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施工工艺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探究论文_谭旭东

混凝土施工工艺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探究论文_谭旭东

广西壮族自治区鹿寨县建筑工程公司 545600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建筑工程也越来越多。而混凝土施工作为建筑工程建设的重点项目之一,其施工技术的发展与创新是保证建筑物质量的根本,应加强混凝土施工技术的研究,着力提高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水平,以不断提高混凝土施工质量,从而为整个建筑工程质量的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本文在此从几个不同的方面对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几个重要的工艺技术要点做了一定的探讨。

关键词:混凝土;施工工艺;施工质量

前言:伴随着混凝土材料质量的逐步提高,及其使用范围的不断扩大。而混凝土技术对整个房屋建筑有着重要的地位,其质量好坏关系着整个房屋建筑的质量。只有科学合理的应用混凝土施工技术,才能更加有效的发挥混凝土应有的作用,更好的为建筑工程服务。

一、做好施工准备工作

1、控制和管理好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

混凝土原料的质量对混凝土整个质量和施工技术工艺产生重要的影响,比如,水泥的含量在很大程度上会决定混凝土的强度,石子超逊径颗粒含量会影响到混凝的级配以及和易性,骨料的含水量会对水灰比产生比较大的影响。为了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提高施工技术水平,要对组成混凝土的原材料进行严格的检验;对骨料的有害物质进行清除,否则就会降低混凝土的强度,同时会影响到骨料与水泥石的粘结程度,还会出现有害物质的膨胀;对于水的选择也要保证清洁干净,如果采用含有杂质沼泽水或者海水,就可能在混凝土形成盐霜。对集料来说,含水量、含泥量以及含粉量是引起混凝土强度大波动的主要原因。

2、混凝土配合比

混凝土配合比,需满足工程技术性能及施工工艺的要求.才能保证混凝土顺利施工及达到工程要求的强度等性能。水工素混凝土和少筋混凝土配制坍落度一般为3—5era,配筋率超过l%的钢筋混凝土配制坍落度一般为7—9cm.对于桥梁施工中的箱梁采用泵送施工.混凝土配制坍落度一般为1 0~1 4cm.初凝时间在4小时以上.强度为45Mpa的缓凝早强混凝土;灌注桩要求配制强度为35Mpa,凝结时间在1O小时以上,坍落度一般为18~22cm的大坍落度超缓凝混凝土。为改善混凝土性能,提高混凝土强度,达到工程各部位对混凝土各种性能的要求,在混凝土中掺入不同类型的外加剂,改善混凝土性能的科学配制,优化混凝土的配合比,在施工中效果明显。科学配制混凝土,早期强度明显提高,加快模板周转,加快施工速度,其技术、经济综合效益十分显著。

3、混凝土拌合

认真控制水泥、混凝土骨料、外加剂、掺合料等原材料的计量和投料顺序,以及混凝土的搅拌时间和浇筑时间;不同品种、不同强度等级的水泥不能混用;当遇雨天或含水率有显著变化时,应增加含水率检测次数,并及时调整水和骨料的用量。首先,保证粉煤灰的质量,加强材料检验,进行混凝土试配并根据试配结果确定掺量。外加剂的掺量要准确,掺量误差应控制在总掺量的4%~5%以下。其次,应该注意搅拌的均匀。外加剂在新拌混凝土中应分布均匀避免局部过量引起不良后果。粉煤灰保证其在混凝土中的匀质性,以利于二次水化的充分进行,混凝土的搅拌时间宜延长1 分钟。

4、混凝土运输和泵送

在运输的时候,混凝土的强度会受到运输时间长短的影响。因此,施工企业在混凝土的运输距离和时问上面都必须有全盘的计划,以保证混凝土的质量不受运输过程的影响。假如混凝土的运输时问比较长,就会凝固,在卸料的时候就会比较困难,减缓施工速度。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施工队应该在运输中实行桶内搅拌或者在现场实行二次搅拌,以保证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的均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几个技术要点

1、混凝土浇筑

在混凝土将要初凝时,对混凝土进行浇筑,如果在浇筑之前,混凝土已经出现初凝现象的话,那么还要对其进行一次强力搅拌,待到混凝土的流动性恢复之后,才可以入模。如果混凝土在浇筑之前,已经发生离析现象的话,那么也要对混凝土进行重新搅拌,这样以后才可以对混凝土进行浇筑。为了避免在浇筑过程中产生离析现象,那么对于混凝土的自由倾落高度,就要保证在2m以内。在对楼板混凝土进行浇筑时,对于混凝土的自由倾落高度保保持在1m以内,不能出现太大偏差。如果混凝土的自由倾落高度都超过上述规定的高度,下料时,就要采取串筒、溜槽等措施进行施工;一般都是采用木板钉成溜槽,在表面包上铁皮,在使用过程中,要保证其水平倾角在30°以内;一般来说,串筒的每节筒长大约在70cm,采用钩环连接每节筒,采用薄钢板制成串筒,并且在串筒内加设缓冲挡板。在对混凝土进行浇筑时,要分层进行浇捣,还要保证能够随浇随捣。

2、混凝土振捣

混凝土的捣实就是使入模的混凝土完成成型与密实的过程,从而保证混凝土结构构件外形正确,表面平整,混凝土的强度和其他性能符合设计的要求。混凝土浇筑入模后应立即进行充分的振捣,使新入模的混凝土充满模板的每一角落,排出气泡,使混凝土拌和物获得最大的密实度和均匀性。混凝土的振捣分为人工振捣和机械振捣。人工振捣是利用捣棍或插钎等用人力对混凝土进行夯、插,使之成型。只有在采用塑性混凝土,而且缺少机械或工程量不大时才采用人工振捣。采用机械振实混凝土,早期强度高,可以加快模板的周转,提高生产率。并能获得高质量的混凝土,应尽可能采用。

3、施工缝

施工缝的位置宜留在结构受剪力较小且便于施工的部位。柱应留水平缝,梁、板、墙应留垂直缝。柱施工缝应留置在基础顶面,梁或吊车梁的上面,无梁楼板柱帽的下面;和板边成整体的大断面梁,留置在板底面以下20~30mm处;单向板留置在平行于板短边的任何位置:有主、次数值的楼板,宜顺着次梁方向浇筑混凝土,其施工缝应留置在次梁跨中1/3范围内。

在浇筑柱、梁、楼板、墙等结构时,如间歇时间超过规定,则按施工缝处理。若要继续浇筑,应在混凝土抗压强度不小于1.2MPa时,才允许浇筑。在已硬化的混凝土表面上继续浇筑混凝土前,应除掉表面水泥薄膜和松动石子或软弱混凝土层,并充分湿润和冲洗干净,残留在混凝土表面的水应予以清除。当清理杂物和冲洗受到模板阻隔时,应在模板上沿施工缝位置通条开口,待全部清理干净后,再将通条开口封板。另外,在施工缝上浇筑混凝土前,宜先铺抹水泥浆或与混凝土相同的砂浆一层。

4、混凝土养护

在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的养护技术主要包括:标准养护、自然养护以及热养护等方法。混凝土在浇筑之后,在整体硬化的进程中,水泥会发生相应的水化反应,如果没有采取正确的养护措施,整个水泥的水化过程就不能正常的进行。

在养护过程中,为了保障整个毛细管中拥有充足的水分便于水泥进行水化,通常需要对刚浇筑完在养生期内的砼进行施水,这样能够保障养生期的砼中各个毛细管的水分维持在饱和的状态,将水泥的水化程度进展到最大。同时,为了避免混凝土中的水分过快蒸发或者扩散到周围的环境中,通常在养护过程中都会为建筑“穿上衣服”,一些塑料薄膜、棉布之类的物件,维持混凝土整体的水分。

三、混凝土裂缝防治

对混凝土的裂缝要提前做好防护工作,注重施工细节,避免不合理的因素。适当的对混凝土进行升温或降温可以起到很好的防护作用,同时要避免水泥的水化热在施工过程中的集中现象。目前针对混凝土裂缝的治理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注水法。在混凝土出现裂缝后,可以向裂缝中注入修补性的材料,以此来进行填充。第二,填充法。即在混凝土出现裂缝时,使用普通的填充方式进行构建,也就是运用修补性的材料直接覆盖在裂缝上。第三,表面修补法。对于裂缝不是很大的情况可以使用这种方法,仅仅修补裂缝的表面,进而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

结语

综上,建筑中的混凝土施工技术,对于整个工程的顺利完工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施工过程中严格执行施工操作规程和技术要求,重视混凝土施工技术交底工作,采用先进的技术工艺进行全方位质量控制,最终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更大限度的实现建筑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叶湛源.浅析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的施工技术[J].技术与市场,2011,(03).

[2]魏娜,王锐.浅谈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04)

论文作者:谭旭东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9

标签:;  ;  ;  ;  ;  ;  ;  ;  

混凝土施工工艺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探究论文_谭旭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