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轻松学会使用英语语法规则,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英语语法论文,规则论文,轻松论文,学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新课标指导下的小学英语教材的内容编排比较重视语言功能,注重对学生进行听说训练,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作为小学阶段的终极目标。这体现了课程改革的一个重点: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知识的讲解和词汇句型的记忆,而忽视语言功能、忽视对学生进行实际运用能力培养的倾向。英语课程标准还提倡英语教学应由知识型教学转变为能力型教学。这就使得一些教师走向另一个极端:他们认为在小学阶段只要教会学生说英语就行了,不应该讲语法知识。其实,英语交际是离不开语法的。当不教给学生语法知识时,我们发现学生在运用英语的时候错误频出,语言表达支离破碎,甚至无法正确表达自己的思想,学生的表达欲望大打折扣,从而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语言交际活动。可见,在小学阶段适当地教授英语语法知识,有其重要性和必要性。小学阶段教师如何在重视语言交际活动的课堂教学中进行语法教学?对此,笔者结合教学实际,谈一些看法。
一、引入中发现规则
在小学阶段,对于学生语法意识的培养应该是潜移默化的。如果在开始授课时,教师首先谈论语法规则,势必导致他们不感兴趣。在英语教学中,我们应利用孩子的天性来帮助他们学习语言,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提高英语教学效率。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在小学阶段,学生刚接触英语,语言积累和储备不够丰富,所以不能以讲解的形式向学生灌输语法知识。创设情境,在情境中不断重复呈现相关语言,给学生大量的相同结构的语言输入,是帮助学生感知语法结构、形成语法意识的最佳途径。如在教学名词的单复数变化时,我就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周末,我们要去参观动物园,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动物园里都有些什么动物,我们一起来数好吗?T:Look,one rabbit,two rabbits,three rabbits...(一边数一边点,并强调加s的发音)然后依次数其他的动物(dog,eat...),并依次板书。此时,突然有一位眼尖的学生提问道:“老师,您把rabbit写错了,后面多加了一个字母。”此时,我并未直接告诉学生答案,只是大力地表扬并提示说:“你真棒,真是一个善于观察的学生。其实,这并不是老师写错了,而是我们这节课要解决的任务!”
2.布置任务,激发学生发现规则
针对上面学生提出的疑问,我继续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在数动物的时候,什么情况下要在单词后面加上s?(在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动物的时候)为什么要在单词的后面加上s呢?(表示单词的复数形式)接下来在四人小组讨论中,有学生总结了出来:在数两个或三个、四个的动物时,单词后面加上s。随后,我补充道:在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动物或事物的时候.单词后面要加上s,表示单词的复数形式。
二、操练中巩固规则
心理学认为,学习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世界、渴求获得科学文化知识和不断探求真理而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向活动。小学生天性好动,喜欢各种灵活多变的操练形式。让学生在各种灵活多变的操练形式中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不仅可以复习和巩固所学的语言知识,而且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下是我在日常教学中的一些尝试——
1.实物操练法
实物操练法是充分利用图片、动画和实物等具有形象生动、直观等特点,有效地避免语法教学的枯燥性和单一性,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还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例如“现在进行时”的操练,通过课件制作一些简单的动画,让学生来猜测动作、说句子:课件上闪现一只老虎在跑步的动画图片,然后消失。让学生猜测running,然后用running来说句子:The tiger is running.接着出示几个小朋友各自玩耍的动画,让学生进行综合的文字描述,进一步来巩固这一语法点。
2.游戏操练法
游戏操练是小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运用此法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游戏操练法也有很多种,如听句子画画、听音寻物等。如方位介词(in,on,over,behind)的运用:给出一幅房间的图片,让学生来听句子寻物或画上所缺物品等,当学生能找到或画上物品时,即对方位词的结构有所掌握。运用此法,可使学生在听音的过程中巩固所学的语法结构,再结合图片运用方位介词来描述房间,进一步巩固。
3.演绎操练法
如五年级下册四、五、六三个单元的教学内容都是现在进行时,为了巩固学生第一、二、三人称单复数的运用,我设计了演绎操练法。首先让一位学生做动作,全班学生运用句型猜动作:What's he/she doing? Is he/she doing...? Yes,he/she is./No,he/she isn't.He/She is doing...如果学生没有猜对,便可问做动作的同学:“What are you doing?”做动作的学生回答:“I am doing...”然后请一组学生来做一个相同的动作,其他学生运用句型来猜:“What are they doing? Are they doing...? Yes,they are./No,they aren't.They are doing...”通过游戏,对比两种疑问句的问答(特殊疑问句与一般疑问句),并强调主语与be动词的正确搭配。通过给学生输入大量真实的语言实例,使学生对所学语言形成一定的感性认识;并进行思维加工,最后从中归纳出语法规则。这一过程,既能够让学生感觉到学习的乐趣,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和综合运用能力。
其实,每一种操练法不一定要孤立起来运用,可以把它们结合起来,多种方法一起运用,效果会更理想。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意操练形式的灵活多变,避免枯燥无味的机械操练。
三、运用中使用规则
新课程标准中的改革重点是,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而忽视学生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在英语教学中,如果我们只是让学生掌握和操练某个语法点,而不去运用这些语法点,还是不能达到发展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的目的。让学生在阅读时对文中的语法现象首先形成一定的感性认识,帮助学生根据语境归纳和总结出语法规则。这样,既可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又不会使其感到乏味。如果所选文章的内容能够直接激发起学生的兴趣,那么这对学生加深对这些语法现象的理解将是最有效的,这绝非单纯地向学生灌输语法知识所能替代的。如六年级第四单元中出现了一般现在时的第三人称单数,在教学中,我将一则中文的笑话翻译成了英文:One day,Xiao Ming goes to the north pole and sees some penguins.He asks the 1st penguin:"What do you usually do?" The penguin says:"I usually eat,sleep and hit Beans." And Xiao Ming asks the 2nd penguin:"What do you usually do?" The penguin says:"I usually eat,sleep and hit Beans." Xiao Ming asks the 3rd penguin:"What do you usually do?" The penguin says:"I usually eat,sleep and hit Beans." ...When Xiao Ming asks the 10th penguin:"What do you usually do?" The penguin says:"I usually eat and sleep." "Do you hit Beans?" Xiao Ming asks."No,I don't.Because I am Beans." says the penguin.
课后,这则笑话被学生广为流传,在发挥其娱乐功能的同时,也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运用了第三称人称单数的语法知识点。同时又提高了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小学阶段不应该完全不谈语法知识、不教语法知识,关键是要运用各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感知语法知识、学习语法知识、运用语法知识,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语言意识,指导他们的语言交际。这种良好的语法意识,将给学生插上一双隐形的翅膀,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表达自己,提高口语交际能力,为今后的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