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以知识经济敲门,中国以继续教育迎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知识经济论文,继续教育论文,中国论文,世纪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迎接知识经济时代
人类正步入21世纪。在叩响21世纪大门的时候,放眼历史发展和全球经济科技竞争的大趋势,每个人都会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自己所肩负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旧的世纪结束,新的世纪来临,要做好新世纪的继续教育工作,我们必须了解21世纪世界科技发展的态势,分析我们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21世纪是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世纪。生命科学的发展将对农业、环境、化工和人类的健康、生活等方面带来革命性的变化,生命科学将成为21世纪的主导科学。生命科学与人口、人类生存、健康和粮食、资源、生态环境保护等问题密切相关。据统计,1985—1995年10年间,世界人均食品产量首次出现下降,谷物下降10%,肉类下降13%,海产品下降9%。同时全球耕地减少,淡水紧张,资源枯竭,但人口却在增加。 估计到2030年,世界人口将增至89亿,食品问题将是人类未来面临的严重问题,将会影响各国的内外政策。转基因技术可以改良食品特性,扩充食品内容,将引起一场农业革命。人类基因的研究将最终解开人类遗传的全部30亿个基因密码,到2005年将绘出人体共10万多个基因图谱。基因治疗也将成为医疗革命的突破口。随着基因的分离、扩张、重组以及细胞克隆技术的实现,蛋白质结构功能的探明,快速繁殖、脱毒、组织培养、胚胎移植、单克隆抗体都已进入了实用阶段。预计到本世纪末,这一领域的产值将达到1000亿美元。
信息科技的不断进步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社会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也将深刻地影响全球经济政治、经济、文化的联系、合作和冲突。信息已与物质、能量并列,成为人类可以利用的最基本的三项资源。计算机的问世极大地推动了信息科技的发展。计算机问世50年来,它的发展经历了三次浪潮:第一次浪潮是大型计算机,关键是信息处理;第二次浪潮是个人计算机,关键是信息获取;第三次浪潮是今天的交互式网络,其关键不仅是信息处理和获取,而且还包括信息的传输、交流。环球网络已成为科学家的环球实验室,成为人们获取和交换各方面信息的重要渠道。信息革命将充分发挥前导作用,渗透到经济、社会、文化生活的各个领域。随着微电子、光电子、纳米技术的进步,卫星通讯、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宽频高速的数字网络、信息压缩和高速传输、人工智能、多媒体技术和现实虚拟技术等前沿技术都将取得重大进展。在应用方面,虚拟现实技术、高清晰度数字电视技术的进步,会很快给我们提出一系列迫切的课题。新世纪初,0.2微米的芯片将成为主流, 每秒万亿次运算的计算机将大量使用。
以智能机器的出现为标志的智能革命使人类智能放大,并将引发生产力大发展的新的产业革命,其意义和影响将远远大于以机器放大人类体能为标志的第一次工业革命;人类将以智能机器为手段,实现生产的智能化,并把智力物质化,然后又把人的自然智力和机器的人工智力两者的潜力都充分释放出来,并加强两者的结合,最终导致社会的智能化。同时通过智能技术与生物技术的结合,将实现智力的人工进化和脑机的共生体,这将成为21世纪高技术的核心。
材料科技是人类物质文明的基础,新材料将得到广泛的运用,并向功能化、复合化、智能化、高强度、高刚度、耐高温高压、耐磨方向发展,纳米技术也给材料微细加工、改性提供了新领域。材料科技的发展将引起产品结构、工艺和性状前所未有的变化。
人类对新能源如核能、可控核聚变、太阳能、风能、海洋能、生物能、地热、氢能等的开发已经展示出美好的前景,21世纪,人类也许能解脱对有限化能源的依赖,进入依靠可再生能源和取之不竭的清洁氢能的自由世界。
对海洋、宇宙空间和地球深处的成功探索,将使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宇宙,并拓展资源利用和人类的空间。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人们生活和消费水平的提高,将使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上的资源和生态环境问题变得更加突出,环保技术和环保产业将成为新的竞争焦点,走一条与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将成为人类社会的共同理念。21世纪也可能是人类更科学地、系统地揭示自身认知奥秘并加以理性地、科学地运用的世纪,由此将可能带来心理学、伦理学、教育学等的一次深刻革命。
我们每一位从事继续教育工作的同志都应了解和认识21世纪科学技术发展的这些趋势和动向。
21世纪是科技革命的新世纪,也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新世纪。21世纪科学和技术将广泛交叉融合,并将迅速转化应用,从而给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伟大变革。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将逐渐起到主要的、决定性的作用。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本世纪初为5%—20 %,到本世纪中叶增加到50%,而80年代则跃居60%—80%。西方发达国家不断增加研究与开发费用的投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投入到研究与开发的费用已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3%; 资本正在流向高新技术产业,美国等发达国家信息和通信技术部门的增速都越过了10%,北美、欧洲和日本1993—1995年间有关产业的增速则达到了34%。科技成果商品化、产业化的周期在18世纪为100年,19世纪迅速降低到50年, 二战后则仅为7年。计算机领域几乎每隔半年就有新一代产品问世。 国家经济发展的主动权和企业国际竞争的优势,将越来越取决于科技优势特别是前沿性科技优势。科学技术将成为人类发展最重要的资源和动力,将作为比原材料、资本、劳动力、汇率更重要的因素,由它所引发的技术革命将成为重塑全球经济的决定性力量。
目前,经济增长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依赖于知识的生产、传播和应用,取决于创造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知识将代替权力和资本成为最重要的社会力量。有人预测,世界财富也将有一次大的转移,主要从物质资源拥有者手中转移到智能资源拥有者手中,特别是高智能和新知识拥有者手中。200年以前,英国的培根提出了“知识就是力量”的名言; 100年以前,马克思把科学技术同生产力联系在一起, 提出“科学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1978年,邓小平同志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关于生产力的理论,提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著名论断。当今世界科技、经济发展的实践昭示:一个区别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的新的经济形态,即以知识为基础的知识经济的时代已悄然出现。发达国家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已占其GDP的50%以上,高技术产品在制造业产品中已占20%—25%,比10年前增加了一倍。有人预言,21世纪将是知识经济的时代。
知识经济时代具有经济发展可持续化、资产投入无形化、世界经济一体化、经济决策知识化等一系列特点。一个国家的强弱和经济发展的快慢,越来越取决于对知识的创新和运用能力,知识与劳动力、资本相比,越来越成为一种重要的、 最具有活力的生产要素。 根据对美国(1948—1984年)和日本(1952年—1961年)各生产要素即资本、劳动力和科技进步的贡献率的计算和分析表明:科技进步的贡献率均为66%,而资本和劳动力的贡献率美国分别为15%和19%,日本为20%和13%。知识作为一种生产要素,还具备其他生产要素所没有的一系列特征:如无限性,知识越用越多;非独占性,知识可以被成千上万的人同时使用;高质量性,知识利用得好,就可以使劳动力和资本的使用效率大大增加,等等。目前,世界85%的自然资源为发达国家所占有和使用,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形态,给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一个历史性的“赶超”机遇。哪个国家掌握了科技优势,特别是前瞻性的科技优势,哪个国家就将取得经济发展的主动权和国际竞争的优势。而如果放弃这个机遇,最终必将遭到历史的淘汰。走依靠科技和教育发展经济之路,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已成为人类社会的共识。
二、要以更高的视点,更有效的手段,在更广的范围使继续教育工作取得更大的发展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为了迎接新的时代,世界各国都在竭尽努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我国政府已经做出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重大决策。国家创新体系是实现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第二、三步走战略目标和新世纪的宏伟发展蓝图的重要保证,也是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
随着时代和继续教育事业的发展,继续教育的概念也在深化和拓展。当今,继续教育是对专业技术人员不断进行知识补充和更新,不断开发人的潜力,提高人的素质,建立终身学习制度,使之不断掌握一生中所需的知识、技能、准则和理解力,从而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一种高层次、追加型的教育。它具有显著的人才、科技、经济和社会效益,在国内外受到普遍重视和欢迎。
国际继续教育活动迄今已有100多年历史。它最早从美国开始, 60年代发展到欧美国家,70年代引入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继续教育事业发展很快,并且取得显著成效。它对推进我国科技进步和国民经济高速发展,以及提高我国专业技术人员的素质都发挥了重要作用。继续教育已经成为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我国科教兴国和人才建设的重要内容。知识经济时代和我国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对继续教育提出了一系列更新更高的要求。我们在充分看到我国继续教育工作已经取得明显成效的同时,还应充分看到,我国的继续教育工作与国际水平相比,还存在着很大差距。因此,在新的世纪,继续教育肩负着繁重的历史使命。继续教育工作者应加倍努力,并且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要在原有工作的基础上,以更高的视点、更新的观点、更有效的手段,在更广泛的范围内,使我国的继续教育工作取得更大的发展。
我国的继续教育工作要进一步加强工作体系和运行机制;加强宏观管理,积极探索建立多层次、多渠道、多元化的继续教育投入体系;进一步加大继续教育立法力度,完善法规制度;加强继续教育基地建设;发展远程教育手段,建立远程教育网络;建立企事业单位完善的继续教育工作体系;加强继续教育管理工作队伍建设;加大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力度,全方位开展继续教育工作,使继续教育受益面不断扩大;继续做好和扩大国际继续教育的交流工作等等。继续工程教育协会将积极配合有关政府主管部门做好以上各项工作。
根据知识经济时代和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特点以及我国具体情况,继续教育除做好上述各项工作外,还应该特别强调做好以下四个方面工作。
1.进一步提高全社会对继续教育重要地位和作用的认识。要从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和知识经济时代即将到来的高度,从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高度,来加深对继续教育地位和意义的认识。
当今科学技术的发展一日千里,人类知识倍增速度大大加快,19世纪约为50年,20世纪中期约为10年,现在是3—5年。同时,科学技术从研究到应用的周期越来越短,技术创新成果层出不穷,新兴产业不断涌现。知识经济要求以知识的占有、配置、生产、分配和使用为第一生产要素,而知识的生产和更新速度又是非常之快。因此,对21世纪的人们来说,只有学得更好才能持续发展。学习不仅是常规学历教育的任务,而必须是终身(即从摇篮到坟墓)的过程。继续教育在知识的补充、更新,在与科学技术的结合,在推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等方面都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展望21世纪,令人欢欣鼓舞,同时也应意识到我们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我国人口和就业负担较重(2000年我国人口将达13亿,2030年可能达16亿),我国劳动生产率是发达国家的1/40;我国每1万美元国民生产总值原材料投入与发达国家相比:钢材是人家的2—4倍,水泥2 —11倍,化肥2—13倍,社会最终产品占原材料总投入的20%—30%。 我国生猪(头数)占世界42%,而猪肉只占28%;牛(头数)占6%, 而牛肉只占1%。人均资源和资金拥有相对不足(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 可耕地只有1/3,淡水资源为1/4,森林积累率为1/16, 石油储量为24%,天然气储量为1.2%)。国民经济素质整体偏低,农业比重大, 工业以传统产业为主,生产率不高(人均GDP仅为美国的1/43),单位产值能源消耗大(是美国的4.7倍;另一资料表明:是日本的5倍,美国的2.6倍,德国的3.6倍,印度的1倍), 全国水土流失面积(占国土面积的38%)和土地荒漠化面积(占国土面积的27.3%)大,科技进步对国民经济生产总值贡献率低(我国为30%,而发达国家为60%—80%),科技和教育投入不足,在人才资源中存在总量不足、素质偏低、分布不合理、在企业从事研究和开发的人数偏少,知识结构老化、高层次人才严重短缺等不足。因此,依靠消耗资金、能源和廉价劳动力来推动经济增长不可能持久。最近,中国科学院作出的《1999年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提出,中国要真正进入可持续发展的门槛,必须有序地通过三个基本台阶,实现三大基本目标:一是到2030年实现人口规模的零增长;二是到2040年实现能源消耗的零增长;三是到2050年实现生态环境退化的零增长。只有靠科学技术、靠教育、靠人才,才是根本出路。因此我们要把继续教育纳入科教兴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的整体部署中,充分发挥继续教育独有的特色和作用,使其为经济建设和改革服务,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
只有全社会对继续教育重要地位和作用的认识提高了,才能进一步加大对继续教育的投入,健全继续教育的工作体系和运行机制,做好继续教育的各项工作。
2.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活动,不断发展新的培训和教育方式,加大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知识补充和更新的力度。今后,在建设我国国家创新体系的过程中,对知识进行补充和更新的要求越来越迫切,任务也越来越繁重。 根据世界经合组织分析, 存在四种知识, 即事实知识(Know-what,指告诉人们“是什么”,如中国首都在北京等), 原理知识(Know-why,指告诉人们“为什么”,如牛顿定律、市场经济供求规律等)、技能知识(Know-how,指告诉人们“怎么做”,包括技术、技能、技巧、诀窍等)和人力知识(Know-who,指告诉人们涉及谁知道和谁知道如何做某些事的信息,包括特定关系的形成、有效利用专家知识等,即关于管理的知识和能力)。第一、二种知识称为归类知识,可通过读书、听讲和查看数据库而获得;第三、四种知识称为沉默知识,即难于归类、度量,一般难以从书本、传媒获得,主要通过实践或师带徒等特殊途径获得。但这四种知识均可通过继续教育的途径来获得。
可见,知识经济里的知识,第一,包括知识和能力两个方面;第二,包括科学和技术两方面;第三,科学又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总之,包括科学、技术、能力、管理等。
要根据各地区、各部门、各行业在改革、发展中的实际需要和在开展各种创新活动中所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种行之有效的培训活动,包括举办各种研讨会、研修班、培训班,开展授课、讲座、交流、研究、讨论、攻关、考察、咨询、服务等多种活动,还可以通过书籍、刊物、电视、广播、信息网络,建设电化教育基地和多媒体远程教育系统等手段,提高继续教育水平和效益,甚至可以使大洋两岸的学生通过计算机网络上的“虚拟流动”而“留学国外”,不断扩大继续教育的受益面。
3.贯彻企业是继续教育主体的方针,大力推动产学研结合和科技成果的转化工作。企业是创造社会财富的经济实体,又是人才的主要聚集地,是国家振兴的希望所在。我国企业从事研究和开发的人员明显偏少,美国企业研究和开发的人员占75%,英国为69%,日本为65%,韩国为55%,我国只有1/3。我们要一直将企业作为继续教育的重点,把企业当作继续教育的主战场。
我国继续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是紧密结合企业的生产实际,突出为企业创新服务,渗透到企业生产、科研、管理、销售全过程,围绕企业科研、开发和技术改造、创新与企业技术进步,以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开展教育工作。《继续教育效益100 例》的出版和《继续教育在中国》电视片的发行及其有关经验,充分说明了我国继续教育的这一重要特征。
知识经济的核心是科技,关键是人才,基础是教育。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十五大报告指出:“要深化科技和教育体制改革,促进科技教育与经济的结合。”“支持和鼓励企业从事科研、开发和技术改造,使企业成为科研开发和投入的主体。有条件的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要以不同的方式进入企业,或同企业合作,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我们要坚持以企业为继续教育主体的方针,依托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开展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活动,推进产学研结合,推进科技和教育体制改革,推进国有企业战略性调整和改组。
我们借鉴国外的经验,已先后在上海宝钢、大庆油田、吉林石化、春兰集团等60多个企业和深圳、佛山的部分高新技术企业以及北京、上海、天津三个高新技术开发区建立了企业博士后工作站,由企业与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联合招收一大批博士后研究人员,在短短的时间内研究出一大批科研成果,更为可喜的是,有许多科研成果已在企业转化为生产力,有力地促进了产学研结合和科技成果的转化,也为企业引进高层次人才开辟了新的途径。此外,还有许多企校联合、开展继续教育的成功范例,如企校联合培养人才、企校联合开展研究和开发工作,高等院校为企业举办各种类型的培训班,企业为高等院校提供实习基地,企业依托高等院校建立人才研修中心,等等。
为了适应知识经济和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需要,今后企业的继续教育工作,要在大力推进产学研结合的基础上,多在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多为企业的技术创新和创造高新技术产业上下功夫,使企业的继续教育工作再创新的辉煌。
4.重视创造力开发,努力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创新能力,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智慧型人才队伍。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向以知识积累为主的传统教育提出了挑战。继续教育不仅是对知识的一般性补充、更新和拓宽,它更注重知识的融合贯通、运用自如,更注重对知识的创新,更注重智能的开发,更注重要给人以智慧。继续教育不仅在于使人掌握某种技术、技能、技巧、诀窍,而更突出创造力开发、创造性思维;不仅在于教人如何操作或运作,而更致力于提高人的长远规划能力,决策能力和决策水平。
继续教育的这些特点正与知识经济时代的一系列特征,如经济动力创新化、资产投入无形化、经济决策全球化、经营活动国际化、科技发展高新化等等,对人所提出的要求相适应。因此,可以预见在知识经济时代,继续教育所能发挥的作用将会越来越大,越来越显著。
创新除了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外,最重要的是人才素质的提高,人才群体知识结构、专业结构、能级结构、智力结构的不断优化。培养具有创造性思维的人才,开发各类人才的创造力,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这既是继续教育成功的标志,也是继续教育的重要工作内容。在未来的世纪里,继续教育工作要把创造力的开发和智慧型人才的培养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