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的进步,我国的建筑工程数量越来越多;人们生活质量在不断的提高,越来越重视建筑工程的质量;虽然建筑技术日趋成熟,但是在种种原因的综合作用下,依然会出现一些裂缝问题,在影响工程质量的同时,还严重影响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国家的长治久安。针对裂缝问题,就可以选用后浇带施工技术,它可以有效的控制建筑工程中的裂缝。本文简要介绍了建筑工程中后浇带的施工作用,然后重点分析了后浇带的施工技术,希望可以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关键词:后浇带技术;施工作用;施工技术
1.后浇带施工概述
后浇带施工技术是一种防止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产生裂缝的预防性技术。该技术使用对底板或墙体等部位进行社工裂缝设置的方式,暂时分开建筑工程中施工的各个部分,在出现一出现收胀现象并将其固定以后,在短时间内填充这些预留裂缝,达到将分散整体连到一起的目的。进行该技术的时候,要注意材料的选取应根据具体的结构,在施工的过程中,要时刻关注着后浇带的强度,务必确保后浇带强度高于联接部位。更要注意的是,要有效避免新旧混凝土混合时所产生的很的构建裂缝。
2.后浇带的作用
2.1有效处理沉降差问题
通常高层建筑和裙房结构和基础设计是构成一体的,但对后浇带进行设置时会对该两部分进行暂时性断开,当主体结构施工完成后,且超过50%以上的沉降量已完成时,即可对连接部分运用混凝土实施浇筑,促使高低层建筑物构成统一的目的。在建筑工程设计的过程中,应对基础的不同受力状态进行分阶段的分析,分别实施强付校核作业。在整体计算时,应充分对由于后期沉降差而产生的附加应力进行考虑。该方法要求具有较好的地基土。在施工过程中房屋的沉降能会基本完成,且还应对以下调整措施进行运用:
1)有效对压力差进行调整。由于主楼有较大荷载存在,在整体基础上通过降低土压力的方式以及加大埋深的措施,促使附加应力得到有效减少。采用相对较浅的十字交叉梁对底层部分抽中,进一步增加土体压力,从而将高低层次产生的沉降区域均衡状态;
2)有效的对时间差进行调整。在施工过程中,应先对主楼进行施工,当主楼的构成达到基本完成之后,且确保沉降完成后,即可实施裙房施工,实现后期沉降的效果达到统一。
2.2减小温度收缩所造成的影响
在硬化过程中,新浇混凝土会有收缩现象产生。通过受热已建成的结构会产生膨胀现象,而受冷则会有收缩现象发生。通常情况下,在施工结束后的1~2个月内是混凝土硬化收缩最常出现的阶段,而温度变化也会对大多数结构造成一定的影响。当变形受到限制之后,结构内会出现温度应力,甚至引发裂缝的出现。若进行后浇带设置之后,施工过程中混凝土的收缩会产生自由实施的作用,进一步减少收缩应力的程度。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制约了温度应力,最终达到结构对温度变化抵抗的效果
3.后浇带施工工艺
3.1施工准备
①对后浇带的表面进行清理,将污垢、浮浆等去除,一般可以应用高压水枪对后浇带表面进行冲洗清理,进而增强混凝土的粘性;②对端头生锈的钢筋进行处理,一般对可继续使用的钢丝网除锈,对无法使用的钢筋拆除,并进行补充;③对混凝土的强度进行控制,可以利用增添高性能的早强型减水剂对水灰比进行控制,将其范围确定在0.4左右,并利用泵送混凝土控制其坍落度。也可以利用增强配合比的方法对水泥进行控制,确保其膨胀范围在0.1%―0.2%。还可以在混凝土配置时添加UEA膨胀剂,数量约为水泥总质量的15%。
3.2时间的控制
一般情况下,混凝土结构收缩的构建在2个月内即可完成,但是对于高层板式建筑与裙楼基础和结构而言,后浇带施工必须在沉降施工完全形成后实施。由于高层板式建筑与裙楼基本是同时施工的,但是高层板式建筑的施工量要大于裙楼的施工量,裙楼施工完后时高层板式建筑不一定完成施工,这样的话就出现了裙楼沉降在前,主楼沉降在后,有可能裙楼沉降大于主楼沉降,需要等主楼完全沉降后才可以进行后浇带施工,以避免出现这样的结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此外,如果工程工期较长,因季节性交替导致浇筑工作延后的话,为了由于一时疏忽忘记实施浇筑工序,要求在设计图纸上体现出来。
3.3后浇带部位的模板支拆
(1)墙板的支模:施工中,应在墙体后浇带两侧的钢筋相交点的位置布置拉钩,并保证保护层垫块挂到位以及所用钢筋保护层有足够的厚度,以避免发生钢筋骨架偏位现象。
(2)底板的支模:为了方便将后浇带中的异物垃圾等打扫干净,可整体下移后浇带垫层的面标高0.2m,将后浇带中的异物垃圾等放置在下移部分,在对这部分采用水泥砂浆将其进行覆盖整平处理,最后对后浇带进行浇筑混凝土过程。
(3)梁、板的支模:在进行后浇带梁、板的支模时,可采用钢管架或门架作为底模的支撑结构,这些支撑结构只有在后浇带二次浇筑混凝土完成浇捣处理后且混凝土结构满足强度要求时才能拆除。采用松木材料作为后浇带的侧模,其厚度为2cm,且应在松木板上制成小口,以方便将其固定于后浇带的侧面。
(4)施工后浇带施工缝处的模板:在施工时,布置的后浇带其两侧的模板支撑架不仅要在使用时能够紧密牢固地结合在一起,而且在使用完毕后易拆除。可以在梁板底筋以下的位置采用防水水泥砂浆材料做成一道宽约5cm的阻拦坝结构,以免由于使用一次性单层钢板网容易造成混凝土(混凝土浆)进入后浇带的现象发生。
(5)模板拆除:只有在后浇带二次浇筑混凝土完成浇捣处理后且混凝土结构满足强度要求时才能将后浇带的模板拆除,模板拆除顺序应从上往下。
3.4浇筑混凝
(1)混凝土浇筑前,应彻底清扫后浇带内的残留杂物,并对钢筋进行除锈处理,充分浇水润湿模板和带内老混凝土接触面。后浇带混凝土浇筑时,根据已设计好的施工顺序,先浇筑底板后浇带,再浇筑外墙后浇带,最后浇筑顶板后浇带。在混凝土浇捣过程中还应就地实测混凝土的坍落度,留置强度试块。施工中应安排责任心强的人负责混凝土的振捣工作,以确保混凝土的密实性,减少收缩。为了避免漏振、欠振和超振,混凝土的振捣工必需保证必要的振捣时间、插入深度和插点间距,振捣时严禁长时间碰撞模板、旧混凝土和垂直于后浇带的板、梁钢筋。浇灌外墙后浇带混凝土时,深度2m以下的混凝土应采用串筒入模,分层振捣的厚度不超过50cm,并连续均匀浇筑。
(2)混凝土表面的泌水收缩,易产生塑性收缩裂缝,它一般发生在混凝土终凝之前。为防止这类裂缝的产生,在混凝土经振动器振密实,表面出现浮浆时,随即用刮尺刮平,待混凝土终凝硬化前l~2h,用木抹子连续抹压搓平,以闭合混凝土表面因泌水收缩产生的裂缝。
3.5后浇带防水
后浇带接缝形式与两侧混凝土接缝防水是做好防渗漏的关键。为此,止水带的接头处理应严格按要求处理,遇水膨胀止水带在浇筑前要避免与水接触;采用钢板止水片防水,则钢板止水片接头必须为搭接焊接,搭接长度应不小于50mm,焊接必须4个方向焊接,焊接中必须饱满,无夹渣、咬肉、气泡;在内墙、顶棚后浇带接缝处用柔性腻子涂刷两遍,可避免沉降及伸缩过程中产生细小裂缝。
3.6后浇带的养护
为了避免在施工过程中污染钢筋,造成垃圾堆积,后浇带施工缝处理完毕并且清理干净之后,其顶部要用木模板进行封盖,并用砂浆做出挡水带,在四周还要设立临时的栏杆进行维护。为了保证垃圾杂物不会掉入后浇带中,基础承台后浇带的留设,采用木盖板覆盖在承台的上皮钢筋上,盖板两边比后浇带各宽出500mm以上;对于地下室外墙竖向后浇带,则可采用砌砖来保护其不受污染。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后,采取覆盖物保水的方法进行养护,养护时间要持续15d以上,同时,在后浇带的两侧和附近要搭设栏杆进行围护。在加强养护的同时,还要注意防范超负荷的震动,以确保新旧混凝土的结合达到理想的效果。
4.结语
综上所述,在建筑施工中,通过采用后浇带施工技术,根据施工方案设计的要求进行作业不仅可以加快施工的进度,还可以缩短了施工的工期,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从而确保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系数。
参考文献:
[1]赵海峰.结合设计处理好后浇带施工过程中的常见问题[J].山西建筑.2007,33(3).
[2]周青生.建筑施工现场质量控制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论文作者:李剑文
论文发表刊物:《低碳地产》2016年7月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26
标签:混凝土论文; 裂缝论文; 过程中论文; 结构论文; 钢筋论文; 主楼论文; 模板论文; 《低碳地产》2016年7月第1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