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TO与印度纺织工业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印度论文,工业发展论文,WTO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744[文献标识码]E[文章编号]1004-1508(2001)02-0019-04
印度于1994年4月15日签署了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谈判最后文件,成为WTO的创始成员国。加入WTO既为印度经济发展带来机遇,同时也要求印度调整与WTO基本规则不相一致的现行政策、法规,从而对印度经济发展形成新的挑战。本文拟结合WTO《纺织品与服装协议》、《进口许可程序协议》等相关规则,分析其对印度纺织工业发展的影响。
一、独立后印度纺织工业的发展
纺织业是印度最古老的行业。印度纺织部门从广义上讲包括棉纺、麻纺、毛纺和丝纺,还包括手工艺品编织,其中,棉纺织部门构成印度纺织业的主体。因此,本文的分析主要集中于印度的棉纺织业。
纺织部门在印度整个工业产出中地位突出。不论是从其所提供的就业人数,还是从其出口创汇来看,它在印度国民经济中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自独立以来,这一行业发展显著。例如,纺织部门的总就业人数在1995~1996年度约为6420万人,而1990年时为3900万人。纱绽数从1951年的1100万绽增加为1997年3月的3315万绽。旋转织机数从1989年的4.5万台增加为1997年3月底的27.6万台。然而,织布机数却从1951年的19.5万台下降为1997年3月底的12.4万台。棉或人造纤维工厂从1951年的378家增加为1997年3月底的1719家。在这1719家工厂中,有188家是公营企业,147家是联营企业,1384家是私营企业。这些棉纺或人造纤维纺织厂主要分布在马哈拉拖特拉邦、泰米尔纳杜邦和古吉拉特邦。(注:印度政府:《1999年印度参考年鉴》,第425页。)又例如,棉布和混纺布产量从1950~1951年度的42.15亿平方米,增长为1960~1961年度的67.38亿平方米,1970~1971年度的76.02亿平方米,1980~1981年度的83.68亿平方米,1995~1996年度为189.0亿平方米,比1950~1951年度增长了3倍多(注:印度政府:《1999~2000年度经济调查》,第S-35、124页。)。
印度纺织业由现代机器工厂、动力织机和手织机三大部分组成,分为有组织的纺织生产和分散的纺织生产,前者指大机器工厂生产,后者包括中小企业的动力织机生产和家庭个体的手织机生产。它们的总产值约占全印工业增加值的20%,其出口额约占全印出口总额的1/3左右(注:鲁达尔·达特,《印度经济》,新德里1998年版,第589页。)。1950~1951年度,工厂生产的棉布和混纺布占全行业总产量的79%,而到1995~1996年度,这一比重已下降为7%。这意味着93%的棉布和混纺布是由分散纺织生产的(注:鲁达尔·达特,《印度经济》,新德里1998年版,第589页。)。虽然分散纺织生产技术构成低,但对增加就业却意义重大。分散纺织生产之所以战胜工厂纺织生产,重要原因之一是受到政府的鼓励和支持,以及进口许可证制度的严格保护(注:陈继东:《独立后印度经济社会发展研究》,四川大学出版社,1997年11月版,第165、163~180、200~211页。)。
印度是棉布和棉制品(成衣)的出口大国,其出口额增长迅速。例如,1970~1971年度其棉纱和棉布(包括机器生产和手织机生产)出口额约为7.5亿卢比,到1995~1996年度已增长为87亿卢比。成衣出口额在1970~1971年度仅为0.9亿卢比,到1995~1996年度上升为1230亿卢比。这样,棉纱、棉布和成衣的出口额同期从8.4亿卢比,上升为2100亿卢比(注:印度储备银行:《1995~1996年度财政货币报告》,新德里,第1卷,第1~4部分。转引自鲁达尔·达特:《印度经济》,新德里,1998年版,第591页。),其发展之快,由此可见。
二、WTO相关规则及对印度纺织工业发展的影响
WTO相关规则明确规定了各成员国应履行的义务和享有的权利,既为印度纺织业发展带来机遇,同时也要求印度调整与这些规则不相一致的政策制度和经济运行体制,从而对印度纺织业发展形成新的挑战。对印度纺织业关系最为直接、影响较大的有以下相关规则。
1.《纺织品与服装协议》相关规则
该协议在序言中声明,在强化关贸总协定规则和纪律的基础上,以《多种纤维协议》为基础,将纺织品与服装贸易分阶段逐步纳入关贸总协定体系之中。并要求在逐步自由化过程中,应对与纺织品出口有特殊利益的国家与地区,以及最不发达国家在纺织品贸易的利益给予特殊考虑。根据该协议,纺织品与服装贸易自由化涉及《多种纤维协议》项下取消纺织品贸易的数量限制安排和非《多种纤维协议》项下取消与关贸总协定规则不一致的数量限制安排这两个部分,过渡期均为10年,至2005年1月1日止(注:郑志海、薛荣久主编:《世界贸易组织知识读本》,中国对外财政经济出版社,1999年8月版,第85~88页。)。
纺织业是印度的主要工业行业之一,其工业产值占印度国内生产总值的4%,占制造业增加值的20%(注:印度政府:《1998~1999年度经济调查》,第107页。),其所吸纳的劳动者1995~1996年度约为6420万人,占印度劳动力总数的21%,其出口创汇收入1997~1998年度约为125.4亿美元,占当年印度出口总额的36.9%(注:印度政府:《1999年印度参考年鉴》,第425页。)。纺织品与服装贸易自由化有助于印度纺织品和服装出口的进一步扩大,从而有助于印度纺织行业和印度经济的持续发展。《纺织品与服装协议》为印度纺织业发展所带来的机遇,主要体现在这些方面。
2.《进口许可程序协议》相关规则
该协议要求进口许可制度是透明的和可预见的。协议要求有关各方公开足够的信息,使贸易商了解授予许可证的根据。该协议强调进口许可程序的非歧视性,力图减少行政管理措施的随意性(注:郑志海、薛荣久主编:《世界贸易组织知识读本》,中国对外财政经济出版社,1999年8月版,第64页。)。
印度自20世纪50年代初即开始实施一整套严格的许可证制度。其工业许可证成为政府管理工业发展及其投资控制的重要手段,其进出口许可制度成为实施进口替代贸易政策的有力工具。尽管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印度实施经济改革,逐步放宽了进口许可制度,缩小了非自动许可的范围并减少了相关项目,逐步扩大自动许可项目并简化批准手续(注:陈继东:《独立后印度经济社会发展研究》,四川大学出版社,1997年11月版,第165、163~180、200~211页。)。但从总体上看,印度至今仍是一个实施较为严格进口许可制度的国家,印度的纺织行业发展是在这种进口保护体制下才得以迅速发展起来的。尤其是印度纺织业中的分散生产部门,使用动力织机多属小型乡镇企业,设备陈旧,技术落后,而手工纺织则属家庭个体生产,它们的市场竞争能力和抵抗进口品冲击的能力是相当弱的。WTO的相关规则要求印度进一步改革其许可证管理制度,减少甚至取消进口限制保护,从而使印度中小纺织企业和家庭个体生产者将面临来自国外同类产品的竞争。这样,就为印度纺织业发展形成了新的挑战。
三、印度的相关对策
由于WTO相关规则对印度纺织业发展是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双重影响,印度政府采取了不同的对策以趋利避害,促进纺织业的发展。
如上所述,纺织品与服装自由化将有利于印度纺织品出口的进一步扩大,因此印度政府与广大发展中国家一起,积极促进世界纺织品贸易的自由化进程。事实上,关贸总协定多边谈判最终能够达成《纺织品与服装协议》,本身就是包括印度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长期坚持努力的结果,其间经历了激烈的斗争。
在关贸总协定主持的前四轮多边贸易谈判中,虽然有关纺织品关税的削减进展缓慢,但一直还是适用关贸总协定规则的。但从第五轮谈判“狄龙回合”开始,发达国家提出,来自发展中国家低成本的纺织品和服装造成了发达国家国内市场竞争的混乱,提出对纺织品采取限制,受限产品只涉及棉纺织品。到第六轮谈判“肯尼迪回合”,纺织品进口国家又把受限产品扩大到羊毛和人造纤维。在第七轮谈判“东京回合”之前,达成了《多种纤维协议》,使受限产品不断扩大,限制措施日趋严格。对发展中国家至关重要的纺织品贸易自由化进程不仅缓慢,有时甚至走向了相反的方向。在包括印度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强烈要求和努力下,纺织品和服装贸易终于被纳入了第八轮“乌拉圭回合”多边贸易谈判。经过艰难的谈判,也由于欧美发达国家为了在服务贸易等其他一些议题上取得发展中国家的让步而不得不在纺织品贸易上作出一些积极姿态,才终于使《纺织品与服装协议》作为乌拉圭回合的一揽子协议得以签署、生效(注:郑志海、薛荣久主编:《世界贸易组织知识读本》,中国对外财政经济出版社,1999年8月版,第85~88页。)。
尽管如此,印度仍认为纺织品配额的取消过程太长,主张应尽快废除一切纺织品进口配额限制,促进纺织品贸易自由化进程,以利于印度纺织品出口的扩大。
面对许可程序协议的相关规则,印度则充分利用WTO规则中对发展中国家优惠安排的相关内容,结合对进口与出口的平衡和国内市场开放程度的一系列问题的考虑,分阶段逐步调整其许可证管理制度,以减少对国内纺织业的冲击。直到现在,在印度的纺织品和服装行业,进口许可证仍在广泛使用(注:喻春娇:《WTO对印度贸易政策的评审》,载《当代亚太》2000年第6期,第33页。)。除了继续广泛使用纺织品进口许可证之外,印度政府采取以下措施来应对纺织业所面对的挑战。
一是利用数量限制被动配额制来保护本国纺织业。印度自1947年以来,一直以维持外汇平衡为由,实行进口数量限制的被动配额制。随着加入WTO进程的推进及印度外汇平衡状况的改善,印度已逐渐取消了这些商品数量限制。但是,为了防止外国廉价商品大量进入印度而对印度国内纺织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和家庭个体生产者造成损害,印度政府修改了1992年《外贸(发展与管理)法》,把数量限制被动配额作为一种保护措施写入法案之中,为印度政府根据情况随时重新恢复数量限制被动配额提供了国内立法依据(注:见《对外经贸研究》,2000年第7期,第4页。)。
二是继续推进经济改革,不断增强本国纺织业的国际竞争力,以迎接过渡期后将要面对的挑战。例如,为了鼓励国内纺织业改进技术、更新设备,印度政府对纺织品资本货物的进口给予免关税的优惠措施及进口方便(注:见《对外经贸研究》,2000年第7期,第4页。)。
三是印度政府颁布了一项新的配额政策。在2000年1月1日至2004年12月31日内实施。这项政策的目标是为了保持纺织品的出口持续扩大,同时也为纺织品出口商面对开始于2005年1月的“后配额”体制的挑战作好准备。此外,这项政策的目的还在于更好地利用限额和防止“配额交易”(注:印度政府:《1999~2000年度经济调查》,第S-35、124页。)。
四是建立“棉纺技术委员会”(CTM)和(纺织)“技术改进基金计划(TUFS),以解决纺织业的技术升级问题及相应的资金短缺问题。“棉纺技术委员会”下设四个分委员会,其中两个分委员会负责处理污染最小化问题和改进现存轧棉压花设备问题。“技术改进基金计划”已于1999年4月1日起实施,该计划为从事技术更新项目的贷款者提供5%贷款利息的补贴(注:印度政府:《1999~2000年度经济调查》,第S-35、124页。)。
四、近年来印度纺织业发展的成效与问题
从印度纺织业近年来的发展情况看,印度政府的上述应对措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促进了印度纺织业的发展,尤其是中小纺织业生产的进一步发展,但也还存在需要进一步改进的问题。
1.印度纺织业进一步发展
自从1995年1月1日WTO正式运行以来,纺织品贸易自由化进程加快,与此相应,印度的纺织业和纺织品出口都呈现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
例如,1994~1995年度印度的织布总产量为286.06亿平方米,1995~1996年度上升为319.58亿平方米,1996~1997年度为348.48亿平方米,1997~1998年度为374.36亿平方米,比1994~1995年度增长了26.2%(注:印度政府:《1999~2000年度经济调查》,第S-35、124页。)。其中,1994~1995年度工厂的织布量占当年织布总量的7.9%(非工厂织布量占92.1%),1995~1996年度这一比重下降为6.3%,1996~1997年度为6.6%,1997~1998年度为5.2%,1998~1999年度为5.0%,1999~2000年度的4~10月进一步降为4.4%(注:印度政府:《1999~2000年度经济调查》,第S-35、124页。),其持续下降的态势是明显的。它说明印度加入WTO的5年来,印度纺织业中的非工厂生产并未受到明显冲击,仍保持了正常持续发展的势头。这与印度政府的政策恰恰是分不开的。
又例如,包括黄麻制品和手工艺品在内的印度纺织品出口额,从1992~1993年度的66亿美元,增长为1998~1999年度的125.33亿美元,增长约89.9%,年均增长率约为11.3%(注:印度政府:《1999~2000年度经济调查》,第S-35、124页。)。而在从1998年4~11月至1999年4~11月期间,印度纺织品出口额从80.523亿美元上升为83.347亿美元,增长3.5%。同期,棉纱出口增长8.3%,丝绸出口增长6.3%,手工艺品出口增长8.8%,人造纺织品出口增长7.7%。虽然棉布出口增长不多,但成衣出口同期仍增长了1.9%。(注:印度政府:《1999~2000年度经济调查》,第S-35、124页。)。
2.现存的主要问题
虽然近几年印度纺织业发展态势良好,但也存在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主要表现为:
一是目前尚处于过渡期内,对印度纺织业的挑战还没有实际形成,因此其冲击力现在还感觉不到。印度纺织业生产中,中小企业和家庭个体生产总量的比重高达95%,面对日益全球化的市场经济和日益开放的印度市场,这些中小企业和家庭个体生产户的弱点将日益显现出来:企业资本金太小、贷款能力不足、技术更新困难、生产规模有限、市场营销条件差、缺少相关国际规则和市场信息等等。这些先天不足的弱点是短时间内难以从根本上克服的。换言之,印度纺织业在如何面对2005年以后的挑战问题上,潜伏着巨大的危机。
二是印度纺织业正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其出口产品结构正在出现分化。以1998年4~11月至1999年4~11月为例,虽然纺织品出口总额增长3.5%,情况是较好的,但其中棉纱、丝绸、手工艺品和人造纺织品的出口增长情况高一些,而棉布的出口增长很小,成衣出口增长为1.9%,情况不太好。这说明印度大宗出口纺织品——棉布和成衣,正面临着激烈的国际竞争。如果印度不能尽快在这些部门完成技术更新和产品换代,世界纺织品贸易自由化所带来的机遇未必能为印度所分享。因此,这也是一个深层次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