交通基础设施的投资也被摆在了突出位置。可以预见随着交通基础设施投资的不断加大,物流基础设施将更加完善。

2.经济形势对物流业发展的影响

区域经济是物流产业的基础,决定着物流的需求结构和区域物流能力,对物流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物流产业与GDP存在较强的协整关系(黄磊,4/2008)。2008年的经济形势可以用变幻莫测来形容,年初世界银行曾预测2008年中国GDP增长率为10.8%,而随着经济形势的不断恶化,世界银行已经将对2008年中国GDP增长率的预测修正为9.4%,并预测2009年中国GDP的增长率将进一步下滑至7.5%。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据,2008年前三季度中国GDP达到201631亿元,同比增长9.9%,为近几年来首次低于两位数的经济增长率。预计第四季度的经济增长将进一步走低。

虽然面临着宏观经济形势下行的风险,我国物流行业仍保持了平稳较快的发展势头,社会经济发展对现代物流业的需求进一步扩大。社会物流总额与GDP相比的物流需求系数持续增加,由2007年前三季度的3.2提高到2008年前三季度的3.4(见表1)。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2008年前三季度,我国物流规模继续扩大,全社会物流总额68.1万亿元,同比增长26.7%,比上年同期加快1.2个百分点。从构成看,工业品物流总额60万亿元,同比增长27.8%,加快0.5个百分点,占社会物流总额的比重为88.2%,仍然是带动社会物流总额增长的主要因素。进口物流总额6.2万亿元,同比增长17.2%,加快3.3个百分点,占社会物流总额的比重为9.1%。农产品物流总额、再生资源物流总额和单位与居民物品物流总额分别增长24%、43.2%和15.4%。前三季度,物流业增加值完成13594亿元,占服务业全部增加值的17.3%,占GDP的6.7%,同比增长16.8%,比上年同期回落0.8个百分点(见表2)。

2008年前三季度,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为36836亿元,同比增长19.6%,比上年同期增幅加快4.1个百分点。其中,运输费用为18854亿元,同比增长15.5%,占社会物流总费用的比重为51.2%,同比下降2.7个百分点,为近10年来最低。保管费用为13431亿元,同比增长25.5%,在物流总费用中所占比重达36.5%,比上年同期提高2.9个百分点,为有物流统计以来最高(见图1)。其中,仓储费用3240亿元,占保管费用的24.1%,同比提高了2个百分点。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为18.3%,比上一年有所提高。物流总费用各部分的变化充分反映出今年以来宏观经济形势对物流行业的整体影响。其中,运输费用占物流总费用的比重在原料、能源、动力等价格高企的情况下仍然下降,反映出在当前经济增长逐步减慢的形势下,物流需求增长将有所趋缓,并且这一趋势还将持续下去。而仓储费用的提高,则反映出在恶劣的经济形势下市场供大于求愈发明显,企业库存开始增加。

3.市场竞争环境的变化

从1984年联邦快递与代办商在中国开展速递业务开始,外资物流企业进军中国市场已有二十几个春秋。2005年12月伴随着我国物流业的全面开放,外资物流企业通过并购与联盟进行着迅速的扩张。外资物流企业的进入为我国物流行业带来了许多积极的影响,诸如加快了我国物流业的升级,以其先进的技术和经验为基础发挥着对我国本土物流企业的示范作用。同时外资物流企业也通过把持了高端服务领域及抢占优秀本土人才等为我国本土物流企业的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袁平红,6/2008)。外资企业通过扩张和并购在国内铺设起了庞大的物流网络,其发展速度远远超过了绝大多数的本土物流企业(丁俊发,2/2008)。这使我国物流行业的竞争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2008年第二季度,美国头号货运公司耶路全球收购了上海佳宇物流65%的股权,联邦快递宣布在不计成本的情况下降价。外资物流企业的迅速扩张使我国物流行业的竞争环境更为激烈。

二、2008年物流管理学术研究动向

2008年12期的《物流管理》杂志共刊发了191篇论文。在《物流管理》杂志刊发的191篇论文中,按照研究方法与论文内容可以分为综述推理、实证研究、产业实践等几类。全年12个栏目所刊发的191篇论文具体的分类情况见表3,其中综述推理与产业实践这两种类型的论文最多。就综述推理和实证研究这两类比较偏重学术的论文而言,2008年,《物流管理》杂志供刊登了此类学术论文112篇。其中,实证研究论文22篇,占学术论文的19.64%;综述推理型论文90篇,占学术类论文的80.36%。从这一比例来看,大量的学术研究论文还是主要运用综合概述及逻辑演绎的研究方法。日后需要更多地采用实证研究方法进行研究,以便实现与国际物流管理研究的进一步对接,提高理论研究的质量与水平。

物流管理学术论文对供应链管理、第三方物流、物流绩效管理等物流热点给与了较多关注。同时还有诸多论文涉及物流服务、行业物流、物流技术与物流信息管理等许多方面,具有较强的现实针对性。此外,鉴于我国物流行业仍处于较为落后的发展阶段,不少论文对于发达国家的物流发展及其与我国的现状进行了比较分析(吴安南,7/2008;汤钰、孙有望,6/2008等)。一些论文偏向于从经济学模型的角度来研究物流组织,为供应链上的价值创造方面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赵晓丽,6/2008;付军立、杜丽娟,7/2008)。绿色物流与逆向物流的研究获得了较多的关注,这与中央一直强调的支持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是分不开的,这类论文主要是针对绿色物流的环境评估及逆向物流网络结构等方面进行了较为细致的研究(王简,2/2008;孙玉敏,6/2008等)。

许多论文对物流行业发展的政策法律环境给予了较多的关注,其中引起广泛关注的是对物流行业的税制改革的探讨,此外一些论文也对保险法律与金融支持问题进行了研究(杨仲夏,4/2008;张湘兰、张丽娜,1/2008等)。产业物流研究方面对汽车、农产品、图书零售等很多具体行业的物流特点进行了研究,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政策导向下,关于制造业与物流业结合的研究获得了较多关注(朱洲、李峰,3/2008;汤晓丹、娜仁图雅,7/2008等)。供应链管理方面的研究则重点集中在产业集群与集群供应链及供应链风险管理等方面(刘刚、冀凝煜,8/2008;晚春东,3/2008等)。

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为我国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经济环境。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物流效率依然较低,物流行业需要实现更快的发展。这为我国物流领域的学术研究提供了庞大的社会需求。物流管理研究需要密切关注我国物流实践,树立国际化视野,综合运用各类研究方法与理论模型,从而取得更多高质量的学术成果,并推动我国物流管理实践更快的发展。

标签:;  ;  

2008年我国物流的发展与研究趋势_现代物流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