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研究 ·
高龄老人生活态度对孤独情绪的影响
陈长香 张皓妍 张敏 李叔杏 窦娜
(华北理工大学护理与康复学院,河北 唐山 063210)
〔摘 要 〕目的 了解唐山市高龄老年人孤独感现状,分析其生活态度对孤独情绪的影响。方法 选取唐山市1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辖区居民中的7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进行孤独量表评测。结果 3 448例高龄老年人孤独感平均得分(40.24±10.225)分,低程度孤独感1 071人(21.9%),平均(28.33±4.096)分;中度孤独感1 664人(50.2%),平均(41.86±4.262)分;较高度孤独感713人(27.9%),平均(54.38±3.360)分。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婚姻状况(OR =1.287)、文化程度(OR =0.863)、能否乐观面对生活(OR =2.641)、生活总体是否幸福(OR =3.133)、有心事是否有倾诉对象(OR =1.649)、对生老病死的态度(OR =0.770)、对养老事业发展所持态度(OR =1.359)是高龄老年人孤独感的影响因素(均P <0.05)。结论 河北省唐山市高龄老年人孤独感明显,有针对性地提高生活态度将对改善中国高龄老年人孤独感现状产生重要影响。
〔关键词 〕孤独感;生活态度
随着核心、空巢家庭大量出现,孤独感成为老年人群中较为突出的心理问题之一〔1〕。我国老年人孤独感水平随年代呈上升趋势〔2〕,孤独感是一种持久的内心孤寂为特征的情感性心理障碍,不仅会导致躯体功能下降,还会引起自杀倾向〔3〕。本研究拟分析高龄老年人生活态度对孤独感体验的影响。
1 对象与方法
1 .1 研究对象 选取唐山市工人医院和唐山市弘慈医院直属的1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登记户籍所有符合入组条件的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辖区范围涉及路北区6个中心(团结楼社区、鹤翔园社区、蓝天楼社区、龙华社区、68社区、税钢社区),路南区4个中心(南厂西里社区、福乐园社区、许庄南里社区、草场街社区)且路北区和路南区老年人人数均衡,涉及范围是唐山市东部、西部、中部、北部、南部,对唐山市市区老年居民具有一定代表性。纳入标准:截至调查日期年龄≥75岁;有正式的户口登记,在调查地居住≥1年;知情同意,自愿参加调查。排除标准:存在严重疾病、精神疾患、老年痴呆、严重认知障碍不能完成询问者;表达不清,沟通障碍者;调查时外出居住者。发放问卷共3 612份,回收有效问卷3 448份,有效回收率为95.46%。年龄75~98岁,平均年龄(80.12±4.739)岁。
1 .2 方法 由进行统一培训的调查人员面对面入户调查。调查工具包括:(1)一般情况调查表:包括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性格等。(2)洛杉矶加利福尼亚大学(UCLA)孤独量表〔4〕,用于评价由于对社会交往的渴望水平与实际水平的差距而产生的孤独感Cronbach α系数为0.89,相关系数为0.73,共20个条目,其中正序条目11个和反序条目9个。正序条目(常常、有时、很少、从未,分别4~1计分),反序条目(常常、有时、很少、从未,分别计1~4分),量表总分20~80分,对孤独感得分进行分级,20~34 分为低程度的孤独感,35~49 分为中等程度,50~80 分为较高程度。
1 .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7.0进行χ 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
2 结 果
2 .1 高龄老年人孤独感状况 高龄老年人孤独感得分20~74分,平均(40.24±10.225)分;低程度孤独感1 071人(21.9%),平均(28.33±4.096)分;中度孤独感1 664人(50.2%),平均(41.86±4.262)分;较高程度孤独感713(27.9%)人,平均(54.38±3.360)分。大多处于中等程度孤独感。
得益于政府的大力支持,黔南州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迅速发展,在带动小农户发展的意愿、能力与效益等方面取得良好的成效。
初中语文课本中有不少抽象不易理解的内容。而色彩、线条、形象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思维,便于他们理解。因此,语文教师可以运用这一认知规律,借助美术中的色彩和形象把课文内容具体表现出来,以视觉为突破口,对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大有裨益。如教文言文《河中石兽》时,学生对“石兽掉入河底后在河流上游”这一点理解起来很困难,可以画一幅石兽在河底运动的动态图让学生看,这样化抽象的说理为具体的画面,学生就很容易理解了。
2 .2 高龄老年人孤独感影响因素 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性格与高龄老年人的孤独感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见表1。
表1 高龄老年人孤独感影响因素一般因素 〔n (%)〕
2 .3 高龄老年人孤独感影响因素单因素分析 能乐观面对生活、生活非常幸福、有心事有倾诉的对象、对于生老病死能平淡接受、经常参与社区活动、认为我国养老事业发展乐观、认为现在社会很公平、对老年人所采取的政策很满意、认为我国老年服务体系健全的高龄老年人孤独感水平越低(P <0.01)。见表2。
数据挖掘方法是由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的方法发展而来,结合传统的统计分析方法、模糊数学方法以及科学计算可视化技术等,以数据库为研究对象,形成了数据挖掘的方法和技术。数据挖掘的方法和技术主要包括:统计分析方法、关联规则方法、决策树方法、神经网络法、粗糙集理论方法、遗传算法、可视化技术等[2]。
本研究结果显示老年人孤独感评分高于刘靓等〔5〕对长沙市老年人孤独感平均分〔(39.8±7.3)分〕,与本调查人群年龄为高龄老年人及所调查地区为城市有关。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身体功能逐渐下降,会把注意力过多地放在身体状况上,而弱化了社会功能和社会角色〔6,7〕;亲人、挚友的相继离世导致老年人缺乏足够的家庭支持〔2〕;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丧偶概率上升,而子女无暇关心父母,加剧了孤独感的产生;相比农村地区的老年人,城市地区城市服务设施比较完备,社区组织活动比较频繁,丰富了老年人的精神生活,排解了老年人的抑郁情绪,主观幸福感更高,同时城市老年人子女大多在身边,子女可以经常来看望,可以得到更高的亲子支持。
表2 高龄老年人孤独感影响因素单因素分析 〔n (%)〕
表3 高龄老年人孤独感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
3 讨 论
2 .4 高龄老年人孤独感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 将单因素分析中存在统计学意义的各因素作为自变量,将孤独感程度(20~34分=低,35~80分=高)作为因变量(低=1,高=2)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能否乐观面对生活、生活总体是否幸福、有心事是否有倾诉对象、对于生老病死的态度、对养老事业发展所持态度是高龄老年人孤独感的影响因素(P <0.01)。见表3。
随着年龄的增长,子女照顾父母的时间减少,老年人更加依赖于配偶,配偶的存在使双方能够互相扶持,同时又为彼此双方提供交流和倾诉的对象,可以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受教育程度影响老年人孤独感的产生,文化程度高的老年人孤独感低于文化程度低的老年人,受教育程度高的老年人分析问题较全面,在生活中遇到问题,往往习惯性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主观幸福感比较高,对于挫败的结果也能及时调节自己的情绪,因此孤独感程度低,与郭娓娓等〔8〕报道一致。
三是加强抗旱服务队能力建设。建立省、市、县级抗旱服务组织130多个,乡镇村级类防汛抗旱服务组织500多个,充分发挥了服务队在抗灾减灾中的作用。
本研究结果显示,能乐观面对生活且认为生活总体很幸福的老年人孤独感程度低。这些老年人对自己未来有较好的积极期待,能够接受和认可现在的生活,对于子女和国家的照顾都很满意,相对而言,其对自己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的评价也会比较高,有些就算目前的生活达不到心里的标准,也会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改变目前的生活境况,而不会只是一味地去抱怨、羡慕别人,这种积极向上的态度最终会减少孤独感〔9〕。倾诉对象不管是子女、孙辈等家庭成员,还是邻居、同事等社会成员都证明其有较高的社会支持。一方面,老年人倾诉可以排泄心中的不良情绪,让老年人有一种归属感〔10〕,另一方面较高的社会支持会给老年人提供更多的物质和情感帮助,增加他们的主观幸福感而减少孤独感〔11〕。因此,子女应及时去关心、了解父母所需并提供帮助,多陪伴他们,倾听他们的心声,做到精神陪护满足其情感需求〔12〕
对于老年人,尤其是高龄老年人,事业、情感都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了,生死才是头等大事。有些老年人一生都在追名逐利,确实也在事业、名利、地位上取得较高的成就,这些老年人提到“生老病死”是恐惧不安、非常害怕及回避的,他们没办法放下这些外在的物质享受与别人的吹捧,无法面对死亡,因此凡事都爱较真,孤独程度较高;相反,有一类老年人觉得死亡是一种释放感,这说明他们并不留恋这个世界,无法得到足够的家庭支持和社会支持,因此孤独程度非常严重。而认为生老病死可以平淡接受或者认为生老病死是一种自然规律的老年人不惧怕生死,但也不认为是一种解脱,他们对待生死有一个正常的心态,因此孤独程度较轻。乐观老年人能够对生活有较好的积极期待,遇事不会计较那么多,很容易知足,能够保持良好的积极情绪〔9〕;此外,还可能是由于老年人本身的生活状态很不错,国家给予足够的支持,生活质量较高,从而孤独症状较轻。国家应该给老年人提供足够的经济支持,另一方面应完善相关政策,提高政策执行力度,为老年人争取一定的权益,如定期免费体检的服务,使老年人有病能及时发现,保持身体健康〔13〕。
4 参考文献
1 叶婷婷,赖小燕,吴文凤,等.城市老人孤独感和生活满意度的相关性〔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6;24(7):1035-9.
2 闫志民,李丹,赵宇晗,等.日益孤独的中国老年人:一项横断历史研究〔J〕.心理科学进展,2014;22(7):1084-91.
3 林艳艳,曹光海,赵洁.山东省老年人抑郁症状、孤独感与社会支持特点〔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35(24):7200-2.
4 Perry GR. Loneliness and coping among tertiary level adult cancer patients in the home〔J〕.Cancer Nurs,1990;13(5):293-302.
5 刘靓,徐慧兰,宋爽.老年人孤独感与亲子支持、孝顺期待的关系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9;17(5):636-8.
6 吴芳琴,范环,肖树芹,等.北京市社区失能老年人的照护需求及其影响因素〔J〕.中华护理杂志,2018;53(7):841-5.
7 侯晓琳,高静,吴晨曦,等.养老机构老年人衰弱现状及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18;53(1):88-93.
8 郭娓娓,王有智.城市老人孤独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21(9):1358-60.
9 张岩,周炎根,雷婷婷,等.老年人乐观、社会支持和孤独感的关系以及失能的调节效应〔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36(20):5129-32.
10 Patil B,Shetty N,Subramanyam A,et al .Study of perceived and received social support in elderly depressed patients〔J〕.J Geriat Mental Health,2014;1(1):28-31.
11 张翔,苏少贞,谢芳,等.农村空巢中老年人社会支持、孤独感与主观幸福感及相关性〔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7;37(1):191-4.
12 高茵茵,王东博,闵霞,等.中老年人孤独感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15;44(6):503-5.
13 叶婷婷,赖小燕,吴文凤,等.城市老人孤独感和生活满意度的相关性〔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6;24(7):1035-9.
〔中图分类号 〕R -0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 -9202 (2019 )03 -0680 -04 ;
doi: 10 .3969 /j .issn .1005 -9202 .2019 .03 .055
基金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6BRK028);河北省卫计委重点课题(20180730)
第一作者: 陈长香(1963-),女,硕士,教授,主要从事健康促进研究。
〔2018-02-19修回〕
(编辑 张慧)
标签:孤独感论文; 生活态度论文; 华北理工大学护理与康复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