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检验科 四川 绵阳 621000)
【摘要】目的:观察糖尿病者以血清C肽、糖化血红蛋白(HbAlc)联合诊断的可行性。方法:本次观察组对象选取我院门诊部于2016.3-2017.4期间收治的67例糖尿病患者,对比组选取同期入院行健康检查且结果正常的70例受检者,所有研究对象均与餐后2小时、空腹取静脉血,检查血清C肽、HbAlc水平,观察正常者与糖尿病患者水平差异。结果:观察组较对比组血清C肽水平低、HbAlc含量高,P<0.05。结论:通过检测血清C肽、HbAlc水平,能为临床糖尿病诊断提供重要依据,利于疾病诊断。
【关键词】糖尿病;糖化血红蛋白;诊断;血清C肽
【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01-0209-02
糖尿病史临床最为常见的慢性疾病,其发病隐匿主要特征为患者血糖升高,若不及时诊断治疗,血糖长时间升高,易导致机体糖代谢紊乱,进而引发心脑血管疾病,对患者身心健康、生活、工作均造成影响,严重者可致肾脏损害,有致死可能性。近几年疾病发生率呈上升趋势,故如何在糖尿病早期有效诊断、治疗,对避免病情恶化、有效控制血糖、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发生有重要意义,早期临床多以血糖浓度来判断疾病,但临床发现其具有一定局限性,有学者发现通过检测患者血清C肽、HbAlc水平,能有效诊断疾病[1]。本文观察正常者与糖尿病者血清C肽、HbAlc水平差异,分析其用于糖尿病诊断的可行性。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观察组对象选取我院门诊部于2016.3-2017.4期间收治的67例糖尿病患者,年龄42~70岁,平均年龄(56.2±4.7)岁,病程2-9年,平均病程(4.7±1.3)年,其中女31例,男36例;患者纳入标准:符合美国糖尿病学会(WHO/ADA)制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2],无代谢性疾病、造血系统异常,女性无妊娠、哺乳情况,排除抽血前服用过降糖药物者、合并内分泌疾病、肝病,以及临床资料不全者。对比组选取同期入院行健康检查且结果正常的70例受检者,年龄40~68岁,平均年龄(56.7±4.6)岁,其中男38例,女性32例,受检者血糖、血常规等各项指标均为正常,两组一般资料组间比较差别无意义,P>0.05,可行比较。
1.2 方法
所有研究对象与抽血前1日晚上8点后禁食,次日清晨8点左右空腹抽取静脉血,后进食并在进食两小时后,再次抽取肘静脉,对获取样血经离心处理,参数3500r/min、时间15分钟。取上清液血清C肽水平使用全自动电化学发光仪(型号cobasE411德国罗氏)以电化学发光法及配套试剂检测,糖化血红蛋白含量使用糖化血红蛋白仪(型号Bio-Rad D-10美国)以高效液相色谱法及配套试剂检测,所有检测步骤、操作均按照试剂盒说明进行。
1.3 观察指标
比较观察组、对比组餐后2小时、空腹血清C肽水平以及HbAlc水平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均以SPSS 15.0系统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血清C肽水平以及HbAlc水平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结果以P<0.05为显著性标准。
2.结果
2.1 糖尿病者与正常者血清C肽、HbAlc指标水平差异
观察组较对比组血清C肽水平低、HbAlc含量高,P<0.05,见表1。
表1 血清C肽、HbAlc水平(x-±s)
3.讨论
目前临床已证实糖尿病可引发血管病变,造成脑梗死、冠心病等并发症,对患者身心健康、生命安全均造成严重影响,目前临床对糖尿病治疗只能控制无法治愈,故早期有效诊断、治疗,对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改善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早期临床多以患者血糖水平以及糖耐量作为判断糖尿病依据,但人体血糖受内、外多种因素影响,具有一定时限性。而耐糖量检查又需要严格客官条件,因此临床一直在寻求检查简便、快速、不受时限的糖尿病诊断标准,有学者提出以血清C肽、HbAlc水平判断糖尿病,准确度高不易受外界影响[3]。
本次研究显示观察组HbAlc水平明显高于对比组,而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清C肽含量观察组明显低于对比组,P<0.05。结果提示糖尿病者血清C肽、HbAlc水平与正常者有明显差异,通过对其检查能有效判断疾病,HbAlc水平在空腹、餐后不会出现波动,故临床可对多个时间点糖化血红蛋白进行监测,且HbAlc生物变异较小,能有效反映过去120d内人体血糖平均水平[4]。HbAlc具有良好可重复性,正常情况下其水平在4%~6%,而糖尿病患者HbAlc会异常升高,在10%以上,血清C肽无生物活性,不受外源性胰岛素影响,其水平能反映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糖尿病患者由于胰岛素分泌受限,胰岛β细胞功能损害,因此会出现血清C肽水平降低情况[5]。两种指标联合用于糖尿病诊断,能有效反映患者血糖、胰岛β细胞功能情况,从而利于判断疾病。
综上所述,通过检测血清C肽、HbAlc水平,能为临床糖尿病诊断提供重要依据,利于疾病诊断。
【参考文献】
[1]马春芳,沈国荣,陆小芳等.血清C肽与糖化血红蛋白联合检测对糖尿病诊断的临床意义[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7,10(1):113-114.
[2]姜璐,马凤海.2 型糖尿病患者血清C 肽水平与糖尿病肾病相关性研究[J]. 中国医学创新,2013(19):16-17.
[3]黄凤丽,张宏,胡静菊等.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与糖化血红蛋白的关系[J].宁夏医学杂志,2015,37(3):262-264.
[4]王国娟,胡国平,马维青等.新诊断2型糖尿病伴高血压患者胱抑素C和C肽及胰升糖素水平的研究[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6,24(4):259-261,265.
[5]薛福平,刘春江,刘咏菊等.血清C肽与糖化血红蛋白联合检测在糖尿病患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J].山西医药杂志,2016,45(12):1472-1473.
论文作者:刘姗,彭秀娟,任皓月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8年1月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5
标签:血清论文; 水平论文; 糖尿病论文; 血红蛋白论文; 血糖论文; 患者论文; 糖尿病患者论文; 《医药前沿》2018年1月第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