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管道储运技术发展趋势分论文

油气管道储运技术发展趋势分论文

油气管道储运技术发展趋势分

林浩(河北省天然气有限责任公司,河北 石家庄 050000)

摘 要: 我国的油气管道储运技术发展随着数字化管道、油气混输管道、完整性管理、HSE管理等国际前沿技术以及相关的先进理念在我国的应用及发展的支持,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随着经济的较快发展,能源储备问题日益成为了国际性问题。在我国,油气资源消耗与日俱增,能源短缺的状况日益加剧。油气资源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解决油气资源短缺是我们建设经济中的重要环节。文章主要针对我国当前油气资源短缺的状况,分析提高油气储运技术解决这一问题所面临的困难,列举在近些年来我国近些年来油气储运技术取得的发展成果,展望我国油气储运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油气储运技术;能源短缺;新技术

1 我国油气管道储运技术发展现状分析

1.1 发展总体情况概述

目前,我国油气管道储运技术虽然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是核心技术上还与发达国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我们国家油气资源的不必要消耗。提高油气储运技术也就成为了我们国家应对能源浪费问题上的棘手难题,也是我们国家为了更好地保护能源资源、减少能源浪费必须要攻克的难关。当前我国油气储运主要有油气管道输送技术、管道设计技术、地下储存技术三大核心技术,然而经济发展对于能源需求的压力,使得当下我国油气储运技术难堪重负,尚不能完全解决目前能源输送问题,未来市场输送需求更不能得到满足。管道设计技术是我国油气储运技术长期存在的短板,在这个领域,我国与发达国家存在着较大差距。同时,我们还存在实际能源运输经验的欠缺,除此之外,在材料技术的应用上我们也落后于发达国家。面对长距离、大口径、高安全性、节约土地资源的技术发展方向,我们国家还需要更多的时间来提高。地下储存是油气资源储存的主要方式,其技术主要包括地下储油库和地下储气库。我们国家的油气储存技术相对落后且缺少经验。同时我们核心技术的欠缺,尚不能自立根生,需要同其他国家加强合作。

1.2 我国油气储运技术面临的困难

油气的运输与储存会受到诸如气候、管线所经地区自然地貌、能源维护等客观条件的影响,在实际的储运中,这些客观因素往往会导致能源原料的消耗。此外,油气资源的运输和储存以及日常养护还会加剧能源蒸发和泄露,除了造成浪费以外,还加剧了环境压力。在提倡“绿色经济”经济发展方向的当下,能源的储运确实造成了违背新经济发展的客观实际。所以如何提高油气储运技术、降低能源不必要消耗及污染是当前面临的比较大的客观压力。上述的问题主要涉及到管道技术。可以说,突破管道技术是解决当下能源浪费以及污染关键所在。通常自然地理条件是影响管道性质,从而导致油气挥发浪费的主要因素。如何提高管道应对自然环境变化能力成为了突破管道技术的核心方向。管道建设地区土壤湿度和温度、pH值、土壤密度、微生物等的变化会直接影响管道的寿命,这些因素的改变,加剧管道的腐蚀,除了能源的泄露浪费外,维修所需的资金也是不小的开支。对于管道本身而言,不同材质的管道对于不同地理环境的适应性是不同的,因地制宜地排放管道对材料技术提出了不小的考验。管道技术的核心在于防腐技术,通常情况下,管道的防腐性取决于管道内壁的涂漆、电镀、化学镀、离子镀等多方技术所铸就的防腐薄膜,这涉及到的是防腐工艺。防腐工艺好坏能够决定管道的使用寿命,同时提高防腐工艺的水平,能够有效地解决管道的自然适应性,能够显著地降低油气资源储运的成本,切实降低能源的损耗以及对于自然的污染程度。能源安全问题涉及到国计民生,会直接国家经济发展大略。众所周知,轻质烃类碳氢化合物是油气的主要成分,是高危险的化学品。由于这类物质容易集聚静电,在运输和储存中存在着火灾隐患。管道技术的落后会加剧这类隐患,并且经济规模的扩大,对于油气资源的需求度提高,这类隐患也在加剧,如何解决油气储运的安全问题也是目前我国面临的不小的技术难题。

综上所述:脑卒中筛查中采纳颈动脉超声,可有效诊断出颈动脉狭窄程度及其血流参数,并分析其超声特征,值得临床信赖并进一步推广。

1.3 解决的措施

针对上述面临的困难,我们提出以下的解决手段。首先,加强油气管道建设及日常维护过程中的人为干预,合理规划油气管道建设的路线,努力降低管道所经地区的自然环境对于管道的影响,加强管道的检查,对于老化、故障线路即使检修更换,加大新技术对于管道的支持力度,采用先进的泵机组,切实降低油气的损耗以及泄露所带来的环境污染。其次,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就是提升管道技术。在前文也提到过管道技术对于油气储运的重要性,选择使用抗腐蚀性好的管道,并加强对管道防腐核心——抗腐蚀薄膜的保护,建立信息化管道监察系统,密切关注管道状态以及原料运输过程中性质的变化,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提升管道的运行状态。最后,要努力做好“善后工作”。应对油气泄露以及挥发所带来的污染,我们要及时降低污染程度,有效回收油气。

1.4 油气储运发展进展

当前我国油气技术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这些进展大都是在油气的运输技术上的研究取得的,例如冷热原油交替运输技术、多相混合运输技术、防腐控制技术。油气储运技术取得的进展离不开其他科学技术的支持。王红莹等人建立的非稳定状态传热的数学模型就对原油的输送管道所经过的不同地方的环境变化规律进行了数学模拟,这项技术的突破在油田生产以及原油的运输中得到成功的实践,这也极大的从理论的角度上支持了冷热原油交替运输方法的出现。成品油在运送的过程中,不同的品相互接触以后会形成一种混合油,这种混合油是一种“变质品”,其质量达不到市场的要求,造成了油品的浪费。因此,近些年来,研究者们根据一些相关的理论及大数据的对比,在认真分析探讨后提出了多相混输技术,这一改进取得了很好的成效。防腐技术一直是我国比较落后的一环,也是多年来,制约我国原油技术进步的重要障碍。在原油运输中,除了防腐镀层技术的难关,油品运输过程中易受静电影响而存在安全隐患的难题也是油气运输技术突破的拦路虎。目前国内对此的研究也还在进行当中,国内的研究部门在这一问题上主要采用的时变模型和分布性模型两种方法,但是尚未有更大的突破,对于这一艰难问题的研究还在继续进行当中,我们也期待着未来有一天这一问题的实质性突破能够给予油气运输工作强大的支持。

1.5 对于油气储运技术发展的建议

目前我国在这一问题上的的核心技术还与西方发达国家存在不小的差距,我们也尚未形成自己的完整的理论技术体系。我个人认为,着眼于未来,我们国家的油气储运技术的发展除了自立根生以外,我们不能一味地闭门造车,要积极向西方国家取经。在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大数据处理是我们攻克石油储运技术的强大的技术支持,积极利用各研究院、高校、石油生产科学相关的社会机构等各方的人为力量,尽快建立相关的理论体系,并且在实际的油气生产以及运输中应用,逐步丰富自己的经验。除此之外,为了应对当下生产的需要,我们除了加强科学研究外,增强自己的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也是十分必要的。成立解决油气对环境污染问题的相关机构,切实解决好已存在的问题,使油气产业成为协调可持续、绿色的产业,让油气产业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不让当下的问题拖了未来经济建设,不能只顾眼前发展,把问题留给后人。

经过多年研究,特别是近10年的攻关和示范,我国二氧化碳驱油埋存基础理论研究和工程技术有了重大进展,形成了二氧化碳混相驱、非完全混相驱室内试验评价、气驱方案设计、全过程数值模拟实时跟踪及调整技术、二氧化碳分层注采集输工艺技术、二氧化碳腐蚀与防护技术、二氧化碳综合监测和风险控制技术、驱油及埋存选址和容量评估等技术,为大规模推广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撑。

参考文献:

[1]李德旭.赵燕.油气回收技术研究现状[J].现代化工,2006,26(2):63-66.

[2]王红莹,马贵阳.王建等冷热原油顺序输送土壤温度场数值模拟[J].当代化工,2011,40(6):622-624.

[3]罗冰.浅析油田多项混输技术的发展与应用[J].物流工程与管理,2009,31(6):118-119.

[4]吴玉国,孙百超,关贵兴.成品油顺序输送管道变径管混油数值模拟[J].当代化工,2010,39(6):681-683.

[5]杨涛,谭晶.油气储运新方式[J].装备空间,2011(37):117.

[6]段纪森,宫敬,张宇,等.多相道混输蜡沉积研究进展[J].油气储运,2011,30(4):241-248.

标签:;  ;  ;  ;  

油气管道储运技术发展趋势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