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省南宁市宾阳县黎塘镇卫生院 广西南宁 530409
摘要:目的: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我国老年人群老年人群体已成为艾滋病防治的重点和难点,而乡镇老年人更是防治工作的重中之重。方法:对广西南宁某县乡镇>50岁老年人感染HIV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结果:从乡镇老年人HIV感染的时间、性别、传播途径、文化程度、家庭月收入等多角度分析感染现状。结论:乡镇老年人艾滋病知识缺乏,该病防控工作中着重关注乡镇老年人,提高其相关预防知识。
关键词:乡镇老年人;HIV感染;知识;危险因素
2015年1月份由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公布的信息显示,2014年中国新报告艾滋病感染者逾10万例,艾滋病疫情呈现出中老年人、青年学生等重点人群疫情上升明显的特点[1]。随着中老年人所占比例逐年增加,乡镇老年人的HIV感染人数也在增加,占当年报告病例的比例从2009年14.9%上升到2011年1-9月的20.6%,国内不少研究报道过此类人群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较一般人群低,该人群已成为艾滋病的高危人群[2]。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也随之加大,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导致老年人HIV感染者人数不断攀升,但直至2004年国内才有专门分析和研究关于AIDS对老年人的影响的文献[3]。老年人是人口中的弱势群体,而乡镇老年人更是老年人口中的极弱势群体。因此,老年人尤其是乡镇老年人作为HIV感染的一个重要群体,分析其传播与流行的现状,探讨其相关危险因素,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显得尤为重要。
1.全国范围内老年人HIV感染者概况
目前研究老年人HIV的相关文献主要指50岁及以上人口的数据。我国老年人AIDS疫情增长较快,截止2009年底,50岁以上年龄组HIV/AIDS病例构成比居全国前5位的省份分别是河南、广西、福建、安徽和湖北,累计数前5位则是广西、河南、云南、广东和四川。广西60岁以上年龄段所占当年报告数比例从2009年的18.7%上升到2011年的28.4%,远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山东省50岁以上年龄组从2001年的12.33%下降至2006年的4.61%,2010年上升至9.42%;贵州省50岁以上年龄组则从2002年1.32%起缓慢上升至2008年的5.29%。
2.对象与方法
均为HIV确认阳性,50岁及以上老年艾滋病患者,共100例。使用自制的调查问卷,在调查对象知情同意的原则下,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员进行面对面、一对一方式在相对独立环境进行问卷调查,问卷结束后由现场督导员审核无误后密封。调查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艾滋病相关知识和知识知晓率项目(共11道题,每题回答正确得一分,回答错误或者不知道得0分,计算总得分)、行为学基本信息(确诊前后异性性行为、男男性行为、吸毒等高危行为情况)。统计学处理使用统计软件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应用t检验、方差分析、非条件logistic回归进行数据分析。
3结果
共调查100例,男45例,女55例,男女比例为2.64:1;年龄50-86岁,中位数为61.7岁;在婚67例,离异/丧偶/分居24例,未婚8例,同居1例。51例为异性性接触传播,16例为男男性行为传播,13例为被艾滋病患者血液感染伤口所致,1例为通过输血感染,19例为其他途径感染。知晓得分在不同文化程度、职业、家庭月收入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1 老年男性HIV感染者占比较大
老年男性所占当年报告病例比重逐年上升,50岁以上年龄组从2006年的2.2%上升至2009年的2.8%,而60岁以上年龄组则从2005年的3.3上升至2010年的4.0%,已远超2010年报告HIV/AIDS 的男女比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以异性传播为主要传播途径
异性传播构成比从37.8%上升至68.7%,同性传播由0.7%上升至3.0%。非婚异性性行为从65.5%增长至75.9%,经血传播逐年下降。与老年女性一样,通过同性性传播的老年男性一直是研究所忽略的,国内这方面研究仍为空白。多因素分析结果发现非异性性传播引起确诊前后高危行为改变的可能性更小,而异性性传播比非异性传播引起高危行为改变的可能性更大。原因可能在于艾滋病老年患者以男性为主。而老年男性随着年龄的增大性能力有所下降等原因,导致其在确诊后发生以商业性行为为主的高危行为较确诊前有所下降,行为改变的可能性较大。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发生高危行为的可能性更大,说明文化程度越高发生高危行为改变的可能性更大。因为文化程度越高,获得与接受艾滋病防治知识的途径越多,同时在确诊后能够利用获得的知识来改变其高危行为的可能性也越高。
3.3 老年感染患者死亡速度快
由于老年人基础疾病较多,易并发二重或多重感染及感染的病原体复杂等原因,大部分的老年人进入治疗时已进入疾病晚期,病死率高。从死亡的影响因素上看男性较女性死亡风险高,60岁以上较50~59岁组死亡风险高,HIV样本来源为临床医疗机构和专题调查者较自愿咨询检测(VCT)点高。调查发现50岁以上病例中死亡病例平均存活天数仅为242d,较全部死亡病例平均存活天数(530 d)低,且79.74%病例确认后1年内死亡。如果经过规范的治疗,6年累计生存率可以达到65%,59.26%的死亡病例集中在治疗的第1年。
3.4乡镇老年人对艾滋病知识匮乏
调查发现50岁以上年龄组的AIDS知识知晓率较低,特别是70岁年龄组的老年人。对百色、昆明等地50岁以上男性的调查发现,老年男性对AIDS的3个传播途径以及安全套对AIDS的预防作用的知晓程度均达到74%以上。桂北地区的50岁以上男性的调查结果截然相反,21.29%的老年人不知道AIDS,仅有38.47%的人知晓3个传播途径,而只有2.24%的人知晓安全套可以有效预防AIDS。66.2%的人在被确诊HIV抗体阳性前从未听说过AIDS。虽然目前尚未找到针对老年女性艾滋病知识行为的专门文献,但是不难看出,由于老年人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老年人AIDS防治知识整体知晓率较低,随着年龄不断提高,他们与社会接触机会逐渐减少,获得相关知识与信息的渠道不通畅,致使他们不易进入到常规的艾滋病宣传、干预体系中。
3.5 安全套使用率低
有关调查发现,所有男女性病患者发生性行为时均未采取安全措施,甚至无人在性生活中使用安全套。云南的调查有63.7%的50岁以上老年人在发生性行为时从不使用安全套,而不使用安全套的理由为自己不想用的占了59.6%。
3.6 乡镇老年人中存在多性伴和嫖娼的情况
随着人们的营养状况不断改善,生活质量的提高,寿命的延长,性功能衰退推迟,老年性健康长期未能得到足够重视,而这种性需求往往被家庭和社会忽视。山东曾报道一起某农村5名60~63岁的中老年人因嫖娼、多性伴等原因引起的老年AIDS聚集性性传播的事例。
3.7 部分地区滥用壮阳药
目前乡镇老年人HIV感染因素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是壮阳药的使用。有研究者对四省市的乡镇性用品调查发现,老年人使用壮阳药的比例较高。调查发现广西6个县的60岁以上老年HIV/AIDS调查发现,30.2%的人使用过壮阳药,其中62.2%的人因为生殖器勃起功能障碍,力不从心而使用壮阳药。
4结语
本次调查也说明艾滋病知识宣传活动不够全面和深入,由于乡镇老年男性性行为防护意识不强,多有高危行为史,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差,收入和文化程度较低的老年患者知晓率更不容乐观,调查中发现少部分患者甚至没有听过艾滋病,更谈不上认识当中的主要传播途径,从而成为我国HIV感染的重要群体。安全套的使用对于老年人来说有利有弊,正确使用有利于降低HIV感染的风险,但是会导致猝死的发生,因为安全套的使用导致性活动时间延长而引起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等老年人猝死的概率。因此,进行有针对性的,让中老年人容易接受的宣传教育方式来促使其改变高危行为是当下的任务所在。加强老年人文化娱乐供给,提升老年人的艾滋病防治知识水平,加大对壮阳药的监管力度等一系列措施都将有力降低乡镇老年人的HIV感染概率。
参考文献:
[1] 陈世艺,徐永芳,黄娜,等.老年艾滋病患者HIV感染相关知识及其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5,29(10):1049-1051.
[2]刘春.50岁以上人群中艾滋病的流行病学[J].国外医学流行病学传染病学分册,1991(5):236-237.
[3] 张秋霞.对受艾滋病影响的老年人的社会态度研究[J].市场与人口分析.2005(增刊):89-93.
论文作者:吕春玲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4/24
标签:老年人论文; 老年论文; 乡镇论文; 艾滋病论文; 年龄组论文; 知识论文; 的人论文; 《健康世界》2017年第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