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CT增强扫描评价宫颈鳞癌分化程度的价值论文_陈佳,符丹卉通讯作者

螺旋CT增强扫描评价宫颈鳞癌分化程度的价值论文_陈佳,符丹卉通讯作者

陈佳 符丹卉通讯作者

(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广西南宁530021)

【摘要】目的:探讨螺旋CT增强扫描评估宫颈鳞癌病理分化程度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61例经术后病理证实的宫颈鳞癌患者临床资料,依据病理分化程度分为高、中、低分化组。分别于CT平扫及增强扫描测量病灶CT值,并计算病灶强化程度。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分化程度宫颈鳞癌强化程度的差异。结果:高、中、低分化宫颈鳞癌患者的静脉期强化程度分别为(20.89±12.79)、(29.00±13.21)、(37.28 ±16.13)H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高分化与低分化、中分化与低分化宫颈鳞癌强化程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螺旋CT增强扫描对宫颈鳞癌病理分化程度的评估有重要临床价值。

【关键词】宫颈鳞癌;CT;增强扫描

[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8)20-0259-01

宫颈癌是妇科常见恶性肿瘤,占全世界女性肿瘤发病率的第三位[1]。研究表明,不同分化程度的宫颈癌生物学行为不同,而病理分化程度是宫颈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2]。目前,宫颈浸润癌绝大部分是宫颈鳞状细胞癌。因此,在术前准确评估宫颈癌病理分化对手术方案的选择有重要意义。迄今为止,分化程度只能于术后病理或者活检获得。笔者旨在探讨螺旋CT在宫颈鳞状细胞癌中评估分化程度的价值,并分析定量指标CT值与病理分级的相关性。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宫颈鳞状细胞癌病人61例,年龄22-65岁,平均年龄(50士11)岁,61例鳞癌患者中高分化18例,中分化29例,低分化14例,宫颈肿瘤最小直径≥3cm。并于术前行螺旋CT增强扫描检查。

1.2检查方法

CT扫描采用Siemens Somatom Definition FLASH或GE Discovery 750 HD扫描机采集原始图像,从耻骨联合下缘向上至髂嵴扫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扫描参数设置如下:120~140kV,250~300mA,层厚5mm,转速0.8s/r,螺距0.984:1;经肘前静脉团注300mgI/mL碘海醇80~100mL,注射速率2.5~3ml/s,所有患者均行平扫、静脉期增强扫描(延迟时间为70~80 s)。扫描参数在静脉期对部分病例原始图像进行多平面重建,得到轴位、冠状位及矢状位图像。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表示,两样本比较采用t检验;3组样本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当结果显示3 组数据不全相等时其中两两比较采用SNK-q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61例宫颈鳞癌患者穿刺或术后病理检查证实,高分化鳞癌18例,强化程度平均值为20.89±12.79;中分化鳞癌29例,强化程度平均值为29.00±13.21;低分化鳞癌14例,强化程度平均值为37.28 ±16.13。对3组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 =12. 567,P<0. 05)。SNK-q检验对鳞癌高、中、低分化3组进行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5.753、10.216、14.787,P<0.05)。

3讨论

从目前病理诊断看,鳞状细胞癌占70%,腺癌占20%,腺鳞癌占10%,宫颈鳞状细胞癌占宫颈浸润癌的大部分[3]。Broder 分级法将鳞状细胞癌的组织分化程度分为Ⅰ、Ⅱ、Ⅲ级,分别对应高分化、中分化及低分化。宫颈癌的预后不仅与肿瘤分化程度也是选择治疗方案和决定预后的重要因素。

本研究结果显示,随着分化程度的降低,静脉期病灶CT净增值越高,肿瘤强化程度越明显,不同分化程度宫颈癌患者静脉期强化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的结果显示,高分化与低分化组、中分化与低分化组食管癌患者组间静脉期强化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我们认为CT增强扫描对术前评估宫颈鳞癌病理分化程度有重要价值。肿瘤血管的生成被认为是肿瘤生长和转移的基础,它由肿瘤内及周围生长的闭合的毛细血管网构成。之前文献报道:CT灌注成像与宫颈癌淋巴结转移有关[4]。通过肿瘤强化程度研究,可反映肿瘤血供情况,从而判断其恶性程度及预后。

本研究不足之处,仅探讨了宫颈癌静脉期强化程度与病理分化之间的关系,缺乏动脉期强化程度数据;其次,病理均为宫颈鳞癌,缺乏腺癌病对照数据,无法判断腺癌病理分化程度与静脉期病灶强化程度的关系;由于本研究病例数目有限,还有待扩大病例数加以证实。

参考文献

1.Siegel RL, Miller KD, Jemal A. Cancer statistics, 2015. CA Cancer J Clin 2015,65:5-29.

2.Pan L, Cheng J, Zhou M, Yao Z, Zhang Y. The SUVmax (maximum standardized uptake value for F-18 fluorodeoxyglucose) and serum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ntigen (SCC-ag) function as prognostic biomarkers in patients with primary cervical cancer. J Cancer Res Clin Oncol 2012,138:239-246.

3.Vidyavathi K, Prasad C, Kumar HM, Deo R. Pseudovascular adenoid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f oral cavity: A mimicker of angiosarcoma. J Oral Maxillofac Pathol 2012,16:288-290.

4.曲海波, 宁刚, 李学胜, 王祖莉, 郑艾, 胡丽娜. 子宫颈癌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研究. 放射学实践 2009:186-190.

作者简介:陈佳(1986-),女,汉族,广西南宁,

博士研究生,住院医师,卵巢癌耐药;

论文作者:陈佳,符丹卉通讯作者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10月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21

标签:;  ;  ;  ;  ;  ;  ;  ;  

螺旋CT增强扫描评价宫颈鳞癌分化程度的价值论文_陈佳,符丹卉通讯作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