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婧
黑龙江省大庆油田乘风医院 黑龙江大庆 163411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护理模式在改善哮喘患者生存质量方面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哮喘患者共80例。将患者按照入院编号,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行循证护理模式。两组患者在接受为期2周护理后,比较两组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以及生活质量(Quality of Life,QOL)评分。结果:护理2周后,观察组患者的SAS与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而QOL评分则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改善哮喘患者生存质量方面,循证护理模式的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护理模式,大大提高了哮喘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关键词:不同护理模式;哮喘;生存质量;效果比较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nursing modes on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life of asthmatic patients is compared.
Zhao Jing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Daqing Chengfeng hospital,Heilongjiang Daqing 163411)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nursing models on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life of asthmatic patients. Methods:a total of 80 asthmatic patients in our hospital from June 2016 to January 2018 were selected. The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admission number,40 case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nursing mode,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evidence-based nursing mode. After 2 weeks of nursing,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with the two groups of 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the self rating Depression Scale(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and the quality of life(Quality of Life,QOL). Results:after 2 weeks of nursing,the SAS and SDS scores of the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while the QOL scor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 0.05). Conclusion:in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life of asthmatic patients,the effect of evidence-based nursing mode is obviously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conventional nursing mode,which greatly improves the quality of life of the asthmatic patients and is worthy to be popularized and applied in clinical.
[key words] different nursing models,asthma,quality of life,effect comparison.
哮喘全称为支气管哮喘,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此病因易反复发作且难以完全治愈而给患者的身体健康带来严重的影响,极大地降低了患者的生存质量。目前,在改善哮喘患者生存质量方面,护理干预措施的积极作用越来越明显。本文旨在探讨不同护理模式在改善哮喘患者生存质量方面的效果,选取80例于我院就诊的哮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现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哮喘患者共80例。将患者按照入院编号,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其中,男性患者49例,女性患者31例;年龄25至70岁,平均年龄(46.3±6.8)岁。所有入选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2008年制定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诊断标准[1],且无肺结核、糖尿病、支气管扩张以及肾炎等病史。两组患者在性别以及年龄等一般临床资料对比上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1.2.1对照组:本组患者行常规护理模式护理,如心理、饮食、治疗配合以及健康宣传护理等。
1.2.2观察组:本质患者行循证护理模式护理。①护理前:认真查阅资料并制定科学、合理的护理方案;②护理中:整理、分析护理中的盲点与问题,并以查阅取证的方式制定解决方案;③根据每个患者的情况,针对性的制定护理方案。
1.3评价标准
1.3.1SAS评分:50<焦虑越严重;50>焦虑越轻或不存在。
1.3.2SDS评分:53<抑郁越严重;53>抑郁越轻或不存在。
1.3.3QOL评分:总分值为0至100分;分值越高表示生存质量越高。
1.4统计学方法
对上述两组患者各项记录数据进行分类和汇总处理,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上述汇总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采取平均值±标准差()表示,组间率对比采用T检验;对比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通过对上述两组患者各项记录数据进行分类和汇总处理可知,护理前,两组患者的SAS、SDS以及QOL评分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护理2周后,观察组患者的SAS与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而QOL评分则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3讨论
哮喘是由细胞组分和多种细胞(如肥大细胞、气道上皮细胞以及T淋巴细胞等)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患,多发作于凌晨或夜间。在临床上,哮喘最典型的症状表现为气喘、胸闷、咳嗽以及呼吸困难等。在发作前,此病常见的先兆症状表现为眼痒、鼻塞以及打喷嚏等。虽然哮喘的某些症状可以自行缓解,但是大部分症状应及时采取有效方法处理。目前,哮喘的发病原因虽不明确,但病因繁多且发病机制复杂。又此病在不发作时可无任何症状与体征。加之,部分患者易急性发作,引发一系列急性并发症,如呼吸衰竭、缺氧、气胸以及心脏衰竭等[2]。因此,哮喘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危害。同时,哮喘若是反复发作,还可能导致患者呼吸结构的变形,进而进展为肺心病,极大地降低了患者的生存质量[3]。
关文献资料总结表明[4],治疗哮喘的关键在于预防哮喘发作。随着现代预防医学的快速发展,护理人员在预防哮喘中所起到的作用越来越大。而评价哮喘患者的病情是否得到控制的一个重要指标为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故而,探讨不同护理模式在改善哮喘患者生存质量方面的效果,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对上述两组患者各项记录数据进行分类和汇总处理可知,护理前,两组患者的SAS、SDS以及QOL评分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护理2周后,观察组患者的SAS与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而QOL评分则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得出结论:在改善哮喘患者生存质量方面,循证护理模式的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护理模式,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综上所述,给予哮喘患者循证护理模式,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取得了良好的护理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林秀菊.全程舒适护理模式应用于哮喘急性发作的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20):2412-2414.
[2]王春燕,张莉.自我效能干预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天津护理,2012,20(1):3-5.
[3]刘春利,李文红,刘博等.护理干预对成人哮喘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3):14-16.
[4]李玉莲.不同护理模式在改善哮喘患者生存质量方面的效果比较[J].中国卫生产业,2011,8(10):50.
论文作者:赵婧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12
标签:患者论文; 哮喘论文; 模式论文; 质量论文; 两组论文; 评分论文; 对照组论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