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给排水设计中BIM技术的应用探讨论文_刘庆思

建筑给排水设计中BIM技术的应用探讨论文_刘庆思

湖北省武汉市 中信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湖北省武汉市 430014

摘要:建筑给排水工程作为建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质量会直接影响整个工程完成后的质量。BIM技术的出现对建筑行业来说是一次变革,而将BIM技术运用到建筑给排水设计中,对于提高建筑给排水的设计质量有显著效果。本文针对BIM技术在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简要分析了建筑给排水设计中BIM技术的优势和缺点。

关键词:给排水;BIM技术;应用探讨

1 BIM概述

近年来,BIM(建筑信息模型)在建筑工程设计和其他很多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它作为一种全新的工程数字化设计方式,主要是通过对建筑信息进行虚拟化建模来实现建筑设计、工程管理、施工模拟和系统分析等目标。在建筑给排水设计中,采用BIM技术,不仅可以提高建筑工程设计质量和水平,而且能够帮助设计者及时发现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减少后期施工过程中的返工。本文结合笔者的工作实践,就BIM技术在建筑给排水工程设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2 BIM技术的应用

2.1协同设计。采用BIM技术的一大优势就是协同设计,相同构件,任何专业只要输入一次,其它专业就可以在BIM中查看该构件的全部信息。而在之前的CAD二维制图中,每一个专业的构件信息通常都是孤立的,所以无法及时了解其它专业的构件信息,这就增加了专业间的配合难度和工作量。在BIM协同设计中,由于各专业都是围绕着一个相同的模型在进行设计,模型的构件信息为全专业共享,换句话说,所有专业可以同步设计,同步修改。相对于传统的CAD设计来说,BIM协同设计使得整个设计过程更为智能,也更加合理。

2.2可视化设计。传统的CAD二维制图模式中,建筑专业通过平、立、剖三视图来表达设计内容,其他专业在建筑图的基础上再绘制本专业的设计内容。施工人员在阅读这类图纸时,无法从整体上把握项目的设计信息,有时还会遗漏一些关键的细节。而BIM模式中可视化的操作属性完美地解决了这一问题。采用BIM技术生成的三维模型即为实际建筑的虚拟化模型,施工人员可以随意查看模型中任何地方的任何构造、设备和管线,这些信息可以直接用于指导现场施工。可视化设计对于一些构造复杂、管线密集的建筑来说意义更为重大。

2.3参数化设计。就以前的建筑给排水设计来说,设计者在进行水力计算时,一般都使用Excel或相关计算软件,整个过程比较费时且可计算范围受限。但应用BIM技术设计的时候,只要提前设定好给排水管道和设备的计算参数,后期进行水力计算非常方便,且任意修改一个参数,其他相关参数会自动修改,大大减少了设计者的计算和修改工作量。

2.4管道综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通过BIM技术,可以将建筑、结构和水暖电各专业的设计内容进行“拼装”,生成一体化的三维模型。模型可以直观地展示所有构件的空间状态,有利于设计人员准确了解建筑空间的构成和管线的排布。更重要的是,模型中各专业间存在碰撞冲突的地方一览无遗,使得设计人员可以及时修改,大大减少了后期施工过程中再调整所带来的不便。

2.5材料表统计。以前编制材料表时,通常都是给排水设计人员按照CAD图纸进行机械式统计,非常耗时且容易出错,尤其是当图纸局部修改需要重新统计时。而BIM本身就是一个信息库,其相对智能化的设计,能够实时为设计者提供可靠的材料清单,使得项目估算、预算和决算更加准确。

2.6安装模拟。在给排水施工阶段,会出现很多管道交叉甚至是碰撞的情况,尤其是在公共建筑的吊顶和地下室顶板等管道较多的地方。如果在前期设计过程中没能发现这些问题,到了施工阶段,就只能根据现场情况临时调整,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工程施工进度。而BIM技术可以根据业主要求和现场情况制定出准确的安装进度表,合理安排各工种的施工进度,保证各工种协调工作,简化安装流程,提高安装效率。

3设计实例分析

以笔者参与的某医院地下室给排水工程BIM设计为例,简述应用BIM技术进行建筑给排水工程设计时的一般步骤。

医院给排水系统较为复杂,管线较多,尤其是地下室。地下室顶板下敷设有多种给排水管道,比如冷水管、热水管、热媒管、排水管、消防管等,消防管道又包括消火栓管、喷淋管、消防炮管等。再考虑暖通风管、电气桥架等,整个地下室顶板范围内管道密集,错综复杂。在建筑净高和结构梁高的限制下,必须合理安排管道的平面位置和竖向标高,减少管道交叉和分层排布情况的发生,尽可能并排平行敷设。借助BIM技术,这些目标可以很容易实现。

首先,绘制给排水专业BIM模型。根据医院给排水规范的要求,在CAD中绘制地下室的给排水管道,检查无误后,方可在Revit MEP中绘制三维模型。为了充分利用CAD图纸中的设计信息,方便三维制图,可以直接将CAD图纸作为链接导入到Revit MEP中作为底图。

其次,各专业模型汇总,并进行碰撞检查。将建筑、结构、水电暖五个专业的BIM模型通过链接或工作集的方式组合到一起,成为一个完整的建筑信息模型。这时,可以直观地看到专业间存在碰撞冲突的地方。对于一些较为隐蔽的碰撞,可以通过Revit MEP导出NWC格式文件,再利用Navisworks进行碰撞检查并生成碰撞报告。

最后,碰撞修改。管道排布避让的一般原则:一、小管避让大管,因为小管造价相对较低且易于安装;二、有压管避让无压管,因为无压管必须保持一定的坡度,直线敷设,所以无法上下翻转;三、金属管避让非金属管,因为金属管容易弯曲、切割和连接;四、低压管避让高压管,因为高压管造价更高。除此之外,还应注意水管避让风管,电管、桥架应在水管的上方等。基于这些原则,进行碰撞修改,最终达到管线多而不乱、排布错落有序、层次分明、走向合理、管线交叉处置得当、安装美观的要求。在调整过程中,合理使用 Revit MEP的操作命令可以让修改过程简单化,还可以下载安装一些BIM插件,比如鸿业BIMSpace, 进一步提高修改速度。

4 BIM在建筑给排水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BIM技术的功能十分强大,但目前情况下BIM在给排水设计中仍存在不少问题:一、缺少符合中国建筑设计标准的构件,族库内容有待完善。二、生成二维图纸的功能较弱,需要二次深化。三、进行管道系统计算前,管道与管道、器具、设备必须建立逻辑连接和物理连接,任何一处没有连接,都会导致整个系统无法计算。四、 BIM技术在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由于其参数类型众多,涵盖施工、设计管理、概预算等方面,而在汇总整理时,过多的参数将会导致数据分级方式过于复杂,从而给设计方案的修改工作带来较大的困难。

5结束语

综上,在建筑给排水设计中,合理应用BIM技术,不仅可以提高项目整体的设计质量,而且有助于BIM技术的推广。BIM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设计方式,在其推广初期肯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但随着BIM技术的不断完善,大力推广BIM技术,将有助于提高建筑企业的设计和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梁波.基于BIM技术的建筑能耗分析在设计初期的应用研究[D].重庆大学,2014.

[2]王慧琛.BIM技术在绿色公共建筑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4.

[3]邵光华.BIM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4.

[4]冯勇.刍议BIM技术在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实践[J].江西建材,2014,16:16.

论文作者:刘庆思

论文发表刊物: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29

标签:;  ;  ;  ;  ;  ;  ;  ;  

建筑给排水设计中BIM技术的应用探讨论文_刘庆思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