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市江都人民医院三病区ICU 江苏 扬州 225200)
【摘要】 目的:采用ICU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了解医院发生感染事件的现状,并为临床预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在2013年2月到2015年2月期间在ICU接受治疗的240例患者,对这些患者均采用目标性监测,对这些患者发生感染的情况进行回顾分析。结果:240例患者中有24例患者发生感染,感染率为10.0%,24例患者中有4例出现切口感染,10例出现下呼吸道感染,5例出现泌尿系统感染,还有5例患者出现了血行感染。结论:通过对ICU医院进行感染目标性监测,可及时的了解常见的感染类型以及感染因素,从而及时地采取措施进行预防。
【关键词】 ICU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分析
【中图分类号】R6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01-0325-02
医院的ICU主要是针对一些严重创伤、重症休克以及脏器官移植等重大高危患者专门设置的,同时由于ICU内的患者具有意识障碍、免疫力低下、病情严重的特点,处于ICU的患者很容易发生感染,患者在感染之后不仅会使得病情加重,同时还会对预后产生较大影响[1],所以在医院ICU开展感染目标性监测对于了解感染的因素以及做好护理措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对我院在2013年2月到2015年2月期间接收的240例ICU患者的相关情况进行分析,现就有关内容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在2013年2月到2015年2月期间ICU接收的患者240例,其中男性患者60例,女性患者180例,年龄最小的19岁,最大的76岁,平均年龄为(52.6±12.5)岁,对这240例患者进入ICU之后开始实施监测,并做好相关数据记录,患者转出ICU之后就可停止监测,其中患者在转出ICU24h后发生感染的排除在ICU感染之外,患者在转出ICU24h以内的作为ICU发生感染的患者。
1.2 方法
成立专门的ICU感染目标性监测小组,并对所有的小组成员进行监测前的会议,让所有成员了解本次目标性监测的目的,然后合理的安排人员分工,同时要保证在监测中数据的真实可靠,患者进入ICU之后有专门的负责人做好手术常规的资料登记,每一位患者对应有一份资料登记表,主要登记调查科室手术病人的一般情况,比如:姓名、性别、年龄等;患者的危险因素比如:手术种类、手术时间、麻醉方式、切口类型、手术医生等;最后详细记录手术切口的变化情况,比如:分泌物的性状、颜色和量等。在此基础上,每日由专门的负责人在前一天登记的基础上继续完善患者的资料,并向主管医生和责任护士了解患者情况,观察换药情况,查看手术切口愈合情况,督促医生定期的对患者出现异常的痰液、尿液、尿道分泌液、伤口分泌物、脓液以及血液等进行样本采集送检,及时追踪检查结果,根据药敏实验的结果合理的选择药品。患者在转出ICU之后对患者在24h内的相关指标进行监测,同时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告知患者有红肿、发热、化脓等情况及时与医生联系,由医生判定患者是否出现感染[2]。
1.3观察指标
对所有ICU感染目标性监测患者的感染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同时对感染患者的病原菌进行统计分析,了解患者病原菌的来源以及病原菌的分布,同时对患者发生感染的因素进行分析。
1.4统计学分析
对上述患者各项记录数据进行分类和汇总处理,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上述汇总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计量资料采取平均值±标准差(x-±s)表示,组间率对比采取χ2检验(或者采用t检验);对比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ICU患者发生感染的例数
240例患者中有24例患者发生感染,感染率为10.0%,其中有4例出现切口感染,10例出现下呼吸道感染,5例出现泌尿系统感染,还有5例患者出现了血行感染。
2.2 ICU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
ICU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比较如表1所示,从表中可以看出,在病原菌分布上主要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与其它病原菌相比较(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3 ICU患者发生感染的主要因素
造成ICU患者出现感染的因素主要包括:(1)介入性操作,比如患者在术后小留置导管,同时部分患者气管切开;(2)ICU病房患者人数众多,容易造成交叉感染;(3)大量抗生素药物的使用,增强了细菌的耐药性;(4)患者自身的因素,比如患者年龄较大、有多种基础疾病等;(5)无菌操作没有达到要求。
3.讨论
对于ICU患者由于病情复杂、自身免疫力下降等多种因素,在ICU中很容易发生感染,对于ICU患者积极地开展感染目标性监测,可以及时的了解患者在护理期间的感染率、发生感染的因素,并且在护理中可以及时的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地措施,从而降低医院ICU感染的发生率,同时通过感染分析,可以进一步明确哪些科室得患者容易发生感染,对于医生以及护理人员进一步提高作业水平有着重要意义[3]。
我院在对240例ICU患者大感染进行目标性监测分析,在所有患者均转出ICU后对患者的感染情况进行分析,240例患者中有24例出现了感染,感染率为10.0%,在患者感染的病原菌中主要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造成患者出现感染的因素较多,患者在术后留置导管、气管插管或者气管切开等介入性操作,很容易造成病原菌的侵入,出现感染,大量抗生药物的使用,不仅提高了病菌的耐药性,同时还降低了患者的免疫力,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的无菌操作要求等多会影响到患者的感染[4]。
针对ICU患者发生感染的因素,除过患者自身的一些因素之外,其他均可采取一定的措施降低感染率,首先护理人员以及医生需要保持手部的卫生,确保在每项检查操作之前手部的洁净;对于侵入性装置,尽可能的减少装置在患者体内停留的时间,同时缩短进入患者体内装置的长度;同时结合患者的病情,合理的使用抗生素,并定期的对细菌的耐药性进行检测[5]。
综上所述,通过对ICU医院进行感染目标性监测,可及时的了解常见的感染类型以及感染因素,从而及时地采取措施进行预防,降低患者的感染率,提高患者的预后以及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章华萍,张玉琴,郑丹等.综合性ICU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01):49-51.
[2]林江,刘淑俊.综合ICU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03):445-447.
[3]崔荣霞,沈树梅,蒋丽华等.ICU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10):2030-2032.
[4]张亚英,姜亦虹,沈黎等.ICU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与干预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21):4715-4717.
[5]许新玲,梁彦平,杨萍等.ICU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分析与预防措施[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08):1902-1904.
论文作者:孙金燕,王路路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1月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3
标签:患者论文; 医院论文; 病原菌论文; 目标论文; 发生论文; 因素论文; 情况论文; 《医药前沿》2016年1月第1期论文;