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土地整理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与优化策略论文_蔺达威

新时期土地整理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与优化策略论文_蔺达威

身份证号码:13020219851129xxxx

摘要:我国的土地整理工作现阶段的主要任务就是对耕地面积进行重新征集和扩张,使耕地资源进一步增加,保证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水平。而针对非农建设进行有效控制,做好非农建设和耕地资源的有效平衡,利用土地管理工作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配置,保证有效的资源能够发挥出最佳的优势并为人们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便利,这也是进行土地整理工作的主要目的之一。但是,从当前的发展形势来看,我国的土地整理工作中还存在很多问题,严重制约我国土地整理工作的持续发展,表现最为突出的就是生态环境问题。

关键词:土地整理;生态环境保护;解决对策

在对我国的土地整理现状进行分析之后可以发现,耕地面积被大量占用以及生态系统失衡已经成为威胁土地整理工作的重要问题。耕地面积被大量占用不仅会影响我国的农业经济发展,还会使森林和植被的覆盖面积减少,进而影响生态环境,对人们的生活带来一定影响。为此在后续的土地整理工作中,需要以长远的眼光进行管理工作,尤其是对于环保方面需要给予足够的重视。文中就对土地整合中存在的生态环保问题进行分析,并且探讨相应的应对对策。

一、土地整理中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和成因

1.生态多样性缺失

在以往的土地整理工作中,较为常见的整理方式为通过填海的方式来增加土地资源量、通过开山的方式来节省道路工程对土地资源的占用量、利用建筑物来代替耕地资源取得更多的经济效益也是整理方式的一种,这些土地整理方案虽然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得一定的经济收入,却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可磨灭的影响,使土地资源无法获得长期效益。在未来的发展中,必定会对土地资源的利用带来严重影响。产生这类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相关的土地整理人员没有以长远的眼光进行管理工作,只注重眼前的经济利益,对生态系统中的大量植被和原生植被造成严重破坏,对生态系统中的物种多样性带来严重影响。这种发展现状如果不能进行有效改善,就会为后来的发展带来严重的后果,极有可能造成多个物种灭绝的风险、各类病虫害大肆发展、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丧失,这对人类来说将是不可挽回的损失。

2.水资源及其周围环境的影响

由于现阶段在进行土地整理时,较为常用的整理方式为对混凝土路面和沟渠的合理配置。实际发展的过程中由于过于注重经济效益,多是采取截弯取直的方式进行沟渠修建。这种建设方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施工成本,使企业获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但是却对地下水的渗透性能带来了一定的影响。除此之外,由于农业种植工作中对水资源的需求量较大,各类水利工程也得以兴建,这虽有效促进了我国农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而却对水资源的使用量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大量的水资源被应用于农业生产中[1]。由于水资源应用存在不规范的现象,会对地下水系统的网络结构带来影响,降低地下水的循环性能,这种情况下必定会使土壤发生侵蚀造成水土流失的现象,不仅对水资源环境带来影响,还会对周边的生态环境产生严重威胁。

二、土地整理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在开展土地整理工作的过程中,若整理不当,则会影响大气环境质量,出现其指标不达标的现象,降低大气环境质量水平的同时会对人类的日常生活造成不利的影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对水环境的影响

土地整理作业的实施,会因工程措施、生物措施的使用,对区域生态环境方面的水文结构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可能会降低水环境质量,影响区域水资源的分配[2]。

3.对土壤的影响

土地整理中会对其整理所在区域的土壤造成直接的影响:破坏土壤结构,影响土壤肥力,可能会引发土壤污染问题,导致区域生态环境中的土壤质量缺乏保障,影响土壤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效果。

三、土地整理对生态环境影响的优化对策

1.保护物种多样性

生物链与生态营养结构很可能因为一个物种的消失而发生巨大的改变,破坏生态系统的金字塔结构,加快区域内的生态平衡失调,产生难以拯救的严重后果[3]。而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尤其是保护生物多样性,不仅能够起防止土地受到侵蚀,使水土流失加剧,还能够使土壤营养成分的循环更替周期缩短,环境污染净化能力加强,其积极作用不言而喻。因此在土地整理规划中的首要前提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注重未来的生态可持续。

2.注重生态建设

从客观的角度出发,在进行土地整理中应该注重对土地景观的生态规划,使其符合景观生态学必不可少的多种指标,在景观植被覆盖率、种植物丰富度、种植间隙的均匀度、景观之间的连接度等等这些方面有所详细规划,促进地表水与地下水之间的互渗作用,加速水循环,提高地下水自我净化的调控能力,保持水土,固源涵水,抵御自然灾害的发生。

3.兼顾土地整理中的质与量

在实际发展中,应该以生态环保的眼光进行土地整理工作,加强对土地结构保护工作的重视,同时注重环境优化问题和土地质量问题,从根本上提升土地资源的质量,进而保证土地生产力的有效提升。这与以往的土地整理工作相比,更具科学性和可行性,能够保证土地整理工作的健康可持续发展[4]。为了保证土地整理工作的有效开展,需要先对整个区域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中,相应物种信息的情况进行全面勘查与分析,研究生态系统中的循环规律,避免在土地整理工作中对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可持续发展带来影响,保证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总之,为了推进土地整理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在进行实际工作之前需要对相应区域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问题进行全面勘察,为后续的土地整理规划工作提供参考,尽量避免对原有的生态系统平衡造成影响。这就要求相应的土地整理人员具备长远的眼光,在进行土地整理工作时要保证土地资源生产力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倩,吴慧洁.浅谈农村土地开发整理中生态环境问题[J].安徽农学通报,2018,24(09):17-18+22.

[2]刘世梁,安南南,王军.土地整理对生态系统服务影响的评价研究进展[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4,22(09):1010-1019.

[3]路光超.土地整理中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理论探讨[J].绿色环保建材,2018(02):25.

[4]陈倩颖,杨银科,李新慧,苗丁丁.土地整理工程对生态环境影响的研究进展[J].安徽农学通报,2017,23(13):81-83+87

论文作者:蔺达威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14

标签:;  ;  ;  ;  ;  ;  ;  ;  

新时期土地整理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与优化策略论文_蔺达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