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十年来在华研究述评_朱德论文

朱德十年来在华研究述评_朱德论文

近十年来国内朱德研究述评,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述评论文,朱德论文,近十论文,年来论文,国内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文章编号]1005-1597(2007)01-0028-05

朱德是一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军事家,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之一,他的事业和思想有着极其丰富的内容。但建国后在较长一段时期内,朱德研究未能真正开展起来,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从整理、出版朱德选集和年谱开始起步。

本文对近十年来朱德研究的进展作一简要介绍。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相当长的时期内,朱德与毛泽东齐名。因此,有关朱德业绩的记述和介绍开始比较早。早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报刊就发表了大量有关朱德的讲话、题词和记述朱德业绩的文章,国民党统治区的报刊上也有关于朱德的报道。当时还有一些书籍对朱德进行了比较全面的介绍,如斯诺的《西行漫记》、尼姆·韦尔斯的《续西行漫记:朱德的一生》。

建国以后,全国各地报刊上虽然登载了许多有关朱德的报道,但主要是朱德的讲话、题词、活动及回忆性文章。“文化大革命”中,由于林彪、“四人帮”对朱德丰功伟绩的污蔑和诋毁,有关朱德的内容见诸报端,也仅限于讲话、活动等,研究性文章几乎没有。1976年7月朱德逝世后,人们纷纷以文章和诗歌等形式悼念、缅怀朱德。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恢复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拨乱反正在各个领域进行,这对朱德研究带来了较大影响。1980年5月经中共中央批准,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成立,下设朱德研究组,使朱德研究有了一支固定的专门队伍,这为朱德研究事业的发展创造了基本的组织条件。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央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及各地党史研究机构、社会科学研究机构以及部分大专院校,也都在其研究工作中列入了研究朱德的内容,朱德研究在全国范围内逐步开展起来。

1983年8月由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编辑出版了《朱德选集》,收入朱德从1931年至1962年的65篇著作。1986年12月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朱德研究组又编写出版了《朱德年谱》,全面记述了朱德生平、思想、业绩、品德和作风。朱德著作和年谱的出版,一方面提高了社会对朱德的关注程度,另一方面大大丰富了学术界和理论界研究朱德的资料。这两本书成为一般学者研究朱德生平思想的主要依据,为朱德研究的全面展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特别是在纪念朱德诞辰100周年时,中共中央对朱德的历史地位作了比较准确全面的认定,这成为此后朱德研究的指导思想。这一时期的研究,主要是考证或忆述朱德早期生平事迹以及朱德在某一阶段所作的贡献。

在纪念朱德诞辰100周年以后,朱德研究全面展开。1993年8月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写出版了《朱德传》。这部专著的学术价值,从研究广度和研究深度上代表了当时国内朱德研究的最高水平。1996年10月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还与军事科学院合作编辑了《朱德军事文选》;中国军事博物馆和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朱德研究组共同编写了《朱德军事活动纪事》。这一时期还出现了朱德著作新的展现形式,这就是领袖群体专题著作集。朱德的部分著作收入领袖群体专题著作中共同出版,这对于扩大朱德著作的社会影响力和传播面有着重要的帮助。与此同时,大众化出版物也相继出现,扩展了社会对朱德了解的渠道。如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朱德研究组编辑的回忆专集《回忆朱德》、龚希光编《朱德元帅》、郭思敏主编《我眼中的朱德》、《康克清回忆录》和朱敏著《我的父亲朱德》等。

继1986年召开的纪念朱德诞辰100周年全国学术讨论会后,1991年、1993年和1996年又相继召开了三次全国性学术研讨会,特别是1996年纪念朱德诞辰110周年学术研讨会,一些长期致力于朱德研究的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探讨并交流了国内朱德研究的情况,取得了可喜的研究成果,使朱德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里程。总的来说,这一时期,对朱德思想与实践展开了较全面的研究,研究课题明显拓宽,研究成果的理论性日趋增强,论著的学术水平有所提高。

纪念朱德诞辰110周年之后,国内朱德研究不断深化,不仅在研究的内容与形式上,而且在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上,乃至理论研究与现实问题的结合上,都有了一些明显的变化。从笔者掌握的材料看,从1997年到目前为止,共发表有关文章240篇左右,其中研究性文章就有200篇左右,研究力度明显加大。现将这一时期朱德研究的主要情况整理如下:

1.《朱德年谱》新编本编辑出版

随着中共党史、军史、当代中国史研究的深入,历史档案资料的不断发掘和公布,随着朱德生平思想研究的进一步展开,1986年出版的《朱德年谱》显得过于简略,需要补充一些内容和做必要的订正,1999年这项工作正式启动。在纪念朱德诞辰120年周年之际,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研究者们经过7年多的努力编写的《朱德年谱》新编本出版发行。

年谱新编本是在原《朱德年谱》基础上编写的,全书共分3卷,约150万字,比原年谱增加了110多万字。新编本集思想性、资料性、学术性、传记性为一体,以翔实可靠的历史文献资料为依据,对朱德早期革命活动作了较详细的记录,更加全面地展现了朱德参加领导武装斗争、革命战争以及人民军队在战斗中成长的历程,把朱德在重大历史关头的活动作为主线,突出重点,根据档案资料和新的研究成果,增加了许多重要内容,还记录了朱德在新中国成立后的活动中带思想性的内容,对原年谱的疏漏和不当之处进行了订正。年谱新编本的出版,必将推动朱德研究进一步深化。

2.研究的表现形式呈现出多样化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第二编研部编著的《话说朱德——知情者访谈录》,共收录66篇与朱德交往过的知情人的访问记录和少量文稿,是具有研究价值的回忆资料。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第二编研部编纂整理的《朱德自述》、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辑的《朱德诗词集》(2006年又进行了重新修订)、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朱德研究组编著的《朱德谈人生》,是研究朱德的第一手宝贵资料。庹平主编的《朱德与中共党史重大事件》、姚建平著的《朱德的最后岁月》、桂青山等著的《红色之路:朱德与百年中国》、刘学民著的《朱德的非常之路》、中央文献研究室主编的《朱德画册》等书,都具有研究价值。朱和平著的长篇回忆录《永久的记忆——和爷爷朱德、奶奶康克清一起生活的日子》,以大量的亲身经历和翔实丰富的史料,展示了朱德波澜壮阔的一生。大型电视文献纪录片《朱德》等,也反映了学者的研究成果和艺术家的感情。

3.研究领域呈现全方位态势

这一时期对朱德生平活动和思想理论的研究基本上覆盖了他涉足的各个领域,并且将他的实践活动与思想理论结合起来进行综合研究,将朱德与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其他伟人结合进行比较研究,使朱德研究日趋深入。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时期相继推出了一批新的研究成果,其中有些研究课题是以前所没有涉及到的或涉及极少的。如鲁杰著的《毛泽东与朱德》、李蓉等著的《朱德与毛泽东》,是将朱德与毛泽东进行比较研究的专著;徐黎著的《朱德经济建设思想研究》,是第一部专门研究朱德经济思想的专著;王安平、杨绍安著的《朱德思想研究》,是一部较为系统地研究朱德思想的学术专著。

4.研究深度比以前有了拓展

(1)对一些老问题有了新看法。如传统认为,朱德到上海找共产党被陈独秀拒绝了。有研究者认为,陈独秀作为党的主要负责人,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对刚从军阀部队出来的旧军人朱德不了解,要对朱德的历史进行全面考察和审查,因此,对朱德的入党申请提出“需要长时间的学习和真诚的申请”,陈独秀这样处理,是符合他当时的领导身份和历史场合的。论者还根据所掌握的资料,进一步论证了陈独秀拒绝朱德入党一说在史料上查无实据。根据中共二大通过的党章,没有中共中央的批准,朱德是不能成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的。因此,在朱德入党问题上,陈独秀严格按照党章办事,无可指责。认为陈独秀拒绝朱德入党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①

(2)对朱德在中国革命中的一些重大事件上的作用有了新的评价和看法。比如朱德在长征中的重要作用和贡献,研究者作了比较全面、客观的评价。认为朱德在长征中对红军摆脱“左”倾军事错误、重新确立毛泽东正确领导,对克服张国焘分裂主义、维护党和红军的团结统一,对红军在极其恶劣的自然环境里求得生存,对长征中的军事统战工作,对红军三大主力实现在西北大会师等五个方面,都作出了巨大的不可磨灭的贡献。②

有的论者提出,朱德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人民军队的三大会师中发挥了关键性作用。朱德几乎与毛泽东同时决定实行战略转变,初步找到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朱德在这一时期的重大贡献,是同时代党内、军内其他领导人无法替代的,他在党内、军内的地位也由此确立。③

有的论者还就朱德在解放战争中,在军事决策和军事指挥上所发挥的作用及作出的重大历史贡献进行了论述。④

(3)一些重要课题受到重视。在朱德研究中,对朱德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主要贡献已经有了比较充分的揭示和肯定。过去被忽视、被掩盖甚至被抹杀的业绩和思想,有了较实事求是的评价。朱德研究的领域在逐步扩展,由战争岁月到建国以后,由军事、政治到经济及其他方面。认识也在不断加深,开始注意到朱德的独特贡献。

如朱德与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随着邓小平1989年提出中央“三代领导集体”的观点后,学术界对中央“三代领导集体”及其核心的研究越来越重视,特别是在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研究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研究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不可避免地要涉及朱德。薄一波在《朱德和山西新军及其他》一文中,认为朱德的地位仅次于毛泽东。⑤还有的论者认为,毛泽东、朱德与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等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主要成员,这是一个经过反复比较、反复选择的领导集体。从1935年到1966年的漫长岁月里,朱德一直是中共中央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成员,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与毛泽东齐名,是中国人民军队的最高统帅。朱德在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中起到了一个稳定的中和的作用。⑥

(4)对朱德的经济思想的研究进一步深入。有的研究者提出了独特的学术观点,认为朱德是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经济专家。朱德在新中国建立后的20多年里,不但及时地提出了解决中国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步骤和方法,在中国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地在发展生产力上下功夫,而且提出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和流通的一些方法,提出要改革财政、税收等经济管理体制,要发展综合性的经济区域等。⑦这些观点为中国后来经济体制的全面改革提供了思想基础,充实和丰富了毛泽东经济思想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的内容。

有研究者认为,群众路线、实事求是、经济效益是朱德经济思想的三个主要原则和基本精神。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朱德经济思想虽然存在时代的局限性,但其经济思想的基本精神则是一笔宝贵的思想财富,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⑧

还有论者指出,朱德一生注重开展调查研究,他在调查研究中发现了许多关于体制、农村经济、林业、对外贸易以及大西北发展等方面的问题,向党中央作了报告,成为党中央制定方针政策、纠正工作失误的重要参考。朱德提出的许多关于经济建设的思想观点,今天仍具有重要参考价值。⑨

有的学者还认为,朱德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行的探索,尽管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取得较好的效果,但对当时体制的调整有一定积极作用,为中共第二代领导人的全面、深入改革提供了一定的经验和教训。⑩朱德对我国脱胎于苏联模式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进行的深刻反思,提出的许多颇有见地的观点,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宝贵思想遗产,今天仍然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11)

朱德提出的让人民致富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基本上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并具有开拓性与新颖性。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朱德提出致富理论的观点,是非常难能可贵的,是朱德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贡献,成为我们党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之初的重大成果。同时,从一定角度讲,朱德的致富观为邓小平新时期致富思想的形成,作了先行的探索与理论上的准备。(12)

(5)对朱德关于政治建设和执政党建设思想的研究有新突破。有论者认为,朱德作为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中的主要成员,曾就如何加强执政党建设,提出了自己的基本思想,即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加强党的领导;更加正确地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和风细雨地解决党内问题;继续坚持铁的纪律,以保证全党的统一和集中领导。朱德的执政党建设思想是毛泽东思想执政党建设理论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进一步推进我们党各方面的建设具有很重要的意义。(13)

以上所述只是朱德研究的几个主要方面,还不能涵盖朱德研究的所有方面。如:一些文章还探讨了朱德早期诗词及其思想历程,朱德早期革命经历和在德国、苏联的留学情况,朱德对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理论形成的贡献,朱德关于统一战线工作的思想,朱德与国际友人之间的关系,建国初期的军事理论与实践,朱德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内涵,朱德对十大关系的丰富和发展,朱德的文化教育、科技思想与实践,朱德的“三结合”科技思想,等等。

30年来,特别是近十年来,国内朱德研究已取得了一大批研究成果,而且研究还在不断深化。但是,这些成绩的取得,同朱德光辉的业绩、伟大的贡献、崇高的地位以及丰富的遗产相比,还远远不相称。如何把朱德研究进一步引向深入,这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1.进一步重视和加强朱德研究。在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主要成员中,朱德研究最为薄弱。造成朱德研究薄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资料缺乏,以致缺少开展广泛深入研究的基础。加之全国解放后,朱德年事已高,他虽仍担任党和国家重要领导职务,但已不处在中央党政领导的第一线;而1959年庐山会议后,朱德在党内、军内受到错误的批判,影响了对他历史业绩的肯定和研究。特别是在“文化大革命”中,林彪、“四人帮”对他的攻击和诬蔑,对朱德研究起了极坏的影响。但从整个学术界来说,对朱德研究重视不够,也是其中一个因素。对毛泽东与朱德的关系,对他们共同缔造人民军队、领导革命战争、创建新中国,共同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漫长历程,都很少有人做系统研究。因此,必须进一步重视朱德研究,把朱德研究提到应有的高度,做出应有的成绩。

2.深层次的总体研究还需加强。在发表的论文和专著中,属于阐释性研究的居多,全面、系统、深层次研究的论著还没有占到应有的比重,还需要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从新的高度加强综合研究。比如可以开展对朱德军事思想、经济思想、品德及人格风范等方面的系统研究,对朱德各个领域的思想理论的产生、形成和发展的系统研究,对其在中国现代、当代史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研究等,从而把朱德研究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取得更加令人注目的理论成果。

3.应加强领袖群体的比较研究。由于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是集体的功劳,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是集体的事业,毛泽东思想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因此,无论对毛泽东的研究,还是对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的研究,都应该放在这个伟大的集体中去考察。朱德是和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陈云等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共同进行重大决策和处理重大历史事件的,由于他们各自的领导职务、工作重点、主管领域不同,个性、风格各异,因而,提出问题的角度与处理问题的方式不可能完全一样,他们都为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彼此间的思想理论既有互补、传承关系,也有切磋和发展的关系。因此,只有通过对他们的比较研究,才能搞清历史的脉络,明了各自的思想理论特色,也才能给每个人以恰当的历史定位。但在所发表的研究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成果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将毛泽东与刘少奇、毛泽东与周恩来、毛泽东与邓小平加以比较的,而将毛泽东与朱德放在一起并从学术角度加以比较研究的很少。

4.加强多侧面、多层次的研究。朱德研究虽不乏力作,但从质量和深度上看,记述性、回忆性、言论归纳性、故事性作品居多,相比之下,对他的思想理论多侧面、多层次地深入研究的著述,力作较少,专题研究较少。因此,从资料收集、整理、分析中提出观点并上升到理论分析和论证的层次,加大研究比重十分必要。如朱德的军事实践、军事思想、军事贡献,今后仍然是我们研究的一个重点课题,还需进一步深入挖掘和研究。再如朱德的经济思想,特别是他同党中央其他领导人一起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还应该下大力气加以研究。此外,对朱德的地位和贡献的定位进行充分的论述,既需要从军事方面进行分析,又需要从政治、经济等各方面进行充分论证。同时,还需大力研究、宣传朱德的求实精神和高尚品德;一些过去被忽略、现在也尚不完全清楚的方面和问题,也应作为努力突破的重点。

注释:

①参见沈建中:《陈独秀拒绝了朱德的入党申请吗?》,《党史研究资料》1998年第2期。

②参见吴殿尧:《朱德在红军长征中的重大贡献》,《党的文献》2005年第1期。

③参见王安平:《朱德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人民军队的三大会师》,《中共党史研究》2004年第3期。

④参见王纪一:《朱德在解放战争中的历史贡献》,《党的文献》2003年第5期。

⑤参见中央文献研究室第二编研部编《话说朱德——知情者访谈录》,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第283页。

⑥参见江泰然、许凤华:《朱德与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的形成》,《南昌大学学报》2004年第4期。

⑦参见徐黎:《朱德经济建设思想研究》,中央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第28-51页;徐黎:《朱德对马列主义经济理论的充实和发展》,《毛泽东思想研究》1999年第1期。

⑧参见陈文彬、卢文华:《试析朱德经济思想的基本精神》,《天津党史》2000年第1期。

⑨参见李小宁:《朱德在调查研究中提出的若干经济建设思想探析》,《党的文献》2003年第5期。

⑩参见徐黎:《朱德五六十年代对我国经济管理体制改革的可贵探索》,《党的文献》2000年第1期。

(11)参见许先春:《朱德对计划经济体制的反思》,《党史研究资料》1999年第8期。

(12)参见杨绍安、王安平:《朱德的致富思想》,《党的文献》1998年第5期。

(13)参见庹平:《朱德执政党建设思想研究》,《贵州社会科学》2003年第4期。

标签:;  ;  ;  ;  ;  

朱德十年来在华研究述评_朱德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