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社会、认识人生、丰富情感、陶冶情操,形成健全的人格。另外,阅读对于学生文学素养的熏陶和积淀,以及培养学生开放、多元的文化精神,增强适应社会的能力等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可见培养学生阅读的重要性。作为一线的语文教师,我们怎样才能做好阅读教学呢?本人通过多年的摸索和实践,偶有心得。
在阅读教学中,根据不同需要,我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阅读教学方法:
一、比较阅读法
生活中有黑才有白,有丑才有美,有恶才有善,而在语文教学中,判断语言文字的优劣,领略作家作品的不同风格,这一切都可借助“比较阅读”这一手段,得以很好的实现。
1.句子的对比。要使学生真正领悟到优美语句的绝妙之处,还需要老师的巧妙拨引,在抽取原句的基础上,运用增删、调换等手法再加置一个语意不变但文采、修辞、表意皆逊色于原句的句子,其优劣便不言而喻了。
2.作家不同时期作品的对比。人是社会的人,因而他的思想总会打上时代的烙印。透过作家创作于不同时期的作品的阅读,我们可以触摸到作者成长和蜕变的轨迹,还可以把握到时代的脉搏。
3.相同主题两篇文章的对比。如我在教《安塞腰鼓》和《观舞记》后,将两文放在—起组织学生进行比较阅读。《安塞腰鼓》多用短句,大量运用排比,表现阳刚美,歌颂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观舞记》主要使用比喻和排比,表现阴柔美,赞美印度文化,歌颂两国友谊。两文都用语言来表现舞台艺术,内容和形式都达到了完美的统一。通过比较,有助于学生突破重点和难点,很好地掌握两种不同的写作风格。
二、发现式阅读法
发现式阅读教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以问题为载体,以类似于研究的方式去研读作品,在对作品涵泳、思考碰撞后,激疑质疑,经探寻验证、合作交流而引发对作品意蕴的创造性理解和建构的教学活动。我们必须重视评价,我们要将评价变成一种催化剂,鼓励学生在发现之旅中走得更远、更稳健。以积极的态度认可学生的才干,激励他们,让学生充分体验成功的滋味。
如在教学《孔乙己》这课时,我先让学生阅读,并告诉他们读书贵在读出问题、有所发现,帮助大家在阅读中发现问题,并学会寻找问题的途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我先给大家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又穿长衫的唯一一人?”学生们很快也提出了很多问题,针对学生发现的问题,我就积极地表扬、肯定,这样树立了他们的信心。接着我又问:“你们发现的问题你们能解决吗?”又激励了他们解决问题的兴趣。这样由学生发现问题并由他们自己解决问题,既体现了以学生为主、老师为辅,又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效果很好。
三、探究性阅读法
探究性阅读教学,就是教师在掌握学生原有的期待视野和理解的基础上,通过营造和构建一种自由、民主、和谐的阅读心理情境,使其能够主动地对文本进行理解和探究,经过体认和感悟,最终主动建构文本意义和自身意义,从而达到自我优化和自我完善的阅读教学活动。
这种阅读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独立阅读,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调动学生的经验情感,引导他们去感悟,领会文本的言外之意、象形之旨、弦外之音,凭借自己的想象力、理解力,对作品的主体、意境、形象等进行积极的创造、补充,真正确立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
在探究性阅读中,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生方式,珍爱学生赋予个性的理解和新鲜的阅读感受,变被动接受为自主探究。我们可以允许学生以不同的交流方式进行,愿意口述的可以口述,想通过感情朗读也可以,也可以以绘画的方式,还可以通过小品表演的方式,让他们的才能尽情展现,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培养他们的想象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四、阅读教学中需重视的问题
1.要重视语文基本技能和基础能力的培养。就阅读规律来看,阅读都要经历由语言文字到思想内容,再由思想内容到语言文字,这是一个循环往复、逐步深化的过程。有些词语的内涵,有些句子的言外之意,有些构思的匠心独具,如果离开了表达文章的需要,往往就无从理解。现在的初中生学习语文最大的缺陷之一就是积累太少,而在较多的语文阅读教改中恰恰忽略了这一点。
2.要重视语文整体阅读感知,深挖教材的丰富内涵。在阅读教学中,要培养整体阅读感知,挖掘教材的思想情感因素,注意与课文相关知识的融会贯通。“语文能力”是充满灵性、浸透心灵的语言运用,如诗歌的意境、散文的灵气、小说的内涵、议论文的逻辑、说明文的条理都需要学生去整体感知才能领会,并从中受到潜移默化的人文精神的熏陶。如果取而代之的是一些无价值的琐碎知识和抽象符号,就会使学生丧失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积极性。
总之,语文阅读教学既要有系统、科学的方法,又要有一定量的阅读,我们做教师的在指导学生中要做到精读与略读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要读之得法、读之有效,最终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逐步提高。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必须牢固树立“以阅读为本,以学生自读为本”的阅读指导思想,坚决克服阅读教法中存在的“阅而不读”、“读而不思”的弊端。
论文作者:廖彩华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5年10月总第186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9/18
标签:学生论文; 发现论文; 语文论文; 能力论文; 作品论文; 阅读教学论文; 安塞论文; 《素质教育》2015年10月总第186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