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数量是否影响期刊的影响因素?_影响因子论文

载文量影响期刊的影响因子吗?,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因子论文,期刊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修回日期:2008-08-13

载文量是否影响期刊的影响因子,一直是有争议的问题。有人认为,增加载文量可提升影响因子[1-6],但也有人认为,影响因子的大小与载文量无关[7,8]。党亚茹通过列表的形式,展示了JCR 1997-2001年间各学科期刊载文量和影响因子的年间变化的数据,认为“整体期刊的评价指标变化基本与载文量无关”、“但对于个体期刊而言,载文量与影响因子有着很高的相关度”[9];董秀玥认为,对某些期刊来说,增加载文量可增加影响因子,而对于另外一些期刊而言,增加载文量则降低影响因子[10],且认为刊期能对影响因子产生影响[11]。张行勇等根据工作实践的经验,认为缩短刊期可提升影响因子[12];杨君岐等通过构建模型并模拟后认为,刊期、载文量都可影响到影响因子[13];在工作实践的基础上,曾英姿认为,缩短刊期以及增加载文量可提升影响因子[14]。笔者在与编辑同行和科学家交往的过程中,听到下面的观点:(1)载文量增加导致被引用的次数增加,因此可以提升期刊的影响因子;(2)载文量增加的时候,用于计算影响因子的分 母增加,因此降低了期刊的影响因子;(3)载文量增加的时候,用于计算影响因子公式中的分子和分母都增加,因此,载文量与期刊的影响因子无关。由此可见,有关期刊载文量与影响因子之间的关系,都是停留在经验性的认识[1~12]或模型模拟[13]的基础上,从而导致对两者关系认识上的分歧。为此,有必要对载文量是否影响期刊的影响因子需要进行科学、定量地研究。

众所周知,影响因子=该刊前两年发表论文在统计当年被引用的总次数/该刊前两年发表论文总数(本文称之为“载文量”)。从该公式中可以推测,(1)如果一个期刊所发表的多数论文都较好,则期刊影响因子和载文量应该呈正相关;(2)如果一个期刊所发表的论文“好”、“差”均衡,期刊影响因子和载文量应该不相关;(3)如果一个期刊所发表的大多数论文都不怎么好(即引用率偏低),则期刊影响因子和载文量应该呈负相关,这时,期刊影响因子主要靠几篇好(即引用率较好)的论文决定。由于SCI数据库挑选期刊非常严格,因此笔者假设期刊引证报告(Journal Citation Reprot,JCR)中所涉及的期刊只包括前两类期刊,而不包括比较差的期刊,即不包括影响因子与载文量呈负相关的期刊。笔者将利用JCR中的生命科学期刊期刊的影响因子进行统计分析,通过检查是否存在(1)影响因子与载文量呈正相关的期刊,(2)影响因子与载文量不相关的期刊,来确定载文量是否对影响因子产生影响。

1 研究方法

通过访问http://admin-apps.isiknowledge.com/JCR/JCR?RQ=HOME及相关链接获取生命科学期刊的期刊名称、影响因子、刊期(月刊、双月刊、季刊等)以及载文量;由于这些数据呈非正态分布,因此进行了对数转换以进行偏相关分析(Partial correlation analysis),进行偏相关分析时,使用刊期作为控制因子。在分析不同类型期刊计量指标的差异时,没有进行数据转化,使用Mann-Whitney U检验进行差异性分析。文中数据表示为平均值±标准差(范围)(期刊数量)。使用SPSS15.0进行数据分析。

在实践中,影响因子=1是科学家认同的一个门槛,它代表期刊某一期所发表的每一篇论文被引用1次。因此,在进行数据分析的时候,以该值为一个界限进行分段处理。当期刊数量太少(小于4,但不包括4)时,不进行相关分析。对综述性期刊(不刊登研究论文)与研究性期刊分组进行相关分析。

2 结果

2.1 研究性期刊

在生命科学19个领域的期刊中,当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IF)小于1的时候,所有领域期刊的影响因子与载文量无关;在IF大于1的情况下,8/19(42%)的期刊的影响因子与载文量正相关,58%期刊的影响因子与载文量无关(表1)。

2.2 综述性期刊

生命科学所有领域的综述性期刊的影响因子与载文量不相关,这些领域包括:BIOCHEMISTRY & MOLECULAR BIOLOGY(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领域,r=-0.085,P=0.662,df=27)、BIOLOGY(生物学,r=0.088,P=0.912,df=2),BIOPHYSICS(生物物理学,r=0.1,P=0.85,df=4)、BIOTECHNOLOGY & APPLIED MICROBIOLOGY(生物技术与应用微生物学,r=-0.154,P=0.616,df=11),CELLBIOLOGY(细胞生物学,r=0.383,P=0.219,df=10)、DEVELOPMENTAL BIOLOGY(发育生物学,r=-0.11,P=0.93,df=1)、ECOLOGY(生态学,r=0.031,P=0.969,df=2)、IMMUNITY(免疫学,r=0.274,P=0.304,df=14)、MICROBIOLOGY(微生物学,r=0.387 P=0.191,df=11)、NEUROSCIENCES(神经科学,r=-0.198,P=0.447,df=15)、PHYSIOLOGY(生理学,r=0.044,P=0.972,df=1)、PLANT SCIENCES(植物科学r=0.578,P=0.230,df=4)。

2.3 中国生物类期刊

中国生物类期刊在SCI数据库中的影响因子(2006年)与载文量无关(r=-0.077,P=0.589,df=50)

(原始数据见文献[15])。

2.4不同类型期刊的计量学特征

为叙述方便起见,本文将生命科学领域的期刊分为三种类型(表2),类型1:IF>1,影响因子与载文量正相关的期刊;类型2:IF>1,影响因子与载文量不相关的期刊;类型3:IF<1,影响因子与载文量不相关的期刊。

影响因子:类型1期刊的影响因子显著高于类型2(Mann-Whitney U检验,Z=-4.248,P<0.001),并高于类型3(Mann-Whitney U检验,Z=-29.94,P<0.001);类型2显著高于类型3(Mann-Whitney U检验,Z=-23.24,P<0.001)。

刊期:类型1期刊显著短于类型2(Mann-Whitney U检验,Z=-3.063,P=0.002)和类型3(Mann-Whitney U检验,Z=-19.70,P<0.001),类型2的刊期显著短于类型3(Mann-Whitney U检验,Z=-13.38,P<0.001)。

载文量:类型1期刊的载文量与类型2没差异(MannWhitney U检验,Z=-0.97,P=0.332),但显著高于类型3(Mann-Whitney U检验,Z=-15.77,P<0.001);类型2的载文量显著高于类型3(Mann-Whitney U检验,Z=-12.01,p<0 .001)。

3 结语

如前所述,影响因子与载文量之间的关系存在争议。本研究表明,在生命科学领域的期刊内,两者之间的关系存在两种模式:(1)SCI JCR中综述性期刊的影响因子不受载文量的影响。(2)在研究性期刊中,当期刊的影响因子小于1的时候,期刊的影响因子不受载文量的影响;当影响因子大于1的时候,有42%期刊的影响因子与载文量呈正相关的关系,58%期刊的影响因子与载文量无关;影响因子受载文量影响的期刊,其影响因子明显高于影响因子不受载文量影响的期刊,且刊期明显较短。中国生物类期刊在SCI数据库中的影响因子(2006年)与载文量无关。

在过去几年中,我国众多期刊编辑部为了提升其期刊的影响因子而煞费苦心,有的期刊加大载文量以期提升影响因子,个别编辑部甚至采取了不正当的手段[16]。但是,载文量与影响因子的关系一直是个有争议的问题[1~14],不同观点的持有者往往根据自己的工作体会提出两者之间的关系,但是都没有提供定量、有说服力的数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这些不同观点的流行在编辑队伍中带来了认识上的混乱,不利于科学地管理期刊。

本研究显示,在生命科学领域内,当期刊的影响因子小于1的时候,期刊的影响因子与载文量无关,而我国生物类期刊在SCI数据库中的影响因子普遍小于1(Cell Research 例外),提示我国生物类期刊的编辑部,在努力提升学术影响的时候,应把论文的学术质量放在至关重要的位置上,而不必追求增加发表论文的数量。

致谢 数据处理方法的确定得益于同计翔教授、李义明研究员以及Anders Pape Moller教授的讨论,特此致谢,并感谢张德兴研究员对研究结果的启发性评论。

标签:;  ;  ;  ;  

论文数量是否影响期刊的影响因素?_影响因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