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锁经营——商业现代化之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之路论文,连锁经营论文,商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年来,我国街头巷尾各式各样的商业连锁店如雨后春笋般地冒了出来,其发展势头之迅猛引起人们广泛的关注。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已有各类连锁公司七百多家,各种形式的直营店、加盟店一万家左右。连锁店已经成为商品流通中的一种重要形式,而其销售额的增长幅度更是大大超过传统的零售商业。连锁店旺盛的活力,源于其自身具有的诸多优势。
一、连锁经营——流通领域的一场革命
连锁经营指零售业、餐饮业中若干同行业店铺,以共同进货或授予特许权等方式连接起来,共享规模效益的一种商业组织形态。按照国际上通行的划分方法,连锁经营包括直营连锁、自愿连锁、特许连锁和合作连锁等模式,适用范围几乎涉及到整个流通领域和整个服务业。与其它商业经营形态相比,它具有鲜明的“四个统一”的特征:①统一的商品采购及配送制度;②统一的企业识别系统;③统一的经营战略和策略;④统一的信息管理系统。
从连锁经营的特征我们可以看出,连锁经营的实质就是结合商业、服务业自身特点,把现代大工业、大生产的组织原则应用于商品流通领域,以提高协调运作能力和实现规模效益。连锁这一网络通过统一进货、统一配送、统一核算等经济手段,将千千万万个势单力薄的零售店聚集在一起,形成规模宏大的集团军,在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同时,提高了自身效益,扩大了产品销售,从而促进了大工业的发展。可以说,连锁经营是大流通中最具代表性的形式。
二、连锁,连向百姓家
生活在城市里的人对于这样的现象已经不再陌生:有一天,他们出门时忽然发现楼下那间卖油盐酱醋的小店换了门面,招牌上多了“连锁”的字样,店里那些熟悉的员工穿上全新的工作装让人感到新鲜又亲切,敞开的货架、任意自选的商品极大地满足了人们精挑细选的购物嗜好。就这样,连锁店来到我们生活中。无论是超级市场连锁、仓储商店连锁还是便民店连锁,都为消费者带来了一系列的实惠。连锁经营依靠大批量统一进货、减少中间环节、降低管理费用等优势,在价格竞争中赢得了消费者。北京物美商城成立一年多便晋升为全北京三十家大型商场之一,平均每月销售额约为1500万元;广东“广客隆”、北京“利客隆”等一大批仓储商场也同样以比市场同类商品优惠10%~20%的价格争取了更多顾客的光顾。随着商业竞争的加剧,单靠价格竞争毕竟有限,许多企业已从单靠价格竞争转向价格和服务并重,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
眼下,以“便民、利民、为民”为服务宗旨的连锁便利店,正在成为各城市连锁业发展的重头戏。这类连锁企业的前身,大多源于国营粮油公司、副食品公司、蔬菜公司及商业零售店。仅天津市在1995年就改造了152家国有粮店,占其连锁店数的近1/3.这些企业的许多分店贴近居民区,营业时间长,在为居民购物提供方便的同时,靠良好的服务和准确的市场定位赢得了顾客,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创建于1990年的东莞美佳超市有限公司,五年来的销售额和利税平均增长率分别为80%和73.3%。北京希福连锁总店、良士多连锁经营发展公司、好邻居便利超市总店等企业的单店日均营业额都保持在一万元左右。它们注意根据消费水平的不同层次,细化市场定位,并在提高服务质量、改善购物环境、提高商品配置和陈列的科学性等方面下功夫,从而树立了良好的商业信誉。部分城市还将连锁同“菜篮子”、“米袋子”工程相结合,使连锁超市、便民店等商业形态更贴近百姓家庭生活。
连锁经营之所以能够在我国快速发展,关键在于具有适合的环境条件。根据发展连锁经营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一个国家人均年收入达到250~600美元水平时,连锁商业就会开始发展;人均年收入达到600~850美元的水平时,大规模、国际化的连锁商业就会出现,并在国民经济中发挥重要作用。从这一点上,我们可以看出在某些大中城市已经达到发展连锁商业的起步水平。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商品供应日益丰富,产品质量、品种、规格、包装等方面,基本适应了连锁经营的需要。交通、通讯和计算机的普及,也为连锁经营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
正是基于这一科学的分析,内贸部制订了全国连锁经营发展规划。在“九五”期间,连锁经营要逐步从试点向面上推广,同时在区域性连锁网络初步形成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跨地区的连锁公司。到2000年,我国的连锁企业要发展到1500家,各种形式的连锁店铺达60,000个,连锁经营额约1200亿元,占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5%左右。连锁经营将成为我国商业零售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三、连锁经营面临的新难题
在中国刚刚成长起来的连锁经营,如今已经面临国际著名连锁公司的挑战。从1995年起,一些世界超级商业连锁企业抱着对中国市场的浓厚兴趣,抢滩登陆、利用合资、合作、输出管理等各种形式,在一些大中城市纷纷布下棋子。国际知名连锁企业进入中国,带来了先进的经营管理经验,也使中国的连锁企业感受到强大的竞争压力。
与此相对照、我国绝大多数连锁企业的规模过小,全国平均一个连锁企业拥有店铺数量仅十四个。其中最大的连锁集团所拥有的店铺刚刚过百,不少连锁公司仅有三四家店铺。在七百多家连锁公司中,年销售额过亿元的企业不足10%,像上海华联这样初具规模的连锁企业更是凤毛麟角。即便是华联,年销售额也仅相当于外国大型连锁公司的一个零头。各国经验证明,一个连锁企业一般只有发展到十四家店铺以上才能开始盈利,才能发挥规模优势。而我国多数连锁企业尚未达到这一最低水准。这种情况使得部分企业尚未突破盈亏平衡点,处于亏损状态;一部分企业虽然有盈利,但多在百万元以下。
造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于我国连锁公司大都以直营的形式扩大规模,即总店直接投资建立直营店,其好处是“直系”好管理。但缺陷是由于资金不足,难以很快扩大分销店数量。有关专家认为,如果连锁公司不发展加盟,只搞直营,就难以进一步发展壮大。
加盟是连锁的另一种形式,又称特许制,即加盟主以营业合同的形式,授权加盟店在特定区域内的经销权和营业权,并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加盟店则向盟主交纳一定的营业权使用费,承担规定的义务和独立的法律责任。其优点可谓“一举两得”:连锁总店不需要投入建设资金,就可利用他人的资源发展自己的经营,加速连锁总店的规模扩张;对加盟店来说,利用总店的经营体系,可以减少经营风险,保证相对稳定的收入。我国大的连锁公司,如北京希福、伍富.上海联华,广东美佳有一定数量的加盟店,但大部分连锁公司极少或没有加盟店,只有几家或十家左右的直营店,难以取得较好的规模效益。
加盟连锁不能得到推广是阻碍连锁经营发展的一大因素。另一个亟待突破的问题是配送中心的滞后和经营管理的不规范。
连锁经营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统购分销。分销由各分销店完成,而统购送货则依赖于配送中心。可以说,配送中心是连锁经营的后勤基地。我国连锁业对配送中心的作用认识不够,目前大多数公司没有自己的配送中心,依靠的是社会化的配送中心。据考察,我国连锁业大都走了这样一条道路,即先发展连锁店,到一定规模后,再建配送中心,而在国外。配送中心是筹建连锁店的最基本的条件。
另外,我国连锁企业普遍存在标准化低、规范性差的问题,表现在服务方式、服务质量仍停留在传统单店独立经营的水平上。国际连锁经营中普遍采用的销售时点管理系统、条形码管理系统、库存自动化管理系统、自动记帐系统等科学先进的管理手段在大多数连锁企业中尚未运用,相当一部分企业效益的实现,更多地靠增加服务内容、延长营业时间,而不是靠集中统一进货、配送、管理、核算来降低成本,实现规模效益。这种状况与连锁经营的本质要求相去甚远。
我国连锁经营所面临的另一大难题是如何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寻求中国式的突破。自1859年世界第一连锁店“大西洋及太平洋茶叶公司”在美国创办以来,连锁经营在西方已经历了一百三十多年的风雨历程,国际上著名的零售商在连锁经营方面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些经验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例如1996年,沃尔玛、凯玛特、老福爷等大牌零售商在亚洲的若干连锁店铺,由于亏本而被迫关门。追究其原因,都与国外成功的连锁经验与亚洲及中国现实相脱节不无关系。专家分析认为,国外著名零售商兵败亚洲的原因有三:一是对亚洲零售市场的前景估计过于乐观;二是不能依据亚洲国家和地区的具体情况调整市场战略;三是对亚洲本土的零售竞争者实力估计不足。仅观我国连锁业的部分失败,也是由于过分偏重西方现成的连锁经验,而忽视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这一切均表明,再成功的西方连锁经验,如果不与一时一地的具体情况相结合,也会变得失效和毫无意义。
四、推进连锁经营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政府适当扶持
发展连锁经营虽是企业行为,但作为改革中的新生事物,政府的宏观引导和政策扶持是必要的,这也是国际通行的做法。特别是在我国,便民连锁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但资金投入大、回收期长,更需政府在一定时期内的政策扶持。如在连锁公司各分公司的工商登记手续方面,应适当加以简化,改变以往开设一家分店审批达半年之久的状况;在税收、贷款等方面,应给予一定的优惠;另外,必须打破条块分割的弊端,保证连锁公司不受地区、行业的限制,在全局上合理规划、统一布点、协调发展。
(二)强化规范经营
规范是连锁经营的精髓,离开了规范化经营管理,连锁经营就很难健康有序地发展。例如1996年国内连锁企业销售额排行第一的上海华联超市公司成功的秘诀之一就是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始终坚持规范化经营管理。为此,加快连锁业发展,一要尽快制订出一套完整的适合中国国情的连锁企业法,二是完善企业内部管理机制,当前应着力抓好规范化运营中的统一进货、统一配送、统一管理、统一核算工作,使这四个统一深入到每个连锁企业中去。并在操作中严格执行。
(三)结合中国国情发展连锁经营
根据统计资料,1995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年收入为3893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578元,但北京、上海、广州、天津等城市城镇居民的人均收入已达到4500元以上。居民购买食品、副食品及日用小商品的能力较强,因而发展连锁业已有一定的基础。相比之下,其它城市便显得基础不足。分析中国的现实可看出,我国连锁业仍处于初级阶段,并且在今后的10~20年内,不会走出这一范围。因此寻求发展的思路是从现实出发,将西方成功的连锁经验与中国实际结合起来,中国现实特征应成为我们进行连锁经营决策的基础。
(四)抓紧培养连锁经营所需人才
连锁经营所需人才可考虑采取三种形式进行开发:一是出国考察和委托国内先进地区培训;二是鼓励先进企业采取国外连锁企业如麦当劳的办法,设立自己的培训机构,根据连锁企业的实际需要,对原有零售企业的员工进行连锁经营实用技术的培训;三是依靠大专院校、研究单位的力量,对连锁店的员工,特别是高层管理人员进行系统培训。大专院校应设置有关方面的课程,为连锁经营培养后继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