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干预对抗生素用药的干预作用初步分析论文_范荣荣

范荣荣

(邢台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医院药房 河北邢台 054000)

【摘要】目的:研究药学干预对临床抗生素用药的作用,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可参照依据。方法:抽取我院普外科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月为研究时间段。我院于2015年1月起对临床抗生素使用进行药学干预,比较两个时间段内抗生素应用情况。结果:实施药学干预后抗生素使用率显著下降、抗生素单独使用率显著升高、抗生素使用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下降(P<0.05)。实施药学干预抗生素使用疗程和费用显著低于干预前(P<0.05)。结论:临床应用抗生素经药学干预,能够提高抗生素合理应用、降低用药不良反应,减少患者用药费用。

【关键词】药学;干预;抗生素;用药

【中图分类号】R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19-0234-02

抗生素是用于抑制或杀灭细菌的有效药物,能够控制感染,恢复人体健康。但是,过分依赖、不合理或滥用抗生素会增加细菌耐药性,反而增加感染几率[1]。所以,科学、合理使用抗生素一直是临床用药的重点和难点。本文研究抗生素使用时进行药学干预措施,为控制滥用抗生素、提高抗生素的合理应用率,抽取我院实施抗生素干预前后外科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报道总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基本资料

抽取笔者所在医院普外科2014年1月~2015年1月住院患者100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住院时间在2015年1月之前和之后进行划分。所有研究对象均了解本次研究目的和过程,签署患者知情同意书。经院方、患者及家属同意后,调取所有研究对象临床资料,包括:一般情况、临床治疗方案、用药方案和护理方案等。实施药学干预前住院患者500例,男性220例,女性280例,年龄:18~89岁,平均年龄(56.9±4.2)岁。实施药学干预后住院患者500例,男性:240例,女性260例,年龄:18-88岁,平均年龄(55.8±4.5)岁。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未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实施药学干预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2014年1月~2015年1月临床抗生素使用方法根据临床用药经验进行,未采取药学干预措施。

2015年1月~2016年1月临床抗生素使用方法进行药学干预,需经过临床医师和药师共同研究后使用。方法如下:通过查阅普外科临床资料、医嘱等了解普外科抗生素使用情况,掌握使用频率较高抗生素种类、使用剂量和疗程,装订成册,给普外科临床医师发放。临床医师开具抗生素处方医嘱后,交给临床药师审核,药师根据患者病情判断该处方是否合理、规范,如有使用不当,与临床医师沟通。对于需要使用抗生素的患者进行病原学检测,判断细菌种类,使用针对性抗生素。抗生素处方权限管理制度规范化,对于发生抗生素不合理用药的临床医师进行警告等触发方式。

1.3 观察指标

抗生素使用率(抗生素使用人数/研究时间内抽取例数)[2];抗生素联用情况:单独使用、二联及多联。抗生素使用不良反应发生情况[3]:过敏反应、肝、肾毒性作用、二重感染。抗生素使用疗程和费用。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为回顾性分析,所有实验数据使用统计学分析软件SPSS22.0录入、处理和分析计算,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记录,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记录,进行卡方检验。统计学计算结果中,P<0.05为比较项目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抗生素应用情况统计

2014年1月~2015年1月抽取普外科住院患者中抗生素使用率91.20%,2015年1月~2016年1月抽取普外科住院患者中抗生素使用率42.20%,实施药学干预后抗生素使用率显著下降,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药学干预后,抗生素单独使用率显著高于干预前,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药学干预后,抗生素使用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下降,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统计结果见表1。

2.2 抗生素应用疗程和费用统计

实施药学干预后,抗生素使用疗程和费用显著低于干预前情况,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统计结果见表2。

3.讨论

临床不合理用药发生于多病综合发生、疑难病例和特殊疾病患者治疗中,临床医师难以准确把握药物理化性质和多种药物同时使用的相互作用,存在不合理用药情况。临床药师对药物理化性质和相互作用熟悉,对临床用药进行指导和干预,能够有效降低不合理用药事件发生情况[4]。

抗生素是由高等植物或微生物产生,能够抵抗病原体的物质。抗生素是能够治疗非病毒感染的主要药物。但是,随着抗生素种类增加、抗生素药效强化,抗生素不合理应用甚至出现滥用情况,导致院内感染率高、细菌耐药性增强等不良后果[5]。抗生素不合理用药体现在:未发现用药适应症而使用抗生素、药物配伍使用不当、违背选用抗生素先窄谱后广谱的用药原则、抗生素用量不足或过量使用。

本文研究抗生素使用时进行临床药学干预,实施药学干预后抗生素使用率显著下降抗生素单独使用率显著高于干预前、抗生素使用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下降抗生素使用疗程和费用显著低于干预前情况,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学干预时,主要根据患者疾病、病情判断临床医师开据的抗生素处方是否合理,如果需要使用的抗生素与疾病、病情不符,及时与临床医生沟通,发现相互拮抗或毒副作用相互加强的药物联用,要及时通知临床医师,避免联合使用该类药物。临床药学干预可以提高临床用药准确性、合理性,确保药物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抗生素不规范应用会浪费医疗资源、加重患者负担,产生耐药菌株,所以,临床药学干预抗生素应用,能够降低以上不良事件发生。

【参考文献】

[1]陈海林,孙浩,金海英,等.临床药学干预对呼吸内科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影响分析[J].现代实用医学,2015,27(9): 1234-1236.

[2]钱锡芬.浅谈药学干预合理使用抗生素产生的影响[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5,9(20):145.

[3]袁培明,乙树枝.药学干预对抗生素临床合理应用的影响[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18):174-175.

[4]徐立春.药学干预对抗生素临床合理应用的影响[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2015,2(20):4142-4143.

[5]秦红侠.药学干预对抗生素临床合理应用的影响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2014,1(18):2862-2862.

论文作者:范荣荣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5年19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3

标签:;  ;  ;  ;  ;  ;  ;  ;  

药学干预对抗生素用药的干预作用初步分析论文_范荣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