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和孩子一起“玩”论文_郭梦珂

请和孩子一起“玩”论文_郭梦珂

郭梦珂(驻马店市幼儿园 河南 驻马店 463000)

中图分类号:G62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6715 (2019)11-055-01

《说文》上解释—“玩”,弄也。“玩”是人的天性,更是儿童的天职。玩对成人和小孩有不同的含义。成人总是在忙工作,所以玩对他们来说只是消遣。但玩对儿童的成长至关重要。儿童通过玩来了解世界,通过玩来健康成长。根据孩子认知水平的发展,游戏也会从刚开始的对成人动作的模仿开始,与父母亲自互动开始。

心理学家均认为,玩耍对于孩子培养自主性、创造性、自发性都是非常必要的,能投入地玩游戏是孩子心理健康的标志之一。由于父母本身的问题所导致的没有机会充分玩耍的孩子往往都是要么显得听话、自制、乖巧,要么混乱、多动、富有攻击性、寻求刺激,前者属于 “将痛苦内化的儿童”,后者属于“将痛苦外化的儿童”。

从事幼教行业中,我总是能听到家长们抱怨,为什么别人家的孩子能自顾自玩很久,而我家的孩子要么就怯生生地看别人玩,要么就在不停的哭闹。对于父母来说,需要与孩子有长期的相处,观察和学习才能够发展出对于自己孩子的气质和行为模式的认识,并且具有准确的敏感性。而最能直接走入孩子内心的陪伴就是参与他的游戏。只有在被经常正确的回应之后,才会发展出更好的安全感,对于这个世界有更多的信。对父母的声音气味的熟悉也会让孩子更多的趋于稳定和安心。在婴幼儿期孩子能够拥有和父母的良好关系,才会安心的投入到各种日常的运动和学习中去,孩子才会自顾自玩很久,而不是不断的哭闹寻求正确的回应。

所以孩子不仅要玩,而且要在父母有效的陪伴下的玩才具有更大的发展意义。

为什么有些父母不愿意陪孩子玩耍?常见的是两个原因:

一、跟父母身份认同感有关,即还没有完成父母角色身份的转变

形成父母的身份感并不是生育孩子之后水到渠成的事情,而是要面临身份认同的转变,从一个“自由自在”的人转变为一个 “有家有孩子”的人。这意味着要牺牲很多自己的时间,承担更多的责任和义务,包括如何建立亲子关系,如何更好的处理夫妻关系,如何赚钱养家等。有时候还意味着要牺牲发展的机会,比如出国、读书、升职等。不像其他的社会任务会有很多外在的奖励比如升职加薪,为人父母所能得到的外在奖励并不多,当然有很多内在的奖励,比如亲子之间的愉悦感,亲密感等,但这些奖励是建立在良好亲子关系的前提下才有的。

成为父母的这种身份转变并不是那么容易发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对于那些幼时没有被很好养育过的人,或者幼时父母关系存在严重问题的人,他们需要克服幼时成长过程中的创伤比如被忽视、被抛弃、被虐待等后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父母。在创伤没有被修复的情况下,这些人会害怕成为父母。即使阴差阳错成为了父母,这些人仍然像一个未婚者,经常游荡于朋友之间或工作之中,而不愿意回家陪伴孩子。养育孩子的过程会自动唤醒幼时的创伤,因此他们潜意识地回避已经成为父母这个事实。

除此之外,一个人还要完成与父母之间的分离,成为充分独立的个体,那种成为父母的身份感才更容易建立起来。现实生活中经常看到的例子,有些父母将孩子生出来之后,理所当然地交给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来带。这些父母还没有完成与原生父母的分离个体化,无法形成充分的父母身份感。当然,那些因为客观原因而不得不让老人来带孩子的情况除外。对这些人来说,生了一个孩子就像多了一个弟弟或妹妹一样,他们无法体验到为人父母的乐趣与意义,更多感受到的是孩子是多么令人讨厌。

二、有身份认同感,但不能成为孩子成长的参与者和体验者

这些父母已经完成了父母身份的转变,事实上他们很想成为一名合格的父母。但他们似乎存在着一种自信心的不足,以及过分压抑的性格,因此,他们总是过于注重孩子的规矩、成绩或礼貌等,生怕孩子学坏。在他们眼里,玩耍是不务正业,他们以成人的视角来看待孩子,无法共情孩子的玩耍需要。孩子的玩耍会激起这些父母自身关于愿望满足的心理冲突,他们对自身的愿望也是压抑的。过份压抑的教育导致孩子的早熟,无法充分享受玩耍的乐趣。成年后,这些孩子可能会沉溺于类似于电子游戏或赌博的娱乐项目之中,以补偿幼时未能充分满足的玩耍的需要;或者也跟父母一样,成为一个过份压抑的人。

而且即使有的父母积极参与孩子的游戏,也会碰到这样的烦恼:被孩子要求一起玩简单的数数字的游戏;将故事讲一遍又一遍;反复玩捉迷藏的游戏等等,玩这些对大人来说没有挑战性的游戏,不免是对父母耐心的重大挑战。很多父母即使陪孩子玩,也只是敷衍了事。不可否认,有时候陪孩子玩确实是很无聊的。但是,在孩子的成长中,玩耍是非常重要的,能充分玩耍的孩子开朗、乐观、活泼、开放、富有创造力。

成为父母重要的是将养育孩子当做使自己成长的契机,而不仅仅是把它当做一项社会任务来完成。成为父母也意味着要重新面对自身的成长过程,面对自己的童年经历。有了这些准备之后,那些无聊的游戏便赋予了积极的意义—它们对孩子的成长有益处,它们能让父母体验到自己的童年情感,进而和孩子一起成长。

沃克和吉布森的"视觉悬崖"实验中我们可以发现,当孩子学会爬行后不久,孩子就会发展出判断景深的能力,于是孩子会对于这样的玻璃平台感到犹豫不前。但是,如果父母给予孩子肯定的表情,孩子则会因为信任父母而穿过这个“悬崖”。而这个内容会怎样展开呢?亲子关系良好的情况下,孩子就是会在遇到各种其能力边缘的时候,被父母鼓励到,进而更少的时间停滞在最近发展区附近而止步不前,经过几年的差别,孩子之间就已经可以产生足够的差距了。而且这个差距会像马太效应一样,一环接着一环的放大。在其他变量相同的情况下,这其中带来的影响孰优孰劣是不言而喻的。

亲子之间亲密联结对于孩子的健康发展是非常必要的,所以请父母放下教导者的身份,跟孩子一起玩,感受玩耍的乐趣,便能共情地发现孩子玩的需要并适当地满足孩子。在与孩子玩耍的过程中,亲子之间的联结就被很好地建立起来了。

论文作者:郭梦珂

论文发表刊物:《基础教育课程》2019年11月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1

标签:;  ;  ;  ;  ;  ;  ;  ;  

请和孩子一起“玩”论文_郭梦珂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