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电厂电气设备故障分析与管理论文_邹仁亮

论电厂电气设备故障分析与管理论文_邹仁亮

东莞中电新能源热电有限公司 523127

摘要:随着企业的不断扩大,资产规模迅速增加。电厂电气设备故障分析和排除是实现电厂管理和稳定的前提,是电厂技术工作和管理工作的代表,由于资产与设备分离的传统管理模式已很难满足当今企业发展,因此,在ERP系统基础上如何实现设备资产生命周期管理受到广泛关注。本文分析电厂电气设备管理的重要性、电厂电气设备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概述,探讨设备的常见故障,提出电厂电气设备管理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电厂电气设备;故障分析;管理

电厂是电能的生产和转换的主要场所,是社会能源供应的心脏。科学地进行电厂电气设备管理和维护,实现电厂电气设备故障分析和排除要结合电厂管理和技术的具体工作,提高电厂管理层和技术层对电气设备管理重要性的认知,在对发电机滑环碳刷冒火和电机不工作等典型性电厂电气设备故障进行分析的前提下,探寻电厂电气设备管理和维护的方法和措施,形成如何加强电厂电气设备故障管理的经验和办法,以技术和管理的角度完成对电厂电气设备故障分析、检修和排除工作,整体上实现电厂各项工作的规范性和科学性。

一、电厂电气设备管理

1、电厂电气设备管理的重要性

电厂电气设备管理是对配电装置、变压器、电气主接线等部位和环节展开维护和检查工作,对电气设备接线的正确性与牢固度、设备固定螺丝的旋紧、变电设备接地线的安装、电气仪表设备固定架的焊接等进行管理。电厂电气设备管理对于电厂电气设备的完备、管理体系的健全有重要的作用,是确保电气设备正常安全运转的重要措施和手段。

2、电厂电气设备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概述

所谓全生命周期管理是指从设备、项目的长期经济效益出发,在预期的生命周期内,全面考虑设备、项目的规划、设计、制造、购置、安装、运行、检修、改造、更新、直至报废的全过程,在保证可靠性的基础上,使全生命周期成本最小的一种管理理念和方法。全生命周期管理主要有:全过程思想、集成化思想、信息化思想。全生命周期管理要求站在整个固定资产形成、运行、退出过程的角度上,统一管理理念、统一管理目标、统一领导及组织、统一管理规则,并建立集成 化的管理信息系统。实现电力设备的全生命周期管理需要以系统工程的方式,树立管理理念,同时制订完善电力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的规范和标准,以供成本估算、分析、评价和管理等使用,搜集电力设备的全生命周期各阶段数据,汇总成数据库,并开发出如可靠性分析、计算模块应用辅助软件,形成设备管理的决策依据。

二、电厂电气设备的常见故障分析

1、碳刷冒火问题

作为电厂电气设备的常见故障之一,造成发电机碳刷冒火的原因有很多。通常是因为发电机存在质量和性能方面的问题,无法保证在同一级滑环每个碳刷上产生的电流缺乏均匀性和平衡性,最终导致部分碳刷出现火花。某些电厂内使用的发电机碳刷存在质量问题,碳刷型号不符规格;碳刷研磨不良,碳刷接触面积过小;在发电过程中,因为碳刷长期使用导致磨损,碳刷边缘脱落,使集电环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损坏,再加上刷架和刷盒上积垢过多,碳刷无法在刷握内自由活动等。这些问题都会有一定程度上使得发电机在发电过程中出现火花或 火环。如果冒火现象处理不及时,将会直接威胁发电机的安全运行,并导致发电机紧急停机。紧急停机不但危害发电机的使用寿命,会还影响企业的经济运行和电网安全。

2、绝缘层失效而出现短路问题

在电厂日常运行的过程中,部分绝缘层多多少少会因设备老化、磨损和受潮、设备缺乏维修等出现导线绝缘层破损甚至脱落的情况。如果检修人员不重视电气设备的日常维护或不及时更新设备,不注重保持电厂工作环境的干燥和卫生,经过长期的使用,就会使绝缘层发生严重损害,进而发生短路的问题。

3、导线温度过高,导致导线故障

在电气设备运行使用的过程中,部分电缆长周期大负载运行。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通常情况下,导线温度的高负荷运转会导致温度较高,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导线的电阻值,造成电池损耗,使导线电阻值进一步增大,形成温度过高的恶性循环,最终导致线路因温度过高而发生故障甚至燃烧。主要是电线直径过小导线其不能承受过于集中的电流,而长期高负荷运转最终导致导线温度过高。另外,电气设备选用不当,设备型号与实际供电量不匹配。当供电量超过电气设备规定的容量时,就会因为导线温度过高而引发故障。

三、电厂电气设备管理合理化建议

1、提升检修人员的专业技能

检修人员需具备过硬的专业技术和丰富的检修经验。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电厂电气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将电厂因电气设备故障而引起的损失降到最低。鉴于此,必须加强对检修人员的技术培训和思想教育,使其了解所在岗位的重要性,改变工作态度。还应制订追责制度,使检修人员清楚认识到自己的职责所在和发生问题时自己应该承担的后果,提高其责任心和问题防范意识。

2、重视在建项目管理

在建项目的管理应注重从建设初期以及建设完成后两个方面入手,其中项目建设开始阶段应将设备需求清单与项目工作分解结构挂钩,而后利用设备清册程序,在满足项目预算的基础上,完成采购申请与订单的制定,并将其纳入到物资管理采购阶段的内容之中。当建设项目完成后,利用项目转资实现已安装设备至设备清单的转换。与此同时,在固定资产的卡片上记录项目上的费用转资,并在系统内部完善设备清单与固定资产卡片上对应关系的构建,从源头上实现设备资产的对应。

3、设备维修工单管理

对设备进行维修与管理时,传统的做法并未将设备更新、改造以及 检修与成本形成对应关系,给设备全生命周期中费用的控制带来较大困难。而ERP系统统管理设备检修情况以检修工单的形式实现。所谓工单以一种控制工作进度归集检修工作成本的工具,要求不同的工单与大修项目工作分解结构相对应,以实现控制财务预算的目标。一旦检修项目结束工单上的费用会被汇总到财务与之对应的科目上。财务人员对完成的业务工单实施成本结转,进行生成相关的财务凭证。如其他专业系统产生检修工单,先经由接口传输至ERP生产系统中,而后补充填写对应项目工作分解结构,最终将其纳入成本管理中。

4、设备资产联动的实现

项目开始之初完成了账、卡、物之间的对应,还应借助专门的程序实现创建设备到资产卡片上的自动关联。在系统中设置专门的设备与资产联动程序,一旦设备创建就会随之生成一张空卡片,而后由财务人员对其进行维护。为避免资产卡片与设备台账信息之间出现差错,应将线路长度、功能位置及保管人员等信息设定为非空字段。一旦修改设备上的相关信息时就会引发资产联动程序,使对应资产卡片上反映出修改的信息。

另外,为确保ERP系统内设备台账具备较好的完整性,应预留多个接口,实现其他系统与ERP系统的良好的融合。在ERP中设立通信及自动化设备台账,并当新增设备时与资产卡片联动。而且ERP系统中创建的资产卡片号借助接口想专业系统回传,同时实现更新与回传设备状态,为系统间的信息共享提供保障。

结语

综上所述,电厂电气设备故障是系统运行客观现象,要通过对电气设备故障的分析、检修和排除为出发点,以ERP系统的设备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能够有效的解决了设备资产存在的不对应问题,使设备与资产的得以显著提高。当然电厂电气设备故障还有很多类型,处理的方法也多种多样,应该结合自身电厂管理和技术具体工作,通过不断摸索和研究深化电厂电气设备管理,形成一整套有效的措施。

参考文献:

[1]王茂勋.电厂机组电气运行故障及处理 技术[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21)

[2]杜育文.电厂电气设备维护与检修的技术要点[J].自动化应用,2015(09)

[3]孙建忠;万友.电厂电气设备的故障分析及处理探讨[J].山东工业技术,2015(04)

论文作者:邹仁亮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25

标签:;  ;  ;  ;  ;  ;  ;  ;  

论电厂电气设备故障分析与管理论文_邹仁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